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2377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77]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检测试卷\人教版
"七年级上语文期中检测试卷
命题人:浙江嵊州 王华钦
一、选择题(20%):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是( )
A.看到他在“严禁丢垃圾”警示牌前拿着香蕉皮的尴尬相,真让人忍俊不禁。
B.把蚊子“冲烟而飞鸣”看作“鹤唳云端”,把“土砾”比作“山丘”,这都是凭借联想而获得的生活之趣。
C.他一面滔滔不绝地讲,一面又手舞足蹈。
D.平时,老师总是很温和,但这一次却愠怒了。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理想如珍珠,一棵缀连着一棵。 B.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副秋日风情画。
C.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D.文章中心的慨括,不尽要考虑到文字表面的内容,还要考虑到文章所饱含的深层次的含议。
3. 下列各句中,标点全部正确的是( )
A.他很喜欢看书,“爱的教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等书他早已读了不知多少遍了。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C.一切都令人那么地想念:和煦的阳光;炊烟袅袅的村庄;弯弯的清清的小河;河边软绵绵的沙滩。
D.牛顿做实验竟然如此专心,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吃过了晚饭?
4. 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是( )
①那又浓又翠的春色,简直是幅青绿山水画。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③溪水潺潺,小草青青,凉风习习,在这优美的环境中,我陶醉了。
④那块石碑至今还坚强地屹立在那里,挺着胸脯,昂着头。
A.①拟人②对比③排比④比喻 B. ①比喻②③排比④拟人
C. ①比喻②对偶③排比④拟人 D. ①夸张②对偶③排比④拟人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战国时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B.《理想》是一首哲理诗,它告诉人们正确的理想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C.《走一步,再走一步》启示我们:再大的困难也不要惧怕,把一个大困难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逐一解决,困难就不存在了。
D.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学习文学作品,更要在朗读中体会其美感。
6. 下面句中横线上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 ,那样强烈。
②从那一刻起,我 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在我手中白白流失。
③季候上的春天,像一个 的孩子,在冬天温暖柔软的绒被下,安稳地睡眠。
A. 跃动 允许 疲倦 B. 跳动 允许 困倦
C. 跃动 应许 困倦 D. 跳动 应许 疲倦
7.下面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
A.或许所有的人都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B.一颗颗硕大的黄绿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C.当他终于逃出虎口时,他已经成了残废,从此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D.为了阻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平时工作必须小心谨慎。
8.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D.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 理解加点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我怀着一种隐秘的想望(隐蔽,不外露)
B.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形容人瘦削)
C.鞭数十,驱之别院。(鞭子)
D.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得到很多好处)
10. 下列各句中,语言得体的是( )
A.你有不懂的问题尽管来请教我,我一定好好教导你。
B.我自己在做作业,你别来烦我,大家两不相干。
C.老大爷,请问,人民路往哪儿走?
D.喂,老头,人民路往哪儿走?
二、填空题(10%):
11.古人认为,学习与思考应该紧密结合起来,“ , ”,缺一不可。
12.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讲究的处世之道是“ , 。”
13.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
14.《过故人庄》中“ , ”两句生动写出了朴实而又有情趣的农家生活。
15.把成语填写完整:
(1)前事不忘, (2)近朱者赤,
三、请仿照下面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2%)
16.人生没有了理想,犹如航船失去了风帆;人生没有了理想,犹如鸟儿折断了翅膀;
人生没有了理想,犹如
四、阅读分析:(38%):
(一)(14%)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在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17.解释加点的词:(4%)
春红已谢: 忍俊不禁:
18.第一段写出了紫藤萝花怎样的特点?请用本段中的一个字概括。(2%)
19.第二、三、四段的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1+2%)
20.作者把紫藤萝比做瀑布,是运用两者之间的相似点进行联想。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这两者相似点的是( )(2%)
A.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B.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C.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D.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
21.用“这里……,没有……,也没有……,有的就是……”的句式,参照课文句子和例句,造一个句子。(3%)
例句:这里是北方的一片草原,没有姹紫嫣红的鲜花,也没有莺歌燕舞的美景,有的就是牧民的开朗和粗犷。
(二)(10%,每题2分)
⑴母亲病了,住在医院里。我们兄弟姐妹轮流去守护母亲。轮到我守护母亲那天,护士进来换床单,叫母亲起来。母亲病得不轻,转身下床都很吃力。我赶紧说:“妈,你别动,我来抱你。”
⑵我左手揽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揽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⑶护士在后面托了我一把,责怪说 :“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护士问:“你以为你妈有多重?”我说:“我以为我妈有一百多斤。”护士扑哧一声笑了,她说:“你妈这么矮小,别说病成这样,就是年轻力壮的时候,我猜她也到不了九十斤。”母亲说:“这位阿姨真有眼力,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八十九斤。”
⑷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护士却取笑我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这么差。”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护士问:“为什么?”我说:“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儿了,但每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多重担。”
展开余下试题
⑸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说:“妈,我对不起你啊!”
⑹护士也动情地说:“大妈,你真了不起。”
⑺母亲笑一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⑻护士把旧床单拿走,铺上新床单,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然后回头吩咐我:“把大妈放上去吧,轻一点。”
⑼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我抱你入睡吧。”母亲说:“快把我放下,别让人笑话。”护士说:“大妈,你就让他抱一回吧。”母亲这才没有做声。
⑽我坐在床沿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为了让母亲容易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护士不忍离去,坐在椅子上看我抱母亲。
⑾母亲终于闭上眼睛。我以为母亲睡着了,准备把她放到床上去。可是,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里流出来。
22.母亲“最重的时候只有八十九斤”,为什么“我”会以为母亲有一百多斤?
23.“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儿了,但每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母亲为什么这样做?
24.第(6)节“护士也动情地说”,护士因何动情?
25.第(7)节“母亲笑一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表现了母亲的什么?
26.联系第九节“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在第(10)节( )处填入一句恰当的话是( )
A. 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 B.紧紧的,紧紧的
(三)(14%)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⑶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⑷子曰:“默而识之①,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③,何有于我哉④?”
①识:通“记”,记住。之,指学过的知识。②厌:满足。③诲人不倦:教导别人不知疲倦。④于,对于;何,什么,哪一样。对我来说,能有哪一样呢?
27. 解释加点的词:(4分)
学而不厌: 吾日三省吾身:
是知也: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8.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由,诲女知之乎!C. 默而识之。 D. 诲人不倦。
29.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 学而时习之 B.昂首观之 C.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D. 默而识之
30.请写出下列成语的出处(2分):
例:任重道远 出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温故知新 出处: 见贤思齐 出处:
3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四、写作(30%)
在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次不寻常的考试》
《我终于了解了他(她)》
要求:
1.写成记叙文;
2.记叙具体,中心明确,有详略;
3.书写清楚、规范;
4.字数450以上。
七年级语文期中检测试卷答案
一、1.B 2.C 3.B 4.C 5.A 6.C 7.D 8.D 9.C 10.C
二、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老骥伏枥 壮心不已 14.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5.(1)后事之师 (2)近墨者黑 16.略四、(一)17.红:花 忍俊不禁:忍不住要发笑 18.盛 19.拟人,写出了紫藤萝花的茂盛繁密和它的勃勃生机 20.D 21.略 (二)22.因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儿了,但每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23.深深的母爱时刻充溢在母亲心中。(意思对即可)24.为母亲的爱所感动 25.母爱的无私伟大而又无处不在 26.A (三)27.厌:满足; 省:反省;是:这;信:诚信。 28.D 29.C 3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1.略 四.略 (218.74.170.254)"
上一篇:
九年级语文上期中复习试题一
下一篇:
初三实验班10月份考试
标签: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七年级上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7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