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093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3]
浙江省瓯海中学高一语文第三专题检测
"浙江省瓯海中学高一语文第三专题检测
2006-10-26
一、(44分,每小题4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搭讪(shàn)    田塍 (téng)    入不敷出(fū)       妄自菲薄(fěi)
B、啮噬 (niè)      戕害 (qiāng)   安土重迁(zhòng)    方兴未艾(ài)
C、诳语 (kuáng)    忧悒(yì)       休戚相关(qì)       载饥载渴(zǎi)
D、静谧 (mì)       饿殍(piăo)     亘古如斯(gèng)     汗流浃背(jiá)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我不应白白地耗废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坚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的四季》)
B、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耐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前方》)
C、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获得教养的途径》)
D、(六只小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嘻戏着搅在一起,它们确确实实是一群就在我们的峭壁之下的空地上懦动和互相碰撞着的狼。(《像山那样思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就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自己。
B.说“独立思考”,好像与“向群众学习”相矛盾,离群众越远越好;说“独立思考”,好像必须想入非非,越稀奇古怪越好。
C.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D.重庆市云阳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做好三峡库区农民外迁工作,安土重迁,使移民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家。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
B. 这无尽的书籍世界对每一位真正的阅读者都会是不同的样子,每一个人还将在其中寻觅并且体验到他自己。
C.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无时无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D. 故乡,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精神故园。如果我们注定一生要不停地四望,故园是我们的目光惟一永远不变的方向。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喧嚣  烟诟  安然无恙  漂泊天涯
B.静谧  点缀  晶莹澄澈  安捺不住
C.颠簸  骨骸  良辰美景  安土重迁
D.空旷  菜圃  美妙绝仑  方兴未艾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2)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   得一干二净。
(3)就一个国家而言,传统   得越好,对自己越有信心;传统流失得越厉害,对自己的定位与前景越是手足无措,进退失据。


浏览完整试题A.不管  脱落  维护  B.尽管  脱落  维持
C.不管  脱漏  维护  D.尽管  脱漏  维持
7.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没法不时常感怀身后远远的一片热土,因为那里有他的亲友,至少有他的过去。
B.它们不停地奔跑着,不时遭到猛兽的袭击或追捕,或摔死于山崖、淹死于激流。因而,任何阻拦与艰险,也不能阻挡这声势浩大、撼动人心的迁徙。
C.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之屑。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
D.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大概把“南”字变成“西”或“北”,也没有多少了不得的吧?
B.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C.在中国古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D.巴黎更近似北平——虽然“近似”两字要拉扯得很长——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的感到寂苦。
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老舍,中国现代作家,一生著述甚丰。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诗歌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奥德赛》相传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根据口头流传的史诗、短歌编成的长篇抒情诗。
D.韩少功、柯灵都是中国现代作家。韩少功的主要作品有《爸爸爸》《马桥词典》等,柯灵的主要作品有《望春草》等。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付出  入不敷出  浮浅  认识肤浅
B.沿袭  沿木求鱼  恬静  恬不知耻
C.涣散  焕然冰释  叠翠  高潮迭起
D.截流  开源截流  启示  征文启事
1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国女作家罗琳所写的长篇系列小说:《哈利、波特与密室》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创造了出版史上的神话。
B.人们为什么偏爱竹?有一种解释是,“为植物中最高尚之品,虚心,直节”,(《三希堂·竹谱序》)所谓未曾出土便有节,纵使凌云仍虚心。
C.钟南山在讨论中指出:“政府工作报告第6页提到去年抗击非典的顽强斗争,我个人认为,‘非典’这两个字是用得不正确、不科学的。”
D.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教、中国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特大城市,都有申办奥运的实力。
二、(1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5题。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972年元月21日
12.本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按哪四个时期来抒写?(4分)
13.诗人提炼了哪些意象?分别寄寓了什么感情?(4分)
14.如果去掉第四节,对诗意有什么影响?(4分)
15.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诗中的意象单纯而又丰富。所谓单纯是指明朗、集中,没有旁逸斜出的芜杂;所谓丰富,是指有张力,能引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B.诗人的个人悲欢离合与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使这首诗有以往乡愁诗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C.诗歌的结构具有统一美,段式、句式非常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非常和谐对称。但全诗缺乏活泼、变化的流动美。
D.本诗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中;叠词的运用,也使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
三、(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中国的“悲”含有眷顾之义,美使人悲,使人痛,使人怜,这已把美学的真理揭示无余。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我已来过法国三次,这个风雅富贵之邦,无论我这样来多少次,我也只是一名来付钱的观赏者。我与这里的主人碰杯、唱歌、说笑、合影、拍肩膀,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节选自韩少功《我心归去》)
16.第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4分)
17.第二段中作者所说的“对故乡的失望”和“对旅泊之地的失望”到底有什么不同?(4分)
18.文中划线的句子“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有人说搭配不当,但有人说不能只看字面,这句话有深层的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请谈谈你的想法。(4分)
19.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三段文字的中心意思(20字以内)。(4分)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20-23题。(21分)
①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象: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倒西歪,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展开余下试题②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那位崔灏,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③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20.作者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结合段①,谈谈你对“苦旅”一词的理解。(5分)
21.段②中,作者指出人的悲剧性命运体现在哪些方面?分条列出。(6分)
22.作者在文中引用了不少中国古代诗歌,意在说明什么问题?(4分)
23.段③中,作者说:“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6分)
(1)这一句中“家”和“无边的旷野”分别指什么?
(2)这是一个选择问句,结合文意,说出作者的倾向和态度
24.根据下列语段的描述,请把后面的诗句分别填入语段中的空白处,做到前后语意一致。(5分)
流浪天下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侘傺而归,以家自慰,“______”(1)。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______”(2)。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______”(3)。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誓归田园,“______”(4)。——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③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    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依次填入文中(1)—(4)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附加题
25.完成下列名句(10分)
(1)日暮乡关何处是,                      。
(2)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                    。
(3)是故                  ,                      。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故木受绳则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男儿何不带吴钩,                          。
(6)                             ,善假于物也。
浙江省瓯海中学高一语文第三专题检测答卷纸
姓名               座号
一. 选择题44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二.阅读16
12.本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按哪四个时期来抒写?(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诗人提炼了哪些意象?分别寄寓了什么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果去掉第四节,对诗意有什么影响?(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三.阅读16
16.第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二段中作者所说的“对故乡的失望”和“对旅泊之地的失望”到底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划线的句子“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有人说搭配不当,但有人说不能只看字面,这句话有深层的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请谈谈你的想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三段文字的中心意思(20字以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21
20.作者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结合段①,谈谈你对“苦旅”一词的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段②中,作者指出人的悲剧性命运体现在哪些方面?分条列出。(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在文中引用了不少中国古代诗歌,意在说明什么问题?(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6分(1)这一句中“家”和“无边的旷野”分别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个选择问句,结合文意,说出作者的倾向和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根据下列语段的描述,请把后面的诗句分别填入语段中的空白处,做到前后语意一致。(5
分)_____________
必修一第三专题检测答案
1.B(A项田塍(chéng),C项休戚( qī),D项亘(gèn)古, 汗流浃(jiā)背)
2.C(A项耗费、艰辛;B项按捺;D项嬉戏、蠕动)
3.B[妄自菲薄:与“自己”重复。面目全非:多含贬义。安土重迁:指在一地住惯了,不肯轻易搬迁。
4. D
5.C(A“烟诟”改为“烟垢”,B“安捺”改为“按捺”,D“绝轮”改为“绝伦”。)
6.A(“不管”用于不定指/“尽管”用于定指;“脱落”附着的东西掉下来/“脱漏”漏掉、遗漏;“维护”使免于遭受破坏/“维持”使继续存在下去)7.B(从句子的关系来看,应为转折关系,用“然而”。)8.C(省略号与“等等”不能并用,删去其一。)9.C(应为长篇叙事诗。)10.A(B、缘木求鱼;C、涣然冰释;D、开源节流。)


展开余下试题11.C(A冒号所提示的范围要管到句末,不能只管到句子中间,删去冒号。B、句内括号注释要紧靠被注释的内容,把前括号前面的逗号移到后括号的后面。D、国家之间、城市之间的排列应同等一致,“洛杉矶”“东京”“巴黎”“伦敦”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12.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按童年、青年、 中年、中年(现在)时期来写
13.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母子深情、夫妻相思之苦的爱情、民族被人为分隔的思愁。
14.去掉第四节,是一首个人思念故乡的普通诗;加上第四节,乡愁升华为国愁、民愁。
15.C
16.因为旅游景区的美,缺少了我们的血、泪、汗水的浇灌,缺少了“美”中“悲”的成分,不可能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17.对旅泊之地的失望,仅仅失望而已,不会引发我们的心去滴血,不会促使我们去为她奋斗,而“对故乡的失望”,会让每一个游子痛心,并愿意为她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18.从文意上看,“血沃之地”是我们用心血浇灌的,“金麦穗”寓意“丰富的物质收获”,“赶车谣”寓意“精神文化成果”,只要我们用心去奋斗、去奉献,一定会有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
19.写对“故乡”这个文化概念内涵的诠释。(或(1)写对“故乡”的深层次的理解;(2)说明“故乡”是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
20.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都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和磨难。因此,把人生的旅途说成是一场苦旅。21.(1)在于人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惦记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2)在于“人无法还家”;(3)还在于即便啊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22.一方面表明人总是“时时刻刻惦记着”自己的家和家乡;另一方面“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23.(1)“家”是指人的精神归宿;“无边的旷野”指人没有精神归宿。(2)虽然是问句,却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希望人能找到精神上的归宿。
24.③④②① (60.190.65.198)" 
标签:苏教版 高一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浙江省瓯海”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