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119
标签:
鲁人版
八年级
下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9]
2006学年度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
"鲁教版(四年制)
八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评估
一、积累与运用 (18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6分)
nì名( ) 诘责( ) 长髯( ) 一绺( ) 睿智( )陨落( )怒不可è( )
褴褛( )拮据( ) 恣睢( ) wǎng然( )鼋鼍( )濠梁( )
2. 请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句( )( 2 分)
A.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B.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诲辱。
C.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复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D.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座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3.赏析下列广告并回答问题。(4分)
中国移动通讯公司为了宣传自己网络,表明自己的优质服务,打了一则广告:“你来我网,一网情深。”请认真品味这则广告,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请至少说出这则广告词的两个含义。
我的理解:A. B.
②请你谈谈这则广告妙在哪里。
我的理解:
4.下面的诗句中,体现诗人积极人生追求和无畏探索精神的一句是( )(3分)
A.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莱蒙托夫《帆》)
B.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华兹华斯《咏水仙》)
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浏览完整试题
5.按要求默写。(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方多难此登临。
云横秦岭家何在, 。
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二、文言文阅读 (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用“‖”划分下面诗句的诵读节奏。 (2分)
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
7.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8“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3分)
9.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其中既有写江南美景的,也有写北国风光的。请写出一个表现北国风光的名句,并谈谈你的理解。 (3分)
诗句:
(二)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曰:“……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④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节选自《孟子 滕文公下》)
注释:
①〔丈夫〕成年男子 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③〔命〕教导 ④〔夫子〕丈夫 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 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比喻“礼”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⑨〔由〕遵循大道走。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② 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③ 往之女家 之:
④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顺: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2.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4分)
13.甲、乙两文中,孟子论述的观点一致的地方是什么?这其中又有何差异?(3分)
三、现代文阅读 (2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
1954年10月2日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4.傅雷是在儿子精神消沉时,给儿子写这封信的,他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3分)
15.“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16.父母对子女倾注了全部的情感,那么作为子女,应该怎样表达你对父母的爱?(5分)
展开余下试题
(二)
回 老 街 走 走
舒婷
有支流行歌曲叫《常回家看看》,歌词满动人的,唱得一些个做父母的鼻子一阵阵发酸。现代人的家,都在一格格的火柴盒里,外观千篇一律,里头装修与格局也大同小异。幸亏游子们再健忘,可能走错楼栋,进错梯道,绝不会叫错爹妈。
从前我们的家不是这样的。
城里的家,不是在什么胡同里,就是什么小巷深处,歪着一棵老槐或撑着两树枇杷——至于丁香和油纸伞,那是在戴望舒的雨巷才有的。风大的时候,常有一两件衣裳从横架着的竹竿上飘落,罩在路人的肩或头,有些故事由此发生。乡下的家,再穷都有自己的院落,墙头摇曳着狗尾巴草,屋后一窝鸡两丘韭。孩子回家,当妈的急急去摸鸡屁股,捋一把嫩韭,炒得香味直钻入骨髓,多少年都不会忘。
我的童年在外婆家度过,住在八卦埕,想想这个地名有多么弯弯绕!厦门最老的区街之一。它那几条街巷的名字都极其生动传神:“打锡街”,住的多是工匠;“夹板寮”,房子的简陋可想而知;“曾姑娘巷”,原是有个曾姑娘祠堂的,碑文说她有“闭月羞花之容,沉鱼落雁之貌”。放学后特地去看她的画像,扁扁的圆脸上一双细细的小眼睛罢了。十分失望,从此对古书中的形容词,甚怀疑。
只要有时间,我还是愿意回老街走走。
在城市的夹缝中,总有几处被遗忘的角落。比如开元路,没有酒楼没有超市也没有发廊,只有小杂货店和补鞋摊。比较现代化的是一部公共电话,从居家里逶迤拉出,搁在门口木凳上,由一个抠着趾缝的老头看守。稍过去一点的骑楼下,摆一张矮桌,乌黑的茶具,几个打牌的老人,押着一毛钱十根的筹码。日子在这里悠悠打了个旋,继续慢慢流了去。
又比如打锡街,那么窄,张着两只手,可以同时李家抓两根葱,王家讨一撮盐;那么短,站在这一端,可以看到一端的大马路车水马龙;却又是这么兴旺,白天家家都摆点什么卖卖:茯苓糕、鲜鸡蛋、烧肉粽、金箔银纸、本地青皮芒果;或者找点事做做:缝补、修伞、代书、打金器。总是熙熙攘攘,看起来好像是邻里之间的买来卖去而已。晚上,都把小饭桌摆到门口,人要路过,须侧着身,常常不是碰翻了这家的小酒盅,就是打撒了那家的海蛎面线汤。不过不要紧,进出这里的人至少有个点头交情。熟而又熟的走不到家门,就被揪住坐下喝两口。免不了吵架,吵起来声情并茂,平日里搓衣掌勺低眉顺眼的妇女,这个时候口才极好,倾街倾巷。
咳,老街。
我们怀念的不是拥挤、闷热、三代同室的往日时光,而是相濡以沫互通有无的凡间人情烟火。尤其当我们掏出一大串钥匙,打开公共铁门、自家的防盗门、房门,走到被钢栅密密封锁的阳台上,看看上下左右都是同样的铁笼子。你不知道隔壁阳台那个腆着啤酒肚浇花的男人在哪里工作,旁边那位风情万种的女子是不是他的妻子。当然他也不知道你,于是你觉得很安全,不想打破这种默契。
气闷的时候,孤独的时候,被吊在半空的时候,不妨到老街走走。
17.作者写了“现代人的家”,也写了“从前我们的家”,写“从前我们的家”则从“城里的家”和“乡下的家”两个方面来写,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几种“家”的特点。(3分)
①现代人的家:
②城里的家:
③乡下的家:
18.请你认真品味读“日子在这里悠悠打了个旋,继续慢慢流下去。”这个句子,说说它的美。(3分)
19.“老街”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作者说“气闷的时候,孤独的时候,被吊在半空的时候”,要求人们“不妨到老街走走”?(3分)
展开余下试题
20.我们常用“闭月羞花之容,沉鱼落雁之貌”这句话来形容女子长得很美,其实,这里的“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分别指代的是古代的四大美女。那么,你知道它各自指代的是谁吗?(4分)
闭月: 羞花: 沉鱼: 落雁:
21.阅读本文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请举一例并加以解答。(3分)
我的发现:
我的解答:
四、作文 (50分)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体验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如:在交往中,体验人间真情;在研讨中,体验思维撞击的愉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烦恼……请以“体验”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八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评估
一、1.匿jiérán liǔ ruì yǔn 遏lán lǚ jié zì suī 惘 yuántuó háo 2.A 3.①A.欢迎您加入我(中国移动通讯公司)的网络,我们将以最诚挚的深情为您服务。B.在我的网络里,您和朋友之间来往自如,感情互通。②巧妙地运用谐音“你来我网(往),一网(往)情深”表明移动公司将真诚的服务态度为入网用户提供通讯服务,也表明移动公司是沟通您和您的亲朋好友之间感情的桥梁。
4.A 5.花近高楼伤客心 雪拥蓝关马不前 黑云压城城欲摧
二、(一)6.长烟/落日/孤城闭 7. D 8.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言之成理即可)9.诗句选择对即可得分 (二)10.①得: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 ②已:停止 ③ 之:到……去 ④顺:顺从 11.①万钟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②富贵不能惑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 12.甲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去本心”)。乙文: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礼(或人要坚守仁、义、礼)13.为人处世应该讲求“义”两文都表达了大丈夫要有追求“义”的骨气,但乙文中还体现了孟子“仁”、“礼”的主张
三、(一)14.劝慰儿子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15.运用比喻修辞。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16.意思对即可 (二)17.①现代人的家:外观千篇一律,装修大同小异,都是同样的铁笼子,人(家庭)与人(家庭)之间缺乏情感交流。②城里的家:悠闲,恬静,人与人之间感情真挚纯朴。③乡下的家:与自然相和谐,温馨,充满亲情。(应从全篇来概括,如果只是单从某一个段落概括就会不完整。例如“现代人的家”如果单从第一段概括则不完整。学生答题时,如果只答出外观方面的,只给一半分。答题的意思与参考答案相近即可给满分。)18.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比喻句,将日子比做流水,比做旋涡,使日子既看得见也似乎摸得着,表达出一种悠闲的美。19.特点:老街悠闲,恬静,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真挚纯朴。“气闷的时候,孤独的时候,被吊在半空的时候,”自然
上一篇:
鲁教版四年制八年级下《三颗枸杞豆》同步训练
下一篇:
2006年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标签:
鲁人版
八年级
下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2006学年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1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