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064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4]
苏教版语文高中必修I第一阶段语文试卷
"苏教版语文高中必修I第一阶段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 时间:120分 命题:毛克生
一、积累与应用(32+1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骐骥(jì) 参省(xǐng) 魂牵梦萦(yíng) 摭(zhí)拾
B.阿谀(yú) 惆怅(chàng) 不屈不挠 (náo) 给(gěi)予
C.黯淡(dàn) 槁暴(pù) 锲(qiè)而不舍 遏(è)制
D.舟楫(jí) 句读(dòu) 六艺经传(zhuàn) 遒劲(jì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4分)
A、斑澜 费尽心机 按捺不住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抉择 敷演了事 妄自菲薄 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C、萦绕 至高无尚 恪尽职守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D、急躁 汗流浃背 废寝忘食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4分)
①我决不 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②获得真正的教养最重要的途经之一,就是要逐步 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 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
A、希望 熟习 难免 B、希望 熟习 不免
C、企望 熟悉 不免 D、企望 熟悉 难免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4分)
A.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B.我们每学会一种新的语言,都会增长新的体验——而世界上的语言何其多啊!
C.说着便把陶渊明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与香菱。
D. 我们必须了解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不这样做有什么坏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4分)
A. 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因为他的作品《伊斯坦布尔》在探索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文明交错的新象征。
B.知识分子的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之情。
C.我校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
D.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6.选出下列对有关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4分)
A.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文革期间开始写诗,代表作品有《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浏览完整试题
B.赫尔曼•黑塞,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获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彼得•卡门青》、《荒原狼》等。
C.《沁园春•长沙》一词分上下两片,上片重写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秋景图;下片重抒情,抒发了诗人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
D.韩愈,字退之,宋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著作有《韩昌黎集》。
7.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4分)
(1)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 _________________ 。
(2)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 _________ ,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
①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
②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
③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 ④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生长在草滩上。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8.根据下文,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和谐社会是指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
B.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各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构成有序和谐的状态。
C.和谐社会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D.和谐社会也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它要求兼顾各方,运筹得当,协调发展。
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结构性。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社会的经济、政 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城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所以,“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 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在把工作视野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 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问题。
9、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划线内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据报道,我国国家图书馆浩瀚的馆藏古籍中,仅1.6万卷“敦煌遗书”就有5000余米长卷需要修复,而国图从事古籍修复的专业人员不过10人;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的古籍文献共计3000册,残损情况也相当严重,亟待抢修性修复,但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总共还不足百人。以这样少的人数去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复工程,即使夜以继日地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关键词: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格2分,共12分)
(1) , ,万类霜天竞自由。
(2) 故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 ,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二、阅读与鉴赏(12+20+10分)
(一)命 运
食指 (1967年)
好的声望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
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
如果事实真是这样的话,
我愿在单调的海洋上终生摸索漂泊。
哪儿找得到结实的舢板?
我只有是街头四处流落,
只希望敲到朋友的门前,
能得到一点菲薄的施舍。
我的一生是辗转飘零的枯叶,
我的未来是抽不出锋芒的青稞;
如果命运真是这样的话,
我愿为野生的荆棘高歌。
哪怕荆棘刺破我的心,
火一样的血浆火一样地燃烧着,
挣扎着爬进喧闹的江河,
人死了,精神永不沉默!
11、你觉得应该以怎样的情感或基调来朗读这首诗?(4分)
12、“舢板”与诗歌中的哪一词相照应?作者用了哪些意象来形容自己的命运? (4分)
13、“人死了,精神永不沉默!”,你认为诗歌中有哪些“永不沉默”的精神? (4分)
(二)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曝,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
1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4分)
A、 学不可以已 或师焉,或不焉
B、 知明而行无过矣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不闻先王之遗言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5、下列划线虚词“于”的用法与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一致的是( )(4分)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不拘于时,学于余 D、而耻学于师
16、选文主要运用了 、 的方法来论述“学不可以已”的作用。(2分)
展开余下试题
17、将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注:专有名词干、越、夷、貉,可不译。)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4分)
2)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2分)
3)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4分)
(三)落叶 (杜渐坤)
落叶在春天纷纷而下,这是南国特有的奇观。北国的朋友也许以为怪异。因为,在北方,落叶在秋而不在春。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阡头的孩子望断了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当在这个时候,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黄金色,或者竟是朱红绀赭罢。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但接着,便有沙沙哗哗的“阵雨”了。接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毯。而在着地毯之上,铁铸也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树桠,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南国的落叶却不是这般情景。落叶的颜色是浓重的苍青。在地上铺出苍青的织锦,而在树上,也是浓重繁密的苍青色,教你抬头看不见一点蓝天的影子。可是,在这浓密的苍青的树冠上,你看吧,春潮般的泛起来多少嫩绿的新叶的波浪!
这是万木争荣的季节。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威严地站立着的,已不是冷酷的冬。老叶不必窸窣 ,或者说不必作那悲壮的自我牺牲来保护树木捱过冷酷的冬罢。在这里,就连冬天的阳光也灿烂如碎金,雨水温润而充足,地表下有取之不尽的营养。万木和在风中一样做它们欢乐的梦。
时序如轮旋。秋天过去了。冬天过去了。司春之神于是欣然驾临。蜂蝶成群来起舞,百鸟结队来唱歌,杂花纷然披陈于枝梢上。氤氲的南国,这时已装载不下旺盛的勃发的生机。
而这时,我走在无论哪一个林子里,无论哪一棵树下,我都欣喜地看见,每一棵树上都蓬勃地怒发出新叶。我看见新叶高标出老叶覆满树冠。我听见新叶在歌唱,唱它们新生代的歌。我听见新叶在呼唤,呼唤未来的鲜花和甘果。
于是,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
老叶沙沙哗哗而下了。然而,老叶没有悲戚。老叶也一样唱它们雄壮豪迈的进行曲。老叶融入春泥,老叶化作玉露玉浆,滋润着大树上新叶的生长。
这是一幅多么伟大的充满希望的图画!
于是,无论在哪一棵树下,我都进入一种庄严的忘我的思考。
18、文中多处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你找出一例,并写在下面。(2分)
19、(4分)(1)这篇散文生动描绘了两幅落叶图景,这两幅落叶图景同中有异,其异处是什么?
(2)文章第二段,写出落叶由少到多的三个阶段特征,其中表示这个过程之时间推移的三个词语是 。
20、文章所写的对象是落叶,而作者也写了新叶,写新叶勃发,写新叶“在歌唱”,“唱它们新生代的歌”,有什么意图?(4分)
三、表达与写作(60分)
21、例一 今年10月,某高一学生甲打了初一的学生乙。派出所问审,甲的理由是乙欺负他同学的表弟。
例二 毛泽东和蔡和森、罗学瓒等是读师范学校时的同学,彼此经常一起,并约定“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后,罗30岁为革命牺牲,蔡成为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和工人运动领袖(36岁被反动派杀害),毛成为伟大的革命领袖。
“ 同学”是什么? 有的说,它只不过是指在同一学校学习的人;有的说,它是一个称呼;有的说,它是一种情感的纽带。“同学”到底是什么?你,赋予“同学”的内涵是什么?请以“同学”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性的作文,谈谈你对“同学”的看法。
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
苏教版语文高中必修I第一阶段语文考试答题卷
一、 积累与应用(共48分。1-8题每题4分)
1 2 3 4 5 6 7 8
9、关键词: (4分)
10、(1) , ,万类霜天竞自由。(4分)
(2) 故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4分)
(3) ,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4分)
二、阅读与鉴赏(42分)
11、(4分)答:
12、词: (2分)意象: (2分)
13、(4分)答:
14( )(4分) 15( )(4分)
16、运用了 、 的方法来论述“学不可以已”的作用。(2分)
17、将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注:专有名词干、越、夷、貉,可不译。)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4分)
2)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2分)
3)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4分)
18、(2分)比拟句是:
19(1)这篇散文描绘了两幅落叶图景,这两幅落叶图景同中有异,其异处是什么?(2分)
(2)表示这个过程之时间推移的三个词语是 。(2分)
20、(4分)答:
三、表达与写作(60分)
展开余下试题
城关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 给(jǐ)予
2. D(A项“澜”应为“斓”;B项 “演”为“衍”、“杆”应为“竿”;C项“尚”应为“上”)
3. C(“希望”和“企望”程度不同,前者不如后者重;“熟习”指熟练学习某种技术或学问,“熟悉”指知道得很清楚;“难免”指不容易避免,“不免”指免不了,用来加重句子的语气,结合语境,故地重游,想起往事自然是免不了的)
4. B 5、A 6、D 7、C 8、A 9、古籍 修复 人才 不足(各1分)
10、评分标准:每格2分,错一字扣1分,每格扣完为止
(1)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2) 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3)劝君莫惜金镂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11、面对生活的困境、命运的艰辛,依然不失坚毅、执著和对人生的高歌。(意思接近,即可。4分)
12、 海洋 (2分) 枯叶、青稞(2分)
13、不甘命运、昂扬奋进、高歌人生的精神(意思接近,即可)
14、D 15、B 16、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答对两个即可,一个1分)
17、1)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4分)
2)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2分)
3)干、越、夷、貉这些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化使他们这样。(4分)
18、比拟句如:(要求只写出一句,共2分)
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
我听见新叶在歌唱,唱它们新生代的歌。
我听见新叶在呼唤,呼唤未来的鲜花和甘果。
19(1)色彩不同(1分)。北国落叶呈金黄色,南国落叶则是苍青色。(1分)
(2) 最初(1分)、但接着、接着(1分)
20、勾勒了一幅新叶勃发图景是为了衬托落叶的壮美(2分),赞颂“老叶”退下来后仍继续帮助新一代完成历史使命的崇高精神。(2分)
附:参考译文: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合乎墨线,(如果)它把烤弯煨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所以,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惯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 (60.180.254.30)"
上一篇:
《故乡》随堂练习
下一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题\语文版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苏教版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6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