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887  
标签:语文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87]
2006-2007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语文试卷
"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39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磨盘        蓦地        秣马厉兵        暮鼓晨钟
    B.庇护        裨益        筚路蓝缕        刚愎自用
    C.对峙        窒息        叱咤风云        栉风沐雨
    D.畋猎        腼腆        恬不知耻        暴殄天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谗言        要言不烦        金璧辉煌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B.精练        戛然而止        一笔勾消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C.撕杀        穷形尽相        食不果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装潢        水泄不通        姗姗来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天地境界的人,其最高成就,是自己与宇宙    。
    ②我们读《孟子》和《四书》全部,却不能一体视之为政治哲学,一定也要    他们的历史背景。
    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    面对,    起敬,    生爱?
    A.统一    考查    肃然    悚然    油然
    B.同一    考究    肃然    悚然    油然
    C.同一    考究    悚然    肃然    油然
    D.统一    考查    悚然    肃然    油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B.在一些触景生情的场合,往事历历,那风雨不蚀的记忆,实在是人性一种根深蒂固的表现。
    C.在人生和世界的激流中,一个丧失了自我的人必然会像初冬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最后一片枯叶,在西风残照中孤零零的漫无目的乱舞。


浏览完整试题    D.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诸多芸芸众生。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国电影《翠堤春晓》里有一首名为《当我们还年轻》的插曲,它的词曲本身就充满了回忆,往往能令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B.孟子以慈悲为怀的心肠,为民请命,他讲的话有时也富有情感,有时尤任直觉,例如“见牛未见羊”,“君子远庖厨”。
    C.为什么中国会如此早熟——在纸张都未发明,文书尚用竹简木片传抄之际,即出现至圣亚圣,而且与孟子同一时期即出现了秦始皇,且对今后的中国有决定性的影响?
    D.战国之时,“邦无定交,士无定主”(顾炎武《日知录•周末风俗》),一般游士,都肆无忌惮,说话比较随便。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2分,每小题3分)
①人的智能不像人的身高那样,能一测便知;也无法通过几道智商题,简便地判断其优劣。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它是在长期生活和工作中,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通过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可以说人的智能是多种多样、极其复杂的。
②现代生物学家认为,智能离不开人脑中的核酸与蛋白质分子,是它们对现实世界的信息处理和信息反馈的力量,即人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其中包括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生物学的研究表明,尽管人的左脑和右脑的构造无甚差别,但它们各自掌管的智能却显然不同。譬如,人脑左半球遭受损伤,那么他的语言能力丧失殆尽,而对音乐才能、空间想象能力及处理人事关系能力的影响却十分有限。如果受伤部位在右半脑,情况则正好相反。因此,生物学家认为,语言能力是一种专门的智能,它同音乐、空间想象等智能并无必然的内在联系,这就为智能的多元性奠定了基础。
③心理学是研究智能最活跃的园地。一位美国学者认为,构成人的智能的因素很多,用一种数学方法是无法表示这些因素的。他把构成智能的因素,看成三个变项,像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那样。每个变项中都由一些相关要素组成。第一项包括人的认识、记忆、分散思维、复合思维和评价,第二项是形象、符号、语义和行为,第三项中有单元、类别、系统关系、转换及含蓄。将每个变项中任一要素组合,便可得出120种不同的结果。于是一些心理学家提出智能可能具有120种因素,那么,由此组成的人类智能形式有多少种呢?
④人的智能,目前己鉴别出来的形式有七种。今天,人们通常所说的智能,一般是指语言和逻辑数学这两方面的智能。因为,这两种智能高的人,学习和工作往往比较出色。事实上还有其他五种形式智能,就是音乐才能、空间想象力、运动能力和两种形式的个人智能———交际能力和个人自处能力(自知之明)。在每个人身上,这七种智能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尽管大多数人都具有这七种智能的潜在才华,但表现突出的一般只有二到三种,心理学家把这两三种智能,归纳成一个智能组合型。用这种组合型来评价一个人的智力倾向,无疑要比传统的智商测验,更接近客观实际。当然,这种智能组合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一个儿童的智能组合是语言、空间想象和运动能力,也许到青年时代,他的智能组合是语言、数学逻辑和交际能力,年老体衰时,可能又有新的组合。智能形式不但随时间、年龄而变化,而且依社会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⑤“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的智能组合类型和高低是千差万别的。有一种传统偏见、至今仍然抑制着人们智能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例如,考试、招工、晋升,都用逻辑数学和语言智能来测定一个人。这种传统的做法,对人类其他五种形式的智能,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事实上许多职业并不要求人们具有很高的语言和逻辑数学方面的才能;相反,许多工作往往需要人们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运动能力等。如果我们敢于打破传统的做法,分析与预测人们智力组合类别和优势,选择能充分发挥智能强项的方向,那么不仅有助于社会,也有助于个人智能的进一步发展。
6.对“智能的突出特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不能一测便知,也不能简便地判断其优劣。
B. 人的智能是在长期生活和工作中,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通过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形成发展起来的。
C. 人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极其复杂的。
D.人的智能离不开人脑中的核酸与蛋白质分子,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总和。
7.第二段说“这就为智能的多元性奠定了基础”,对“智能多元性的基础”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智能是由人脑中的核酸与蛋白质分子决定的。
B. 智能是人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其中包括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C. 人脑各部分各自掌管的智能不同,各种智能无必然的内在联系。
D. 语言能力是一种专门的智能,它同音乐、空间想象等智能并无必然的内在联系。
8.关于“这种智能组合不是一成不变的”的根本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构成人的智能的因素很多。
B.在每个人身上,智能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
C. 每个人表现突出的一般只有二到三种智能,把这两三种智能归纳成一个智能组合型。
D.智能形式随时间、年龄而变化,依社会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9.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每个人身上,七种能力的发展极不平衡,因而人们不可能全面发展这些智能。
B. 用智能组合类型评价一个人的智力倾向更接近客观实际,人们可以突出表现这种组合类型的两三种智能,扬长避短,发挥才华,有所作为。
C. 人的智能组合类型和高低是千差万别的,这使得传统偏见至今抑制着人们智能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
D.智能形式随时间、年龄而变化,依社会职业、文化程度不同而不同,因此智能自然会被发现并得到发展。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12分,每小题3分)


展开余下试题贞观元年,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门。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刀入,徒二年,罚铜二十斤。太宗从之。大理少卿戴胄驳曰:“校尉不觉,无忌带刀入内,同为误耳。夫臣子之于尊极,不得称误,准律云:‘供御汤药、饮食、舟船,误不如法者,皆死。’陛下若录其功,非宪司所决。若当据法,罚铜未为得理。”太宗曰:“法者非联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挠法耶?”更令定议。德彝执议如初,太宗将从其议,胄又驳奏曰:“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过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太宗乃免校尉之死。是时朝廷大开选举,或有诈伪阶资者,太宗令其自首,不首,罪至于死。俄有诈伪者事泄,胄据法断流以奏之。太宗曰:“朕初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法,是示天下以不信矣。” 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有司,臣不敢亏法。”太宗曰:“卿自守法,而令朕失信耶?” 胄曰:“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而置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臣窃为陛下惜之。”太宗曰:“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朕复何忧也!”(《贞观政要》)
10.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臣子之于尊极   尊极:指皇帝        B. 罚铜未为得理    得理:合乎道理
C.德彝执议如初    执议:坚持主张      D.陛下当即杀之    当即:应当立即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出阁门后,监门校尉始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 何得以无忌国之亲戚,便欲挠法耶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若论其过错,则为情一也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D.太宗乃免校尉之死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戴胄严正执法的一组是(     )
①校尉不觉,无忌带刀入内,同为误耳。           ②误不如法者,皆死。
③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               ④既付有司,臣不敢亏法。
⑤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                         ⑥朕法有所失,卿能正之。
A.①④⑥      C.②③⑤      B.②④⑤      D.①③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胄反驳封德彝对长孙无忌和监门校尉犯罪所作的判决,认为依照准律校尉和长孙无忌都应判处死罪。
B.太宗下令重议定罪,封德彝执意如初,太宗将从其议。戴胄驳奏认为校尉应轻判,他和长孙无忌犯的过错是一样的,不能判校尉死而长孙无忌不死。
C.朝廷大开选举,对伪造宫阶资历又来自首的犯罪人,戴胄据法量刑,未按太宗的命令判其死罪。
D.太宗认为戴胄这样做是让天下人看到皇帝命令不讲信用,戴胄则劝导他不能因一时之怒就滥杀无罪的人。
第Ⅱ卷(共51分)
    四、(18分)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朕初下敕,不首者死,今断从法,是示天下以不信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臣窃为陛下惜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5、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表
现情感的?(2分)
    答:                                                                      
                                                                              
                                                            
(2)安旗《李诗札记》疑之曰:“此诗题目疑为后人妄加。细玩诗意,似非送人之作,而是留别之篇。”你认为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分析诗句意象、内容,说明理由。(4分)
答:                                                                                
                                                                                        
                                                                                        
                                                             
16、默写(3分)(任选一题,每空1分)
①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               ;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展开余下试题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②臣闻求木之长者,               ;欲流之远者,               ;思国之安者,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7.文学常识填空(3分,每空1分)
①唐宋散文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出现“唐宋散文八大家”的美誉,其中“三苏”是苏轼、           和           。
②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我们学过的他的文章《岳阳楼记》中,“                        ,
后天下之乐而乐”历来被人称道。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18分)
冬季小语  
林发
①假如春季是大地的再生,那么凋零的冬季不正是一种孕育吗?
②时序更迭,四季循环,像极一个人生命的历程,由明媚清纯的春进入热情活力迸放而理想高燃的夏,然后自盛放的夏转入成熟的秋,由恬美成熟的秋进入沉思的冬。于凛冽的冬季,像极走完了人生另一个历程,正期待另一次新的超越,正企望另一次新的突破,再展开另一种生命的新境界——期待另一个生命春天的来临。生命就是需要不断地超越,也需要不断地突破,才不致枯滞的。
③冬季真是属于沉思而非凋零的季节。田野上,成熟的稻子已收割,田野裸裎自己的胸膛,没有稻穗摇曳,更无从听群蛙齐鸣,往昔有着青春绚丽,如今倒像进入禅境。这时农人正忙着堆肥、成车成车的堆肥正肥沃着贫瘠的土地;在这冬季,泥土正吸收着新的养分,当明春来临,牛犁翻松了新土,那土地就再次洋溢无限的生机,我们所熟知的自然界,有些动物正在冬眠,冬眠并非死亡,而是一种新的蜕化;有些树木花草也弃绝了红花绿叶,但那也不是枯死,明春嫩绿的新芽,将展开一个新的绚丽的梦境。
④而守候一季的寒冬,你心里正孕育着什么?正想做何种的突破?
⑤我们的生命所以贫瘠,原因往往不是放弃了工作,便是因工作而放弃了沉思;要不断地工作,也要不断地沉思。生命原是一个不知来自何处去之何方的奇迹,存在也是一个时空的偶然,我们需要不停地奋斗,高燃理想的赤子之心,来印证我们生命真正的存在,这样我们便需要活跃我们的思维,点燃灵台的明灯,照亮我们该走的路,以便我们继续跋涉。生命也是需要不断跋涉的,不管昨日你有多少功绩,不管昨日你灵园里开了多少花朵,那是属于昨日。若你一心沉湎昨日的喜悦,就难享今日清纯的欢欣。今日,一个新的开始,更需要我们前进,更需要我们去孕育。人生是一条永远走不完的旅程,需要生命的火把,直至成灰而泪尽……
⑥在这冬季,原不是告退的季节,守候一季寒冬,原在孕育明媚的春天。诗人意味深长地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让沉思丰盈你的生命,也孕育更新你的疲惫或已充满创伤的心灵,来孕育一个新的春天。冬季原是沉思的孕育的季节啊!
⑦别放弃,别叹气,别忘了冬季是沉思孕育的季节。
18.第二段未有“才不致枯滞的”一句,“枯滞”在此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19.第三段开头有“冬季真是属于沉思而非凋零的季节”一句,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请分条概括说明。(4分)
答 :                                                               &n
标签:语文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2006-2007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8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课程名称:高中议论文快速构思(40分钟写满800字)
课程形式:12节课,14个word文档打包下载
是否收费:收费
有需要的,请添加尹老师微信13958889955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