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1005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5]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训练题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训练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24分,每小题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瓮牖(yǒu) 逡巡(qūn) 卮酒(zhī) B戮力(lù) 瞋目(zhēn) 刀俎(zǔ)
C骋怀(chēng) 作难(nàn) 鞭笞 (chī) C蹑足(niè) 轻颺(yang) 岫岩(xiù)
2、下列加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蒙故业,因遗策(继承) 焚百家之言(言论,这里指著作)
B籍吏民,封官府(登记户口) 范增数目项王(屡次以目示意)
C曾不知老之将至(曾经) 不能喻之于怀(说)
D奚惆怅而独悲(何,为什么) 载欣载奔(一边……一边……)
3、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与“以弱天下之民”的“弱”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外连横而斗诸侯 B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C沛公欲王关中 D常以身翼蔽沛公
4、下列加加横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以致天下之士 B臣请入,与之同命
C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C悦亲戚之情话
5、对下列加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②何辞为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②蒙故业,因遗策
A两个“为”字相同, 两个“遗”字相同
B两个“为”字相同, 两个“遗”字不同
C两个“为”字不同, 两个“遗”字相同
D两个“为”字不同, 两个“遗”字不同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鸿门宴》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归去来兮”意思是“归来吧”,“去”,助词,无义。
C“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句中的“七庙”指天子的宗庙。
D“战国四公子”指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
二、填空题(8分,每空1分)
7、贾谊是西汉时期的政论家、文学家。《过秦论》中的“过”意思是 。
8、《兰亭集序》的作者 ,字少逸,东晋人,善书法,有“ ”之称。
9、补写空缺部分。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
②悟已往之不谏, 。实迷途其未远, 。
③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信可乐也。
浏览完整试题
三、阅读题(60分)
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17分)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不见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 ① , ② ,则不可 ③ 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④ 。
10、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语句。
① ②
③ ④
11、解释文中加加横线的词语。
① 弱: ② 抗: ③ 致: ④朝:
1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鉏耰棘矜:用农具拨开荆棘。
B谪戍之众:被征发戍守边远地区的部队。
C致万乘之势:达到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势。
D(崤函之固),自若也:还是从前那个样子。
13、翻译句子
序八州而朝同列 译文:
14、本段采用了对比论证方法,从 、 、 、
四个方面把陈涉与九国作了对比。
阅读下文,完成15~21题(30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棗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a)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b)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棗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5、选出含通假字的一项( )
①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②令将军与臣有郤
③因击沛公于坐 ④毫毛不敢有所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对下列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因击沛公于坐 ②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④樊哙从良坐
A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同 B①与②不同 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同 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同 ③与④同
17、对句中加横线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②范增数目项王 ③常以身翼蔽沛公
④头发上指 ⑤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A①⑤\②\③④ B①②⑤\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⑤\③④
18、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②若入前为寿
展开余下试题
③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④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⑤军中无以为乐
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19、翻译句子
①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0、司马迁批评项羽自矜功伐,这从两段文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答:
21、后人评价项羽“优柔寡断,缺乏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请结合这两段文字说说理由。
答:
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13分)
秦灭周祀,并四海,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贾谊《过秦论》中篇)
22、写出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
①天下之士斐然乡风。 通 ②是以诸侯力政。 通
③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通
23、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以诸侯力政 以武力相攻伐 B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 当初之意
C夫兼并者高诈力 崇尚,意动用法 D安危者贵顺权 使……可贵
24、“先诈力而后仁义” 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注重欺诈和暴力,轻视施行仁义的政策。
B.把欺诈和暴力放在前面,把仁义道德放在次要地位上。
C.先有欺诈的力量,后实行仁义政策。
D.使欺诈和暴力在国内先推行,然后再考虑仁义。
25、选出作者的观点。( )
A.兼并天下不妨采用诈力,但安定天下一定要施行仁义,顺应民心。
B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了变化,仍自以为是,以诈力统治天下,终于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
C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后来又施行暴政,所以秦王朝很快就倾覆了。
D作为帝王想要长治久安,一要善于借鉴历史;二要审时度势,采取正确的政策。
E贾谊以为秦统治者错误地把攻天下,对付敌国的方法来对付人民,因此丧失人心,导致轻危。
四、语言表达(8分)
26、请根据上联对出下联。(4分)
提示:可联系课文的有关情节
鹿野舟沉王业北, 。
27、用下面的成语,写一段连贯的话,字数不超过40字。
深谋远虑 同年而语 劳苦功高
28、以“尊重别人与珍爱自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chēn)
2、C(zēng,乃、竟)
3、A(使动用法。B名作状 C名作动 D名作状)
4、C(A 用来招纳 B 古:同生共死;今:命运相同D 古:包括父母)
5、D(①为:wéi 对付、处置;②为:句末语气词 ①遗:丢失;②遗:遗留)
6、B (来:助词,无义)
二、填空题
7、指出秦的过失
8、王羲之 书圣
9、①赢粮而景从 ②知来者之可追;觉今是而昨非
③俯察品类之盛 ;足以极视听之娱
三、阅读题
10、①度长絜大 ②比权量力 ③同年而语④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1、①变小变弱 ②锋利 ③高、强 ④比得上
12、A(农具木棍一类的东西)
13、译文:招致八州来归,而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
14、地位、武器、军队、谋略
15、B
16、C (因:趁机;③请:自己请求别人做什么事情;④请:请别人允许自己做什么事情)
17、A(①⑤名词做使动 ②名词做动词 ③④名词做状语)
18、①道歉、谢罪 ②敬酒祝寿 ③谗言 ④然而 ⑤用来 ⑥尚且
19、①译文:(见课文注释)
②译文: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
20、①排座位 ②不听范增言
21、答案要点①不听范增言 ②项伯保护刘邦,而项羽没有反应 ③樊哙违礼闯帐,项羽没有指责反而款待他。④让刘邦离开宴席
22、①乡通向(向风:归顺)②政通征 ③罢通疲
23、A (元元:百姓 高:崇尚 贵:意动用法)
24、A(先:崇尚、重视;后:轻视)
25、ABDE
四、语言表达
26、答案示例:鸿门斗碎霸图空
27、略
28、略 (61.161.73.60)"
上一篇:
新课程《语文》八年级(下)第二单元检测
下一篇:
初三语文模拟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高中语文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