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1061
标签:
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1]
苏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试卷wps
"""九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评估试卷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运用(33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簟#?分)
和 (x”) (qiˆ)意 温 (x‰n) 积(zƒn) (yn)红
翘 首 佯 作 干 涸 污 垢 怅 惘
2.下边的词语中有六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6分)
生意昂然 分道扬镳 新陈代谢 心往神弛 如愿以偿 登锋造极
含苞欲放 不记其数 与日俱增 世外桃园 狼狈不堪 消声匿迹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10分)
①那柔曼如提琴者,是 ;那清脆如弹拨者,是 。
②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
③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④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 。
⑤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
⑦ ,大雪满弓刀。
⑧黄河远上白云间, 。
4、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鼎湖山听泉》作者谢大光,当代诗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要求我们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之友。人类装点自然,并从自然界中得到感悟,发现自我,从而提升人格精神和审美能力。
B.《林中小溪》是写俄罗斯高加索地区春天森林中的景色,它以小溪流淌过不同地势呈现出的种种情貌,以及从中显现出来的勇往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
C.《飞红滴翠记黄山》一文,作者一方面展现黄山雄奇壮丽的景色,另一方面写黄山形成的地质史,目的就是让读者认识大自然的伟大创造力,珍惜和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D.《画山绣水》一文,题目用的是互文手法,意思就是画出来和绣出来的山和水,从而揭示出桂林山水的特色。
5.走近名著,赏读名诗。(5分)
(1)《水浒传》是描写我国古代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请写出你所熟悉的两个故事。(2分)
浏览完整试题
①
②
(2)阅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回答问题。(3分)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①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任选一问回答。(1分)
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简短赏析。(2分)
6.仿照示例,造两个句子。(4分)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清凉凉的水;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暖香香的阳光;如果你是 ,那快乐就是
;如果你是 ,那快乐就是 。
7.请写出一个反映气象物候的成语、谚语或古诗词:(1分)
。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37分)
(一)阅读《林中小溪》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我从自己的“花园”回到小溪边上,看到一件了不得的林中事件:一棵巨大的百年云杉,被小溪冲刷了树根,带着全部新、老球果倒了下来,繁茂的枝条全都压在小溪上,水流此刻正冲击着每一根枝条,还一边流,一边不断地互相说着:“早晚……”
小溪从密林里流到空地上,水面在艳阳朗照下开阔了起来。这儿水中蹿出了第一朵小黄花,还有像蜂房似的一片青蛙卵,已经相当成熟了,从一颗颗透明体里可以看到黑黑的蝌蚪。也在这儿的水上,有许多几乎同跳蚤那样小的浅蓝色的苍蝇,贴着水面飞一会就落在水中,它们不知从哪儿飞出来,落在这儿的水中,它们的短促的生命,就好像这样一飞一落。有一只水生小甲虫,像铜一样亮闪闪,在平静的水上打转。一只姬蜂往四面八方乱窜,水面却纹丝不动。一只黑星黄粉蝶,又大又鲜艳,在平静的水上翩翩飞舞。这水湾周围的小水洼里长满了花草,早春柳树的枝条也已开花,茸茸的像黄毛小鸡。
小溪怎么样呢?一半溪水另觅路径流向一边,另一半溪水流向另一边/也许是现在为自己的“早晚”这一信念而进行的搏斗中,溪水分道扬镳了:一部分水说,这一条路会早一点儿到达目的地,而另一部分水认为另一边是近路,于是它们分开了,绕了一个大弯子,彼此之间形成了一个大孤岛。然后又重新兴奋地汇合到一起,终于明白:对水来说没有不同的道路,所有道路早晚都一定会把它带到大洋。
7.用一句话概括这三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答: 。
8.体会第一段中加点词语包含的思想感情。(2分)
答: 。
9.第二段中,作者表现复苏了的种种小生物的可爱,还有些原本让人觉得讨厌的东西。你有过类似的感受吗?和作者感受的角度是否有共同之处?(5分)
答:
。
10.写小溪的先分再合有什么作用?(3分)
答: 。
11.这段文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3分)
答: 。
(二)阅读下面文章,做12—16题。(22分)
山 的 呼 唤
琼 瑶
①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②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旖旎与神奇。
③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散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常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山风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声籁、山的倾诉和山的呼唤。
展开余下试题
④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屹立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 ⑤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座“山”,再度感受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深入云霄、高不可攀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
⑥那山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⑦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
⑧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松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身于岩石的阴影下。身边所有的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⑨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憧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地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儿,此起彼应地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感动,让人震慑,让人迷惑。
⑩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
(选自《美文阅读》,有改动)
12.认真阅读第③④两段,结合语境并联系文段内容,理解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①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酝酿着、堆积着、制造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
答:
②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
答:
13.文中第⑦至⑨段,作者重点描绘了玉山白天和夜晚两种不同的景象。试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种景象的特征。(4分)
①白天的玉山:
②夜晚的玉山:
14.联系全文看,作者童年登家乡的山和后来攀登玉山,其目的有什么不同?(5分)
答:
15.本文描写景物浓墨重彩,形象生动。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任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其写法上的特点。(5分)
答:
16.试概括本文的主旨。(4分)
答:
第三部分:作文(共30分)
17.有人说:阅读并不局限于书本。有时也应该阅读山、阅读海、阅读花、阅读树、阅读清晨、阅读黄昏……有时也该阅读政治、阅读经济、阅读文化、阅读亲情、甚至阅读一只鸟、阅读一个人……
请以“阅读 ”为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提示与要求:
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写你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自拟题目;③文章不要少于500字。
九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评估试卷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33分)
1、煦、惬、馨、攒、殷、qi‚o、y‚ng、h†、gu、ch„ng
2、昂--盎 弛--驰 锋--峰 记--计 园--源 消--销
3、(略) 4、A
5、(1)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每个故事1分) 示例:①武松景阳冈打虎 ②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③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④智取生辰纲
(2)①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扣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如两题都做,以答得好的一题给分。)
②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从景物描写的角度、修辞手法的运用、词语的精炼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能指出抓住特点写景(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结合等)或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如对偶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如“合”“斜”)等,给1分;说出其妙处或表达效果的给1分,共2分。
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6、略 7、略
第二部分:阅读部分(37分)
(一)阅读《林中小溪》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5分)
7、小溪以巨大的力量冲出了森林,到达了大洋。8、快慰、欣喜 9、言之有理即可 10、预示小溪必将冲破重重障碍,到达自由的水域。 11、能够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人生必将是快乐的人生。
(二)阅读《山的呼唤》后,完成下列问题。(22分)
12.①对未来充满憧憬,富于幻想,进行文学创作,写出自己对“山”的那份感觉 ②不懈追求自己所确立的奋斗目标(4分。①题2分,②题2分)
13.①光影变幻,迷离神奇,如构如幻 ②山籁唱和,清幽朦胧,威严肃穆(4分,每小题2分)
14.童年登家乡的山是游球松林,编织梦想(2分);后来登上玉山是欣赏美景,感受自然魅力,寻找和体验对“山”的感觉,实现自己的心愿(3分)
15.示例:①绘形、绘声与绘色相结合,既突出了山上景物的特点,又体现出个人登“山”的切身体会与感受,形象生动,趣味盎然(举例略)②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既概括出了所见景物的总体特征,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种景物的突出特点,凸显出“高山”以及大自然的巨大魅力(举例略)[5分。举例1分,分析4分。若从其他角度如调用多种感觉器官、先总写后分写、变换人称等方面举例分析且正确、通顺亦可]
16.通过对两座山中自然美景的叙写和描绘,渲染出“山”的巨大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山”以及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懈追求人生目标的决心(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4分,答出其中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可得满分)
第三部分:作文(略)(30分) (222.45.197.143)" " "
上一篇:
中考语文模拟题一
下一篇:
苏教版九年级(上)第二单元试卷wps
标签:
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苏教版九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