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930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0]
安阳市外国语学校高中一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
"安阳市外国语学校
高中一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上交试题卷和答题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考试结束只交第Ⅱ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选择题答案要求答在第Ⅱ卷的答题卡内)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一组是(  )
A. 娇嗔(chēng) 竹篁(huáng) 形骸(hái)   拈阄儿(niān)
B. 壶觞(shāng) 刀俎(zǔ)      打点(dian)     薅出来(hāo)
C. 粗犷(kuáng) 桌帏(wéi)     吮吸(shǔn)  隳名城(huī)
D. 惴惴(zhuì)  氓隶(méng) 陈抟(tán)     黑黝黝(yǒu)
2.下列各组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
A.搭讪 执拗 游目骋怀 沸反盈天   B.藩篱 祈祷 掘起阡陌 藕断丝联
C.悲悯 诚恳 百无聊赖 赢粮景从   D.忌讳 诡秘 平心而论 俯首系颈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 这里山青水秀,民居古朴,但由于受交通、经济等条件的       ,近期内很难开发成旅游景点。
② 钱钟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作家,无论是他的学识,还是他的人格,都令人       。
③北京大学学术气氛浓厚,学生在校学习四年,        ,也养成了学术研究的习惯。
A.限定     敬仰     耳闻目睹          B.限定    敬重    耳濡目染
C.限制     敬仰     耳濡目染          D.限制    敬重    耳闻目睹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人与文是永远不能分离的,而人在写作中起主导作用。大凡有成就的作家,
      ①    。当我们吟诵李白、杜甫诗篇的时候,自然会感到他们的人格风貌和个性;当我们捧读鲁迅、闻一多作品的时候,自然会被他们的人格力量和艺术魅力所征服。        ②       。
A.①都是用人格和个性抒写作品,用作品表现人格和个性
       ②正因为他们达到了人文合一的境界,才使他们的作品名垂千古
B.①都是用作品表现人格和个性,用人格和个性抒写作品
②正因为他们的作品名垂千古,所以他们达到了人文合一的境界
C.①都是用作品表现人格和个性,用人格和个性抒写作品
②正因为他们达到了人文合一的境界,才使他们的作品名垂千古
D.①都是用人格和个性抒写作品,用作品表现人格和个性
②正因为他们的作品名垂千古,所以他们达到了人文合一的境界


浏览完整试题5、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高老头给了两个女儿许许多多的钱,结果自己死在一个阁楼上时却不名一文。
B.主任对小李的即席发言十分赞赏,认为他的话的确是抛砖引玉,耐人深思。
C.成绩暂时较差的同学,不应该妄自菲薄自己,甘居下游,应奋起直追。
D.他们对任何问题的研究都是先摸索探测再细心研究,真正做到了管窥蠡测,十分严谨。
6.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垃圾车清理垃圾时不熄火,长时间发出噪声与废气,对住户的身心影响很大。
B.对于玛蒂尔德,有人可怜她,有人赞美她,还有人鄙弃她,我赞同这种意见。
C.我蛰居常州多年,却整日鱼贯于单位与蜗居之间,很少走出城观看田园风光。
D.要想提高鉴赏戏剧的能力和水平,了解戏剧知识,认真进行人物形象分析是不可或缺的。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12分,每小题3分)
①去年2到5月间,荷兰的家禽中爆发了大规模的禽流感疫情,有89人被传染,其中绝大部分症状比较轻,仅有一名兽医因呼吸衰竭、抢救无效而死亡。荷兰的研究人员对从部分病人体内分离出来的禽流感病毒样本进行了基因测序,并将序列与从病鸡分离出来的做了比较,发现绝大多数样本都没有出现有意义的基因突变。但是,从死亡病人体内分离出来的病毒却存在较多的突变,有些变化发生在和病毒的毒性、宿主特异性有关的区域。因此,有可能是这些突变使得禽流感病毒变得对人特别致命。
    ②流感病毒的特性与病毒表面上的两种蛋白质有关,一种是红细胞血凝素蛋白,简称H;一种是神经氨基酸酶蛋白,简称N。根据二者的差异,可以把流感病毒分成许多种亚型。目前已知的禽流感病毒有15种亚型,其中有3种被发现能够传染给人。其中H9N2是低致病性的,另外两种H7N7和H5N1都是高致病性的。2003年荷兰禽流感的亚型是H7N7;而1997年在香港导致6人死亡,以及目前在亚洲大范围流行,并在越南、泰国导致多人死亡的禽流感,都是H5N1亚型。2001年,研究人员报告说,H5N1亚型内部一种蛋白质(PB2)出现一个点突变,就会使得病毒毒性大为增加。2002年研究人员则发现,香港H5N1毒株之所以毒性特别强,是由于另一种蛋白质(NS1)上出现一个点的突变。这个突变使得H5N1毒株能够躲开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
    ③基因突变起因于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发生错误。一般的生物体都有校正机制改正复制错误,从而大大降低突变的可能性。但是流感病毒不存在校正机制,这就使得流感病毒特别容易发生突变。在这些随机发生的突变中,就有可能出现毒性特别强的突变。不过,个别的基因突变虽然可能增强病毒毒性,但似乎不太可能增强它们在人之间传播的传染力。目前发现得了禽流感的病人,基本上是从病禽传染上的。不过,除了基因突变,还有另外一种进化因素——基因重组,有可能增强禽流感对人的传染性。如果一个人(或其他动物),同时感染了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那么这两种病毒就可能在体内发生基因重组,出现一种由人流感病毒基因和禽流感病毒基因重组而成的新亚型流感病毒,既能够像人流感病毒那样很容易在人之间传播,又有像禽流感病毒那样强的毒性,而且这种新亚型病毒是人体无法识别的,因此人体对其无免疫力,那么就会在人群中爆发流感。越多的人感染禽流感,发生这样的基因重组的可能性就越高。
 ④上个世纪爆发过三次大流感。其中最严重的是1918—1919年的大流感,大约有4—5千万人死亡。另外两次大流感分别发生在1957—1958年(约1百万死亡),1968—1969年(约75万人死亡)。后两次大流感就是由于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重组产生新亚型流感病毒引起的。许多专家认为,新的流感大流行已迫在眉睫。1997年香港政府果断地消灭150万只鸡,可能避免了一次流感大流行。目前出现疫情的亚洲各国纷纷灭鸡,也是出于同一个目的。新的流感大流行也许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尽量推迟,从而抢到时间弄清禽流感的传染机制并找到防治办法,例如研发出疫苗或特效药。
7.根据文意,对禽流感疫情相关特点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
 A.在荷兰发生的禽流感是H7N7亚型禽流感病毒造成的,这一病毒的特点是在和病毒的毒性、宿主特异性有关的区域存在着较多的基因突变。
 B.流感病毒可以分成许多种亚型,目前已知的禽流感病毒有15种亚型,其中有3种能够传染给人。
 C.绝大多数得了禽流感的病人,基本上是直接从病禽传染上的,禽流感在人之间的传染性即使有也可能是偶然的。
 D.如果人或动物同时感染了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就会大大增强流感病毒的传播性和致病性。
8.下列各项关于H5N1病毒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目前在亚洲流行,并在香港、越南、泰国造成多人死亡的禽流感病毒,都是H5N1亚型。
 B.香港H5N1毒株的毒性特别强是因为病毒内部的另一种蛋白质上出现了一个点的突变,使它能够躲开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
 C.H5N1亚型具有高致病性,相对于其他禽流感病毒更容易出现基因突变。
 D.H5N1亚型病毒内部的蛋白质只要出现一个点突变,就会使病毒毒性大为增加。
9.对第三节涉及的内容的含义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
 A.无论是在荷兰发生的禽流感疫情还是近年来在亚洲发生的禽流感疫情都是发生在禽类或其他动物与人之间的。
 B.基因突变往往带来病毒毒性的增强,而病毒毒性增强仅仅意味着病毒对人或动物的感染性的增强,并不造成病毒的传播性的增强。
 C.一旦大量的人感染禽流感就会使禽流感病毒发生较多的基因突变从而导致禽流感在人之间的大规模流传。
 D.基因突变并不是造成病毒在人之间传播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的基因重组更有可能增强禽流感在人群中爆发的可能性。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目前出现疫情的亚洲各国果断地采取灭鸡行动,从而避免了一次已经迫在眉睫的流感大流行。
 B.流感在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也许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人类所能做的只能是尽量推迟它的发生并寻找防治的方法。
 C.从上个世纪的几次大流感的死亡人数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流感的控制有较好的趋势。


展开余下试题 D.从上世纪后两次的流感来看,病毒的基因重组确实给人类预防新的传染病带来了挑战。
三、(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6题。
[甲]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乙]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率领)   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C.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见)     D. 暴虐以重祸(重大的,巨大的)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
B.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D.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           失其所与,不知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B.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C.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       吾属今为之虏矣
D.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           圣人之所以为圣
14.下列对文意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中,写陈涉率数百疲弊之卒攻秦,天下响应,豪俊并起,最后灭秦。这说明秦不施仁义,尽失民心,故而灭亡。
B.甲文中说的“功业相反”,指的是昔时实力雄厚的九国攻打仅有雍州之地的秦,却惨遭失败,而陈涉以数百疲弊之卒发难,攻打占有天下的秦却取得成功。
C.甲文中把九国与陈涉作对比,意在强调陈涉虽地位低微,兵力单薄,装备简陋,用兵乏术,但具有极强的战斗力,致使强秦灭亡。
D.乙文中说“三主失道”。秦始皇、秦二世、子婴三代君主都重禁忌,致使深受蒙蔽,孤立无辅。这是秦亡的历史教训。
Ⅱ卷(108分)
15.秦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仁义不施”,请结合[甲][乙]两段文字,作简要分析。(2分)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②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
四、诗歌鉴赏(6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7、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反映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心情?(3分)
                                                                              
18、诗的三四两句,作者应用了什么手法写思家之情的?请简要分析。(3分)
                                                                              
五、名句默写(每题2分,共8分)
19、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                    ,                   .
20、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21、悟以往之不谏,                    .实迷途其未远,                  .
22、木欣欣以向荣,                 ..善万物之得时,                 .
六、 现代文阅读(16分)
书房的窗子
杨振声
说起窗子,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地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但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陆放翁的“一窗睛日写黄庭”,大概指的是南窗,我不反对南窗的光明与健康,特别在北方的冬天,南窗放进满屋的睛日,你随便拿一本书坐在窗下取暖,书页上的诗句全浸润在金色的光浪中。那是一种清居的享受。
    东窗的初红里迎着朝暾,你起来开了格扇,放进一屋的清新。朝气洗涤了昨宵一梦的荒唐,使人精神清振,与宇宙万物一体更新。
   “挂起西窗浪按天”,这样的西窗,不独坡翁喜欢,我们谁都喜欢。然而西窗的风趣,正不止此,压山的红日徘徊于西窗之际,照出书房里一种透明的宁静。
    然而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
    说到光,我有一个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阴下光波的流动。
    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净。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像的世界放大了。我们想像的放大,不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睛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见,月亮风清欲坠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而“宿妆残粉未明天,每立昭阳花树边”也比“水晶帘下看梳头”更动人怜惜之情。


展开余下试题    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且是光度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幕合拢一般的向内收敛。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像的距离。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像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你说古老的粉墙?一点不错。最低限度的要老到透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清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它与清晨太阳未出以前的天光,及太阳初下,夕露未滋,湖面上的水光同是一样的清幽。
    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窗上迷离的是潇潇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阴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清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23.作者笔下的南窗、东窗、西窗各有情致,为什么却独喜欢北窗?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24.文章第7段中引用诗句作对比,其作用是什么?(4分)
25.作者以怎样的思路来描写北窗的?字里行间表达了怎样的人格追求?(4分)
2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题为“书房的窗子”,但,这书房,这书房的窗子都只存在于作者的想像之中。
B.作者喜欢北窗,却先写其他三个方向的窗,目的是为后文写北窗作铺垫。
C.月光与日光作比,作者更喜欢月光,是因为月光可以使人驱除现实的困扰,走进一个富有情趣的“放大”世界。
D.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想像丰富,联想自然,既具诗情也具画意,有着深沉的文化底蕴。
E.文章结尾运用比喻、夸张、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既与文章的标题形成巧妙的照应,也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七、语言运用(12分)
27、依照划横线的句子和修辞方式,以“她”开头补写两个句子(每句不超过30字)(6分)
春姑娘迈出轻盈的步履款款而行,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回山坡,撒向田野;她                                ,                         ;
她                            ,                         。 
28、根据下列不同要求,将“我在海滩上散步”扩展成两段话。(两段话各不少于25字)(6分)
 (1)突出“我”此时的心情。
扩写:
 (2)突出“散步”这一动作。
扩写:
八、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9、有位书法家对一位用废报纸练字的人说:“如果你用最好的纸来写,你可能会写得更好。”那人很奇怪地问其原因,书法家笑而不答,只写了一个“逼”字。那人顿悟:这是让他借纸逼迫自己写好字。
又有这样一则谚语:“如果你想翻墙,请先把帽子扔过去。”
许多时候,我们总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总觉得自己的人生草稿还有很多很多。其实,属于我们的人生草稿是极其有限的。人生有别,我们应该怎样在有限的人生草稿上写出最好的字呢?
请以“人生的草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 B   3 C    4  A   
5、A(抛砖引玉,用于自谦;妄自菲薄,与后文“自己”重复;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6、D。(A.“发出……废气”不搭配,“身心”改为“身心健康”。B.歧义,指代不明。C.“鱼贯”,像游鱼一样一个紧接一个的。不合语境)
二、7. 【答案】C. 
A“在和病毒的毒性、宿主特异性有关的区域存在着较多的基因突变”这一特点仅存在于死亡病人体内分离出来的病毒中。B“有3种”不当,原文是说“有3种被发现能够传染给人”。D只有在两种病毒在体内发生基因重组的情况下,才会有这样的结果。
8. 【答案】B. 
A项中此次禽流感并未在香港造成多人死亡。C项的判断没有根据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安阳市外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