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5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8]
高三语文二模试题.doc
"高三语文二模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A.伶俜      聘请       娉婷      纵横驰骋
B.泥淖      悼念       飞棹      绰绰有余
C.蚊蚋      纳罕        木讷     方枘圆凿
D.渎职      赎罪       木椟      穷兵黩武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吃了半个月的中餐津津有味,回到家便蒙生了在大特尔诺沃办首家中国餐馆的念头。
B.我将一如继往,努力攻关,让科普之花更加鲜艳。
C.自去年上海APEC会议召开以来,一般唐装热风靡神州大地。
D.“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一百多年前林则徐的诤诤誓言,已经化为今日神州大地上党和政府打击毒品犯罪的果敢行为。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加强对党员和干部,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进行民主和法制的教育,使他们切实__________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严格依法办事。
②这篇小说,除了别的优点之外,还有一个十分__________的特点,就是比较准确地使用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生动而又形象的群众语言。
③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对于达不到质量标准的产品,就不能__________,否则,对国家对人民就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A.尊敬   明显    接收        B.尊敬    显著     接受
C.尊重   明显    接受        D.尊重    显著     接收
4.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着强烈的爱憎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B.他卓尔不群的性格,特立独行的做法,在当时大多数人看来是一个十足的另类。
C.要是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自己还在那里吹牛,说自己多么有德,多么正确,便是一种桀犬吠尧式的愚民之术了。
D.老师,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一名普通学生尚可,班长一职实难胜任。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本届“挑战杯”竞赛从参赛的高校数到参赛作品都有了明显提高。
B.围绕体育比赛中日益严重的商业化、明星化的趋势,对大运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C.春节期间,由市慈善会选定的20名孤儿,和他们日夜思念的“父母”团聚,欢欢喜喜地过了一个幸福年。
D.这届全运会会微、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青年师生为主。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将树比人自古有之。既像人,就有性格:枝条纤细低垂,形若含羞少女,流露阴柔之美;主干粗壮伟岸,__________________。这不是典型的刚柔相济么?
树也有感情:抽芽吐蕊,春风骀荡,定有几多愉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由一番得意。
①俨然彪形大汉,充满阳刚之气。
②充满阳刚之气,俨然彪形大汉。


浏览完整试题③艳阳高照,花团锦簇,
④花团锦簇,艳阳高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博陵李文博,性贞介鲠直,好学不倦。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开皇(隋文帝年号)中,为羽骑尉,特为吏部侍郎薛道衡所知,恒令在听事帷中披捡史书,并察己行事。若遇治政善事,即抄撰记录;如选用疏谬,即委之臧否。道衡每得其语,莫不欣然从之。后直秘书内省,典校坟籍,守道居贫,晏如也。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不妄通宾客,恒以礼法自处,侪辈莫不敬惮焉。道衡知其贫,每延于家,给以资费。文博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然无吏干。稍迁校书郎,后出为县丞,遂得下考,数岁不调。道衡为司吏大夫,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悯之,遂奏为从事。在洛下,曾诣房玄龄,相送于衢路。玄龄谓之曰:“公生平志尚,唯在正直,今既得为从事,故应有会素心。比来激浊扬清,所为多少?”文博遂奋臂厉声曰:“夫清其流者必法其源,正其末者须其本。今治源混乱,虽日免十贪郡守,变亦何所益!”其瞽直疾恶,不知忌讳,皆此类也。于时朝政浸坏,人多赃贿,唯文博不改其操,论者以此贵之。
(《隋书•李文博传》)
7.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读书至治乱得失。       治:整治
B.后直秘书内省,典校坟籍。 典:主管
C.道衡知其贫,每延于家。   延:邀请
D.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末:树梢
8.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
B.如选用疏谬,即委之臧否
C.甚嗟悯之,遂奏为从事
D.公生平志尚,唯在正直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若遇治政善事,即抄撰记录
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计焉
B.恒以礼法自处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C.侪辈莫不敬惮焉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D.于时朝政浸坏,人多赃贿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华使于前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文博“贞介鲠直”“守道居贫”的一组是:
①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
②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
③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
④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悯之
⑤其瞽直疾恶,不知忌讳
⑥人多赃贿,唯文博不改其操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侍郎薛道衡让李文博在听事帏中翻阅查看史书,并让他观察自己如何做事,薛道衡很欣赏李文博,对他的话欣然听从。
B.李文博能保持清高的操守,不随便地交往宾客,自己又能用礼法严格要求自己,所以同辈人都敬畏他。
C.李文博虽明了古今治政得失,然而李文博没有为官之才,所以被调出做县丞,几年没升迁。
D.李文博对房玄龄的话产生了强烈的感慨,文博尖锐地指出朝廷混乱的现实,认为应当从根本上治理朝政。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2—15题。
君了与礼的关系
舒善柏
孔子对“礼”推崇备至的事例不一而足,这里举两个基本例子,如有一次谈到季氏,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八佾”是六十四人的舞乐,本是西周天子用的,而身为天子下面的大夫季氏竟用六十四人在庭院中奏乐舞蹈,在孔子看来,当然是“不可忍”。又如,陈恒杀了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而后朝见鲁衷公,请求衷公出兵讨陈恒。可见,孔子对这种“臣弑君”当然是更不可忍。春秋战国时期礼坏乐崩,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孔子推崇周代以来形成的礼制,是情有可原的,虽然这仍是维护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封建等级制度,但对调节当时的社会矛盾无疑具有现实意义。需要点明的是,孔子所提倡的“礼”决不是对“周礼”的简单复制,而是有所损益的,正如他所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者,虽万世可知也。”这种损益最为突出的表现便是:孔子站在新时代的前沿,大胆地提出“仁”的思想,并把“仁”的这种道德规范融入“礼”的具体内容中去。即用“仁”来规定“礼”,遵循“礼”是为了更好地达到“仁”的境界。如他说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便说得十分明了。
总之,“礼”在孔子时代无疑被视为一种维护社会秩序的社会礼制。这种社会礼制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才会产生效应,而君子是孔子提出的思想人格的肩负者,君子理所当然成为“礼”的主要肩者,遵循礼制成为君子人格的修养的重要内容。关于这一点,孔子作了不少具体的论述,如孔子要求尚“礼”而轻勇武,他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再如孔子对君子在为学修养方面也是毫不放松用“孔”来约束,孔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说明所学知识如不用“礼”加以约束的话,就会违背君子之道,等等。可见孔子对君子达礼的要求很具体,“礼”在孔子心目中成为体现君子人格最为直接的方式,君子想要成君子之名,最基本的前提是不违背“礼”,否则,无从谈起。这种逻辑在孔子看来无疑是顺理成章的,孔子之所以把“礼”与君子这么紧密地联系起来,重要的原因是这种“礼”的内容是由“仁”来规范的,而作为理想的君子人格,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仁”的境界,君子要想上达于“仁”,首先必须遵循“礼”。
当然,如果说孔子所乐道的君子人格只停留在礼的层面,那无疑是不值得称道的,后世人们对这种君子人格称道的原因,主要是君子对“仁”的永无止境的追求。而“礼”作为一种治世制度,它只不过是一种时代的产物,它虽然是围绕“仁”这一核心思想所设置,但仅仅是一种对“仁”的表现方式,而远非“仁”的本身,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表现方式也会相应地变化。至于孔子的核心思想“仁”,我认为它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境界,只是时代不同,用以实现“仁”的手段和方式不同而已。因此,作为以“仁”为追求目标的君子人格,必须切实地遵循仁道,才能真正实现君子人格。
《中学历史参考》2001年第4期
12.下列关于孔子所提倡的“礼”的阐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展开余下试题A.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是孔子提倡“礼”的历史原因所在。
B.孔子提倡“礼”的结果是维护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封建等级制度,也调节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C.孔子所提倡的“礼”在孔子时代是作为国家的一种维护社会秩序的社会制度而存在的。
D.作为孔子提出的思想人格的肩负者的君子成为孔子所提倡的“礼”的肩负者。
13.下面的引文,不属于孔子对礼的内容进行要求的一项是
A.“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者,虽万世可知也。”
B.“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
C.“人而不仁,如礼何?”
D.“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14.以下论述,属于孔子把“礼”与君子紧密联系起来的最重要原因的一项是
A.君子是孔子提出的思想人格的肩负者,君子理所当然成为“礼”的主要肩负者。
B.“礼”的内容是由“仁”来规范的,作为以“仁”为追求目标的君子人格,必须切实地遵循仁道,才能实现真正的君子人格。
C.“礼”在孔子心目中成为体现君子人格最为直接的方式,君子想要成君子之名,最基本的前提是不违背“礼”,否则,无从谈起。
D.理想的君子人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仁”的境界,而“仁”规定了“礼”,所以君子要想上达于“仁”,首先必须遵循“礼”。
15.下列对于本文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在继承了周礼的基础上,大胆地提出了“仁”的思想,并把“仁”的这种道德规范融入到了“礼”的具体内容中去。
B.孔子有一种顺理成章的逻辑,就是君想要成君子之名,最基本的前提是不违背“礼”,否则,无从谈起。
C.后世人对孔子所乐道的君子人格称道的原因,主要是君子对“仁”的遵循和永无止境的追求。
D.作者认为,在孔子的时代,作为以“仁”为追求目标的君子人格,必须切实地遵循仁道,才能真正实现君子人格。
第Ⅱ卷(共105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8分)
论快乐
钱钟书
我们经常慨叹说:“欢娱嫌夜短!”因为人在高兴的时候,活得太快,一到困苦无聊,愈觉得日脚像跛了似的,走得特别慢。德语的沉闷(langeweile)一词,据字面上直译,就是“长时间”的意思。《西游记》里小猴子对孙行者说:“天上一日,下界一年。”这种神话,确反映了人类的心理。天上比人间舒服快东,所以神仙活得快,人间一年在天上只当一日过。以此类推,地狱里比人间更痛苦,日子一定愈加难度;段成式《酉阳杂俎》就说:“鬼言三年,人间三日。”嫌人生短促的人,真是最“快活”的人;反过来说,真快活的人,不管活到多少岁死,只能算是短命夭折。
“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乐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东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在高兴的时候,我们空对瞬息即逝的时间喊着说:“逗留一会儿罢!你太美了!”那有什么用?你要永久,你该向痛苦里去找。不讲别的,只要一个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约不来的下午,或者一课沉闷的听讲——这许多,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尝到什么叫“永生”的滋味。人生的刺,就在这里,留恋着不肯快走的,偏是你所不留恋的东西。
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在我们追求和等候的时候,生命又不知不觉地偷度过去。也许我们只是时间消费的筹码,活了一世不过是为那一世的岁月充当殉葬品,根本不会享到快乐。但是我们到死也不明白是上了当,我们还理想死后有个天堂,在那里——谢上帝,也有这一天!我们终于享受到永远的快乐。你看,快乐的引诱,不仅像电兔子和糖,使我们忍受了人生,而且仿佛钓钩上的鱼饵,竟使我们甘心去死。这样说来,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
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小孩子初生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他身体感觉舒服。缘故是小孩子时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状态。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的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筵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快乐时的你,一定心无愧怍。
发现了快东由精神来决定,人类文化又进一步。发现这个道理,和发现是非善恶取决于公理而不取决于暴力,一样重要。公理发现以后,从此世界上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发现了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据,从此痛苦失掉它们的可怕,肉体减少了专制。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于是,烧了房子,有庆贺的人;一箪食,一瓢饮,有不改其乐的人;千灾百毒,有谈笑自若的人。所以我们说,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最大胜利。灵魂可以自主——同时也许是自欺。能一贯抱这种态度的人,当然是大哲学家,但是谁知道他不也是个大傻子?
是的,这有点矛盾。矛盾是智慧的代价。这是人生对于人生观开的玩笑。
(节选自《写在人生边上》有删节)
16.“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一句,说明了什么道理?这样表述有何好处?(4分)
(1)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述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作者认为这是“最糊涂的分析”,原因是什么?(4分)
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分别说明以上两句话在文中的意思(6分)
(1)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通过对快乐的阐说,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既表现出积极的人生态度,也鲜明地指出了通往快乐的途径。
B.《西游记》中一句“天上一日,下界一年”,与第二自然段中“永远快乐”“荒谬得不能成立”是从同一角度论的同一个道理——欢娱嫌夜短。
C.第五自然段谈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苏轼有诗“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恰当地说明精神作用能使人苦中作乐,从病痛里滤出快活来。
D.文章语言活泼深刻,作品笔法自然严谨,看似信笔所至,实则前后多有内在联系,如第五自然段中的“人生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就与上文第三自然段中“人生虽痛苦,却不悲观”有一定内在联系。
E.作者对第五自然段结尾处“抱这种态度的人”持否定态度,认为这种人是“傻子”。
五、(11分)
2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诗后问题。(6分)
感遇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 尔 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 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展开余下试题[注释]①这首诗是张久遭谗贬谪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中的第一首。②自:各自   ③尔:如此  ④坐:深
(1)这首诗一、二句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和秋桂。其中“葳蕤”二字点出兰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皎洁”一词则将秋桂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征精练简要地表现出来。(4分)
(2)全诗用比兴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2分)
21.读《董祀妻传》中的一段话,翻译划横线的句子。(5分)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蔡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兴平中,天下丧乱,文姬为朝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曹操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而重嫁于祀。(选自《后汉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6分)
22.按照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填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面是傅雷《给傅聪的信》中的一段话,请用一句话概括傅雷的观点。(4分)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第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层。一般艺术家的偏于intellectual(理智),偏于cold(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
傅雷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0分字)
24.根据下文内容,用一个长句表述“古典主义”的定义,内容不能缺失。(4分)
①古典主义是十七世纪欧洲出现的一种文艺思潮。
②主张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所以叫“古典主义”。
③主要代表人物有拉辛、莫里哀、高乃依等。
④他们尊重王权、崇尚理性,在艺术上追求高雅、和谐、均衡的统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今年3月6日,李敏因患感冒,需要去医院打针,请你以李敏父亲李云林的身份给李敏的班主任刘老师写一张请假条。要求:语言得体,符合情境,并符合请假条的格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6.作文
色彩是丰富而蕴藉深厚的,盎然的生机绿,宽厚的深海蓝,热烈的火样红,娇嫩的葵花黄……我们往往能够把我们的情感与象征倾注于五颜六色中,但你是否关注了简单但同样丰富的“黑”或“白”?请以“黑”或者“白”为话题,写作一篇文章。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可以编写故事,也可以抒发情感,还可以发表议论,字数不少于800个。
参考答案:
1.B(A伶俜pīng   聘请pìn    娉婷píng     纵横驰骋chěng
B泥淖nào    悼念dào     飞棹zhào      绰绰有余chuó
C蚊蚋ruì     纳罕nà      木讷nè       方枘圆凿ruì
D渎职dú     赎罪shú     木椟dú       穷兵黩武dú)
2.C(A句“蒙生”应为“萌生”。萌,本义指植物发芽,引申为事物开始发生;而“蒙生”则不可解。这是音同造成的讹误。B句“继往”应为“既往”。“既往”就是表示已经过去,成语“一如既往”“既往不咎”中的“即往”都城是这个意思。“继往”是表示继承过去,而不是表示已经过去。成语“继往开来”表示的就是这个意思。D句“诤诤”应为“铮铮”。“诤”意为直言规劝,一般谓之为“诤言”,汉语中没有“诤诤”连在一起的用法,而“铮铮”连用确实屡见不鲜的,“铮铮”谓言语刚直有分量。)
3.D(“尊敬”和“尊重”都是动词,都含有“重视、敬重”的意思,表示以诚意、以谦逊的态度、以应有的礼貌相对待,都是褒义词。词义上,“尊敬”重在“敬”,表示敬重的意思;“尊重”着重在“重”,表示不轻看的意思。适用对象上,“尊敬”主要用于人,除了“尊敬国旗”之数以外,很少用于事物,在用于人时,一定得是可“敬”的;“尊重”的对象比“尊敬”广泛一些,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事物;用法上,“尊敬”可以用作定语,“尊重”不能。
“明显”和“显著”都是形容词都有“显露出来,能使人看得明白,了解得清楚”的意思。词义上,“明显”是指事物的形状清楚地显露出来,不模糊、不隐晦;“显著”是鲜明而突出地显露出来。用法上,“明显”一般只是在把已经明摆着的事情提示一下的时候用;而把事物的特点突出出来时,则用“显著”。“显著”比起“明显”来,强调、肯定的意味更重。此外,“显著”一般只用在句子,而“明显”跟“很”“太”等副词结合之后还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高三语文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