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学考试卷
阅读:983
标签:
语文版
九年级
下册
学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3]
2005年长沙市初中毕业会考语文试卷
"2005年长沙市初中毕业会考语文试卷
发表日期:2006年3月29日 已经有23位读者读过此文
2005年长沙市初中毕业会考镂氖跃? 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1.请把句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书写在括号内。 ⑴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yōu)扬。 ⑵它们把天空点(zhuì)得很美丽。 ⑶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fú)好画。 ⑷人家屋顶上全(lǒng)着一层薄烟。 ( ) 2.依次填入词语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宋楚瑜一行踏上返乡路程。美丽的田园风光让久别的游子 。台湾同胞 的回乡心愿不再是梦想。我们相信,只要两岸人民团结一心, ,定能早日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 ①心旷神怡 ②欣喜若狂 ③冥思苦想 ④魂牵梦萦 ⑤孜孜不倦 ⑥同舟共济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3.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为了满足人们健康的需要,厂家纷纷推出了绿色食品。(指绿颜色蔬菜) B.为将物资及时送到灾区,政府开辟了绿色通道。(指方便快捷的途径、优惠政策等) C.“明星学院”吸引了不少的阳光少年。(指活泼、富有生气的少年) D.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实行阳光招生。(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球拍、球衣、球鞋和衣柜等乒乓器材。 B.当亲民党访问团来到长沙时,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情接待与热烈欢迎。 C.在政协会议上,人大附中校长呼吁:不要把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当成品德问题。 D.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5.千年古城长沙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至今留存许多脍炙人口的对联。下列对联中与宋代范仲淹抒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最接近的一项是( ) A.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 B.四面云山都入眼,万家忧乐总关心。 C.岳麓晴岚生万物,天心朗月映潇湘。 D.文运昌隆国兴盛,龙颜怡然民乐天。 6.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3分) 长沙市某中学对该校300名高一学生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和“超级女声”两大电视节目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情况 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 超级女声
喜欢 不太关注 喜欢 不太关注
原因 事迹很感人很受教育 与自己的关系不大 有趣能表现个性 品位不高
人数 91 209 245 55
比例 30.3% 69.7% 81.7% 18.3%
⑴请概括说明统计表反映的情况。 答 ⑵以上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请简要回答。 答: 7.填空(任选四个小题填写,多写的不另给分)(8分,每小题2分) ⑴几处早莺争暖树, 。乱花渐欲迷人眼, 。 ⑵“会当凌绝顶, ”出自唐朝 的《望岳》一诗。 ⑶清朝诗人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两句诗是 , 。 ⑷宋代哲学家周敦颐非常喜爱莲花,用“出淤泥而不染, ”来赞美莲花,表达自己 的生活态度。 ⑸“春蚕竞吐丝千缕,蜡炬争燃烬一堆”化用了李商隐《无题》诗中 , 两句。 8.请从下面提供的四个情节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填表。 ⑴三打白骨精 ⑵拳打镇关西 ⑶草船借箭 ⑷黛玉葬花序号 出自哪一本著作 主人公 主人公的主要特点
浏览完整试题
二、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共37分)(一)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9.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肉食者鄙(卑鄙) B.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C.小大之狱(案件) D.齐师败绩(大败) 10.翻译下面句子。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 11.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 ⑴域 民 不 以 封 疆 之 界 ⑵得 道 者 多 助,失 道 者 寡 助 12.简要回答问题。 ⑴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分) 答: ⑵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答: 13.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写作方法以及写作目的是一致的。 B.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有相同之处、都着眼于“民”。 C.甲文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认为“人和”是取胜的重要条件。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的是甲文用对比突出曹刿的谋略,乙文用对比证明“得道”的重要。 (二)美丽的彩霞 ⑴早晨和傍晚,在日出日落前后,天空时常会呈现五彩缤纷的景象。那灿烂的光芒,直射千里,仿佛神话故事中描述的太阳山上的珍奇宝石发出的光,谁看了都会心旷神怡,打心里赞叹自然界的美。若是有云飘动,那么,你将会看到红色的火焰驹奋蹄行空,金色的大象成群聚集,大群的红毛羊你来我往,橘黄的薄绫随风轻舞,还有镶着金边的峰峦远近高低,参差错落……真是美不胜收,叹为观止。这就是彩霞。日出时出现的是朝霞,日落时出现的是晚霞。 ⑵其实,彩霞姑娘是空气分子对光散射的产儿。日出或日落前后,太阳光透过大气层的厚度,大约是白天太阳当头照射时的35倍。由于阳光被大量空气分子所散射,紫色和蓝色的光线减弱得最多,到达地平线上时已所剩无几,余下的只有波长较长的黄、橙、红光了。这些光线经地平线上的空气分子和尘埃、水汽等杂质散射后,就形成了彩霞姑娘明艳绮丽的面容。空气中的杂质,水汽愈多,她的姿容就愈娇艳。若是有云,云块便成为彩霞姑娘美丽的衣裙,使得她变幻多姿,光彩夺目,扑朔迷离,倍受人们青睐,尤其为画师和摄影师所珍爱。好奇心极强的儿童,当然也非常喜欢她。 ⑶彩霞姑娘不仅以其迷人的容颜,曼妙的身姿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帮助人们判断天气的晴雨。气象谚语说:“云吃火,没处躲;火吃云,不怕淋。”是说天上云量不断扩大,云层逐渐加厚,终于遮住了彩霞姑娘的面容,(云吃火)是雨兆;反之,云量逐渐减少,(火吃云)是晴兆。还有,“早霞不过午,晚霞一场空”“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谚语,都是人们根据彩霞姑娘出现的时间来判断天气情况的。一般说来,较为准确。 (作者明金孩,文章有改动) 14.本文依次从 、形成原理、 等方面介绍了彩霞。 15.阅读第⑵段,找出能够概括彩霞形成原理的句子。 16.第⑵段中“这些光线”是指 。 17.第⑶段“云吃火,没处躲;火吃云,不怕淋”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三)一碗大米饭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蜷缩的炕头,昏暗的油灯……都在我的脑海中深深扎下了根。 记得我七岁那年,曾祖母重病缠身,母亲精心地伺候她。 在那时,细粮是很奢侈的东西,一日三餐都是大饼子、玉米粥和小米饭等粗粮。为了曾祖母的病,父亲借来了一升大米。每天早上,母亲蒸一碗白花花的大米饭,然后一口口给曾祖母喂下。 孝敬的定义就是留给曾祖母好吃的东西,那时我常常这样想。母亲那个时候有一张愁苦的脸,那就是在看我们大口大口地吃硌牙的玉米粥的时候。 一天有个亲戚来串门。那天做的是小米饭,但曾祖母的那碗大米饭依然没变。早上,曾祖母没起来吃饭;而我因为离校远,每天带饭上学。那天是亲戚给我装的饭,装好后,我就背着书包走了。 中午的时候。饥饿席卷了我的全身。饭盒还透着热气。我打开饭盒,一下子愣住了……饭盒里竟然是白花花的大米饭!我不晓得那个亲戚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简单的思维使我想不到那么多。这是曾祖母的饭,我不能吃。我也知道,那些大米借得不易。面前的大米饭在我的眼里一点点变大,我的口水不经允许就分泌出许多许多。周围的说话声、打闹声一会模糊,一会儿清晰。我悄悄地环视了一下四周……没人注意我。于是我盖上了饭盒,站起来擦了擦嘴,似乎我已经吃饱了。 整个下午,我在极度饥饿中度过。几次我有打开饭盒的冲动,毕竟那时我是个孩子。老师的话,窗外的阳光,统统变成了那盒大米饭,一遍遍地诱惑、冲击着我,我有些不知所措。 好不容易挨到了放学,我的腿好像灌了铅一样沉重。书包里那盒饭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走进家门的时候,母亲正在烧火,火光映红了母亲的脸。 我走到母亲面前,从书包里拿出那盒饭,递给母亲。那一刻我嘴一撇,要哭。母亲接过饭盒——她感受到了饭盒的分量。她不解地看着我。 母亲打开饭盒,是一盒动都没动的大米饭…… 母亲直直地盯着我,黯然的眼神中有一种沧桑和无奈。过了一会儿,她突然抱紧我,大滴大滴的泪珠滴在我的脖子上。 我任由母亲在我肩头啜泣。黄昏的阳光斜斜地射进来,整个屋子变成了一种惨淡的红色。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我感觉到母亲作为女人的脆弱,感觉到自己终于可以承受母亲的眼泪了。我用稚嫩的手擦着母亲的眼泪,可不一会儿,我终于也吓得哭了起来。“妈,你别哭,我长大了挣钱养活你……” 我想我那时能说的只有这些。 一天放学,我看见很多人在我家,曾祖母去世了。我和大人们一样跪在灵柩前,母亲哭得很伤心。 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我梦见了曾祖母,手里端着一碗白花花的大米饭。 (作者戴晓军,文章有改动) 18.面对大米饭的诱惑,我一直没有吃,是因为在我的心中始终有一种朴素的想法。这想法是 。 19.母亲看到“一盒动都没动的大米饭”后,为什么“突然抱紧我”,“在我肩头啜泣”? 答: 20.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以“一碗大米饭”为线索,叙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B.文章表现了母亲善良无私、孝敬老人的美德,也写出了我的懂事、孝顺。 C.在叙述故事表现人物时,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文章语言自然朴实。 D.从文中的内容看,母亲非常关爱曾祖母,对我却不在乎。 21.有人说:“穷人的故事总是闪着凄美的泪光,穷人的故事又总是闪着金子般真诚的光芒”。本文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3分) 答: (四)华山并非一条路 ⑴在语文学习的诸多品质中,拥有阅读创新的品质无疑是令人艳羡的。可是问起如何创新,许多中学生便会一脸茫然。他们往往觉得,历代前贤像高山耸峙,须仰视才见。我们后生小子,难望其项背,阅读还能创新些什么呢?也就是说,在读书之前,先就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思想局限于前人思想的樊篱中了。 ⑵其实,这种认识是幼稚的。不错,先哲们是树起了一座座思想的高峰,使我们的文化宝库森罗万象,但是要知道,即使这样,他们也并没有穷尽真理,因为读书做学问并非“自古华山一条路”。路是人走出来的,解放战争时期,我们的战士之所以能“智取”华山、克敌制胜,其法宝就是另辟蹊径。读书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要敢于坚持契诃夫所说的,大狗叫是叫,小狗叫也是叫的理论,不让自己的脑袋当前人的“跑马场”,不囿于成见,就必能在前人杂沓纷乱的足迹外另闯出一条新路来。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比如对于鲁迅的研究,几十年来可说是学者如云,名家辈出,专著多多,特别是对鲁迅思想与主体精神的认识、把握、阐释,更是硕果累累。后学者如何进行创新呢?叶世祥用自己的《鲁迅小说的形式意义》回答了这个问题。作者注重自己的阅读感受,因而对许多作品,如《孔乙己》《故乡》《社戏》……都作出了富有创造性的独立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有鲁迅个性的小说命题,为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鲁迅推开了另一扇窗户。 ⑶电影导演冯小刚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谈到自己的导演之路时说,姜文、陈凯歌我认为都将有长长的影子留在影坛,我若照他们的路走,可能走很长的路了,还在他们的影子里。我要努力在他们的影子之外,找到阳光照过来的缝隙。可能我的影子很短,但这毕竟是属于自己的。中学生朋友,你对阅读创新的门径明白些了吗?你是否也应该找一找那些“缝隙”,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的“阳光”呢? (作者岑枫,文章有改动) 22.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3.本文列举了哪些例子来证明中心论点?请简要回答。 24.第⑵段中“读书又何尝不是这样”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1分) A.总领全文 B.承上启下 C.明确论点 D.归纳总结 25.在第⑵段中,作者谈到契诃夫“大狗叫是叫,小狗叫也是叫”的理论是在鼓励我们 。 26.对文章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和比喻论证。 B.“历代前贤像高山耸峙,须仰视才见”意思是说先人前辈成就非凡,让后人钦佩。 C.作者用“华山并非一条路”作标题,表明本文要论述的是上华山要另辟蹊径。 D.最后一段中,冯小刚所说的“长长的影子”,指的是姜文、陈凯歌拍电影所取得的成就、产生的影响以及形成的风格。 三、作文(60分) 27.下面两个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 ⑴命题作文:走进桃花源 温馨提示: 题目中的“桃花源”可以借指美丽的景色,可以象征美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等。 ⑵话题作文:青春是无价宝。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物质营养滋养身体,更需要良好的精神养料——心灵鸡汤,来滋养自己的心。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不少精神养料,理解是养料,鼓励是养料,善意的批评也是养料,……请以“心灵鸡汤”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要
展开余下试题
展开余下试题
上一篇:
八年级上桃花源记小测试
下一篇:
初中语文第三册期中复习题
标签:
语文版
九年级
下册
学考试卷
相关:
关于“2005年长沙”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