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1009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9]
一份很实用,紧扣教材的试卷,欢迎下载。
龙州中学2006年高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题
(分值120分,时量90分钟) 姓名:
一、选择题(3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渌水(lù) 贾人(jiǎ) 脚著(zhuó) B、青冥(míng) 嘈嘈(cáo) 呕哑(ōuyā)
C、幽咽(yàn) 大弦(xián)琵琶(pa) D、祠堂(cí) 衰鬓(shuāi)潦倒(liǎo)
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觉时(睡觉) 殷岩泉(震响) 列缺(指闪电)
B、左迁(贬官) 耳暂明(暂时) 间关(莺声婉转)
C、落木(秋天树木落叶) 繁霜鬓(增多) 伯仲(兄弟,引申为不相上下)
D、玉砌(台阶)次第(顺序) 扬州路(道路)
3、下列诗句朗读音节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相见时/难别/亦难 B、念去去/千里/烟波
C、便纵/有/千种/风情 D、元喜/草草,封/狼居胥
4、下列各句都运用互文修辞手法的一组是( )
①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秦时明月汉时关。 ③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④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⑤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⑦南取汉中,西举马、蜀,东割膏腴之地。
⑧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⑨主人下马客在船。
A、①③④⑥⑦ B、②③⑥⑧⑨ C、①②⑤⑥⑨ D、①②⑥⑦⑨
5、“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从琵琶演奏的角度看,可以说写听者的忘情,从侧面烘托演奏的出色。从下面选出一个从侧面描写琵琶弹奏精彩的句子是( )
A.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B.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C.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D.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6、宋词、唐诗中常用典。对下列词句中用典所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③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④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A、①周瑜 ②诸葛亮 ③刘裕 ④杜牧 ⑤诸葛亮
B、①诸葛亮 ②刘备 ③刘义隆 ④柳永 ⑤诸葛亮
C、①诸葛亮 ②孙权 ③刘义隆 ④杜牧 ⑤诸葛亮
D、①周瑜 ②诸葛亮 ③刘裕 ④杜牧 ⑤刘备
7、下列古代诗词的判断,有错的一项是( )
A、旧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诗,唐以后的诗称近体诗或今体诗。
B、近体诗根据每首诗句的多少,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律诗限定八句,绝句限定为四句,按字数分,律诗又分为“七律”和“五律”,绝句也分为“七绝”和“五绝”。
C、词是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按字数分,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三类;按段数分,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的分别。
D、词牌,指词调的名称,也就是填词时所依据的歌谱,词牌与词的内容并无直接关系。
8、下面对宋代词人的姓名、词牌、词中句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
A、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B、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C、李清照——《声声慢》——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D、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指南唐都城金陵) 竹喧归浣女(笑语喧哗)
B、便纵有千种风情(深情蜜意) 中原北望气如山(悲愤)
C、金风雨露一相逢(秋风) 艰难苦恨繁霜鬓(形容词作动词,增多的意思)
D、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一种文体) 夜深还过女墙来(名词“宫女”)
10. 对“之”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结构助词“的”) ②仙之人兮列如麻(衬音助词)
③惟觉时之枕席(结构助词“的”) ④失向来之烟霞(衬音助词)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11. 从诗歌形式的角度看,下列四项中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B.《琵琶行》 C.《春夜喜雨》 D.《卖炭翁》
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引导了一场现实主义的诗歌改革运动,即新乐府运动。
B.《琵琶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属于古诗体的歌行体。
C.唐代诗人辈出,名家众多,世人的评价也很高,称李白为“诗圣”,杜甫为“诗仙”,王维为“诗佛”,李商隐为“诗豪”,李贺为“诗鬼”。
D.“唐宋八大家”是明代人的说法,分别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3.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 )
A.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D.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4--15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明阒无人声的幽寂。
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
15.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 )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于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16.对下面诗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责,使我不得开心颜!
A.李白游仙诗,大多只有记游,而无规范的故事情节。本诗的结尾段,也有这一特色。
B.诗篇结尾回应了诗标题上的“吟留别”,即留给在东鲁的朋友,因而特提出“别君去兮何时还”的疑问。
C.诗篇卒章显志。诗人为什么梦游天姥山?为什么描摹仙境?为什么骑白鹿访亲问友?一一收尾的两旬诗显豁地作了回答。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前五拍,后四拍。其句式与节奏参差铿锵,且富有变化,正展现出诗人的匠心;若改为“安能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式虽整齐了,却失去了诗的韵味。
17.对下列词句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词通过幽静、清新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恬淡自适的心情。
B.“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过春风十里”写扬州过去的繁荣景象,“尽荠麦青青”写今日扬州荒草遍野的萧条景象,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异曲同工。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愁之多。
D.“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借用刘裕成就北伐大业的典故,以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达作者恢复中原的决心。
1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诗的核心句。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句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又表达了复杂的思想感情。
B.社会的变化,政治的腐败,给朝野之人都带来了苦难。
C.由于同病相怜,并且通过琵琶声产生了共鸣,诗人与歌女一见钟情。
D.歌女的身世是一条明线,诗人的感受是一条暗线,一明一暗从现象与本质上揭示了诗的主题。
19.小序中“左迁”“出官”“迁谪”等词涉及到古代职官制度。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三个词都表示白居易被贬官降职。
B.“左迁”是贬官降职的意思,与之相反的是“升迁”“拜”“除”等。
C.“出官”是外出做官,不涉及官职升降。
D.“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谪”是被罚流放或贬职的意思。
二、诗歌赏析(44分)
20、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后面问题。(4分)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注]阿谁,即“谁”
①诗中描写的柳树有什么特点?(2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
②三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题目。(4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①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2分)
答:
② 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2分)
答:
2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问题。(6分)
虞美人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请分别指出词中“春花秋月”、“雕栏玉砌”、“朱颜改”的含义。(3分)
答:
(2)、为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倍受人称道?请简要分析。答: (3分)
2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鹄飞。
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1)、这两首诗就体裁而言属于近体诗中的 ,就内容而言属于 。(2分)
(2)、这两首诗表现的共同思想内容是什么?(2分)
答:
(3)、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的异同。(2分)
答:
2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问题(8分)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赏析下列诗句(提示:可从诗人想象的情景、表达的感情等方面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分)
答:
(3)、“秋”字在诗歌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答:
(4)、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情。(2分)
答:
25、阅读诗词,答文后题(8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2分)
(2)、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 (2分)
展开余下试题
(3)、下列对诗歌相关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酬”是答谢的意思,“二十三年”指白居易于805年被贬,到826年被昭回,前后23年;“弃置”指被贬。
B、“闻笛赋”指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诗人运用这个典故是为了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
C、“烂柯”人指晋人王质,诗人运用这个典故,是为了怀念被害的朋友。
D、“听君“的”君“是指白居易,字乐天;“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4)、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涵的哲理。(2分)
答:
26.阅读陆 游《书愤》,然后回答问题。(4分)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请说说首句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用?(2分)
。
(2)请简要阐述本诗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
27、阅读诗词,完成后面问题(4分)
《论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才人:
上一篇:
九年级下语文中考模拟考试卷
下一篇: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一份很实用”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