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学考模拟卷

阅读:1074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学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4]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8分)
1.选出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逶迤(yí)    皑皑 (jǐ)     B.  骨碌(gǔ)    蜷缩(quán)
C.  澎湃(pài)     愠怒(yùn)     D. 蔫巴(yān)    蹊跷(qiāo)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警察和赞美诗》结尾别出心裁,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B.矮桩水稻成熟期参差不齐,不宜用机器统一收割。
C.千佛山地面上的奇巧岩石是处处可见,而各种各样的奇伟山峰也比比皆是。
D.他填报志愿时,又想报佛山一中,又想报顺德一中,总是见异思迁。
3.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多么清秀啊!清辉园。
B、他是没做好心理准备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C、佛山日新月异,她展开翅膀,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
D、春节期间,市领导看望了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
4.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当我们来到天安门广场时,望着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都非常激动。
B、关于交通的详细情况,以后再作汇报。
C、今天来了几个学校的领导。
D、在他快走到门口之前,他看见了我。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5-10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B   斗折蛇行  (像蛇一样)
C  不可久居   (居住)            D    影布石上   (  映  )
6.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    为坻为屿                          B 之      乃记之而去
       为宫室器皿                                  余闻之也久
C乃      乃记之而去                      D 尔      尔远逝
        乃不知有汉                                 惟手熟尔


浏览完整试题7.选出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不一样的一项(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其岸势犬牙差互
C.斗折蛇行                     D.影布石上
8.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B.全石以为底——一(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C.佁然不动——愉快的样子,一动不动
D.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9.选出对本文内容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
A.本文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描写景物。
B.本文描写石潭的概貌,抓住石潭形状的特点来描绘,着重写石。
C.文章描写潭中之景,着意描写鱼与水,动静结合。
D.文章作者借景抒情,抒写作者欣赏石潭美景的愉悦心情。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作者柳宗元,宋代文学家,和韩愈等人合称唐宋八大家。
B.本文和《记承天寺夜游》一样,都是记游文章。
C.文中最后一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相当于附录,与文章中心关系不大。
D.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因作者为河东人,又被称为柳河东,作品集因此而命名。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0分)
三、阅读(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23题。
(一)
荒唐的“禁令”
华人在自己的祖国聚会,用什么语言交流?这也许是个毫无疑问的常识问题。谁不知道华人同文同种讲汉语?
然而怪事偏偏就出在同种不同文,华人在华开会竟然“禁说”华语。刚刚在上海落幕的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学家大会,聚集的学界精英尽管都是黄皮肤黑头发,但从论文汇编到会议网站,从演讲到提问,甚至会场门口的指南,全是英文。有人申请用中文做报告未获准许,只好用不熟练的英文演讲,致使论文原意不能充分表达。一位与会学者认为,大多数报告用中文完全可以讲清楚,而且更容易被听众理解。即使考虑到部分海外华裔学者的需要,至少可以采用中英文双语,但这些要求被组织者以国际惯例为由而拒绝。大有非熟练英语者不得发声的意思。
组织者所谓“国际惯例”,如果不是故意蒙人,就是连起码的常识也不懂。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6种,汉语乃是其中之一。倘说“国际惯例”,至少应该是包括汉语在内的6种工作语言同时使用。随着中国国力日渐增强,外国学汉语的人与日俱增,汉语成为世界强势语言的特征已经显现,我们为什么还要崇拜英语到走火入魔的地步?
令人敬佩的是丁肇中教授,他不顾“禁令”,坚持以中文作报告。丁教授的英语水平毋庸置疑,但当他荣获诺贝尔奖发表演说,却用汉语。他说,汉语是他的母语。这一次,丁肇中在用汉语表达学术思想的同时,也表达了超越物理意义的文化情感。中华儿女遍布世界各国,但无论相隔多远,差别多大,他们以通用的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主要标志,这无疑是中华民族大团结形成和巩固之基础。丁肇中教授此举,令人尊敬。
我们的国土神圣不可侵犯,因为那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地方;汉语神圣不可歧视,因为那是中华文化时时刻刻、绵绵永续的精神家园。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维护汉语的尊严,也就是维护民族的尊严。不错,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有许多事情都要跟国际接轨,但体现民族传统、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语言、文字,绝不在接轨之列。法、德等不少国家甚至拒绝在自己的文字中夹杂英文,而俄罗斯总统普京也签署命令,要求维护俄语的纯洁性。显然,语言、文字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我们能不深省吗?
记得小时候听老师讲都德的《最后一课》,她说,灭绝一个民族最恶毒、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迫使该民族放弃自己的母语。她说着说着就哭了,我们也哭了。她说,我们靠祖国生存着,我们靠母语发展着——这不是“最后一课”,这是永远的一课!
(摘自人民网)
11.中划线的“怪事”具体指的是什么事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分)
                                                                              
12.综观全文,为什么说“维护汉语的尊严,也就是维护民族的尊严”?(2分)
                                                                              
                                                                              
13.日前,上海举行了一个翻译大赛,冠军竟然是一位新加坡人。评委说中国人不是英语水平低,而是汉语水平低,导致将英文翻译成汉语时,辞不达意。结合本文,说说你对“灭绝一个民族最恶毒、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迫使该民族放弃自己的母语”这句话的理解。(3分)
                                                                              
                                                                              


展开余下试题14.有人认为,我们要与世界接轨,就必须抛弃自己独有的东西,这样才能和世界融为一体。也有人认为,我们应保持自己民族独有的特征特点,保持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距离。针对这两种观点,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2分)
                                                                              
                                                                              
15.文中提到世界不少国家都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本民族语言的纯洁性。你认为中国可采取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高汉语的地位,维护汉语的纯洁性呢?请从你提出的措施中选取一条,写出详细的活动方案。(3分) 
                                                                              
                                                                              
                                                                              
                                                                              
                                                                              
(二)
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沉浮,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常有友人问及他高寿的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言。
    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途注定是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了。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之一二,最终以那份豁达与坚韧去化解并超越苦难。
    我不由得想起了霍金,眼前浮现出这位科学大师那永远深邃的目光和宁静的笑容。世人推崇霍金,不仅仅因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为他还是一位人生的斗士。
    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捷足跃上讲坛,面对这位已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多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地问:“霍金先生,卢枷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的太多了吗?”
    这个问题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报告厅内顿时鸦雀无声,一片静谧。
    霍金的脸庞却依然充满恬静的微笑,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键盘,于是,随着合成器发出的标准伦敦音,宽大的投影屏上缓慢然而醒目地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
    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
    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心灵的震颤之后,掌声雷动。人们纷纷涌向台前,簇拥着这位非凡的科学家,向他表示由衷的敬意。
    人们深受感动的,并不是因为他曾经的苦难,而是他直面苦难时的坚守、乐观和勇气。人生如花开花谢,潮起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乐。如果谁总自以为失去的太多,总受到这个意念的折磨,谁才是最不幸的人。
    常想一二。因为境由心生——问题本身都不是问题,如何对待它才是最大的问题。
    常想一二。毕竟,决定生命品质、塑造人生境界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16.根据文章内容,请你为本文拟定一个标题。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具体说说于右任老人把莲花图和对联挂在一起的深意。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为论据的事实,可以是一人一事的具体事例,也可以是多人多事的概括性事例。
(1)请结合霍金事例中让你动情的句子,简答这一具体事例证明论点的作用。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再补充一个能证明本文论点的概括性的事例。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思考作者的观点,请说说你真切的感受或与之不同的见解。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漫游微生物王国
十七世纪,荷兰人列文虎克制成了一架能放大200多倍的显微镜。他用这架显微镜观察了污水、牙垢和腐败有机物等,惊奇地发现这些东西里面有无数各种形状的“小虫子”在活蹦乱跳,有的穿梭往来,有的扭来扭去,还有的聚成一团,结伴而行。他把这些小虫子称做“微动物”,这是人类首次发现的微生物。自此以后,人们通过显微镜认识和了解了微生物。
微生物是地球上生命的先行者,它们是最早来到地球,开垦土壤、改造大气。随后鱼、陆生植物和动物才相继问世,而人类则是最后一个到达,坐享其成。


展开余下试题在微生物王国里是没有什么“君臣”之分的,只生活着几个大家族,如病毒和类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等。这个国家的居民绝大多数都是小个子,它们个头虽小,但肚皮特别大,非常贪“吃”,只要有东西,它们就从早到晚“吃”个不停。它们不光是贪吃,而且从不挑剔,无所不吃。纤维素,木质素,角蛋白,石油,甲醇,甲烷,塑料,酚类,氰化物,各种有机物均可被微生物作为粮食。人们把那种“吃”动植物尸体等有机物的叫异养微生物,那些只吃废铜烂铁等无机物的称为自养微生物,而那些平时靠有机物生存,没有有机物又能靠无机物生存的则叫兼性自养微生物。
微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随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例如,细胞菌通过横裂而一分为二;放线菌通过无性孢子繁殖;霉菌通过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两种方式繁殖,如此等等。不论以哪种方式进行,微生物繁殖的速度都是非常快的。以细菌为例,只要条件合适每20分钟就能分裂一次,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一直推算下去,48小时内一个细菌就能生出2.2×1043个后代,总重量达2.2×1022吨,相当于四个地球的重量。当然,实际情况不可能这样,不然一个细菌就会把我们的地球脱离原来的轨道。
微生物个头虽小,但在自然界中为了自身的生存,有时不仅偷袭比它们大得多的生物机体,而且它们之间也常常兵戎相见,互相残杀。这种斗争不仅存在于种族之间,也存在于种类内部各个体之间。当然它们使用的武器不是我们常说的刀枪之类的东西,而是一些威力强大的生物活性物质。放线菌产生链霉素等抗生素来消灭与它们争食的细菌,噬菌体则靠吃菌维生,病毒感染细胞后常常将细胞上的大门关闭而不让同类的其它个体进入。微生物就是这样互相牵制着共同生息于自然界。
微生物对自然环境的抵抗力非常神通,地球上除了活的火山口外,几乎没有它们去不了的地方。上至8万米高的大气层,下至1万米深、水压达1140个大气压的太平洋海底,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有些微生物专拣最艰苦的地方生活,你把它们移到比较优越的地方,它们反而不舒服甚至死亡。例如死海里的一些耐盐菌只有在盐浓度超过12%时才能生长,不怕“咸”。太平洋海底的微生物要生存在400大气压以上的环境,如把它们放到较低的大气压环境中它们就生气胀死了。
微生物以其独有的特性成为地球最早的“居民”,并一直生活下来与动物、植物一起组成生物大军,使自然界充满生活气息。    (摘自《趣味生物365》,有改动。)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微生物独有的特性。(2分)
                                                                                   
21.第六段划线句与该段中“地球上除了活的火山口外,几乎没有它们去不了的地方”一句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学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中考语文模”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