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941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1]
语文版九上期末测试题
""一、基础整合。(12分)
1、 将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及加点字的注音分别填在文中的横线上。(4分)
长江三峡以其险jùn      的地形、绮        丽的风光、磅礴      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xiá       迩,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2、 写出下面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再另选一个历史人物,并写出相关的成语。(4分)
①吕蒙——                          ②曹刿——           
③(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我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B、 听到几位华人拾贝者在英国遇难的消息,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C、 伊拉克局势能不能稳定下来,是联合国工作人员返回巴格达工作的基本条件。
D、 “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和顺利返回,是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不朽盛事。
4、 伟华是位诚实而优秀的中学生,一次他到某装有监控器(一种利用电视录像技术进行监视的设施)的大商场购物,购毕,付完款要走时,保安过来对他说:“我们怀疑你偷了本商场的东西,请跟我们到值班室,我们要对你搜身。”(2分)
请站在伟华的角度,替他严辞拒绝保安搜身的无理要求。(说2条拒绝的理由。)
答:                                                                      
                                                                            
                                                                            
二、古诗文阅读。(22分)
5、 默写古诗文。(10分)
1)                        ,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2)                        ,五十弦翻塞外声。(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3) 在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文学经典,均有独领风骚的一代宗师,这正如赵翼《论诗》所云:“                    ,                    。”


浏览完整试题4) 读到美国哲学家欧文的“志同道合的人并不需要永远呆在一起”时,我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              。
5) 默写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
                         ,                         。
6、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组是(     )(      )(2分)
A、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B、 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辙生好为文(《上枢密韩太尉书》)
C、 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
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
D、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五柳先生传》)
宠辱偕忘(《岳阳楼记》)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 解释语段中加点的词。(2分)
①故                      ②是                  
8、 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2分)
                                                                              
9、 语段只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3分)
                                                                               
                                                                               
10、 语段说:“人恒过,然后能改”,有人对这句话持不同见解。请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3分)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一)奇妙的对称世界(13分)
许多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和大科学家都相信,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
整个动物世界,最明显的特点是躯干部分两侧的对称性。以一匹马为例,通过鼻子到两腿中间可以作一条中轴线,在其两侧有完全对称的器官:眼睛、耳朵、鼻孔、腿……动物为什么会演变出这种对称性呢?大家知道,任何动物在其所处的环境中,左和右两面的情况是基本相同的,它们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需要在两面都能同样的看、听、嗅、触摸,于是就形成了这种对称性。
艺术家则利用对称创造出美。铜器、漆器、雕刻、壁画、织锦、刺绣……其中的图案,一概少不了对称。在被称为“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的建筑艺术中,也留下了对称的足迹。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故宫是其中的典范。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形成了一条中轴线,各种各样的建筑都围绕这条中轴线铺开。三大殿更是依据对称的原则而建,整体形成了一种端庄凝重、气势恢宏的美,传达着王权的威严。
为什么对称就美呢?万花筒里杂乱无序的碎玻璃片并不美,奥妙就在于三片反光镜构成了三重反射对称,使得杂乱无序的彩色碎玻璃片经过镜面反射后,形成对称的美丽图案。可见,对称的美在于:在杂乱中形成规律,在无序中引入秩序。
对称的现象引发了科学家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我们知道原子内有原子核,核外有电子。电子质量很微小,带有负电;原子核内还有质子,质子的质量要比电子大得多,却带正电。这种情况是不大相称的。那么,会不会存在着带正电荷的“电子”,带负电荷的“质子”呢?1932年,人们果然发现了带正电荷的电子——反电子。后来又发现了反质子、反中子。总之,粒子和反粒子的对称,已经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了。


展开余下试题那么,会不会存在反氧、反氢、反水,以至于反行星、反宇宙呢?科学家正是运用对称原理,在进一步提出和探索这些问题呢。
11、 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说明“宇宙是被一种无比完美的对称规律支配的”?(3分)
①                                                                               
②                                                                             
③                                                                            
12、 文中画线处所举万花筒的例子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                                                                             
                                                                               
13、 对称可以创造美;同样,不对称也可以创造美。自由选用下面资料,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说说这两种美的差异。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5分)
资料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资料②:右图是我国古代艺术瑰宝——马踏飞燕。飞奔
的骏马只有一只蹄踏在飞燕上,四蹄姿态各不相同,打破了
对称。铜马足下的飞燕用来衬托良马之神速。
答:                                                                   
                                                                         
                                                                                 
14、 对偶就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请你使用对偶的方法,补全《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第七回:                            ,五行山下定心猿(2分)
【帮帮你】“五行山下定心猿”指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心猿”即孙悟空。第七回前半部分内容精选: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这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睛看见光阴,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的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
(二)八月的阳光(19分)
1) 一进八月,小夏和小秋天天去村前的土路边盼信。土路上的尘土很厚,八月的阳光煮熟了那层泡沫,赤脚踏上去便会燎起几个水泡。
2) 终于有一天,盼来了信,两封。小夏一封,小秋一封。两人急着看了信的封面后,又互看了对方的。小夏说:“京城的,比我的好。”小秋道:“上海的,也不差。”兄弟俩将半个月来的焦躁一起用欢笑发泄出来。
3) 小夏拆信,小秋也拆信,忘了头顶上的烈日。小夏一惊,小秋也一愣。
4) 后来兄弟俩半喜半忧地回家,将通知书念给父母听。父亲说:“上大学要这么多的钱?”母亲只叹了口气。
5) 八月,棉花还没到上市的季节。
6) 父子仨兵分三路,到晚回家,所筹借的钱还不够费用的十分之一,兄弟俩上学掏空了家底,家里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母亲只好把一头正在长膘的猪卖了。
7) 八月的日子越来越少,小夏和小秋的上学费用仍差一大截。那天,他们去了学校。校长和班主任都非常同情,但也无能为力,只好以学校的名义写了封信给乡政府,请他们想办法。
8) 在烈日下奔波了三天后,父亲捧着由乡政府出面借的2000元贷款回到家里,一下子倒在地上,昏了过去。十天来的劳碌和心焦,使这个在太阳地里劳作了半个世纪的硬汉子也趴下了。
9) 上学的费用还不够一个人用的,八月的日子所剩无几。
10) 没想到这天邮递员竟送来一张汇款单,1000元,学校来的。附言栏里只有几个小字:“祝贺!全体教师捐赠。”父亲从床上爬起,母亲赶紧将汇款单递过去,父亲的嘴唇蠕动着,发不出声音。
11) 费用还只够一个人的,日子不会停留,小屋里的人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峻。三个人的目光一起盯着床上的父亲。父亲忽地一骨碌坐起来,说:“现在只有一条路,你们也都懂事了,自己决定吧。要不,抓阄也行。”
12) 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
13) 像是经历了一个世纪,小夏抬起头说:“小秋,你去吧,你的学校好。”小秋也抬起头:“不,我比你年轻一岁,哥,你去吧。”
14) 这时谁也没注意小夏一个微小的动作。他把手伸进衣袋,摸出那张录取通知书,撕了个粉碎。小秋醒悟过来后,一下子抱住小夏:“哥!”泪水夺眶而出。
15) 八月的最后一天,小夏带着200元路费出了门,他去南方打工。父母欠下了许多债,小秋在学校还要许多开支。
16) 八月的阳光,小秋站在村头的土路旁,出神地看着泡沫似的尘土上那一行深深的脚印……
15、 阅读全文,结合小夏的言行,在空格处把小说情节补充完整。(每处4字)(4分)
(               )→筹借学费→(                )→出外打工


展开余下试题16、 从全篇看,标题“八月的阳光”,除了指八月的烈日以外,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4分)
 答:                                                                                
                                                                                 
17、 小说开头一段的景物描写主要有哪些作用?(3分)
答:                                                                                
18、 “小夏和小秋顿时像两尊雕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答:                                                                                
19、 请评价小说的结尾(第16段)(3分)。它所展现的景象让你联想到哪些诗句?(2分)。
答:                                                                      &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语文版九上”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