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161  
标签:语文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1]
第六单元文言文强化训练
"第六单元文言文强化训练
第一部分:
1.本文选自《        》,作者   。(2分)
2.填空:(3分)
⑴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         ,同时也抒发了自己     的苦闷心情。
⑵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2分)
7.“月色入户”意思是           ,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4分)
8.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                  ,它与“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4分)
9.“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3分)
 
10.文章“记”的要素是:(4分)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11.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3分)
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
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5分)
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①诗中成对偶的两句诗是                。
②这是一首赞咏      的诗,诗的表面似乎在赞咏        ,实际上是用      来比喻刘景文,颂扬他               。
第二部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3.文中“念无与乐者”“念”的结果是            。(2分)
14.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                ,描绘了一个          的美妙境界。(4分)


浏览完整试题15.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⑴              ;⑵             。(4分)
16、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7.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3分)
 
18.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小石潭记》
[基础知识训练]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    )竹      卷(    )石底以出    为坻(     )     (     ) 然不动   
寂寥(    )无人   翕(     )忽       幽邃(     )     犬牙差(     )互   
2. 填空
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   ,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
本文是他            的第四篇。
③.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    、      、潭中的气氛。
④.从文中可知同游小石潭的共有    人
⑤.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    为坻为屿                          B 之      乃记之而去
       为宫室器皿                                  余闻之也久
C乃     乃记之而去                       D 尔     尔远逝
       乃不知有汉                                惟手熟尔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为         ,为         ,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然不动;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4. 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B   斗折蛇行  (像蛇一样)
C  不可久居   (居住)            D    影布石上   (  映  )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全石以为底。
                                                                                                    
②不可知其源。
                                                                                                     
6.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7. 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 探究拓展训练]           
未到三里外,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佚丽,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 籍,不得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大抵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湫静;石梁急,龙湫缓;石梁冲荡无前,龙仇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


展开余下试题初观石梁时,以为瀑状不过尔尔,龙湫可以不到;及至此而后知耳目所未及者,不可以臆测也.
8. 解释下列加点词
及前谛视   (           )             此其所以异也   (`          )
或远立而濡其首(         )            以为瀑状不过尔尔 (        )
9. 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大龙湫恰无声响飘散无着的原因是                                           
②游览大龙湫给作者的启示是                                           .
10.“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这句话中用到了怎样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基础知识
1.给下列字注音:
篁()竹             清冽()          坻()            嵁()     
 佁()然            俶()尔          翕()乎          差()互
悄怆()             幽邃()          
2.柳宗元,字                 。   代人,号称“唐宋八大家之一”,山水遊記是柳宗元散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品。
3.释下列词语:
佁然:                                    俶尔:
翕乎:                                    斗折:
蛇行:                                    犬牙差互:
阅读下列文段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         ,         ,         。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划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
5.释下列词语:
篁竹:                          清冽:
6.下句子的顺序应该是怎样的,解释句子的含义:
全石以为底: (60.171.152.90)" 
标签:语文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第六单元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6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