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915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5]
2006年高三语文试题(一)
"2006年高三语文试卷(一)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语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泥淖  悼念  阔绰  掉以轻心      B.挟制  书箧  惬意  汗流浃背
    C.竣工  唆使  梭镖  怙恶不悛      D.拙劣  罢黜  茁壮  相形见绌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他热爱班集体,关心班集建设,有着强烈的班集体责任心、荣誉感。
    B.这英雄倍出的时代,为每个青年脱颖而出提供了最好的机遇,努力吧,朋友们!
    C.消费者向消协反应,一些商家以打折为诱饵,设下陷井,坑害百姓,商家的这种做法将遗害无穷。
    D.那面杏黄小旗插在鸽笼上,迎着即将下沉的太阳;可是它飘出来的还是一点一滴的古老。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随着我国《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7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不少市民纷纷致电咨询私人如何购买海岛,想像金庸笔下那个黄老邪过把岛主瘾。
    B.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到2002年底,全中国已经有1.4亿人加人了社会保险,1亿人加入了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400万人。
    C.国务院发言人赵启正指出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必须诚实说明炸我驻南使馆的原因。
    D.当地一位工人向国家文物部门献出了一枚祖传的大颗粒珍珠,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B.现在国内有的大学二三年级虽都开有中文选修课,但每学年各只有25学时。
    C.你知道她来干什么吗,老王?
    D.辛弃疾的《青玉案》描写的是市民元夕(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观灯的情景。
二、现代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一8题。
《橘颂》当为屈原晚年所作
    《橘颂》是屈原的一篇很重要的作品。作为我国第一首咏物诗,它以独特的借物喻人的手法,突出而生动地表现了屈原高洁、坚贞的人格和志趣,因而也是我们了解屈原的一篇佳作。但是关于它的创作时间,直到现在学者们的看法仍有分歧。有的认为它是屈原青年时期的作品,甚至可能是他最早的作品;有的则认为作于顷襄王早期,或认为作于顷襄王后期,而曹大中先生则撰文断定它是屈原的绝笔。看法如此分歧,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可靠的史料太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对屈原的作品,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的认识、把握或有不够准确、深入的地方。从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看,就反映出作者对屈原作品包括《橘颂》认识的模糊、矛盾来。如王逸的《九章章句序》中说,《九章》皆屈原“放于江南之野”后作,也就是说《九章》都是顷襄王时的作品。其《橘颂》的“年岁虽少,可师长兮”句注文却说屈原“言己虽幼小,言有法则,行有节度,诚可师用长老而事之”,则又认为《橘颂》乃屈原青少年时代所作了。而在“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句下又注曰:“屈原亦以修饰洁白之行,不容于世,将饿馁而终。”显然又把它当作屈原晚年的作品了。王逸的观点虽不确切,却对后世发生了深刻影响。


浏览完整试题    由于以往各家对《橘颂》创作年代的判断皆建立在自己对《橘颂》文义的认识上,缺乏具体、可靠的硬性证据,故楚辞学家赵逵夫先生另辟蹊径,从《礼仪•士冠礼》之祝辞中找到外证,从而作出《橘颂》乃屈原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的结论。……
    赵先生发前人所未发,他的论述对于帮助我们加深对《橘颂》创作过程中的理解无疑是有帮助的。但《橘颂》尽管有这样的一些与《士冠辞》的相似之处,可能屈原在写作《橘颂》时的确借鉴了《士冠辞》的立意和词语,或受到《士冠辞》潜在的影响,但这并不能表明这就一定是屈原在举行冠礼后抒怀之作,因为屈原也完全可能在他晚年回顾自己生平、总结自己志行时借传统的《士冠辞》形式以咏橘而自我肯定、自我勉励.。何况《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问,特别是从其诗句的涵义并联系屈原全部辞作中表现的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情况来看,根衣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而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对一生志行的总结、肯定和自勉。
  5.对《橘颂》创作时间众说纷坛,第一段提到了一些原因,下列各项中不成为原因的一项是
    A.屈原距今时代久远,有关屈原及其作品的可靠的史料太少。
    B.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楚辞注本王逸的《楚辞章句》对此认识就很模糊。
    C.有的认为它作于顷襄王早期,有的以为作于顷囊王晚期,还有的人认为是屈原绝笔。
    D.至今对屈原的思想感情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或有认识不够深入,把握不够准确的地方。
  6.本文作者对赵逵夫的观点提出异议,最重要的一点依据是
    A.屈原写《橘颂》借鉴《士冠辞》,未必在行冠礼之后。
    B.《橘颂》和《士冠辞》在形式上有很大的区别。
    C.从《橘颂》及屈原其它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来看,不像屈原青年时代的心态和口气。
    D.屈原完全可以在晚年回顾生平、总结志行。
  7.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橘颂》的创作时间,作者结论与曹大中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B.引用王逸的观点是为了说明其对后世贡献之大。
    C.作者虽不同意赵逵夫的结论,但承认《橘颂》确实受了《士冠辞》的影响。
    D.赵逵夫寻找外证的研究方法是应该肯定的。
  8.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以下理解、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研究学术问题遇到困难时,思想方法应该灵活。
    B.在学术问题上有不同见解是正常的,并在发表己见时能够持之有据,言之有理。
    C.对古代著名学者的观点,也要多方面分析参照,不可盲从。
    D.本文在认真研究前人观点、各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肯定了“晚年”其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
三、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司门郎中王缮,潍州人,治三传《春秋》,中第,再调沂州录事参军。时鲁简肃公宗道方为司户参军,家贫,食口众,禄俸不给,每贷于王,犹不足,则又恳王予贷俸钱。
鲁御下严,库吏深怨之,诉鲁私贷缗钱,州并劾王。王谕鲁曰:“第归罪某,君无承也。”鲁曰:“某贫不给,以干于公,过实自某,公何辜焉。”王曰:“某碌碌经生,仕无他志,苟仰俸入,以养妻子,得罪无害,况以官物贷人,过不及免。君年少有志节,明爽方正,实公辅器,无以轻过辄累远业,并得罪何益?”卒明鲁不知,而独受私贷之罪。鲁深愧射不自容,王处之裕如,无慊恨色。由是沉困铨管二十余年。
晚用荐者,引对吏部,状其功过,奏内有鲁姓名。时鲁已参大政,立侍殿中。仁庙目鲁曰:“岂卿耶?”鲁遽称谢,且具陈其实。仁庙叹曰:“长者也。”先是有私过者,例改次等,由是得不降等,诏改大理寺丞,仕至省郎,累典名郡,晚年田园丰腆 ,子孙蕃衍,寿八十九卒,亦庇贤为善之报也。
——(《宋史》)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家贫,食口众,禄俸不给 给:丰厚
B.某贫不给,以干于公 干:求取
C.过实自某,公何辜焉 辜:对不起
D.仁庙目鲁曰 目:用如动词,看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无以轻过辄累远业
       故不积小流则无以成江海
B.禄俸不给,每贷于王
       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C.过实自某,公何辜焉
       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D.亦庇贤为善之报也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成为王缮甘愿独当罪过的理由的一组是 (    )
①(鲁)“家贫,食品众,禄俸不给”
②鲁御下严
③(王)“仕无他志”,“得罪无害”
④(王)“过不及免”
⑤(鲁)“实公辅器”
⑥(鲁)“已参大政”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宗道做司户参军时家贫,人口多,俸禄不够开销,常常借贷,还不够用,不得已
挪用了公家的钱。
B.王缮认为鲁宗道年轻,有志向操守,豪爽正直,是朝廷的有用人才。
C.王缮晚年因有人举荐,被召到吏部述职对答;由于鲁宗道说出了当年的实情,而受到仁宗皇帝的赏识。
D.王缮庇贤为善,终于得到好报,晚年不但升官发财,而且多子多孙,尽享天年。
第II卷(共114分)
四、古诗文阅读(3小题,20分)
13.将下列语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范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①乔阳不闻,邑人愧而归之。乔往喻曰:“②卿节日取柴,欲与父母相允娱耳,何以愧为!” ③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


展开余下试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①与本诗作者同属于唐宋八大家的两位唐代散文家是谁?②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③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                                            
   ②                                                                         
③                                                                         
15.在下列各题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名句。(任选两题,4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植在《白马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自己为国而不惜牺牲生命。
(2)《琵琶行》一诗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上。
(3)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抒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叹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现代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两条路
    ①新年之夜,一位老人正伫立在窗前,他睁开那充满忧向j的眼睛,仰望着蓝色的天空天空中,繁星像浮在清澈平静的湖面上的朵朵白荷花。他又把目光移向大地,大地上那为数不多的比他的希望更为渺茫的人们,正朝着自己必然的目的地——坟墓挪去。如果将一岁比作一站的话,在通往坟墓的道路上,他已经走过60站了。至今,他从自己的生活旅程中所获得的,除了错误和懊悔之外,别的什么也没有。他如今身体衰弱、头脑空虚、心情凄切,尽管已值花甲之年,还是鲜舒寡适。
    ②逝去的青春岁月,幻影般地浮现在他的眼前,他想起了父亲把他领到那个起点的庄严时刻。一个起点两条路:一条通向一个阳光明媚、恬静宜人的天地,那里大地上覆盖着丰硕的果实,天空中荡漾着甜美的歌声。另条路通向一个遥远莫测的黑乎乎的大山洞,这山洞没有出口,洞里流着的不是水而是毒液,一些大蛇在蠕动着发出咝咝的声响。
    ③他又抬起头看天空,苦楚地叫着:“啊,青春,你回来吧!哦,爸爸您重新把我放在生活道路的起点吧!我会选择那条光明之路。”然而,他的父亲已经辞世,他的青春已经流逝。
    ④他看见一道道移动着的光从黑暗的沼泽地的上空掠过去了,消失了;他看见一颗星从天空坠落下来,消失了。“啊,我的年华,我的生命!”懊悔无济于事,反倒如支支利箭穿过他的胸膛。他想起了儿时的伙伴:他们和自己同时踏入生活,但是他们走上的是劳动之路,是道德之途,值此新年之夜他们更是荣耀和愉快。
    ⑤高高教堂上的时钟响了,听见这钟声,他回想起父母早年对他——一个在犯着错误的孩子的爱扼,回想起父母给他知识,为他祈祷。他沉浸在羞耻和悲切之中,怎么也不敢再仰望夜空——那安息着父母之灵的夜空、,泪水从模糊的眼里流出来,滴落着。他绝望的晃动一下身子,呼喊着:“回来吧!我的青春,你回来呀!”
    ⑥果然,他的青春回来了———那上面的一切都是他的年夜梦,惟有梦中所提到的他的过失是真实的。他还年轻,他感谢上苍———他还拥有时间,他还没有错过起点,仍然可以自由地踏上那第一条路,这条路也会给他荣耀给他愉快……
    ⑦那些今天仍然在生活的门槛徘徊,对生活之路选择不定的人们,请记住:当岁月流逝,当你发现自己的脚步已蹒跚在通向黑乎乎的大山洞的山道的时候,你会痛苦的呼喊:“回来吧!我的青春,你回来呀!”但,这已是枉然的呼喊。
    ——(该文选自德国作家里克特创作的微型小说,略有改动。)
16.第二段中说“一个起点,两条路,”那个起点,有什么含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四段中,“他”看见了什么呼喊“啊,我的年华,我的生命”?为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体味第八段中画横线的文字,(1)描绘“第一条路”留在主人公心中的美好印象;(2)为什么这条路也会给他荣耀,给他愉快?(6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篇小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内容简要问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语言运用(14分)
20.下面这段话中有三处表术不当的地方,请挑出来并加以改正。(3分)
《蜀道难》竭力描绘了蜀道的艰难可怖,但读者读完以后,不但不感到害怕,为诗的夸
张的描写所激动、所感染,这是为什么呢?从描写对象说,蜀道虽然具备艰难万状使人害怕,
但又具有雄奇壮美等特点,在诗人的彩笔下,跟美丽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更形成一种诱人
的魅力。
第      处                                                         。
第      处                                                         。
第      处                                                         。


展开余下试题21.仿照例句“假如生命是…,不要……,要……”的句式,写两个类似的句子,每个句子不得超过30字。(4分)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随波逐流,要高扬风帆在天风海雨中奋斗搏击。
①                                                                     。
②                                                                     。
22.请用一句话概括出下面这段文字报道的核心内容。(不超过20字)(3分)
日产汽车公司日前宣布,它开发出了防止汽车撞伤黑暗和死角中的行人的远红外线传感器,并计划于2004年在日产汽车上安装这种传感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已经在一部分高级汽车上安装这类传感器,但售价高达30万日元。据说,日产汽车公司开发的这种传感器售价仅为5万日元左右。军用红外传感器的售价在100万日元以上,但如此便宜的民用传感器还很少。日产汽车公司说,它开发出了可以将红外线转变为热的薄膜的量产技术,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日产汽车公司已经申请生产技术专利,并计划向其它汽车厂家供应这种传感器。
答:                                                                     。
23. 用两种以上修辞手法,扩写下面的句子,不改变原意。(4分)
秋来了,树叶纷纷飘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每个人一出生就获得了自己在人世上的位置,有的人清楚它,一辈子安于一个位置,有的人不满于眼前的而不断追求心中更好的,有的人则永远不知道自己的位置的哪里;有的人在社会上有显赫的位置,有的人生命虽终结而能在人世间有位置;今天你的位置在课堂,是个学生,在家庭,是儿女……
请以“位置”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卷(一)参考答案
1.A  (A项中“淖、悼、绰、掉”读音分别是nào、dào、chuò、diào;B项中“箧、惬”读音为qiè,“挟”的读音为xié,“浃”的读音为jiā:C项中“唆、梭”读音为suō,“竣”的读音为jùn;“悛”的读音为quān:D项中“黜、绌”的读音为chù;“拙”渎音为zhuō;“茁”的读音为zhuó)
2.D    (A项中“班集建设”中的“集”应为“级”;B项中“英雄倍出”的“倍”嘘为“辈”;C项中“反应”的“应”应为“映”,“陷井”的“井”应为“阱”,“遗害无穷”的“遗”应为“哈”)
3.C  (A项用语赘余,将“随着”或“以来”删去;B项句式杂糅,将“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400万人”改为“医疗保险的覆盖率达到××%”或“医疗保险已经覆盖9400万人”;D项表意不明,将“了”改为“的”。)
4.B  (“二三年级”中“二”后加“、”)
5.C  (是众说纷纭的现象,不是原因)
6.C  (注意准确筛选信息)
7.D  (A项二人的观点不一致,作者认为是晚年之作,曹大中认为是屈原的绝笔;B项引用王逸的观点说明了众说纷纭原因之一是对屈原思想感情特点及发展变化把握不准,不够深入的地方,并非说王逸对后世的贡献:C项作者认为《橘颂》“可能”受了《士冠辞》的影响,而并非“确实”。)
8.D  (“晚年”原本是作者一家之言,说“不容置疑”绝对化了。)
9.C(辜,应为“罪”)
10.C(A前“以”:介词,因;后“以”:用来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06年高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