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39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9]
兴国一中初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兴国一中初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 积累及运用:(22分)
1、默写(12分)
(1) ,不汲汲于富贵。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3)浮光跃金, 。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
(5)〈〈岳阳楼记〉〉“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亦忧”指的是“ ”;“退亦忧” 指的是“ 。”
(6)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 , ”来赞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
(7)〈〈醉翁亭记〉〉中描写琅琊山春夏两季景色的句子是:“ , 。”
(8)“柳”婀娜妩媚,摇曳多姿,常常受到文人雅士的青睐。请调动你的学习积累,写出一首古诗词中含有“柳”字的上下句“ , 。”
2、将下列选项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白处,正确的顺序是 。(2分)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激湍; ,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舞,春水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清爽; ,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A.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B.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C.文学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D.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3、在横线上用一句概括性的话为下面一段文字作结。(2分)
印度洋海啸前夕,在海边游玩的中学生洛比忽然发现,海水迅速退落,海滩到处冒泡。他猛然想起地理课上学过的知识:潮水突然退落,海滩冒泡,可能是海啸的前兆。他迅速将此消息传递开来,人们纷纷撤离海滩。不久,海啸真的发生了……由于撤离及时,这里成为印度洋海啸事件中,惟一没有人员伤亡的海滨景区。克洛比用知识拯救了整个景区的游客。
由此可见,
4、请根据课外阅读的外国名著,补全下面的名人对联。(2分)
上联:搏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 (贝多芬)
下联:炼钢铁意志 (奥斯特洛夫斯基)
5、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题目:(4分)
近三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对照表
项目|年份 2003 2004 2005
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元) 6860 7702 8396
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元) 2366 2475 2622
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1)
(2)
二、 古诗文阅读(18分)
(一)(13分)【甲】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頞上革肉,巳破裂云。 (蒲松龄《螳螂捕蛇》)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币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①,踞②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③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薛福成《物性相制》)
  【注释】①飚下:带着一股风跳下。②踞:趴。③盬(ɡǔ):吃。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5分)


浏览完整试题(1)闻崖上有声甚厉 (2)渐近临之 (3)久之,蛇竟死
(4)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 (5)蜘蛛乃酯其脑果腹而去
7、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不同意义。 (2分)
(1)之 ①反侧倾跌之状 ②蛇复昂首待之
(2)以 ①以刺刀握其首 ②以首俯地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
(1) 然审视殊无所见。
(2) 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
9、甲文中的螳螂和乙文中的蜘蛛是怎样杀死大蛇的?请你分别用文中原话回答。 (2分)
10、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分)
(二)读晏殊的〈〈浣溪沙〉〉,完成问题:(5分)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1、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3分)
1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歌好在哪里。(2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夜深还照读书窗(12分)
①灯下读书,想起宋人刘子军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不觉怆然。现在已经很少有闲人读闲书的闲情了。明月知人已去,依旧来照,已不再是读书窗。就是读书,也不再有“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的情致。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成了昏黄的一片,遥遥地挂在天边,印刷体加洋装封皮也不像线装书那样可以握成一卷,更不像线装书那样容易抚慰焦躁的心境,不拿笔记本与卡片纸是不能记忆这纸上意思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法在今天大概是考不中文凭的,换作了今天,他一样只能在灯下操起放大镜一字一字地寻章摘句。
②现代人从小读书,说来读的书比古人多得多。据说孔子“学富五年”,以竹简折成铅字算来,他肚子里也不过就是三本两本。杜甫所谓“读书破万卷”,万卷其实是夸大而言其多。现代人又何止读万卷书?可是现代人既成不了哲圣也成不了诗圣。本来,读书并不在多寡,知识未必是智慧,但现代人一切都需要折斤掰两拿计算器来估量价值,加上“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读书观,读书已沦落到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理针线没什么不同的境地。《朱子语类》云:“学须先理会那大底,理会那大底,将来那里面小底也自然通透。”今人却是理会那大底不得,只去“搜寻里面小小节目”。只这“大”“小”之分中便有读书真意在,“大”不是肚皮里可以车载斗量的知识,而是心灵中无可计算的智慧,读书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心智的润养。
③公正地说,读书可分为两种:伏案苦读细啃书,记得公式,背得数字,每到领悟处不禁长嘘一声,是书生苦事。这时犹如爬山,一山又一山,攀时想的是文凭、是课题、是职称、是经世致用,“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和“功名如探囊取物耳”是一回事,书中文字被读成肚里的知识。品茗饮酒读书,心与书通,忘却经营生计、案牍文字,每到会心处不禁抚掌,是赏心悦事。这时虽人问书中所言何事均浑然忘却,但书中意味则如盐化水中,时时在心头提撕点拨,让人自省,催人自觉,于是书中文字化为心头素养。
④诚然,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文人那点闲情也许已不合时宜了。不过,如果能在电话铃声、汽车笛声、机器轰鸣声中留下一小片安静,让人体味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的滋味,如果能在霓虹灯光、白炽灯光、探照灯光中给明月留下一点缝隙,让它来淡淡地照一照读书人的书案书窗,似乎也还能给人一线安慰。在连叹息都没工夫的岁月里,人怎样才能把知识转为智慧?其实,读书仿佛旅游,人何必处处拍照留影,处处题“到此一游”,那山水溪石林壑松风在心头留下些快意,残存半分温馨,让人回想起来就忘却了尘世的疲惫与困惑,这不也就够了么?
13、第1段中,作者说:现在已经很少有闲人读闲书的闲情了。“结合上下文,请解说其
原因。(2分)

14、第2段中“只这‘大’‘小’之分中便有读书真意在”,这里的“读书的真意”是指
什么?(不超过10字)(2分)

15、第4段中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方法,作者运用比喻要阐明的观点是什么?(2分)
16、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2分)
A、文中写到现代印刷和奢华的装订使书本失去了线装书的温馨,注重了形式而忽视了书的内容。
B、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在今天已经不适合了,作者认为不值得提倡。
C、这篇随笔语言典雅隽永而又生动自然,在形象的议论中呈现出作者儒雅的情怀,更有思辩的睿智。
D、“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这两句诗是古人对读书的感悟,与本文的主旨相同。
17、本文是一篇关于读书的美文,你在课外阅读中也会有过特定的场景与感受,请你选取其一用描述性的文字将它写出来。(要求在80字左右,4分)
(二)诺贝尔文学情结(18分)
①身为炸药发明者的诺贝尔生前酷爱文学,写过抒情诗、短篇小说,甚至还涉足喜剧,他在遗嘱中称:“诺贝尔文学奖应授给曾经创作出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人!”谁也不曾料到,这个1909年在北欧国瑞典设立的文学奖项竟会如此长久而剧烈地纠缠着远在千山万水之外的中国人的心。
②事与愿违的是,中国就是没有人得诺贝尔文学奖。自1909年设立到2001年,92年间共颁发93次,五大洲三十多个国家的98位作家获此殊荣。但人数最多,文学历史最长的中国无一人获此殊荣。难道中国文学没有理想主义?没有优秀作品?历史上,中国作家曾多次被提名,但由于种种原因,与该奖失之交臂。
③1927年,鲁迅曾被瑞典历史学家斯文•赫定看好,并将被提名,但他婉然谢绝。林语堂在1944、1972、1973、1975年四次被提名。1975年被提名落选后,正值他八十大寿,他说:“我们要讲道理,我们对生命不可要求太多,也不可太少,一定要抱着适可而止的态度。”
④1968年,老舍先生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且人围到最后的投票,在五名候选人中排名第一,成为有史以来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但令人遗憾的是,当时老舍先生已经不在人世,瑞典文学院只好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另外一名东方人:日本的川端康成。老舍先生的逝世使中国又一次错过了诺贝尔的青睐。据说沈从文、巴金继老舍之后也曾被提名,但都没有下文。


展开余下试题⑤2000年2月份,国内媒体大炒台湾文学狂人李敖向诺贝尔奖冲击一事,称其小说《北京法源寺》被提名,着实给垂头丧气的中国人注入了一些活力,但马上就有人撰文质疑这一消息的可信性。不论消息可靠与否,反正最终李敖榜上无名。2000年高行健(法籍华人)获奖不仅为诺贝尔奖划上了世纪句号,也使中国作家在20世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希望成为泡影。
⑥为什么偏偏中国人不能获奖?为什么瑞典偏偏不发奖给中国人?尤其是高行健2000年跨世纪获奖,简直玄妙到近乎调戏了。高的作品在中国还远远算不上一流。他的获奖小说《灵山》《一个人的圣经》,在描写的混乱、水准的低下上有目共睹。有人为此揭高行健的老底,说无非是得力于评奖委员会的马悦然和台湾的马森的提携,二马并驾把高行健送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神坛。话到此处,总会激起一股强烈的民族情绪,但诺贝尔文学奖的欧洲中心主义是不可否认的。
⑦有许多专家分析认为,语言障碍是中国作家获奖的另一大障碍。在评选诺贝尔文学奖的18位院士中,直至1993年方出现一位汉学家马悦然,他的妻子是四川人。在此之前的历代院士中,没有一个懂汉语。这就是说,中国作家的作品,委员们只能读译本。且不说作品其他方面的艺术水准,单汉语语言本身的魁力就不知要打多少折扣。你可以设想,一个不懂中文更谈不上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人,怎么能够充分欣赏和体会莫言、贾平凹们的艺术魅力?所以,不少人开始埋怨翻译水平的低下,并寄希望于它的迅速提高。当然还有一些更冷静者,认为当下中国作家的轻飘浮躁和急功近利也是导致获奖失败的重要原因。
⑧尽管对诺贝尔的操作程序和公正性存在疑问,但它在世界文学中的霸主地位不容置疑。有人说,获奖者未必伟大,未获奖者未必就不伟大,但是,我们还是衷心希望真正的中国作家能在未来获奖。
18、这篇文章谈论的话题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2分)
答:                                      
19、文章第①节中画线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答:                                   
20、文章第②节流露出作者哪两种感情?(2分)
答:           、              
21、除鲁迅的婉然拒绝外,第②节中的“种种原因”在下文还指哪些具体原因?(3分)
答:                                   
22、根据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尤其是高行健2000年跨世纪获奖,简直玄妙到近乎调戏了。(           )
②(高行健的获奖)无非是得力于评奖委员会的马悦然和台湾的马森的提携。(         )
23、揣摩下面这句话的言外之意。(2分)
获奖者未必伟大,未获奖者未必就不伟大。
答:                                  
24、在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还是衷心希望真正的中国作家能在未来获奖”?(3分)
答:                                   
四、写作展示(50分)
25、阅读下文,以“弯腰”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至少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一则寓言写到,一位巴格达商人听从神的旨意,弯腰捡拾石子,结果石子变成了宝石……其实,弯腰是每个人常有的劳动;农民弯腰耕作,换来了丰收的喜悦;环卫工人的弯腰,换来了环境的清洁……弯腰是劳动,是勤勉,是吃苦,是学习…… 当然,弯腰有时也意味着奴颜婢膝,屈膝投降,丧失人格……
兴国一中初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及运用:(22分)
1、默写(12分)
(1) (2) (3)
(4) (5) ; 。
(6) ,
(7) , 。
(8) , 。
2、( )( )( )( )(2分)
3、 (2分)
4、 (2分)
5、(1) (2) (4分)
二、古诗文阅读(18分)
(一)(13分)6、闻( )临( )竟( )尝( )去( )(5分)
7、之:( )( ) 以( )( ) (2分)
8、(1) (2) (2分)
9、 (2分)
10、 (2分)
(二)(5分)11、 、 、 (3分)
12、 (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2分)13、 (2分)
14、 (2分)
15、 (2分)
16、( )(2分)
17、
(4分)
(二)(18分)18、 (2分)
19、 (2分) 20、 、 (2分)
21、 (3分)
22、( )( )(4分)
23、 (2分)
24、
(3分)
四、写作展示(50分)
答案:
一、2.C D A B 5、知识是抵御灾祸的盾牌,知识也是改变命运的途径。(能从文段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即可。) 8、略 13、(2分)示例:写下一页页辉煌的篇章
二、 8、(1)听到 (2)从上往下看 (3)终于 (4)曾经 (5)离开
9.(1)①的 ②它,指蜘蛛 (2)①用 ②把
10.(l)然而仔细看看,什么也没有看到。 (2)蜘蛛仍然退回守在它的网里,像这样有三四次。
11.甲文: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 乙文: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飚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12.只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只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
三、17、时代不同了,读书的观念变了,现代人读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
18、对心智的润养(只要意思对即可)
19、
20、( C ) 21、这是一道开放题,答题必须是一个场景或感受:如路灯下读书、上课时偷偷地读、在夏日树荫下读书……
22.中国作家为什么未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或中国无人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23、总领全文。答“引起下文”得1分。 24.遗憾(惋惜)、不平(各1分)
25.老舍逝世过早;评委的欧洲中心主义(政治偏见);语言的障碍;当下中国作家的轻飘浮躁和急功近利;任意3个,各1分。 26.①戏弄,开玩笑,1分。②(暗中的抬高)帮助,1分。 27.不必太在意获奖不获奖,或名和实有时未必相符,2分。获奖的不一定就是好作品,不获奖的不一定不是好作品。1分。
28.希望我们的作家水平提高,写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作品;出于中国人的爱国精神(自豪感);我们实在是等得太久了,应该有获奖的一天。光答第一点,可以得2分 (218.87.158.130)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兴国一中初”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