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试卷
阅读:989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9]
衡阳市200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语文试题
"衡阳市2006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
语 文
一、积累和运用(共31分)
1.请将下列汉字用正楷书写到田字格里(要求书写工整、准确、美观)。(3分)
腹 有 诗 书 气 自 华
2.古诗文积累运用。(8分,每小题2分)
①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③《岳阳楼记》中表现文章主旨及古代仁人志士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
④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既描绘了山水回环、峰回路转景象又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句是: , 。
3.下面句子中成语运用准确的一项是(2分) ( )
A、桂林的山水黄山的松,真是巧夺天工。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C、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o
D.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
4.读名著,做卡片(名著范围:中国四大古典小说)。(4分)
喜欢的一个故事人物 出自作品 喜欢的理由
5.口语交际。(4分)
央视2005“感动中国”节目让带着妹妹读大学的洪战辉的事迹广为传颂——当他还是 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加弱小的孩子负起了责任,孤身一人撑起困境中的家庭; 进人大学后,凭着一般人难以想像的努力,完成学业并抚养教育妹妹,甚至帮助他人。
假如有一天,洪战辉带着他妹妹到你学校来参加某个活动,你有机会跟他俩说话,你会对洪战辉说:
对洪战辉的妹妹说:
(注意:不能是欢迎辞)
6.诗歌欣赏。(5分)
阅读下面新诗,按要求答题。
妈 妈
彳艮深
①读了这首诗,根据你对生活的体验和本诗的理解,说说诗中所抒发的情感。 (2分)
答:
②从下面两个诗句中选取一句作简要赏析。(3分)
(1)春日阳光暖暖的/而我的心空却下着/绵绵雨丝
浏览完整试题
(2)从此思念像一条长长的线/连着你/牵着我
答:
。
7.综合性学习。
当今很多人倡导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你能从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中选取一个,说说当地的过节习俗,或介绍节日的来历及有关传说故事吗?(不超过60字)。(5分)
二、阅读理解(共37分)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作答。
(一)生命 生命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断地在我头上飞来旋去,骚扰着我。趁它停在台前小憩时,我一伸手捉住了它,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动着双翅,极力地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样一只小小的飞蛾,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会再动了,可是那翅膀在我手中挣扎的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了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怎样的一种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水泥地上,不屈地向上茁长,昂然挺立。虽然,它仅仅活了几天,但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却令我有种肃然起敬的感动!
许多年前,有一次,我借来医生的听诊器,聆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规律的跳动,给我极深的撼动。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或是白白糟蹋它;我可以使它过一个更有意义的人生,或是任它荒废虚度,庸碌一生;全在我一念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的过程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从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8.一般来说,一篇散文都有“文眼”或表达主题的关键句子,请你找出本文,中这样的句子,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答: 。
9.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品味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它的表达作用。(2分)
虽然,它仅仅活了几天,但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却令我有种肃然起敬的感动!
答: 。
10.说出你对.“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
。
11、下面是对运用小飞蛾、小瓜苗这两则材料的分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开篇写小飞蛾对“我”的骚扰并被“我”捉住,作为文章的引子和发端。
B.接着写小飞蛾一股跃动的生命力量以及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从而很自然地引出“我”对“生命是什么”的思考。
C、文章在第二段没有对“生命是什么呢”的问题作正面回答,而是描写小瓜苗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与描写小飞蛾一样,为过渡到写人的强健的生命进而表现文章主旨作铺垫和比衬。
D.作者提出“生命是什么呢”的问题后,没有立即作答,却写小瓜苗在恶劣的环境里不屈地向上茁长,使文脉间断而显得有些突兀。
(二)
历来真正做学问有成就的学者,都不懂得什么秘诀,你即便问他,他实在也说不出。明代的学者吴梦祥自己定了一份学规,上面写道:
古人读书, 皆须专心致志,不出门户。如此痛下工夫,庶可立些根本,可以向上。或作或辍,一暴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看来这个学规中,除了“不出门户”的关门读书的态度不值得提倡以夕卜,一般都是很好的见解。事实的确是这样。不管你学习和研究什么东西,只要专心致志,痛下工夫,坚持不断地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最怕的是不能坚持学习和研究,抓一阵子又放松了,这就是“或作或辍,一暴十寒”的状态,必须注意克服。吴梦祥的这个学规对我们今天仍然有一些用处。
这种学规早在宋代就十分流行,特别是朱熹等理学家总喜欢搞这一套。但是其中也有的不是学规,而是一些经验之谈。如陈善的《扪虱新话》一书写道: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展开余下试题
用现在的眼光读这一段文字,也许觉得他的见解很平常。然而,我们要知道,陈善是南宋淳熙年间,即公元12世纪后半期的人。在那个时候他就能够提出这样鲜明的主张,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他主张要读活书而不要读死书,就是说要知入知出;要体会古人著作的精神和实质而不要死背一些字句,就是说要体会古人用心处而不可死在言下。不但这样,他还反对为读书而读书的倾向。他主张读书要求实际运用,并且要用得灵活,即所谓“透脱”。你看他的这些主张,难道不是一种反教条主义的主张吗?他的这个主张,过去很少有人注
意,因为他的声名远不如朱熹等人,但是他根据自己读书的经验而提出了这种主张,我想这还是值得推荐的。
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中,如陆九渊的读书经验也有可取之处o《陆象山语录》有一则写道:”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接着,他又举出下面的一首诗: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①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这就是所谓“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本来说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求把书读懂,而是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扣住不放。也许看完上下文之后,对于难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后再求解释。这个意思对于我们现在的青年读者似乎特别有用。
注:①[涵泳]:深入体会。 (节选自《不要秘诀的秘诀》)
12.文中作者肯定的读书态度和方法是什么?(最好用文中语言作答)(2分)
答:
13.下面是关于本文行文特点和基本结构的分析,请选出不正确的一项。(2分) ( )
A.作者在引述古代学者关于读书学规和方法的经验之谈后,接着对其作阐释和评述,并且融入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B.引述陆九渊的诗句后,作者只对其中一句作了评述,是因为其他诗句与读书方法和态度无关。
C.引述——评述——再引述——再评述,如此循环,是本文行文的主要特点之一。
D.本文虽然有三段引述三段评述,结构看似松散,其实是紧凑的,因为有一条读书方法和态度的主线相牵连。
14.作者在引用陆九渊的诗句后,只对其中的“未晓不妨权放过”作了阐释,而不像前面两段在引用后作全面阐述,这是为什么?(2分)
15.结合你的学习体验,谈谈文中倡导的读书态度和方法在我们学习中的作用。(3分)
答.
(三)
花有雌雄两种花蕊。花要结果子,必得要雌蕊得到雄蕊的花粉才行
有些花的雌蕊得不着花粉,就白开一场,没有结果就凋残枯死了。
有些花的雄蕊的花粉,是自动地落到本花的雌蕊上。可是有些花却要靠外界的力量做媒介,把这花的花粉传递到那花的雌蕊上。说是这样结成果实种子,要比较强健些呢。所以多数花为了要得着强健的后代,使种族兴盛,都找媒人给自己做媒——传递花粉。
花所请的媒人,有风,有水,有昆虫。大概请昆虫做媒的花顶多顶多。在昆虫媒人当中,顶顶受花欢迎,顶顶有名气的,是蜂、蝶、蛾三大望族。
花很懂得虫情世故,它知道昆虫决不肯白白地替它效劳。它必定要备一份厚礼,才请得到媒人。所以它特别制造了香甜的花蜜,作为酬谢媒人的筵席。
这还不算数。花恐怕昆虫不知道它有花蜜,还用了心计,装上艳丽的花冠,散出芬芳的香气,利用荚色芳香来招引昆虫上门。这跟商店用大招牌、装霓虹灯招引顾客有些相像。
昆虫来到花里,就不客气地享用花备办的筵席。吃这顿丰盛的筵席的时候,昆虫还带上一身花粉,就把花粉传送到别朵花的雌蕊上,完成它的使命,使那花受精结子。
16.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概括从花朵到结成比较强健果实种子的环节o(2分)
答:
17.“大概请昆虫做媒的花顶多顶多”,一句中“大概”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2分)
答:
18.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本文说明语言的特色及表达效果。(3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
(四)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饮少辄醉。 辄: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翼然:
20.翻译下面句子。(3分)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 。
21、根据作者对文中饮酒赏景的描述,下面对“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必须借助喝酒才能在心里领会得到。
B.山水的景色领会在心里,陶醉于喝酒之中。
C.欣赏山水得到乐趣,心中畅快,自然酒兴大发。
D.欣赏山水自然景色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之中。
(五)
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①,面赤不食。佗脉之曰: “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②,食腥物所为也。"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佗曰: “此病后三期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死。
注:①[烦懑]:烦躁郁闷 ②[内疽]:腹内一种肿胀坚硬的毒疮。
(节选自《华佗传》)
2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2分)
A.斯须尽服之。 之:
B.遇
上一篇:
高三语文总复习字形专项练习2
下一篇:
陕西省2006课改实验区中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试卷
相关:
关于“衡阳市2006”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