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628  
标签:通用 高三 上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28]
文言实词系列训练\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1)
"文言文实词系列训练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1]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
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2],廉如伯夷[3],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
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4]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5]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君以自覆为可乎?则齐不益于营丘[6],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之外。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选自《战国策》卷二十九《燕一》) 
【注释】
[1] 不信人:不诚实的人。[2] 尾生:传说尾生很讲信义,曾与一女子约会桥下,洪水来了也不离去,终于被淹死。[3] 伯夷:姓墨胎,名允,字公信,狐竹君的长子。周武王灭殷,伯夷义不食周粟,与其弟叔齐饿死于首阳山。[4] 扬:原作“杨”,据黄丕烈《札记》改。[5] 自覆:自取灭亡。[6] 营丘:在今山东临淄境内。
【说明】本段文字涉及到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以下几个实词,即“信”“乘”“从”“鄙”“使”“是”“行”“素”“辞”“期”“道”“去”“固”等13个常见词语。
【训练】
1.选出与“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一句中“信”的含义不相同的一句                                         (    )
A.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                 B.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
C.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D.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2.为“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中的“乘”选择准确的意义(    )
A、登,升     B、驾,坐,骑    C、凭借,趁着     
D、连接       E、利用           F、顺应,顺着
G、冒着,顶着 H、量词,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   I、“四”的代称
3.选出与“武安君从齐来”中的“从”意义相同的一项(   )
①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   ②旦日,客从外来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
④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⑤公子从其计,请如姬
⑥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⑦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⑧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⑨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⑩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浏览完整试题A、①④   B、②⑥⑧   C、③⑦⑨   D、⑤⑩
4.与“臣,东周之鄙人也”中“鄙”的意义相同的一句(    )
A、蜀之鄙,有二僧             B、鄙人不慧,将有志于乱世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5.请选出“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中“使”的意义不同的一项                                     (    )
A.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B.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
C.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D.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
6、请选出下列各句中的“是”与“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中的“是”意义相同的项                                         (     )
A、 觉今是而昨非
B、 是己而非人
C、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 无乃尔是过与
E、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F、 定国是之诏既下
G、 惟利是图
H、 然是说也,人常疑之
7、请选出与“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中的“行”意义相同的一项 (    )
A、 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
B、 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
C、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D、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8、选出与“廉如伯夷,不取素餐”中的“素”意义相同的一句               (      )
A、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B、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C、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D、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9、选出与“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句中的“辞”意义不同的一句     (    )
A、 归去来兮辞
B、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公辞焉
C、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 于是辞相印不拜
10、选出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中的“期”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B、 公等遇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C、 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D、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11、选出与“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中的“道”意义不同的一句
A、 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
B、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C、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D、 臣之所好者,道也
12、选出与“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中的“去”含义相同的一项(  )
A、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B、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 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D、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
13、选出与“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句中的“固”意义相同的两项 (    )
A、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B、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C、 予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D、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E、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F、 斯固百世之遇也
【参考答案及提示】1、C(题干及ABD三项中的“信”都做“诚实、守信”意义讲,而C项中的“信”作“的确、实在”讲,另如《兰亭集序》中的“信可乐也”。)      2、H       3、B(B项中的几句与例句中的“从”都当“由,自”讲,A项中的几句中的“从”都当“跟从、跟随”讲,C项中的几句中的“从”都当“向谁学习”讲,D项中的几句中的“从”都当“听从、顺从”讲。)                          4、B(题干与B项中的“鄙”与其后的“人”合成一个词语,表谦称。A中的词当“边远的村邑、边疆地区”讲,CD中的词语均是“鄙陋、鄙俗、鄙琐”的意义。)         5、A(题干与BCD三相中的“使”均作“出使”讲,A项中的“使”为名词,出使的人。)           6、CDH(此二句中的“是”均做指示代词“这、这个”讲,其余各剧种的“是”的意义分别为A为“正确”,B为“认为正确”,E系词,表判断,F大事,G宾语提前的标志。)        7、B(与例句中的“行”均作“节操、品德”讲,另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中“臣修身洁行数十年”,《屈原列传》中“其行廉,故死而不容”。AC中的“行”都作“行走”讲。D中的“行”作“运行”讲。)     8、C(与例句中的“素”都作“空,白白地”讲,AB中的“素”都作“平素,向来”讲,D中的“素”是“白色的绸绢”。)         9、A(A中的“辞”是一种文体名称,BCD中的“辞”都与例句中的“辞”含义相同,作“不接受,推辞,辞去”讲。)       10、A(A与例句中的“期”均作“约会,约定”讲。BC中的“期”都是名词,约定或限定的时间,期限。D中的“期”是“要求,期望“的意思。)         11、D(D中的“道”是“规律,法则”的意思,例句与ABC三项中的“道”是“途径,方法,措施,策略”的意思。)         12、D(D句与例句中的“去”均作“放弃、舍弃”讲。A句中的“去”是“离开,离去”的意思。B句中的“去”作“距,距离”讲。C句中的“去”作“除掉,去掉”讲)    13、AE(例句AE中的“固”均作“本来,原来”讲。BF中的“固”是“确实,的确”的意思。C中的“固”当“当然,自然”讲。D中的“固”是“究竟,到底”的意思。)


展开余下试题参考译文:
有人对燕王毁谤苏秦说:“苏秦是天下最不讲信义的人。大王以万乘之尊却非常谦恭地对待他,在朝廷上推崇他,但这是向天下人显示了自己与小人为伍啊。”苏秦从齐国归来,燕王竟然不给他预备住处。
苏秦对燕王说:“我本是东周的一个平庸之辈,当初见大王时没有半点儿功劳,但大王到郊外去迎接我,使我在朝廷上地位显赫。现在我替您出使齐国,取得了收复十座城邑的利益,挽救了危亡之中的燕国,可是您却不再信任我,一定是有人说我不守信义,在大王面前中伤我。其实,我不守信义,那倒是您的福气。假使我像尾生那样讲信用,像伯夷那样廉洁,像曾参那要孝顺,具有这三种天下公认的高尚操行,来为大王效命,是不是可以呢?”燕王说:“当然可以。”苏秦说:“如果真是这样,我也就不会来为大王服务了。”
    苏秦道:“臣要像曾参一样孝顺,就不能离开父母在外面歇宿一夜,您又怎么能让他到齐国去呢?像伯夷那样廉洁,不吃白食,认为周武王不义,不做他的臣下,又拒不接受孤竹国的君位,饿死在首阳山上,廉洁到这种程度,又怎么肯步行几千里,而为弱小燕国的垂危君主服务呢?如果臣有尾生的信用,和女于约会在桥下,那女子没来,直到水淹上身也不离开,最终抱着桥柱被淹死。讲信义到这种地步,怎么肯到齐国去宣扬燕秦的威力,并取得巨大的功绩呢?再说讲信义道德的人,都是用来自我完善,不是用来帮助他人的。所以这都是满足现状的办法,而不是谋求进取的途径。再说,三王交替兴起,五霸相继兴盛,他们都不满足现状。如果满足现状是可以的,那么齐国就不会进兵营丘,您也不能越过楚国边境,不可能窥探边城之外了。况且我在周地还有老母,离开老母来事奉您,抛开固步自封的做法,谋求进取的策略。看来我的目标,本来不和您相同。大王是满足现状的君主,而我是谋求进取的臣子,这就是因为忠信而得罪于君主的原因啊。”
【文言文阅读系列训练(1)相关知识指导性链接】
1、 信:与C项中的“信”意义相同的例句还如《兰亭集序》中的“信可乐也”。除此之外,“信”还可作○① “相信、信任”,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忌不自信,而复问妻妾”;《出师表》中“愿陛下亲之信之”等。○2“信物、凭证”,如《荆轲刺秦王》中的“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3“使者、送信的人”,如《孔雀东南飞》中“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4“消息,书信”,如《柳毅传》中“长天茫茫,信耗莫通”;《祭妹文》中“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5“任意、随便”,如《琵琶行》中“底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6通“伸”,如《隆中对》中“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等。)  
2、 乘:属A项意义的例句有《诗经•氓》中的“乘彼垝垣,以望复关”;《涉江》中“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属B句意义的例句如《曹刿论战》中的“公与之乘,战于长勺”;《石钟山记》中的“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属C项意义的例句如《过秦论》中的“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属D项意义的例句如《论积贮疏》中的“兵旱相乘,天下大屈”。《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中的“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属E项意义的例句如《教战守策》中的“是以区区之禄山一出而乘之,四方之民兽奔鸟窜”;《冯婉贞》中的“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曰:‘开火!’”。属F项意义的例句如《归去来兮辞》中的“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属G项意义的例句如《登泰山记》中的“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属H项意义的例句如《触龙说赵太后》中的“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过秦论》中的“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属I项意义的例句如《殽之战》中的“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3、 从:“从”的意义还有○1追赶、追随,如《狼》中“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2带领,带着,如《鸿门宴》中“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赤壁之战》中“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3参与,参加,如《琵琶行》中“弟走从军阿姨死,老大嫁作商人妇”。○4行,做,处理,如《群英会将干中计》中“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从事”。○5依傍,挨着,如《鸿门宴》中“樊哙从良坐”。○6堂房亲属,如《活板》中“其印为吾群从所得”;《记王忠肃公翱事》中“后还朝,求太监后,得二从子”。○7介词,跟,向,如《项脊轩志》中“从余问古事”。○8特指合纵,如《过秦论》中“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屈原列传》中“齐与楚从亲”。○9[从容]不慌不忙,舒缓镇静,如《屈原列传》中“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张衡传》中“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等等。)
4、 鄙:“鄙”的意义还有○1轻贱,如《孔雀东南飞》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2鄙薄,轻视,如《训俭示康》中“孔子鄙其小器”。○3自谦之词,如《滕王阁序》中“敢竭鄙诚,恭疏短引”。等。
5、 使: “使”的意义还有①命令,派遣,如《殽之战》中“公使阳处父追之”;《察今》中“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②让,使,如《劝学》中“輮使之然也”;《出师表》中“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③使用,使唤,《孔雀东南飞》中“妾不堪母使”;《五人墓碑记》中“人皆得以吏使之”。④主使,指使,如《五人墓碑记》中“周公之逮由所使也”。⑤使命,如《赤壁之战》中“时周瑜受使至番阳”。⑥连词,假设,如果,如《阿房宫赋》中“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孟子•鱼我所欲也》中“使人之所欲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等。) 
6、 是:(略)
7、 行:与例句中的“行”意义相同的另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中“臣修身洁行数十年”,《屈原列传》中“其行廉,故死而不容”。此外,“行”的意义还有①离开,前往,如《殽之战》中“为吾子之将行也”,《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赵王畏秦,欲毋行”。②实行,执行,如《师说》中“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③用,如《五蠹》中“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④行为,动作,如《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疱丁解牛》中“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⑤副词,将,即将,如《归去来兮辞》中“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赤壁之战》中“行将为人所并”。⑥量词,用于成行的事物,如《孔雀东南飞》中“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⑦[行伍]泛指军队,如《过秦论》中“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等等。
8、 素: “素”的意义还有①白色的,如《三峡》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黄生借书说》中“素蟫灰丝时蒙卷轴”。②丧服,丧服的颜色,如《殽之战》中“秦伯素服郊次”,《唐雎不如使命》中“若士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③朴素,如《训俭示康》中“吾心独以俭朴为美”。④朴素的,不加修饰的,如《陋室铭》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等。
9、 辞:“辞”的意义还有①言辞,话,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指南录后序》中“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辞令]应对的言辞,如《屈原列传》中“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②说话,告诉,解说,如《殽之战》中“使皇武子辞焉”。③文辞,如《屈原列传》中“皆好辞而以赋见长”,《送东阳马生序》中“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④托词,借口,如《季氏将伐颛臾》中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赤壁之战》中“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⑤辞别,告别,离开,如《鸿门宴》中“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木兰辞》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阿房宫赋》中“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辞诀]诀别,如《荆轲刺秦王》中“今太子迟之,请辞诀矣”,《信陵君窃符救赵》中“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诀而行”。等。)  


展开余下试题10、 期:“期”的意义还有①及,到,如《兰亭集序》中“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归去来兮辞》中“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②副词,必定,必然,如《西门豹治邺》中“然百岁后期令子孙思我言”。③一周年,一周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④孝服的一种,为死去的祖父母等服丧一年的孝服,如《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等。) 
11、 道: “道”的意义还有①路,道路,如《论语》中的“任重而道远”,《孟子》中的“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陈涉世家》中“会天大雨,道不通”。②取道,道经,如《鸿门宴》中“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指南录后序》中“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③行路,赶路,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赤壁之战》中“星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④道理,事理,如《师说》中“问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⑤学说,主张,如《过秦论》中“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送东阳马生序》中“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⑦治国之道,好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措施,如《孟子》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陈涉世家》中“伐无道,诛暴秦”。⑧说,谈论,如《孟子》中“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桃花源记》中“不足为外人道也”。⑨古代行政区划名,如《左忠毅公逸事》中“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等。)   
12、 去:与A句中的“去”意义相同的例句另如《荆轲刺秦王》中“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石壕吏》中“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与B句中的“去”的意义相同的例句另如《鸿门宴》中“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五人墓碑记》中“夫五人之死,去今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与C句中的“去”的意义相同的例句另如《赤壁之战》中“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另外,“去”还有“前去,到……去”的意义,如《孔雀东南飞》中“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等。
13、 固:“固”的意义还有①险要,坚固,如《过秦论》中“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赤壁之战》中“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②巩固,牢固,如《孟子》中“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谏太宗十思疏》中“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③固执,顽固,如《愚公移山》中“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阿房宫赋》中“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④坚决,坚持,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固止之”。⑤必定,一定,如《陈涉世家》中“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王忠肃公翱事》中“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固吝者何”等等。) (121.201.86.205)" 
标签:通用 高三 上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文言实词系”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6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