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349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49]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
上杭县2005-2006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测试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拟卷:梁加俊 审校:李德邦
班级: 姓名: 座号: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各题。(7分)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 )无论是高深莫[cè]的星空, 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luú]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 )高超的智慧。
(1)在文中的( )中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分)
(2)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合适的汉字,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2分)
cè( ) luú( ) 绌( ) 邃( )
(3)结合语境,解释“相形见绌”的意思。 (2分)
相形见绌:
(4)用“无论……还是……都……”写一句话。 (2分)
2、填空 (10分)
(1) ,蜡炬成灰泪始干。
(2)长风破浪会有时, 。
(3)落红不是无情物, 。
(4) ,悠然见南山。
(5)《登飞来峰》诗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 。
(6)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其身处逆境仍关心社会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
(7)古代有很多送别诗句流传至今,请写出你喜欢的两句(课内外均可)。
, 。
3、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3分)
一日,大副又酗酒,船长在记事簿上写道:“大副今日酗酒。”次日,大副值班,见船长记其酗酒,灵机一动,提起笔来也写道:“船长今天没有酗酒。”
大副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他这样说的“高明”之处是什么?
答:
4、请简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主要情节。(100字左右) (5分)
二、阅读(65分)
(一)认真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5-9题(15分)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2分)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2)性嗜酒( )
(3)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4)饮少辄醉( )
6、翻译下列句子。(3分)
(1)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2)环滁皆山也。
7、用选段中的语句回答以下问题。(4分)
(1)《五柳先生传》中直接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句子是:
(2)《醉翁亭记》中描述醉翁亭形态及位置的句子是:
8、五柳先生和醉翁同爱饮酒,其饮酒的用意有什么不同?(4分)
(1)“五柳先生”饮酒:
(2)“醉翁”饮酒:
浏览完整试题
9、上述两个文段中都有一个成语一直沿用到今天,请写在空格上。(2分)
出自《五柳先生传》中的成语是:
出自《醉翁亭记》中的成语是:
(二)阅读课文《藤野先生》的片段,完成10-14题。(15分)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0、“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一句中“偏”字表现了作者这时怎样的心情?(2分)
11、“刺耳”一词的意思是 ,作者觉得“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 (4分)
1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一句写出了当时某些中国人 的精神状态。(2分)
13、“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那时”指的是 ,“那地”指的是 ,“我的意见”指的是 ,“变化了”指的是 。(4分)
14、请简述作者“意见变化”的根本原因。(3分)
(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15-18题。 (15分)
黄鹂又名黄莺,在古代咏鸟诗篇中,是描述最多的一种。“千里莺啼绿映红”,它的歌声美,而且总是和春连在一起。我国产有金黄鹂、黑头黄鹂、彩色黄鹂、黑枕黄鹂、鹊色黄鹂五种,其中黑枕黄鹂分布最广。黑枕黄鹂嘴红,自嘴基起横过眼睛到枕部都有两道黑眉,嵌在金黄色的羽毛中,翅和尾翎漆黑秀丽俊逸。
北京有个“听鹂馆”,杭州有个“柳浪闻莺”,人们都爱莺歌燕舞,源出一心,因为它象征着生机勃勃。黄鹂是上海地区的夏候鸟,也是旅鸟。黄莺冬天在南方直至南海等地越冬,春末夏初在上海地区营巢繁殖,还有许多经过上海继续向北,去我国中部、东部生活。上海动物园的树林里,有时会留下黄鹂。黄鹂很少下地,飞速极快,瞬间消逝,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特别是在繁殖期,雄鸟小叫时似行云流水,悠扬颤抖,大叫时清脆悦耳,音韵多变,有时似珍珠落玉盘,有时似雁语声声,有时似猫耳轻呼,其妙不可言,但过不了多久,黄鹂的歌声戛然而止。它们隐匿在高大的阔叶树上,用麻、草茎、棉絮编织成一只十分精致的巢,呈吊篮式。雌鸟在巢里产2~4枚粉红色有玫瑰斑点的卵,在摇啊摇的吊篮里孵化,雄鸟默默地在远处警戒并担任觅食工作,它们再也不想惊动谁。
雌鸟经过18天孵化,雏鸟出壳,再经过18天的哺育小鸟长成出飞,这期间双亲捕捉各种昆虫,其中百分之九十都是林木害虫。在哺雏的18天中,据统计每天每巢要哺育喂食70次,再加上双亲自己吃的,消灭了大量的害虫。可见黄鹂不但给人类带来春天的歌,还为人类带来幸福之果。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l段的内容。 (3分)
16、第2段中划线的句子,抓住了黄鹂的 特征来介绍;句中有一组排比句,其说明的是: 。(4分)
17、第3段中划线的句子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 (4分)
18、本文着重从黄鹂的 和 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4分)
(四)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19-22题。 (20分)
乡韵自多情
①河南,是一块戏曲浸润的厚土,戏已经融进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乡亲们热爱戏,居家过日子,想哭想乐就一定想看戏。戏,是他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②日常生活中,乡亲们要找到看戏的理由很多。逢年过节,赶会赶场,庆祝丰收,翻盖新房,婚丧嫁娶,都会搭台唱戏。听说哪个村子“玩戏”,周围的一些村庄也像过节一样,人们不请自到,早早去争取占个好位儿,看得清楚,听得真切,过“瘾”。戏演完了,曲终人不散,有的人还非要到后台看看自己喜欢的“角儿”。
③有些戏迷,每年农闲的腊月正月二月,都要张罗着请各地有名的戏班到本地来唱戏。戏有了名,角儿一出名,就要“拿堂”。有时那张罗家儿不仅白掏力,还得往里赔本,为请一台好戏不知要跑多少趟,赔笑脸说好话送钱物,把好戏名角儿请来可是老不容易。能看到家乡排排场场唱起了大戏,父老乡亲美美地听戏看戏,请戏的人心里别提多得劲儿了!
④戏曲滋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准。在音乐舞蹈不发达的地区,在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要精神文化生活,用什么办法呢?那就唱戏。平时,田间地头,锅台边,猪圈旁,常有人或轻吟浅唱,或放声高吼。那声音或婉转或豪放,或悲凄或明亮,都直接地、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人们的情感和心声。
⑤社会大舞台,人生一出戏。有谁知晓,浩如烟海的剧目里,唱出了多少波澜壮阔,表达了多少情意绵绵,演出了多少慷慨悲歌。多少年来,乡亲们在戏曲的芳香里沉醉着。在戏里,他们认识了杨家将,结交了黑老包,知道了抓不到奸人不煞戏……正是这戏曲琼浆的滋养,使父老乡亲质朴善良,爱憎分明,追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
⑥唱戏,唱跑了忧愁,唱来了欢愉,激发了善良正直,唤起了浓浓乡情。一个台湾老兵讲,他大半辈子没学会哭,可是近来一听豫剧就掉眼泪,光想哭,想娘,想家。在美国,我遇到了一位已经是上流社会人物的河南老乡,他郑重地托我办一件事——把家乡戏的录音带寄一些给他。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甚至还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我细细看他时,发现他的眼里分明有泪花在闪……
⑦乡亲乡韵自多情。广袤的中原大地,不仅能够长出金色的小麦和稻谷,而且也成就了豫剧、曲剧和越调。那悠悠的拖腔.那粗犷的大本嗓,能把人的思想拉回遥远的故乡。故乡情,亲人爱,亲和力,凝聚力,都在戏里……
19、根据第③段内容,解释“拿堂”一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
20、第⑤段写到了“戏曲琼浆的滋养”,从全文看,戏曲给人们的“滋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分)
21、第⑥段讲述台湾老兵和在美国的河南老乡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 (3分)
展开余下试题
22、从全文看,“乡韵自多情”的“情”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 (4分)
23、第⑤段中的“黑老包”指谁,请根据平时积累对其作一简要描述。(4分)
24、选出本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一段或一句,并加以赏析。(4分)
三、作文 (60分)
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青年时期的大仲马穷困潦倒,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事。父亲的朋友问他有何优点,大仲马只能摇头,似乎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就在大仲马羞愧地写下自己的住址转身要走时,却被父亲的朋友叫住:“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把字写好也是一个人的优点!从此,大仲马以这为起点,勤奋写作,一步一步走进了大作家的行列。想不到,放大一个小小的优点竟会产生如此的影响!
朋友,也许你文化知识不扎实,但音乐或者体育能力突出;也许你不善于言辞,但动手能力很强;也许……朋友,放大你小小的优点吧。努力奋斗,成功将与你同行。
请以“放大优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文题二:请以“ 之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
题目: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参考答案
一、
1、(1); 、 (2)测 伦 chù suì
(3)此处指人的智慧跟大自然的智慧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4)略
2、略
3、言外之意:船长每天都酗酒。“高明”之处在于既客观真实地记载了当天的情况,使船长无话可说,又利用隐含的信息报复了船长。
4、略
二、
(一)5、(1)什么地方 (2)特别爱好 (3)寄托 (4)就
6、(1)忘却荣辱得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
(2)环绕着滁州城的全都是山。(或:滁州城四面都是山。)
7、(1)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8、(1)自得其乐,在饮酒中忘怀得失。 (2)助游兴,增添游玩的乐趣。
9、(1)不求甚解 (2)醉翁之意不在酒
(二)10、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愚昧感到失望(愤怒、悲哀)的心情。
11、话语或声音令人感到不舒服 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受剑深深的伤害
12、愚昧、麻木
13、看时事影片时; 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讲堂里; 学医救国; 弃医从文
14、作者认识到医学救不了中国,要救中国,就要改变人们的精神,这首推文艺。
(三)15、黄鹂的种类和黑枕黄鹂的形态
16、歌声美 黄鹂的歌声音韵多变
17、黄鹂可消灭大量的害虫
18、习性 繁殖
(四)19、摆架子(或:拿架子;摆谱;故意推托)
20、滋润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水准。
21、说明戏曲可以唤起浓浓乡情。
22、着重从“乡亲们热爱戏,戏曲成了乡亲们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和“戏曲也给乡亲们以无尽的滋养和影响”两个角度回答。
23、略 24、略
三、作文:略 (220.162.146.129)
上一篇:
山东省2007年课改高考样题—语文
下一篇:
语文版九上月考试卷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八年级下册”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4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