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2211
标签:
粤教版
高三
上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11]
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凉州刺史梁鹄畏惧贵戚,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曰:“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曰:“夫绁食鹰鸢欲其鸷,鸷而烹之,将何用哉?”鹄从其言。正和喜于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怨之如初。
中平元年,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使勋别屯阿阳以拒贼锋。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阵。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句就种羌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遂为贼所执。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廪之,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赃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爱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节选自《后汉书•列传第四十八•盖勋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 致:取得
B.欲杀正和以免其负 负:牵累
C.勋被三创 被:遭受
D.有诏穷案 穷:穷尽
2.下列各组句子中,[ ]中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欲杀正和[以]免其负
敛赀财[以]送其行
B.[乃]指木表曰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幸[于]皇太子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或劝勋可[因]此报隙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3.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盖勋忠于自己职守的一组是( )
①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②北地羌胡寇乱陇右,使勋别屯阿阳以拒贼锋。
③勋被三创,坚不动,……
④勋调谷廪之,先出家粮以率众,存活者千余人。
⑤贵戚成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
⑥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正和敢于审查仗势横行的武威太守的罪行,盖勋虽然与苏正和有私仇,但他能设身处地地为苏正和着想,劝告梁鹄不要杀苏正和,梁鹄听从了他的劝告。
B.北地羌胡侵扰陇右,盖勋受命带兵抗击,后因救助被包围的夏育,被强行打败,困境中仍坚持作战,危难时宁死不屈。
浏览完整试题
C.盖勋任京兆尹时,能审查恃势贪赃的杨党,并拒绝贵戚求情,把案情上报给朝廷,震动了整个京城。
D.小黄门高望受皇太子宠幸,太子通过皇帝宠臣蹇硕嘱托盖勋让高望的儿子做孝廉,但盖勋不怕得罪三个有权势的人,坚持“非贤不举”的原则,绝不答应他们的非分要求。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现代汉语。
(1)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
译文:
(2)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
译文:
(3)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廪之……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罗企生,字宗伯,豫章人也。多才艺。初拜佐著作郎。殷仲堪之镇江陵,引为功曹。累迁武陵太守。未之郡而桓玄攻仲堪,仲堪更以企生为谘议参军。仲堪多疑少决,企生深忧之,谓弟遵生曰:“殷侯仁而无断,事必无成。成败,天也,吾当死生以之。”仲堪果走,文武无送者,唯企生从焉。路经家门,遵生曰:“作如此分离,何可不执手!”企生回马授手,遵生有勇力,便牵下之,谓曰:“家有老母,将欲何之?”企生挥泪曰:“今日之事,我必死之。汝等奉养不失子道,一门之中有忠与孝,亦复何恨!”遵生抱之愈急。仲堪于路待之,企生遥呼曰:“生死是同,愿少见待。”仲堪见企生无脱理,策马而去。
玄至荆州,人士无不诣者,企生独不往,而营理仲堪家。或谓之曰:“玄猜
忍之性,未能取卿诚节,若遂不诣,祸必至矣。”企生正色曰:“我是殷侯吏,
见遇以国士,为弟以力见制,遂不我从,不能共殄丑逆,致此奔败,亦何面目复
就桓求生乎!”玄闻之大怒,然素待企生厚,先遣人谓曰:“若谢我,当释汝。”
企生曰:“为殷荆州吏,荆州奔亡,存亡未判,何颜复谢!”玄即收企生,遣人
问欲何言,答曰:“文帝杀嵇康,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玄
许之。又引企生于前,谓曰:“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今者死矣!”企生对曰:
“使君既兴晋阳之甲,军次寻阳,并奉王命,各还所镇,升坛盟誓,口血未干,
而生奸计。自伤力劣,不能翦灭凶逆,恨死晚也。”玄遂害之,时年三十七,众
咸悼焉。先是,玄以羔裘遗企生母胡氏,及企生遇害,即日焚裘。
赞曰:重义轻生,亡躯殉节。劲松方操,严霜比烈。白刃可陵,贞心难折。
道光振古,芳流来哲。
-------选自《晋书•列传第59》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仲堪更以企生为谘议参军 更:再
B.我是殷侯吏,见遇以国土 遇:相逢
C.荆州奔亡,存亡未判 判:辨别,断定
D.自伤国劣,不能剪灭凶逆 伤:悲伤
7.下列各组句子中,[ ]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当死生[以]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作如此分离,[何]可不执手
徐公[何]能及君也
C.并奉王命,各还[所]镇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D.口血未干,[而]生奸计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8.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罗企生“重义轻生”的一组是( )
①仲堪多疑少决,企生深忧之。
②成败,天也,吾当死生以之。
③仲堪果走,文武无送者,唯企生从焉。
④生死是同,愿少见待。
⑤自伤力劣,不能剪灭凶逆,恨死晚也。
⑥及企生遇害,即日焚裘。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9.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仲堪性情优柔寡断,罗企生很为他担忧,认为他仁慈却不能决断,事情一定不会成功。仲堪果然失败,逃跑时,除了企生外,文武官员中没有一个跟随他。
B.恒玄不但猜疑残忍,而且野心很大,常常背信弃义。他与各路军队升坛结盟,信誓旦旦,犹在耳边,但转身就发动战争,攻击其他盟友。企生斥他为“凶逆”。
C.罗企生多才多艺,很得殷仲堪赏识,接连被任命为佐著作郎、功曹武陵太守。企生到武陵任职不久,桓玄发兵攻打仲堪,仲堪又任命罗企生为谘议参军。
D.罗企生知恩图报,在仲堪失败时,他决心与仲堪同生死。他为被弟弟牵制不能追随仲堪而后悔不已,他不畏桓玄的威吓和利诱,坚持“士位知己者死”的节操。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殷仲堪之镇江陵,引为功曹。
译文:
(2)生死是同,愿少见待。
译文:
展开余下试题
(3)玄即收企生,谴人问欲何言。
译文: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邢邵,字子才,河间莫阝人,魏太常贞之后。十岁,便能属文,雅有才思,聪明强记,日诵万余言。尝因霖雨,乃读《汉书》,五日,略能遍记之。文章典丽,既赡且速。年未二十,名动衣冠。自孝明之后,文雅大盛,邵雕虫之美,独步当时,每一文初出,京师为之纸贵,读诵俄遍远近。
邵率情简素,内行修谨,兄弟亲姻之间,称为雍睦。博览坟籍,无不通晓,晚年尤以五经章句为意,穷其指要。吉凶礼仪,公私咨禀,质疑去惑,为世指南。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邵援笔立成,证引该洽。帝命朝章,取定俄顷。词致宏远,独步当时,与济阴温子升为文士之冠,世论谓之“温邢”。巨鹿魏收,虽天才艳发,而年事在二人之后,故子升死后,方称“邢魏”焉。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脱略简易,不修威仪,车服器用,充事而已。有斋不居,坐卧恒在一小屋。果饵之属,或置之梁上,宾至,下而共啖。天资质素,特安异同,士无贤,皆能顾接,对客或解衣觅虱,且与剧谈。有书甚多,而不甚雠校。见人校书,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书至死读不可遍,焉能始复校此?且误书思之,更是一适。”
(节选自《北齐书•邢邵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岁,便能属文 属:写作
B.虽望实兼重,不以才位傲物 望:名声
C.士无贤愚,皆能顾接 顾:顾惜
D.对客或解觅虱,且与剧谈 剧:畅快
1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邵率情简素,内行修谨 B、每公卿会议,事关典故
C、而年事在二人之后 D、脱略简易,不修威仪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邢邵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 )
①聪明强记,日诵万余言。②率情简素,内行修谨。③博览坟籍,无不通晓。④事关典故,邵援笔立成。⑤词致宏远,独步当时。⑥天资质素,特安异同。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邢邵十分聪明,记忆力强。他曾经只用了五天的时间,就把一部《汉书》读完,并且能把它大致背诵下来。
B.邢邵的文章典雅华丽,在当时无人能及。他的文章常常刚一写好,就立即在京城广为流传,被争相诵读。
C.邢邵虽为文坛领袖,名声显赫,但却从不骄矜自恃。在家,能与亲人和睦相处;在外,能对士人以礼相待。
D.邢邵反对把精力花在校书上,他认为与其对着有谬误的书苦思冥想,浪费时间,倒不如更换一本合适的来读。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质疑去惑,为世指南。
(2)对客或解衣觅虱。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20题。
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绐之,弗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矣,人莫我舍。闻君义甚高,能假我一榻乎?”疑许诺,延就坐,迅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使寝息其中。征医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置①其手,问所苦,如待亲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逆旅邸,愿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面发囊,籍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宋学士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疑姁姁愿士②,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节选自《宋学士文集》)
注:①置:同“执着”拉着。②姁姁(xǔxǔ):安乐、温和的样子。愿:老实。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籍其数而封识之 籍:登记
B.我不幸被疾矣 被疾:被疾病折磨
C.不少见颜面 颜面:指“脸”
D.数日景淳竟死 竟死:竟然死去
17.下列各句子中[ ]中的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躬[为]煮糜炼药 ②疑日[为]刮摩浣涤
③[乃]有古义勇风 ④清土[乃]见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18.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是具体表现李疑“尚义”的一组是( )
①李疑以尚义名于时,独好周人急
②(疑)讯除明爽室,具床褥炉灶,是寝其中
③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
④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
⑤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谴归
⑥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塑造了名扬当时的尚义之人李疑倾心助人、轻财好义、充满古道热肠的君子形象。人物鲜活,事迹感人。
B.在吏部做官的范景淳得了病,身边的人对他很冷漠,不愿意施舍于他。李疑则概然收留了他,表现了李疑为难时周济他人的高尚品德。
C.李疑面对范景淳的酬金,分文不取,在拒绝收受范景淳两个儿子礼物的同时,反送人财物。李疑这种救人危难、乐善好施的品德让人钦佩。
D.作者于文章最后赞扬李疑是一个见义勇为的人,一个污浊社会中的清士。因其为贪财好利的世风痛心,故撰李疑事迹以规劝世人。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译文:
展开余下试题
(2)是岂可以貌决人材智哉?
译文:
(3)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
译文:
(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1-25题。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师事郑玄。后与邴原、管宁等避乱辽东。既还旧土,太祖辟为司空椽属,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统留事。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太祖问其故,渊曰:“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
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其书多引《二京赋》,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功曹差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之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又密喻旨。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请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收摄案问,具得情理。迁太仆。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卒官。
(选自《三国志•魏书•国渊传》)
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渊典其事 典:主管
B.渊屡陈捐益 捐:舍弃
C.百姓竞劝乐业 劝:劝勉
D.其简开解年少 简:简朴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
②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B.①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①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
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D.①《二京赋》,博物之书也
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23.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说明国渊“恭俭自守”的一组是
①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②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
③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 ④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
⑤收摄案问,具得情理 ⑥居列卿位,布衣蔬食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2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渊为官时在太祖府上经常直言正色地议论政事,连隐退之后办事都毫无私心,一辈子保持着谦恭节俭的品德。
B.国渊办事踏实有才干,为太祖屯田,安置百姓,设置官吏,办法明确,各有所依,五年之中就使粮仓丰实,百姓乐业。
C.国渊不仅免除了叛乱者余党的死罪,而且还在破贼文书上如实地报送杀敌数量,因所立战功是在境内平叛,国渊还为此感到耻辱。
D.国渊仅花了十来天的时间,就在都城里找到了引用《二京赋》的内容写匿名信诽谤朝政的人,弄清了全部的事实真相。
2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
(2)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
(六)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6—30题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钟繇以问彧,彧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
上一篇:
八年级语文(苏教版)下学期第四单元复习检测题
下一篇:
粤教版课内名句默写
标签:
粤教版
高三
上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高考文言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2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