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304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04]
九年级语文(上)1-3单元试卷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试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广东省揭东县梅岗中学    武铭
一、积累和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谩骂(màn)       主宰(zǎi)     甬道(tōng)     挑剔(tì)
B、倦怠(dài)       虬枝(qiú)     脱臼(jiù)      玄虚(xuán)
C、皲裂(jūn)       瞥见(piē)     羼水(chān)     泮宫(bàn)
D、婆娑(suō)       战栗(lì)    噎气(yè)       秀颀(xīn)
2、指出下列语句所运用的描写方法。[3分]
(1)“小也,你不够的。还差一厘米。”她温柔地说。     (          )
(2)陶影一个箭步冲过去,啪地一下打在孩子的头颅上,声音清脆,仿佛踩破一个乒乓球。                                        (          )
(3)陶影觉得见了鬼:莫非孩子像竹笋一样见风就长      (          )
3、下列句中省略号的含义分析有误的是(      )。[3分]
A、“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话语被别人打断。)
B、“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强词夺理,边说边思考。)
C、“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因不知道而思考。)
D、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话语的转换。)
4、小说三要素中的环境,指的是(      )[3分]
A、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B、人物活动的时间和地点
C、小说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
D、人物活动的场所和周围的景物
5、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个是(      )[3分]
A、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知识,给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B、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基础,使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C、中学时期打下的坚实基础,对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D、中学时期打下的坚实基础,为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6、为了使上下文语意连贯,下面这段话的空缺处应填入的语句是(     )
用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来形容我们工作中成绩是主要的,缺点和错误是次要的,当然是可以的。但是,_______,更不等于那一个指头已经不存在。[3分]
   A、这不等于肯定九个指头,以便否定一个指头
   B、这决不等于只谈九个指头,不必谈一个指头
   C、这不等于九个指头全是优点,一个指头全是缺点
   D、这并不是说九个指头是好的,一个指头是差的


浏览完整试题7、选出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句(       )[3分]
A、假若在我们队里没有这个宝贝词儿,生活也许会像冬天的山色一样地枯燥无味。
B、队长保存着他的那支小烟袋,像保存着爱人的情书似的。
C、她不晕船,像老水手一样,一点都不晕。
D、“差半车麦秸”拖着我像猴子似的跳出了坟园,在我们背后留下了一些悄声的埋怨。
二、阅读理解:(49分)
(一)[14分]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吧?
8、这段文字描写了哪些景物? [3分] 
                                                                      
9、从选文中找出两个形容高原宽广、平坦的贴切的词语:                   、                   。[3分]
10、作者由“所见”而产生的“所感”有两点,这两点是(用原文词语填空):
①                         ;②                       。[4分]
11、文中画线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4分]
                                                                      
(二)[15分]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12、上面语段的敌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用曲线画出上面语段的敌论据是。[4分]
14、上面语段批驳的方式是(      )[3分]
A、直接批驳
B、通过驳论据来驳敌论点
C、通过驳论证来驳敌论点
D、间接反驳(通过下面立论来驳论点)
15、上文在“他信力”和“自欺力”上加引号,所起的作用是(      )
[3分]
A、表引用     B、表强调     C、表特殊称谓     D、表讽刺否定
16、文中第二、三节中的两个“中国人”的含义相同吗?请写出其具体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4分]
(三)[18分]
“友邦惊诧”论(节选)[鲁迅]
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回学生的请愿,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读书呀,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该读书,但一面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这才能够安心读书。报上不是说过,东北大学逃散,冯庸大学逃散,日本兵看见学生模样的就枪毙吗?放下书包来请愿,真是已经可怜之至。不道国民党政府却在十二月十八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文里,又加上他们“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欧打中委,拦劫汽车,攒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的罪名,而且指出结果,说是“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17、国民党政府对学生请愿事件所持谬论的论点是(        )[3分]
A.学生是应该读书的。
B.社会秩序,悉被破坏。
C.友邦人士,莫名惊诧。
D.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18、如果将文中“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改为“人们都知道”,其结果将是(        )[3分]
A、意思一样,语言更加简洁了。
B、意思相反,与作者的本意相抵触。
C、意思基本一样,但强调和讽刺的意味没有了。
D、意思基本一样,但更加通俗易懂了。
19、“读书呀,读书呀”,这两句话的口吻是(      )[3分]
A、作者的                      B、学生的
C、国民党政府的                D、国联的 


展开余下试题20、“报上不是说过……”中“说过”的内容是(       )[3分]
A、东北大学逃散,冯庸大学逃散
B、日本兵看见学生模样的就枪毙
C、东北大学逃散,冯庸大学逃散,日本兵看见学生模样的就枪毙
D、放下书包来请愿,真是已经可怜之至 
21、“不道”在文中的意思是(      )[3分]
A、不知道                  B、不料
C、不说                    D、不以为 
22、下面所列的词语与文中加点的“又”相呼应的是(      )[3分]
A、但                      B、一面
C、不是                    D、已经 
三、作文。(50分)
请就“交流”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不得抄袭。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21分)
1、B          2、(1)语言描写   (2)动作描写   (3)心理描写 
3、C          4、A          5、D          6、B          7、C
二、阅读理解:(49分)
(一)
8、黄土、麦田、远山             9、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10、①雄壮、伟大     ②倦怠、单调
11、表明“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
(二)
12、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13、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14、A          15、B
16、前指所有中国人;后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三)
17、D     18、C     19、C     20、C     21、B     22、D
三、写作(50分)
略。 (59.35.143.132)"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九年级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0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