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186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6]
重庆市蓝量中学八年级下册语文测试题
"重庆市蓝量中学八年级下册语文测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40分)
(一)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共30分,除第6、8小题外,每小题3分)
1. 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绽开(zhàn) 搓捻(niē)  疲倦(pí)  小心冀冀(yì)
  B.惭槐(kuì) 觅食(mì)  繁衍(yǎn)  花团锦簇(cù)
  C.预兆(zhào) 迁徙(xǐ)  企盼(qǐ) 深恶痛疾(wù) 
  D.穿梭(sōu) 煎熬(áo)冥思(míng) 不可明状(míng)
2. 下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千山万合  鹤立鸡群  拖泥带水    B.慷慨激昂  花团锦簇  冥思暇想 
C.油光可鉴  海誓山盟  相形见拙    D.沧海桑田  莫衷一是  随机应变
3. 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中央电视台“永远的丰碑”节目记录了革命先烈凭着       的信念,坚持斗争不动摇的光辉事迹。
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完全       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③今年在上海举行的第48届世乒赛上,我国运动健儿       ,囊括了五项冠军。
A.顽强  迎合  所向无敌   B.坚定  符合  所向无敌
C.顽强  符合  不可一世   D.坚定  迎合  不可一世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也没有忘记自己是个渝北人,只要有闲暇,想回家看看的念头就油然而生。
B.近日,邓小平的后人邓楠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披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珍贵细节——邓公“不习惯正襟危坐”。
C.当记者是一桩吃力不讨好的职业,时时需要谨慎,保持诚惶诚恐的心态,稍有不慎就会为社会添乱,为读者添烦恼,为单位添官司,为自己添麻烦。
    D.这一道数学题真是不可名状,让我费了一节课时间才解答出来。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挥中华文化传统。
B.春节晚会上,残疾人表演的大型舞蹈《千手观音》,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C.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6. 说说下列加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3分)
(1)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针”、“杯子”以及“坐”、“站”、“行”这些词。(选自《再塑生命》)
                                                                    
(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选自《五柳先生传》)


浏览完整试题                                                                    
7.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中所透露出来的信息。
     近日,由青海省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建的巡山队已到达可可西里保护区腹地,全面开展2005年春季反盗猎大搜捕特别行动。
     春季是盗猎案件多发期。怀着幼仔的母藏羚羊开始集群,雄性藏羚羊也处于体质较差的时期,行动相对迟缓。以往盗猎分子经常疯狂猎杀藏羚羊。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才嘎近日向记者介绍说,主力巡山队将从南线长江源头地区到达可可西里腹地及青海、新疆、西藏3省(区)交界地带,在藏羚羊集中的重点区域进行反盗猎大搜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字)
8. 仔细揣摩下面两个语句的内容和写法,再仿写两句。(不能引用本试卷中的有关内容作答。)(4分)
有的人在人生之土上播下了勤劳和汗水,于是他收获了一片辉煌;
有的人在人生之土上播下了怠惰和懒散,于是他收获了一份荒凉;
                                                                                       
                                                                            
9、  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综合能力。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并根据情境和要求答题。(5分) 
   万州一中准备在初二年级学生中举行一次“两年来我最满意的作文”交流展示活动,要求参与者将自己在初中阶段写作的最满意的一篇作文当众朗诵展示。
   (1) 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不超过80字)(3分)
                                                                                                                                                                        
   (2)你班钟华同学作文很好,但他性格内向,不好意思当众朗诵,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劝说他参加这次活动。(30-50字)(2分)
                                                                                     
                                                                                        
(二)古诗文积累(共10分)
10. 根据提示填空(10分)
 (1)苏轼在《水调歌头》一词中,表现对人们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
(2)德高望重的方老先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所说的:                               ,                                  。
(3)《行路难》中表明李白远大的志向和敢于胜利的信心的句子是                      ,
                             。
(4)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                       ,                     ”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


展开余下试题二、文言文阅读(共15分)
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选段),回答22—26题。(13分)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1.下面加点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B.已而夕阳在山   游人去而禽鸟乐
C.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D.颓然乎其间者  在乎山水之间也
12.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①负者歌于途  负:           ②杂然前陈者  陈:      
③觥筹交错   觥:            ④山肴野蔌  蔌:         
1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4.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15.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40分)聆听植物的心声
①古老的印第安人有这样一个传统:他们在砍树或锯树枝之前,会做上一段祷告,以此来请求树木原谅。现在一些科学家认为,美洲土著居民的这种传统习俗,可能会成为科学家们研究植物也有语言的一种依据。
②德国波恩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在对植物进行最新声学研究后发现:人采花时,花朵会“哭泣”;人摘黄瓜时,黄瓜会“尖叫”;甚至连正常生长的水果也会发出咯咯的声音。看来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似乎还真为民间的传统提供了佐证。不要以为植物会“说话”是一个古怪可笑的问题,法国物理学家施特恩海默说:“20年前也没有人相信鲸鱼会唱歌,而现在鲸鱼的歌唱已经被破译了。”
③为了探索植物语言是否真实存在,科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后来他们发现:当植物的叶子被昆虫咀嚼时,植物身上所发生的反应与动物抑制疼痛和创伤的反应几乎一样。例如在虫咬叶子时,叶子便释放出一种激素,类似于动物受到伤害时释放的内啡呔。它们对待伤痛的化学反应如此相似,在植物组织表面喷洒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后,就会像在动物身上喷洒此类物质一样,都能消除伤痛反应。对此,纽约州立大学植物生理学家伊恩•鲍德温说:“这就是植物喊‘哎哟’的方式。”
   ④德国德雷斯顿的生物物理学家魏泽教授认为,树木是通过声音来互相沟通和了解的,但由于这种声音频率很高,人耳反而听不到。而波恩大学的科学家弗兰克•朱利曼则不仅证实植物语言的存在,而且还研制出了能够探听植物语言的激光驱动麦克风。当植物叶子或根茎被切开时,植物就会发出痛苦的声音信号——在整个切面释放出乙烯气体。弗兰克•朱利曼一直在用钟形玻璃容器收集这种气体。这种气体的分子开始轰击标准激光束,然后产生振动,形成麦克风能够探听到的声波。朱利曼说:“植物受到的压力越大,麦克风收到的声音信号就越强。”
   ⑤还有的科学家认为,植物是通过一种能量进行相互交流的。这种能量是微弱的光,它可以被测量出来,人们甚至可以通过“剩余能量放大器”使这种光转变成可以看得见的光。不管是通过高频声音还是通过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最终一定会破译植物的语言之迷。
16、文章开头叙述印第安人的传统有什么作用?(2分)
答:                                                                              
17、文章第②段中引用施特恩海默的话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2分)
答:                                                                              
18、细读第③段,根据文中有关语句完成下表。(4分)
现象 反应 结论
叶子被虫咬
动物受到伤害
19、从目前研究进程看,科学家认为植物之间是通过哪两种方式来沟通和交流的?(4分)
答:①                                                                            
②                                                                            
20、根据文章的内容以及平时的积累,你认为一项科学研究的成功,应该具备哪些条件?请写出其中三种。(6分)
答:①                                                                       
②                                                                     
③                                                                       
珍珠与蚌(莫洛)
⑴一棵珍珠!
⑵这原来就是一粒砂,——你是知道的。一粒砂,只不过由于一个偶然的机缘,它掉入蚌壳里;它不知道自己的棱角,自己的坚硬,可是却给蚌带来了痛苦,——你可以相象:一片灰屑飞进你的眼睛,你会有一种如何的感觉。——于是蚌要挤出它,或者消灭它;然而它没有被挤出,也不会被消灭,它钉住在蚌壳里面,永远给蚌与痛苦。于是在无可奈何之中,蚌以它的唇,以它的肌肉,摩它,舐它,卷动拭擦它,而且也以涎沫洗它,浸它,润滑它。……悠长的时间过去了,砂没有离开蚌,却改变了。它变成圆润,光滑,坚硬,半透明,泛着淡淡的暗光,一种永恒不变的光泽。


展开余下试题⑶哦,一颗珍珠完成了。
⑷一颗珍珠吗?它本质上是一粒砂;但它却已成为一颗不变色泽的珍珠了!
⑸是永恒的光泽,不变的光泽;但它却一样保有它自己的砂的土色,只不过它会闪柔和美丽的光,闪朴素而真实的光。
⑹但它已有永久的价值了!
⑺请你记取,从一粒砂到一粒珍珠的过程。
⑻可是你也会这样想着吧,砂,它并不是立意要变成一颗珍珠,所以它才向蚌的怀里投入,把生命的光辉求助于蚌;它在投入蚌壳之前和之后都没有想到,然而却无意中给了它以成为珍珠的机缘了。
⑼你也会这样想着吧,蚌,它并非有心要制它一颗珍珠,它根本没有发现它惊人的才干;也并非愿意和痛苦做伴,它坚执的生命却一心想排除痛苦,排除给它以不安的刺激的砂粒;然而在斗争中,它却连自己也难以置信,一颗世间罕见的珍珠已由它完成了!
⑽采珠的人将珠取去,将蚌壳搁弃在海滩上。蚌虽死,衷心却是得到安慰了。
⑾然而你会知道,世界上砂多,珍珠是很少的;浅滩中,许多蚌都因时间给它的衰老而腐烂了肉;而完成珍珠的蚌却是不多的。
⑿于是我想起你来了。
⒀我说:让你的生命的唇坚执的舐咀着痛苦,你来完成珍珠一样的人生,珍珠一样的永恒的光泽。
⒁……我说了珍珠和蚌,但我希望你接着就能想到人,时代和生命的真实。
21.读选文第⑵段,摘录“珍珠孕育过程”的关键动词,依次填入方框中。(4分)
                                   
22.第⑵中有一个画浪线的句子“砂没有离开蚌,却改变了”。结合上下文,说说“砂”改变了什么?(4分)
                                                                 
 
                                                &nb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重庆市蓝量”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8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