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31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1]
2006年上期高一语文调研试卷(问卷).doc
"望城一中2006年上期高一调研试卷  
语      文
命题人:彭光生   
第Ⅰ卷
(选择题每题2分,共34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准确无误的一组是(   )
A.讥诮 qiào    涎皮yián         怔怔 zhēng       战战兢兢 jīn
B.形骸 hài    炮烙 páo        间或 jiàn         残羹冷炙 zì
C.胡诌 zhōu    脑髓suĭ         谗言chán         喁喁私语 yú
D.自诩 xǜ      朱拓 tà         畏葸 xĭ          安然无恙yà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寒暄   谬种   通霄   鞠躬尽粹
B.牲醴   祈祷   桌帏   咀嚼赏鉴
C.郁闷   哆嗦   僻好   唉声叹气
D.缠绞   聊奈   搭理   卑躬屈膝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爷爷笨得很,话说得不温柔。我信口雌黄,说个笑话给你听。
B.中海油公司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案,在美国政府的竭力阻止下,渐渐偃旗息鼓了,这影响了中海油公司的国际化进程。
C.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来,大家商量。
D.遭受台风袭击的地区,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克服厌倦情绪、疲惫状态和惧怕心理,尽最大努力,夺取抗台斗争的胜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崛起的中国让日本外务省终于认识到,处理好中日关系,对日本是机会,处理不好,否则让日本遭受挫折。
B.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发展,能否做好水的开源节流是西部开发成功的关键。
C.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将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发展战略。
D.不管是当今的明星,还是退隐江湖的老将,都抱着捍卫家乡荣誉和尊严的目的杀奔南京紫金山下。
5.对下面四句话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②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③这实在是叫作‘天有不测风云’,她的男人是坚实人,谁知道年纪青青,就会断送在伤寒上?
④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A.①夸张②比喻③引用④比喻        B.①拟人②比喻③引用④拟人
C.①拟人②拟人③夸张④比喻        D.①夸张②比喻③夸张④拟人
6.对下面句子的描写手法及其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是《祝福》中“我”在河边遇见祥林嫂时的肖像描写,表明在长期的打击与折磨下,祥林嫂已陷入极度的悲哀,精神几乎麻木了。


浏览完整试题B.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这是别里科夫被柯瓦连科摔下楼后的一段细节描写。揭示出别里科夫的狼狈情态。
C.女人抬着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主要是对话描写,揭示出女人对丈夫晚归的忧虑、关心与责备。
D.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震动”是女人内心震惊的外在表现,“吮”的行为是想平稳一下自己的心情。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赦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7.对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京兆尹赵谢两卿                     广汉使吏捕治具服
甲                                乙
      广汉跪谢曰                 给敛葬具
A.甲组的两个“谢”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乙组的两个“具”字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
B.甲组的两个“谢”字意义和用法都不同;乙组的两个“具”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C.甲组的两个“谢”字意义不同;乙组的两个“具”字意义和用法都不同。
D.甲组的两个“谢”字意义相同;乙组的两个“具”字意义不同。
8.选出与“幸全活郎”中“活”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越国以鄙远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D.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9.对下面两句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无得杀质                           ②豫为调棺
A.①没有能够杀了人质                        ②准备为他们更换棺材
B.①不准杀害人质                            ②准备为他们调配棺材
C.①没有能够杀了人质                        ②预先为他们置办了棺材
D.①不准杀害人质                            ②预先为他们准备好了棺材
10.下面对文意作出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赵广汉是一位清正廉洁,精于吏治,勤于职守的官吏。
B.赵广汉为官干练,勤于职守,威名四震,豪强慑伏。
C.赵广汉为人善良仁慈,即使对罪犯也以礼相待,手下留情。
D.赵广汉为官精明,尤其善于调查研究,缉贼捕盗。
阅读下面两段选段,完成11—14题。
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桌子放在堂中央,系上桌帏,她还记得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她在这一天可做的事是不过坐在灶下烧火。  
……
冬至的祭祖时节,她做得更出力,看四婶装好祭品,和阿牛将桌子抬到堂屋中央,她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
“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而至于常常忘却了去淘米。
11.文中画横线部分是个复句,第一层在哪里划分,分句间应是什么关系?(   )
A.第一层应在“即使”前,并列关系。  B.第一层应在“否则”前,并列关系。
C.第一层应在“也”前,假设关系。    D.第一层应在“有如”前,解说关系。
12.指出下列各句中哪句不是用的明喻(   )
A.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
B.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C.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
D.即使看见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
13.指出对上文分析不当的一项(   )
A.四婶的喝令使祥林嫂的希望完全破灭,精神完全崩溃。
B.四婶的喝令粉碎了祥林嫂生前免受侮辱,死后免受痛苦的愿望。
C.在这一段中,作者通过对话描写,揭示出祥林嫂内心的痛苦。
D.作者揭露鲁四老爷就是这样在祝福的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向死亡的道路。
阅读下面一段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展开余下试题①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②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 “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③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 “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1)“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2)“送去”之外,还得(3)“拿来”,是为(4)“拿来主义”。  
④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来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于是连清醒的青年们,也对于洋货发生了恐怖。其实,这正是因为那是“送来”的,而不是“拿来”的缘故。
⑤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4.第①段的中心是 (   )
A.揭露“送去主义”自欺欺人的危害及其实质。
B.讽刺尼采自诩太阳,反对“送去主义”。
C.反对“送去主义”,主张“拿来主义”。
D.主张“拿来主义”,反对不给子孙留点礼品。
15.第②段中“抛来”与“抛给”在实质上的主要区别是(   )
A.“抛来”动机良好,“抛给”企图较坏。
B.“抛来”动机较坏,“抛给”动机良好。
C.“抛来”一般不带有坏的动机和目的,“抛给”是有目的、有企图的。
D.“抛来”和“抛给”的说法表面似有区别,但本质一样。
16.第③段中有5处引号,对后4处引号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处表否定,第2、3处表强调,第4处表特指。
B.第1处表否定,后3处表强调。
C.第1、2处表否定,第3、4处表特指。
D.第1处表否定,第3、4、5处表特指。
17.整体上看,以上⑤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对比论证      B.类比论证      C.因果论证      D.举例论证
第Ⅱ卷
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
天地有大美
        作者 学群
青藏高原,一个离天最近的地方,一个离人的喧闹与繁华很远的地方,大自然将它的雄奇与壮丽钟集于斯,从地上铺到天上,从脚下一直铺进你的灵魂。这是我第二次踏上这块土地。和初来时一样,面对它的辽阔,它的静美,它的壮美,我长时间的失语,只能看,只能听,只能呼吸,什么也不能说。
这是一种震撼人灵魂的大美。在这里,太阳一直照进我心里。星星就在我的灵魂上闪烁。风吹起蓝色的波纹,那是什么?那是我的灵魂在颤动。
这是一种辽阔的宁静,一种深厚的安详。山川大地如此壮美,却又表现得如此平静。在这里,无论你朝哪个方向,无论你走多久,都是这样静美,这样安详,这样无穷无尽。
我注视着周围的宁静:山,一副静思默想的样子;草地,湖泊,大地、天空全都带着静默的神情。我感到,这片土地上藏有某种只有沉默的山知道的东西,只有旷远的天知道的东西。我感觉到了,可我不知道那是什么。那些散布在草地上的牦牛和羊,每天看着这些,只是低着头,把大地的静默吃进肚里,然后反刍。仿佛它们从大地那里获得了什么,仿佛它们反刍的是一些伟大的思想。
是的,在这天空才有的高度上,在这天空般辽阔的宁静里,山水木石,在其间走动的动物,无不带有神性。一朵花、一片叶子就像一位先知。因此羚羊的啃食,牦牛的反刍就有了修炼的意味。真的羡慕那些在这里游走的生命:不用呼吸污浊的空气,不用忍受噪音,不用在不想笑的时候做出一副笑的模样,不用去做那些你并不想做的事情,能够坚守简单而纯粹的生命。真想变成一头羚羊,一匹野驴,或者哪怕一只兔子,用博大的心脏从这里走过,走过自己的一生。饿了,就低下头,伸出舌头撩起一把草,用嘴唇捉住,一扯,把大地,把季节,把遍洒阳光和雪花的天空一齐扯动。
我试着像野兽一样行走,一直走到看不见公路和看不见汽车的地方。在这里,寂静是可以吸进脏腑的。你响亮地听见自己的呼吸自己的脚步。满世界都是这种声音。
只要有足够的宁静,大地便显出它的神奇。沉静的大地离永恒这样近。在永恒的宁静里行走,那就是朝圣。人用他的脚步向着大地朝圣。我从大地上走过,大地从脚上走进我的血液走进我体内。我留下的脚印成为大地的一部分,走进我体内的大地成为我的灵魂。大地走进你以后,就装得下山川人物,就可以把自己的辽阔在原野上铺开。风在我的里面吹拂,河水在里面奔涌,连雪山也牵带着白云移来胸间。
第二天,一场大雪把一个安静纯美的童话铺在可可西里,从辽阔的草地到远处的山。雪山就像童话中的城堡,阳光给它披上一层甜美的红云。野生动物纷纷出场:藏羚羊,牦牛,野驴,黄羊,白唇鹿,狼,还有许多鸟类。它们是童话的主角。连天上的白云也忍不住来到童话中,它们的影子在雪山草地上轻轻悄悄地游移。
雪其实是来到地面的天空。天空来到地面上,地面也就成了天空。走在雪地上,每一个脚印都印在天空的洁白上。
唯其高,我们这个星球上总算留住一块不事稼穑没有被耕耘的地方,好让我们站在高处放眼遥望,灵魂有一个驰骋的地方。庸常的市井生活,似乎不再缺少什么。它缺少的只是辽阔。人们抵达了许多东西,唯独不能在一片辽阔中静静地抵达自己。
梭罗说过:“野地里蕴含着这个世界的救赎。”如此来说,青藏高原大概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最后救赎了。
(选自《散文》2005年第10期,有删节。)
18.从文章的第一段可以大致看出青藏高原的特征,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概括。(3分)
答:                                                                        
                                                                             
                                                                             
19.第七段“我从大地上走过,大地从脚上走进我的血液走进我体内”,大地能走进人的体内吗?文中为什么这样说?(3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                                                                             
                                                                             
20.文章的最后一句“青藏高原大概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最后救赎了”,请说说这句话的含义。(用文中原话回答。3分)
答:                                                                       
                                                                             
                                                                             
21.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分)
答:                                                                       
                                                                             
                                                                             
22.请以“给灵魂一个自由驰骋的地方——简析《天地有大美》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为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赏析短文。(可以不抄写标题)(10分)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2006年上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