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103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3]
初一语文《山中访友》课文同步练习(人教版)
"第十三课 山中访友
一、 书写与吟诵
1、这是唐代诗人宋之问写的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请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右边的方格内,然后吟咏背诵。
——宋之问《渡汉江》
二、辨识与记忆
(一)正字正音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幽径( ) 唱和( ) 湛蓝( ) 玄奥( )
清澈( ) 禅心( ) 憔悴( ) 凝神( )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澈( ) 淌( ) 悴( ) 悄( )
辙( ) 倘( ) 粹( ) 稍( )
(二)根据词义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① 形容有滋味或有兴趣的说道。 ( )
② 道德高尚,有很高的声望。 ( )
③ 流水,比喻流逝的时光。 ( )
④ 指唱歌时此唱彼和,互相呼应。 ( )
(三)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走出门,就与含着露水和栀子花气息的好风撞个满怀。”中的“撞”字表达了“我”兴奋、急切的心情。
B.“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岁月一去不返的逝川。”该句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
C.“于是我轻轻的挥手,告别了山里的众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一路月色……”结尾的省略号不能改为句号。
D.“每一株树都是我的知己,向我打着青翠的手势。”该句写出了树的颜色和摇曳的身姿。
(四)课内美句摘抄:
浏览完整试题
(五)课外美词美句摘抄。(注明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与领悟
(一)课内文段阅读
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我听见时间的隆隆回声。拾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那都是命运神秘的手相,在它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采一朵小花,插上我的头发,此刻就我一人,花不会笑我,鸟不会羞我,在无人的山谷,我头戴鲜花,眼含柔情,悄悄地做了一会儿女性。
忽然下起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有像有一千个喝醉了酒的诗人在云头朗诵,又感动人又有些吓人。赶快跑到一棵老柏树下,慈祥的老柏树立即撑起了大伞。满世界都是雨,惟我站立的地方没有雨,却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俯身凝神,才发现许多蚂蚁也在树下避雨,用手捧起几只蚂蚁,好不动情,蚂蚁,我的小弟弟,茫茫天地间,我们有缘分,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
雨停了。幽谷里传出几声犬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我也该回家了。于是,我轻轻地挥手,告别了山里的众朋友,带回了满怀的好心情,好记忆,顺便还带回了一路月色……
1、文中画线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顺便还带回了一路月色”交待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为什么说我和蚂蚁“也做了一日患难兄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怎样理解选文中“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文段阅读
说几句爱海的孩子气的话
山野是可爱的,但和海比,的确比不起,我有我的理由!
人常常说“海阔天空”。只有在海上的时候,才觉得天空阔远到了尽量处,在山上的时候,走到岩壁中间,有时只见一线天光。即或是到了山顶,而因为天边是山,天与地的界限便起伏不平,不如水平线的齐整。
海是蓝色的,山是黄色绿色的。拿颜色来比,山也比海不过。蓝色含着庄严淡远的意味,黄色绿色却未免浅显小气一些。固然我们常以黄色为至尊,皇帝的龙袍是黄色的,但是皇帝称为“天子”,天比皇帝还尊贵,而天却是蓝色的。
海是动的,山是静的。海是活泼的,山是呆板的。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凝神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如同病牛一般。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停止!从天边微波粼粼的直卷到岸边,触到崖石,更欣然的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四围是大海,与四周是乱山,两者相较,是如何滋味,看古诗便可知道。比如说海上山上看月出,古诗说:“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细细咀嚼,这两句形容乱山,形容得极好,而光景何等臃肿,崎岖,僵冷?读了不使人生快感。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是月出,光景却何等妩媚,遥远,璀璨!
原也是的,海上没有红,白,紫,黄的野花,没有蓝雀,红襟等美丽的小鸟。然而野花到秋冬之间,便都萎谢,反予以人以凋落的凄凉。海上的朝霞晚霞,天上水里反映到不止红白紫黄这几个颜色。这一片花,却是四时不断的。说到飞鸟,蓝雀,红襟自然也可爱。而海上的沙鸥,白胸翠羽,轻盈的漂浮在浪花之上,“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看见蓝雀,红襟,只是我联忆到“山禽自唤名”。而海鸥,却使我联忆到千古颂赞美人,颂赞到绝顶的句子,是“宛若游龙,翩若惊鸿”!
展开余下试题
在海上又使人有透视的能力,这句话天然是真的!你倚栏俯视,你不由自主地要想起这万顷碧琉璃之下,有什么明珠,什么珊瑚,什么龙女,什么鲛纱。在山上呢,很少使人想到山石黄泉以下,有什么金银铜铁。因为海水透明,天然的有引人们思想往深里去的趋向。
简直越说越没有完了,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以为海比山强得多,说句极端的话,假如我犯了天条,赐我自杀,我也愿投海,不愿坠崖。
争论真有意思!我对于山和海的品评,小朋友们愈和我辩驳愈好。“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这样世界上才有个不同的变换。假如世界上的人都是一样的脸,我必不愿见人。假如天下的人都是一样的嗜好,穿衣服的颜色式样都是一般的,则世界成了一个大学校,男女老幼都穿一样的制服,想至此不但好笑,而且无味!再一说,如大家都爱海呢,大家都搬到海上去,我又不得清静了!
1、作者写海的时候,为什么要把山拿来写?从写作表达角度看,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运用了这一方法对文章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复述作者爱海的六个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说作者为什么喜欢海的蓝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爱海有充分的理由,世间万物你喜爱什么?写出来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运用与创新
该文作者善于运用想像的手法,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请仿照列句,运用想像写一段话。
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一株树,脚长出了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呼吸地层深处的元气,我的头发成了树冠,我的手变成了树枝,我的思想变成了树汁,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最后长出树籽,被鸟儿衔向远山远水。
我闭上眼睛,我真的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展开余下试题
参考答案:
一、略 二、(一)1.jìng hè zhàn xuán chè chán cuì níng 2.略 (二)1.津津乐道 2.德高望重 3.逝川 4.唱和 (三) B (四)略 (五)略 三、(一)1. 比喻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雷雨声势浩大、急速、密集的特点。 2. 返回的时间。 3. 因为我和蚂蚁一起在大树下避雨,所以说是患难兄弟,突出一个“友”字。 4. 由于树叶从枝头滑落,可能引起了作者种种的猜想,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 (二)1. 写海,拿山来比,更能体现海的“美丽”。用对比的手法。 用对比来写,更能烘托出要写事物的特征,使特征更明显。 2. ⑴海上天空阔远 ⑵海上色彩庄严淡远 ⑶海的形态灵动 ⑷海上月光妩媚、璀璨 ⑸鲜花飞鸟产生美感 ⑹海水透明、令人遐想 3.海的蓝色庄严淡远,与天空一样。 4.略 四、略 (219.133.23.41)"
上一篇:
初一语文《春》课文同步练习
下一篇:
初一语文《秋天》课文同步练习(人教版)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初一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