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928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8]
2006年期中模拟卷
"初二语文期中复习测试题(2006.11)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 积累运用( 共24 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    ) (2分)
A尴尬 (jiāi)    歼灭(qiān)    交卸( yù )     骇( hài )  
B 奔丧(bèn)    诘问( jié )       地窖(yáo)      纳粹( suì )
C 蹒跚(pán)    差使(chāi)       谋杀(móu)     荒谬( miù )     
D 琐屑(xiè )    制裁( cái )      拂晓( fó )      阻遏 ( jié )    
2、选出下列词语全正确的一组(      )(2分)
A、寒噤     哀掉        锐不可挡        转弯抹角
B、搀扶     鞠躬        张皇失错        微不足到   
C、狼籍     烦燥        大庭广众        铸剑为犁
D、颓唐     洗劫        响彻云霄        谈笑风生 
  3、古诗文默写(共10分)
(1)感时花溅泪,                   
   (2).                         ,端居耻圣明。
   (3)                         ,我言秋日胜春朝。
   (4)谁道人生无再少?                               。
   (5)故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6)《石壕吏》中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7)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                       ,                        。
   (8)《陋室铭》表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


浏览完整试题   (9)《桃花源记》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_              _。”
  (10)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
                              ,                            。
  4、巧填春字诗,将括号里含春的词分别填入诗中空格处(共4分)
   (1)         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孟郊《登科后》
   (2)满园         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3)竹外桃花三二枝,         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         闹。 ——宋祁《玉楼春》
   (春意、春色、春风、春江)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2分)(     )
A.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B.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D.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6、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拟人)
B.长妈妈说,先前长毛进城的时候,我家全都逃到海边去了,只留一个门房和年老的煮饭老妈妈看家。(借喻)
C.一年中,父亲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排比)
D.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设问)
   7、展开联想,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2分)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                       。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阅读《爱莲说》,完成8~11题:(13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4分)
   可爱者甚蕃(   )   濯清涟而不妖(    )
   不蔓不枝  (   )   香远益清    (     )
   9.翻译文言语句。(2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理解填空。(4)
   ①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3)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6分)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2.指出这段文字的记叙要素。(4分)
①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主要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南京“勾留了一日”,为什么南京的见闻一句也没有写?(2分)


展开余下试题                                                                         
14. “父亲”一定要送“我”上车,并且嘱咐了那么多话,其原因是(2分)(      )
A.因为“我”不聪明       B.因为他有点“迂”
C.因为他爱子情深         D.因为外人不可信
15. “甚是仔细”“颇踌躇了一会”两个加点字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2分)
16. 分析“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的表达作用是什么。(2分)                                                        
17.文中两个“踌躇”,说明____________    __________,又连用两个“终于”反映了_________                                          _____________。(2分)
  18、对下面两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
②“我心里暗笑他的迂。”
A.是指我说话漂亮,父亲太迂。
B.是指父亲太迂,我完全能料理自己。
C.是指父亲说话不漂亮,我聪明能干。
D.反语,强调那时太不理解父亲,现在追悔莫及。
(三)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回答问题。(17分)
                     父亲,你是座耸立的山
                              胡章平
   ①小镇的汽车站到了。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说道:“到学校给家里写信。”这是走了十几里山路后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我答应了声,木讷的父亲就再没开口,只是默默地看车来的方向,手中拿着我简单的行李。我从侧面看了一眼父亲,内心一阵酸楚。父亲太苍老了,但我却要离家远行去读大学,他那已经布满皱纹的脸上又不知要爬上几道皱纹了,我这长子能给这个家带来什么,弟妹小,母亲身体又不好。父亲肩上的担子……我忍不住又看了眼父亲瘦小有些干枯的身体,我担心他会被艰辛的生活压垮。车来了,我跳上汽车,父亲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一遍,挨个儿拍了拍,才递给我。我站在车门口,等着父亲还有什么话,但他只是眯着眼睛,看了我几眼,终于没说一句话。车开了,父亲还站在那儿,直到变成了一个黑点,被汽车掀起的漫天尘土裹住。
   ②放寒假了,又回到了熟悉的山村熟悉的家。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父亲去山上干活还没回来,母亲正在屋内张罗着给鸡喂食。我没有听从母亲的话坐在屋里,找了把锄头上山去找父亲。
   ③村子四周都是山,山上向阳的一面开垦着许多梯田。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只得一个个山去寻找。我爬上一道山梁,站在高处向四周张望,见对面一个山脊上有一个人正躬着腰。那背影是我十分熟悉的,远远看去,父亲显得那么瘦小,要不是正挥着锄头,真疑心那不过是山上的一棵树,—块石头,一点也不起眼。我走过去,父亲直起腰看清是我,笑着问:“回来啦?”“回来啦。”“回去吧?”“不,锄一会儿吧。”父亲便没再坚持,我又像从前在家一样跟在父亲旁边锄起地。山坡上很静,我们都没有说话,像从前干活一样,能听见有节奏的锄地声。 
   ④天渐渐黑了,山脚边的村子里炊烟袅袅,传来女人唤鸡和狗吠的声音。父亲站起身,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拍拍身上的尘土,说道:“回去吧。”我扛起锄头,沿着小路,慢慢向山脚走去。父亲走得很慢,头上的咖啡色毡帽上有些尘土,我几次想替他掸去,但终于停住了手,我不想打搅正在专心走路的父亲。
   ⑤几年过去了,到了四年级,研究生考试开始报名了。但我却犯起了踌躇,左思右想总下不了决心,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那双疲惫的眼睛,还有几个年幼正在上学的弟妹的满是热切盼望的眼睛,然而放弃多年的心血……我有些濒于绝望了,但我终于决定回家去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对我的突然回家只略微有些惊讶,却没有问。吃过晚饭,收拾好后,父亲和我坐在厨房里的桌边,母亲在一旁纳着鞋底,小弟弟坐在旧桌边做他的作业。我艰难地开口了:“我想读研究生,特地回家来商量,我只是担心……”我没有说下去,看着眼前苍老的双亲,看看古旧被烟熏得昏暗的墙壁,我突然想骂自己。父亲长时间地沉默着,脸上仍是那平静的表情,母亲停止了纳鞋,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父亲,嘴张了几下终于没说。屋子里一阵凝固般地寂静,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亲也为自己。
   ⑥父亲打破了沉默,声音很安详:“考吧,别担心家里。”我刚想张嘴,父亲又说:“读书是好事,不能误了。坐了一天车,早点歇吧。”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起来了,屋内又沉默了。我没有再说什么,站起来向里屋走去。
   ⑦第二天父亲送我上路了,我们一前一后走着,和第一次送我上大学一样,所不同的是,没背行李,但我却多了份重压。车来了,父亲道:“到学校好好考。”我使劲点点头。车已经开得老远了,我还能看见父亲仍站在那儿。
   ⑧父亲,回去吧。
   
  19.“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句中,将“我的”去掉是否不影响原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中父亲“木讷”,这里除了有性格的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第②段中哪处体现了“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干活,是“我”的粗心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第⑤段中哪些文字说明了“我”的“踌躇”和开口的“艰难”?(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亲也为自己”,为“父亲”什么?为“自己”什么?(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怎样理解“母亲停止了纳鞋,屋里一阵凝固般地寂寞”,“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起来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怎样理解第①段中父亲说的“到学校给家里写信”,“我答应了声”;第⑦段中父亲说 的“到学校好好考”, “我使劲点点头”。 “我”的“反应”互换位置是否可以? (3分)


展开余下试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  文(30分)
按下面的提示和要求作文。
以“报答”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提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实不乏各式各样的报答:既有子女对父母的,学生对老师的,受益者对恩人的;也有游子对故乡的,赤子对祖国的;当然,我们也不应忽视,还有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彼此的报答……
要求:
1.按自己的选材角度,题目自拟。
2.联系生活和自己的切身感受,围绕着一个主题自选写作角度,有真情实感。
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文题:                     





                                                                                                          100





                                                                                                          200





                                                                                                          300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2006年期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