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925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5]
06年秋初三上期期中语文试卷
"06年秋季学期会中初三上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一组是(    )
A、腐草为萤(yín)  不言而喻(yù)  根深蒂固(dì)  气势磅礴(bó)
B、砥柱中流(dǐ)   岿然不动(guī) 焕然一新(huàn) 辨伪去妄(wàng)
C、与日俱增(zēng) 逶迤(yí) 吆(yāo)喝   气势雄浑(hún)
D、大声疾呼(jí)   直截了当(dāng) 丞相(chéng) 按部就班(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地大物博     怀古伤今    偃旗息鼓     望文生意
B、揆情度理     匠心独运    不记其数     精彩纷呈
C、无懈可击     脍炙人口    前仆后继     张冠李戴
D、适逢其会     无瑕顾及    惨绝人寰     丧心病狂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是班上的清洁委员,很爱护环境卫生,放学回家经过校门时,看到了地上有纸团,他很自然地弯腰拾起放进垃圾桶里,   ,班会课,他受到了班主任的表扬。
A、班主任发现了他 
B、班主任发现了自己 
C、自己被班主任发现了
D、这被班主任发现了
4.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B、我们固然不赞成为了应付考试想出一些投其所好的办法;但是我们承认,在学习各种功课和训练记忆力上,是可以有一些比较省力的有效的办法的。 
C、 从五四运动开始,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的社会力量崭露头角,同时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为新思想新理想在中国的传播打开了道路。 
D 、从鸦片战争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现在,中国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八十年。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避免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B、 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 
C 、坚强的意志,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D 、他收集了许多陈老师的先进事迹,准备写一篇有关陈老师的报导 。
F 、 王老师有许多人不认识。
二、现代文阅读分析(28分)
文段阅读(一)(16分)
①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②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③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④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⑤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⑦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⑧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⑨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_____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_____,常常_____书中的学说,常常________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⑩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⑾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浏览完整试题6、将下列四个词按逻辑上的层进关系填入第⑨句空白处(2分)
A.辩论  B.怀疑  C.修正  D.评判
7、文段的中心论点的是:                                    (2分)
8、文中加点的“这样”所指代的内容是:                  
                                             (2分)
  9、简要分析文中的第⑥句与第⑦⑧句间的关系.(2分)
答:                                                     
10、文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2分)。
11、第⑾句中就划线的“学术”和“文化”能不能互换位置,说说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划线语句是      复句(2分)
13、选文在正面论证时举了戴震的例子,请你举一个反面的例子来证明第⑾句的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阅读(二)(16分)
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
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这是为什么呢?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
________不行,__________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许多人读书只满足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过程。他们的创造力被闲置了。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
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另辟途径的能力。
创造是怎样开始的?独立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
读书时人们重复着著书者走过的道路。如果读时产生的想法,仅仅就是书上所告诉你的,那你的思想只起到替别人录音的作用,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然后“站到巨人的肩上”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①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愈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学韩愈的读,写的诗却很像韩诗,终于不能独成一家。清朝的学者袁枚总结了欧阳修的治学经验说:“平居有古人,学而力方深,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即学习时要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知识,但创造却必须超过古人。独立见解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在读书中深刻理解,见识高人一筹;二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下,潜心钻研。两者往往互相作用。爱因斯坦谈到自己是如何创造时说过: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东西,便如相对论的建立,这我可以解释为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感到诧异的能力,②当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学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时,我却尝试着对它不信任,重新考虑全部问题。可见,凡是不满足现成结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
14、根据第1段有关内容,在第2段空格处应依次填入的词语是(各4个字)(2分)
                      ,                         
15、第3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2分)
16、第6段中,加点的“站在巨人的肩上”一句的含义是:(2分)
                                                                           
17、第7段中,加点的“落笔无古人”这句话的意思是:(2分)
                                                                           
18、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对划线句①“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这句话的理解。(2分)
                                                              


展开余下试题19、根据文中画线句②的意思,在下列各项中选出与它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2分)
A、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B、书非借不能读也
C、尽信书不如无书         D、思而学不学则殆
三、古诗文阅读与鉴赏(22分)
(一)、根据提示或语言环境,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10分,每空1分,请根据自己的积累选择作答。)
20、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表现诗人虽辞官告退,但仍然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写梦境的诗句是:               
                    。
22、《始得西山宴游记》中表现作者沉醉自然,与自然融合的超然境界的语句是:                        ,                              。
    2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身处漏雨破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
24、诗鬼李贺怀才不遇,但他仍想为国立功,还鼓励壮士带上兵器出征的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A)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着,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B)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诗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翼然:_________ 辄:_________
26.A文段写景采用了自远而近的方式,即从“_______”(起句)到“________”(结句)。(2分)
27.翻译A段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平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答:_________________               ___。
28、与“山林之乐”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何陋之有    B、辍耕之垄上     C、数州之土壤   D、渔人甚异之
29、对第一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伛偻提携”和《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均指老人和小孩。
B、“颓然乎其间者”形象地描绘出太守精神不振,以酒浇愁的样子。
C、“至于”一词把文章推进一层,由写欣赏美景之乐转到众人游宴之乐。
D、此段以醉翁亭的美丽风光为背景,描绘出一幅与民同乐图,同时也曲折地写了太守治滁的政绩。
30.文段中 “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和“太守之乐”都有其具体含义。请说说“太守之乐”的含义。(2分)
    太守之乐:_______               _
四、作文(40分)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奥妙无穷的。只要我们有心去品味,你就会发现生活是那样美妙、有趣。因为生活中的许多人、事、物都值得我们去关注,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得许多启示或感悟。请以“小议_____”为题,也谈谈你的见解呢!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写出自己的见解、感悟。2、观点正确、鲜明。3、恰当运用论证方法,使文章有理有据。4、字数在600字左右。
第五册期中测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C  2、C  3、D  4、B  5、C
二、(28分)(一)(每题2分,共16分)6、BADC  7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8、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9、第⑥句是这一小层的论点,第⑦⑧句是事实论据,用例证的方法证明第⑥句    10、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写出两种即可)  11、不能互换。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文化”活动中的一种,先“学术”后“文化”是从部分到整体,范围由小到大,程度由轻到重   12、递进   13、牛顿失去对自然怀疑与探索的精神,转入神学以后,再无建树。(或从“课外阅读一”中举亚克敦、韩愈的例子)   
(二)(每题2分,共12分)
14、读而不懂  既读也懂  
15、承上启下  
16、在学习前人,把前人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的基础上  
17、指创造时要摆脱对古人的模仿,超越古人,有自己独到的东西。18、可用自己的实例说明有些想法尽管幼稚或不切实际,却能帮助开启新的思路等。19、C
三、(一)(每题2分,共10分,一个错别字扣1分)2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2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22、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2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二)(每题2分,共12分)25、象鸟翅张开的样子     就   26、“其西南诸峰”“醉翁亭也”27、(略)28、C   29、B   30、融情山水、与民同乐
 四、作文。根据中考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222.215.160.142)"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06年秋初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