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1178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8]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高二年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第Ⅰ卷(共45分)
一、(24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否泰(pǐ) 赍赠(jī) 摧藏(cáng) 蕙茝(chǎi)
B.缢死(yì)脚著(zhuó) 鲑珍(xié) 訇然(hōng)
C.呕哑(yā) 嘲哳(cháo) 贾人(gǔ) 银篦(bì)
D.出谪(zhé) 幽咽(yè) 青冥(míng) 管弦(xuán)
2、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羁旅 皎洁 衿持 何时可辍
B嬉戏 自缢 迟暮 接踵而至
C驰骋 轻拢慢捻 糜室劳矣 众说纷纭
D卜筮 城郭 泣涕涟涟 忧忧我心
3、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卿但暂还家 ②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③故作不良计 ④大人故嫌迟
A.两个“但”字相同,两个“故”字不同
B.两个“但”字不同,两个“故”字也不同
C.两个“但”字相同,两个“故”字也相同
D.两个“但”字不同,两个“故”字相同
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 莫辞更坐弹一曲 ② 辞楼下殿,辇来于朝
B、①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②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C、①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② 暮去朝来颜色故
D、① 劝君更尽一杯酒 ②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暮去朝来颜色故 B.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凄凄不似向前声 D.早岁那知世事艰
6.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
A.栗深林兮惊层巅 B.熊咆龙吟殷岩泉
C.花自飘零水自流 D.虎鼓瑟兮鸾回车
7.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蒲苇纫如丝 B.来吾道夫先路
C.恍惊起而长嗟 D.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8.下列各句在诗歌中的作用,不属于侧面烘托的一项是 ( )
A.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浏览完整试题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D.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9.下面四首诗分别属于四种不同的情景交融的类型,请判断分别属于哪一种。( )
①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②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云,春日偏能惹怅长。
③昔日龋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④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速。山城过雨百花层,榕叶满庭莺乱啼。
a.以哀景写哀情 b.以哀景写乐情
c.以乐景写乐情 d.以乐景写哀情
A、bcda B、bdca C、adcb D、acdb
二、(12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完成13-14题。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0.下列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用“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C.“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从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中间两联重在叙事与写景,首尾两联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僧敲月下门”句以动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二)12、对李白的《塞下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A、诗歌开头两句,抓住环境、气候的特点,描写边塞生活的艰难困苦,为下文作了铺垫,表现诗歌的主旨。
B、第五、六句运用对仗,选取了一天的军旅生活进行具体描写,反映了边塞军旅生活的紧张和战士奋勇杀敌报国的精神面貌。
C、皑皑的白雪,凛冽的寒风,幽怨的笛声,惨烈的厮杀,一幅幅形象鲜明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反战态度和对戍边战士的同情。
D、这首诗借用戍边战士的身份和化用“楼兰”这个典故,抒发了诗人渴望为国杀敌的满腔豪情和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三)13、对下面两首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迢迢牵牛星 鹊桥仙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银汉迢迢暗度。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金风玉露一相逢,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便胜却人间无数。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A. 《迢迢牵牛星》站在织女的角度抒写相思之苦,而《鹊桥仙》则着重描写了牛郎盼望与织女相会的急迫心情。
B. 《迢迢牵牛星》抒写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而不能团聚的相思之情,《鹊桥仙》则描写了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情景。
C. 两首作品都是以妇孺皆知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为基础,从不同的视角诠释这个美丽的传说。
D. 从思想内容上看,《迢迢牵牛星》并没有跳出同情牛郎织女的窠臼,而《鹊桥仙》则以较为积极的态度歌颂了他们坚定不移的爱情。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7~21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勃字子安,太原人,王通之诸孙也。六岁善辞章。麟德初,刘祥道表其材,对策高第。未及冠,授朝散郎。沛公召署府修撰。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闻之怒,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登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之功,赋诗见情。又尝匿死罪官奴,恐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将令其婿作记,以夸盛事。勃至入谒,帅知其才,因请为之。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酒酣辞别,帅赠百缣,即举帆去。至炎方,舟入洋海溺死,时年二十九。勃属文绮丽,请者甚多,金帛盈积,心织而衣,笔耕而食,然不甚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人谓之“腹稿”。尝言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方,勃尽得其求。又以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籍,僚吏疾之。有集三十卷及《舟中纂序》五卷,今行于世。 (《唐才子传•王勃》)
1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尝匿死罪官奴 匿:隐藏 B、勃往省觐 省:探望、问候
C、勃至入谒 谒:拜见 D、勃欣然对客操觚 操:摇摆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辄杀之 因请为之 B、父福畤坐是左迁交趾令 停车坐爱枫林晚
展开余下试题
C、以夸盛事 又以虢州多药草 D、笔耕而食 顷刻而就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策高第 对策:科举考试
B、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文不加点:写文章不加标点
C、然不甚精思 不甚精思:不用苦心思索
D、倚才陵籍 陵籍:欺凌人家
1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不全表明王勃突出才能的一组是 ( )
① 六岁善辞章 ② 对策高第 ③ 未及冠,授朝散郎 ④ 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 ⑤ 时长安曹元有秘方,勃尽得其术 ⑥ 倚才陵籍,僚吏疾之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③④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宗将王勃赶出沛王府是由于当时诸王斗鸡,他写了篇给英王的鸡的檄文。
B、父亲被牵连贬为交趾县令是由于王勃曾隐藏了一个犯了死罪的官奴,怕事情败露,杀了官奴。
C、从文中可以看出,王勃当时的同事们都很讨厌他,是因为他倚仗有才而欺凌人家。
D、文章说:“勃属文绮丽,请者甚多,金帛盈积,心织而衣,笔耕而食。然不甚精思。”这里的“然不甚精思”足见褒中有贬。
第Ⅱ卷(共99分)
四、(23分)
19、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①.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奉为________。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________诗。
②、从诗中 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可以看出本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
③.作者为什么要说“月是故乡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默写。(每空1分,共17分)
(1)李煜《虞美人》词中表现作者无穷无尽的哀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恐年岁之不吾与。
(3) ,二情同依依。
(4)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6)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7)《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中体现诗人蔑视权贵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酒当歌, ?譬如朝露, 。(《短歌行》)
(9) ,依依墟里烟。 ,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
(10)、寻寻觅觅,___________,__________。(《声声慢》)
(1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锦瑟》)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5题。(14分)
我们院子里有一只猫,是半年多以前邻居老刘在市场上从农民手里买回来的。
它刚来时确实给久为鼠害所苦的各家带来了一阵兴奋,因为它忠于职守,日夜歼“敌”,且颇有“大公无私”精神,不论是主人家,还是邻居家,哪里有 鼠情,它就 出现在哪里,一时大扬神威,群鼠震慑。晚上,各家 顶棚上再也听不到老鼠 像开运动会似的喧闹奔腾的声音,可以安静 地休息;早起,院子里 也再听不到妇女们 报怨什么东西夜里遭老鼠咬坏了的唉叹了。
于是大家都十分重视甚至尊敬起那猫来, 把它看成全院之“干城”, 集体安全的“保障”。主人更觉得十分露脸和自豪。唯恐它被甚么人偷走,都说要用绳子拴上 ,别让乱跑 ;全院五家人,谁家买了肉 ,都要切一点送给它,以示爱 护和慰劳;到它渐渐对普通肉有点吃厌了, 主人就专门每天给它找羊肝,全院的人也尽力帮忙;甚至“走后门”,以保证它的“特需 供应”;在住的方面,赵家慷慨 献出个木箱,钱家 立即“资助”了一条旧浴巾,弄了个十分绵软舒适的窝;主人怕它晚上冷,特地把木 箱放在 火炉旁边。总之,从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的迅速提高看,它俨然成了院里的一位“特殊公民”。
谁知这猫在享受上种种“特殊待遇”后,对捕鼠慢慢地不那么认真了,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终而至于成天游玩、睡觉之外,甚至与鼠类“和平共处”起来。一个时期在院里销声匿迹的鼠们,不知又从何处钻出,“重返家园”了。有一天,孙家扫房,发现床 下纸箱里老鼠生了一窝崽,便忙盖了提到院中,捉那猫放进去,满以为群鼠已是“瓮中之 鳖”, 猫 定会将其一举歼灭。哪料这猫入箱,尖叫一声便逃了出来,反而弄倒箱子,使几只小鼠绝处逢生。这件事震动了全院!是这猫对老鼠陌生了,不认得了,还是认为捕鼠现在已不属于它的职责了?
全体居民在失望之余,开始指责猫的缺点,对它发泄怨愤。其间也不乏关于对它进行“再教育”或干脆另捉一只新猫以代之的议论。
早已退休在家的李大爷,自恃年岁大,见闻广,对什么问题 ,总喜欢以不容置疑的权威 口气大 发评论。他说:“这事怨人,不怨猫…… ”
大家对他的话,瞪起了眼睛。
21.请概括猫来到“我们的院子”,先后的不同表现。(6分)
答:最初:
后来:
22.在写法上,这篇小说有两处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小说的这两处对比是:①
② (4分)
展开余下试题
23.下面对小说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表面写猫,实际写人,这篇小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的形象和他们的变化。
B.小说的语言诙谐幽默,趣味横生,而小说反映的社会现象却十分沉重,耐人寻味,令人深思,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C.院子里的人们在极度失望之余,开始纷纷指责、怨恨,其实猫没有丝毫的过错;因此可见,人们的指责、怨愤是不合乎情理的。
D.李大爷一语道破,“这事怨人,不怨猫”;的确,人在“这事”上,应该承担完全的责任, 但是大家却对他的话瞪眼睛,表明大家精神的愚昧。
E.最初,老鼠的横行十分猖狂 ,它们成群结队,喧闹奔腾,咬坏物品;到最后,又卷土重。其实,小说中的“鼠”象征着某一类人。
六、( 8分 )
24.请从下面一段文字中找出4处语病,并加以修改。(4分)
《中学生实用学习手册》是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全国学法研究会会长、特级教师魏书生的最新研究。作者结合20多年左右的教学改革实践,潜心研究当今600余种学习方法,历经10年的心血写成。语言科学实用,内容生动易懂。可以堪称最佳学习方法。教师、家长和学生代表认为:《中学生实用学习手册》不仅是中学教师必备的参考书,也是中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金钥匙。
1
2
3
4
25.运用名人名言(不能引用本试卷的材料或答案)续写两个句子,以构成排比。(4分)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生命就是  
上一篇: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
九年级(初三)模拟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人教版高二”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