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学考试卷

阅读:1134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学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4]
2006年常州市九年级期末调研试卷(附答案)
"常州市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九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共26分)
1、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2分)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来,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liǔ;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léng角,瀑流经过时,作急jù的撞击,便飞花suì玉般乱溅了…… 
                                                       (选自朱自清散文《绿》)
              
2、默写。(8分)
(1)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
(3)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4)请写出王维《使至塞上》的颔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屈原《九歌 东君》中有“举长矢兮射天狼”一句。请你据此写出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与之对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这再一次激起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请你写出2句相关的爱国名言、诗句或歌词。(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二)运用(共10分)

4、下面一段话是关于“灵感”内容的表述,为了更好地表达灵感的重要作用,请你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句式、语气都一致的排比句。(4分)
      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跃的音符,文学家呢,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于灵感,至于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也常常与灵感相关,而一般人的灵感,则常是霎时的喜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按要求修改下面的一段文字。(4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调位号:                    
报纸资料的积累,最忌积压和不能持之以恒。一下子整理一星期或五六天的报纸,往往事半功倍,而且会出错。读报是每天都要做的事,积累报纸资料也要有恒心。最初的积累,可能是零星的、不系统的,而且积以时日,就会越来越丰富。其间,要防止间断和疏忽。一疏忽,一间断,就有可能被有价值的资料白白遗漏。陈毅同志给儿女的诗中一再告戒:“应知学问难,在于点滴勤。”积累报纸资料,就要发挥这种“点滴勤”的精神。
(1) 画线句中有一处词语使用不当,请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除了画线部分,文中还有错别字、关联词语运用不当等多处错误。请选择其中3处运
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在原句上改)
6、“中华好风尚”公益广告中有这样一则广告:这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中与一个西北放羊娃


浏览完整试题的对话:“你每天干什么?”“放羊。”“放羊为了什么?”“挣钱。”“挣了钱呢?”“娶媳妇。”“娶
了媳妇呢?”“生娃。”“生了娃呢?”“放羊。” ……
请根据以上内容写出它的广告语(2分)
                                                                                   
                                                                                    
得分 评卷人     (三)探究(共4分)

7、下面是不久前一位法国教育心理学家给法国小学生和上海小学生先后出的一道完全相同的测试题以及学生的答题情况。仔细阅读表格以及下面的文字内容按要求答题。
题目 一艘船上有86头牛,34只羊,问:这艘船的船长年纪多大?
法国小学生答题情况 超过90%的同学提出异议,认为这道题根本没有办法回答,甚至嘲笑老师的“糊涂”。这些学生的回答是对的。
上海小学生答题情况 90%的同学认真做出了答案:86 – 34 = 52岁,只有10%的同学认为此题非常荒谬,无法解答。有10%的同学做对了此题。
这位法国教育心理学家通过对上海90%的小学生调查后发现,他们之所以做出错误的答案,是因为老师平时教导我们,只有对问题做出回答,才可能得分,不做就连一分也得不到。
就上述内容,写出你的发现: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理解(共44分)
(一)阅读《白鹭》,完成8—12题。(共15分)    

①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②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③白鹤太大而嫌生硬,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④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⑤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⑥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⑦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⑧黄昏的空中偶见的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⑨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⑩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8、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篇散文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第⑤段所写的内容可分别用第①段和第②段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两个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有言:“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敷朱则
太赤”。请从文章中摘录与之内容相近的语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同学把第⑦段的内容概括为 “白鹭望哨图” ,但乙同学不同意,认为这样概括不对。请
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写点评也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仿照下面句子写的点评,给其它两句作点评。(4分)
   句子: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
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点评:用排比手法表现出了白鹭外表很适宜、结构匀称的特点。
句子: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预,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
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共15分)


展开余下试题
“四”字怎么了?      
邵燕祥
说起来是去年的事了。某市又出了一件“全国第一”,说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从那天起发放的机动车新车牌,没有尾号为“4”的了。据说,是因为众多的驾驶员、车主们偏爱“6、8、9”等所谓吉利数字。新车上牌照电脑选号遇到“4”,就很沮丧,要求调换。这回好了,当地有关部门干脆从机选号库里删除了所有尾号为“4”的牌号组合,安生了。
当时,我看着报纸上的这则报道,心里想,存折里也见“4”就删吗?嘴里说,这算得上是一条新闻。旁边的人说,你少见多怪了,某大楼早就把4层改称“3层A(或B)”。我没去过这座大楼,不知道14层是否相应地改称为“13层A(或B)”,但问题又来了,“13”,按洋迷信也不“吉利”,据说有家宾馆早把13层改掉了,但不是把13层改为“12层A(或B)”,而是从12层一跳,直接到15层了。
有些人认为避讳“4”字属于迷信,便提出了自己的对策。据说,他有一次碰上了“1414”这个数码,却能甘之如饴,原来他按照唱歌的简谱来读,发音便是“都发都发”,一家人也皆大欢喜。
转了一圈,还是回到了对“死”的畏惧心理,回到了对“发”的心向往之。 说穿了,“4”字,在不少人看来,谐音为“死”。岂但没有文化的“粗人”有这种强迫型的心理病态,甚至不少高学历的“细人”也受到传染。
这个毛病再发展下去,“4”字头的词汇也得重新洗牌。大抵非褒义词可以保留,如“四分五裂”,本来就不是好事;“四面楚歌”,本来就是一盘死棋;“四大皆空”,已置生死于度外;“四不像”,总是涉嫌怪异。而“四平八稳”、“四面八方”、“四通八达”……虽有“四”字,但幸亏已有“八”字给弥补找回;“四舍五入”、“四书五经”只好任其“死”下去了,可名句名言如“四海翻腾云水怒”可怎么办?
没有人否认忌讳“4”是一种小小的迷信,那家报纸在发表本文开头所说的那条消息的同时,编者已经质疑——“是人性化举措,还是助长迷信心理”。而过了一天,当地有关主管部门出来声称,这似乎还只是个未见实行的动议。但即使这个新举措胎死腹中,也并不能从根上打消畏“4”如“死”的心理阴影。
                                                         选自《中国消费网》有删改
13、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某单位有辆公车,但该单位从不肯3人同坐,因为该车的车牌号为“1443”。请运用文中的
观点对这种现象作出你的评价。(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4分)
(1) 这个毛病再发展下去,“4”字头的词汇也得重新洗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即使这个新举措胎死腹中,也并不能从根上打消畏“4”如“死”的心理阴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为了说明避讳“四”是行不通的,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请一一列举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为了消除大家畏惧“四”的心理,请你从“一”到“十”(除“四”以外)的数字中任选3个数字,写出其都存在着不吉利或者至少不能引起好感的谐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三)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片断,完成18—24题。(共14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选自《陈涉世家》)
(乙)“始皇既没(去世),余威震于殊俗(指边远地区)。然而陈涉瓮牖(yǒu)绳枢之子(指出生贫寒),氓隶(古代对出生卑贱者的称呼)之人,而迁徙(被征发去戍守)之徒也。才能不及中庸(普通人),非有仲尼(孔子)、墨翟(墨子)之贤,陶朱、猗顿(因经商而致富)之富,蹑(niè)足(置身)行伍(士兵的行列)之间,崛起阡陌(田间小路)之中,率罢弊(疲惫不堪)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砍)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挑了粮食)而景(yǐng)从(如影相随),山东(原来六国的广大地区)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选自《过秦论》)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1)辍耕之垄上(            )         (2)屯大泽乡。(         )
(3)会天大雨(             )         (4)吴广以为然(         )
19、用现代汉语在下面横线上写出甲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一句话概括甲文第二段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甲文内容解释乙文中“揭竿为旗”(揭竿而起)这个成语的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甲乙两文都明示了陈胜、吴广起义时当朝的统治者并非秦始皇,请分别将有关语句摘录在下面横线上并简要说明。(3分)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乙文中说,“陈涉论才能赶不上普通人,没有孔、墨之德行,没有陶朱、猗顿之富有”,那他凭什么能领导起义,并取得不断的胜利。联系甲乙两文有关内容从多个角度阐述。(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评卷人     三、作文(共30分)

24、根据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大海,烟波浩渺,广阔无垠,蕴藏着伟大的力量,人们常赞叹“海是江河的母亲”。而在一次作文大赛中,一位中学生的妙喻“大海的母亲是小溪”,却让一位老作家赞不绝口。很多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往往会有迥然不同的认识。
请以“换一个角度”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诗歌不少于25行。
题目: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常州市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共26分)
(一)(共12分)
1、绺、棱、剧、碎(2分,写对两个给1分。)
2、(1)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似曾相识燕归来  (3)老骥伏枥、烈士暮年 (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5)会挽雕弓如满月、射天狼(共8分,写对一句给1分)
3、不设统一答案。参考:名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田汉。(2分,写对一句给1分。有错别字酌情扣分,不写作者、出处不扣分。)
(二)(共10分)
4、不设统一答案。参考:“音乐家常把灵感变为跳动的音符,文学家常把灵感变为优美的辞章,画家常把灵感变为完满的构图,一般人常把灵感变为霎时的喜悦。”或“音乐家他们跳动的音符往往缘自灵感,文学家他们优美的辞章往往缘自灵感,画家他们完满的构图往往缘自灵感,一般人他们霎时的喜悦往往缘自灵感。”其它答案只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学考试卷
相关:关于“2006年常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