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049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9]
2006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题汇编
"2006年高考语文诗词鉴赏题汇编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西卷)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案: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湖北卷)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 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2) 《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①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②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等意象组成的一幅感伤画面之中,形成融情于景的特色。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   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山东卷)
      晓上空泠峡①  
   王罔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罔运(1832 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敢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


浏览完整试题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做岸之气隘下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 ⑴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
      ⑵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自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
      5.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湖南卷)
      薛宝钗咏白海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辽宁卷)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答:(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3分)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
      8.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浙江卷)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答:(1)流水 白云
      (2)①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自豪之情;②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隐逸的情趣。
      9.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间题。(8分)(江苏卷)
      鹧鸪天
      室人降日① 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3) 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⑴表达了作者飘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之情。“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展开余下试题      ⑵这里以鸦归巢与人不能归家对比,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⑶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真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四川卷)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 ?”、“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而最末一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2)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11.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天津卷)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贴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
      不是为惜春伤怀。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 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13、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重庆卷)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2分)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答:(1)“觉春生”、“安排著”、“只待”。因为只有新雷响后才会有“春生”和“千红万紫”。
      (2)前者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私关爱。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1)
      题竹石牧牛 并引 黄庭坚
      予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答: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游戏的笔调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并且发挥想象,写画中之物几乎全要动起来了,以致于诗人不得不出面关嘱。这样的写法,既再现了画面的生动,诗人对画作的赞赏喜爱之情也溢于言表。“峥嵘”、“绿”、“觳觫”等形容词用以代指事物,诙谐有趣。 
      (1)分几个层次其实就是分段,既为一首题画诗,当然就是首两联描写画作的内容,后两联抒发自己的感受。但是诗歌鉴赏题答题要注意一个原则:那就是回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譬如回答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除了将这种思想感情的名称答出之外,还要根据上下文回答作者为什么有这种感情;回答诗句所用修辞手法时,要尽量分析各个意象在这种修辞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这种修辞的好处。联系诗文作答是鉴赏分析的必然步骤。 
     因此,回答此题时,画作内容一定要答出具体内容就是石、竹、牧童、老牛。 
      (2)首先,第一联“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使用了白描笔触,写出了自然生机,此外,答题要注意诗歌小引中“戏咏”的“戏”字,也就是作者是一种调侃轻松的心态描摹这幅画。所以,竹石牧牛就是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写照。还是这个“戏”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也没有必要厚竹薄石,它们都是自然田园中的组成部分,都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因素。此外,根据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可知,其实竹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一种高洁的品行,可以寄托作者的内心追求,考生也可发挥出此点。
      1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北京卷)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展开余下试题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善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的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答:【  】【  】
      ②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分)
      答:   ①D、E   ②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旬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16、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3-15题。(8分) (上海卷)
      喜迁莺•端午泛湖
      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筳罗列。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肪,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槕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
      1) 作品显示端午习俗的词语有龙舟、_、_等。(2分)
      2) 作品生动描写了赛龙舟的热烈场面,请从两个角度加以说明。(3分)
     (1)色彩 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 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画线句的描写与前面的热闹场景截然不同,这样的写法好在哪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2分)角黍(香蒲) 斗巧 结彩丝(写刘对一个给1分)
      14.(3分)(1)浪花飞作湖间雪 红旗闪电(1分)(2)如:声音(1分)画鼓喧雷(1分)(其他角度与钾例子也可)
      15. (3分)(1)动静映衬,鲜明对比(2)寓情于景,韵味无穷(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 (61.167.178.7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06年高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