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35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5]
大田五中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
"这份试卷的范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大田五中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2006.11.22)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并解答问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与“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中“弥”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弥留之际                  B.欲盖弥彰
C.弥天大谎                  D.弥补过失
2、“田田”一词源出
A.律诗《江南曲》          B.六朝乐府《西洲曲》
C.古诗《西洲曲》          D.古乐府《江南曲》
3.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荷叶给人的感受是[    ]
A.翠绿欲滴     B.轻盈飘逸
C.舒然展放     D.高高耸立
4、这一段描写荷塘,精彩的一笔是作者敏锐地捕捉并生动地描绘了“微风过处”的景色。下面对微风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开头写叶和花的静态,微风过后才写出它们的动态,使景色多样化。
B.因微风吹开密密地挨着的叶子,才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
C.因微风吹动叶和花,才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D.因微风送来缕缕清香,才引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精彩一笔。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石钟山记
        苏轼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浏览完整试题5、下列加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发出声音)
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坐船,乘船)
C、汝识之乎?           (识,通“志”记得)
D、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殆,大概)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其孰能讥之乎
B、此世所以不传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C、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石之铿然有声者
D、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而大声发于水上
7、下列各句中没有倒装现象的一句是:(   )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而渔工水师虽如知而不能言
D、得双石于潭上
8、下列各句中划横线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B、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
C、凌万倾之茫然
D、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二、表述题
(三)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选10句)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2)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3)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
(4)渡头余落日,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
(6)金沙水拍云崖暖,                        。(毛泽东《七律 长征》)
(7)君子坦荡荡,                 。(《述而》)
(8)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9)                 ,必先利其器。(《述而》)
(10)子曰:“             ,可以为师矣。”
(11)                    ,俯察品类之盛。
(12)哀吾生之须臾 ,                   。
(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五言绝句,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9、这是一首送别小诗。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_______和__________,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前者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后二句写得更是情切切,意绵绵。请你写出这两句表达的意思。
(五)阅读台湾省散文家子敏的《中国的月亮》(有删节),按要求回答问题。(17分)
太空中那块“离地球很近”的,寂寞的大石头,一跟多情的人类接触,它的生命就开始丰富起来。本来无情的月,却成了“有情的人”。世界上许多民族,文明的,野蛮的,都有着古老的关于月亮的神话。这些神话,从现代观点看起来,不幸不但没有使月亮不朽,反而证明月亮已朽。那些月亮故事使现代的教育家紧张,在讲述的时候忘不了补充一句“那是假的,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月亮……”,这一声“那是假的”就足以使月亮全朽。现代那种“科学月亮”实在太要命。
不过月亮所交的朋友当中,也不是全都冷面无情。它运气很好,交上了一个真正爱月的民族,那就是我们这些黄帝子孙。我们中华民族在文学作品中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而且主要不是靠神话。月亮照着汉朝的宫殿,照着唐朝的长安,也照着统一饭店,照着违章建筑,从古代到现代,一直安慰那些屋子里的人。
我们这个民族认为,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一幅文学上的不朽的名画。李白描绘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画面,似乎唐朝夜里的长安城必须靠月光装饰才够美,最好整座城都映着月光。杜甫画的则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那滔滔滚滚的大江,那波浪上跳动的月光!田园诗人王维画得不错,他在“桃源行”里画松树,画房子,不够,再添一个月亮就使全盘美化起来:“月明松下房栊静”。松树本身不够美,加上月光就美极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如果把柔和的月光去掉,怕味道全没了吧。白居易的《琵瑟行》里有三幅文学上的“月亮图画”杰作。第一幅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二幅是“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第三幅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张九龄画的大幅的壮丽的文学图画,也很使人动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对中国人来说,月亮就是美的化身,月亮就是美。
中国人喜欢跟月亮交往。李白有一次下山,月亮送他回家,“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老人家作人豪迈痛快,心情激动的时候怕人说他是疯子,所以只有找月亮喝酒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亮、影子,多热闹,但又多寂寞。老人家主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也是“月友”,也说过“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他爱月,跟月对酌。王维弹琴的时候,月亮伴着他,“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月亮是中国人永恒的朋友,真挚的朋友。


展开余下试题中国人相信月亮是有情的,通人性的。张泌说月亮会关怀人,是一位痴心朋友,“多情只在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因为这样,中国人面对明月的时候,往往情绪波动,好像躺在现代心理治疗师诊所的大皮椅上,童年,故乡,远地的亲人,自己的身世,都涌上了心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连着接下去的那两句,谁不会吟,谁不能解?这是李白的,杜甫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老杜之心,千万人之心。王昌龄想得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卢纶,也有“万里归心对月明”的感触。
跟月有关的诗句,中国人爱念爱记,“月落乌啼霜满天”呀,“烟笼寒水月笼纱”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呀,念起来津津有味,它跟月亮有关,美。
我们的中秋节,又叫月亮节。这一天,我们爱月的民族觉得自负,因为我们靠历代作家诗人的努力,已经赋予那块作太空流浪的大石头不朽的生命。中国人把月亮迎接到现代,让它没有一丝的矿石味儿
11、这篇散文中,(1)所谓“中国的月亮”有什么特殊的含义?(2)作者集中在哪一点上表现中华民族是“一个真正爱月的民族”?(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结合全文理解第二段中画横线的文字的意义,简要回答(1)“照着统一饭店,照着违章建筑”是什么意思?(2)“一直安慰那些屋子里的人”又是什么意思?(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引用诗词名句表现了中国人对月亮美好的情感。对此,请用一两句话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科学时代涤荡了神话传说,人类对月亮的情感将重新改写,现代教育潜伏着危机,让人深感忧虑。
B.历史的原因和月亮自身的特点,使月亮成为别具魅力的审美对象,成为文学创作的素材,它的灵性是人类赋予的。
C.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倚重古老的神话,在太空中造就了一轮生命不朽的月亮。因此“我们爱月的民族觉得自负”。
D.文中引用的唐诗宋词精当、自然,反映出中国人对月亮的特殊感受、特殊情缘。全文最后一句回应首段,堪为点睛之笔。
E.作者以深沉的笔触追怀失去的童话世界,婉曲地批判了“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谬论,呼唤人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六)(23分)
15、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有明显对得不工整的地方,请做改动,使之合乎对联的要求。(2分)
   登高望远见山青水绿千帆过
   放歌纵酒喜暖日融泥万木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面是一幅对联的上联,请拟写出下联。(两句选一)(2分)
(1)香港回归举国同庆,                          。
(2)王安石游褒禅山半途而废有心得,                                  。
17、清代作家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里写道,林之洋等人在酒楼喝酒,酒保错把一壶醋给了他们。林之洋喝了一口,酸得口水直流,忙喊酒保调换。这时旁座一个老儒连连摆手,示意不要喊,说道:
    “今以酒醋论之,酒价贱之,醋价贵之。因何贱之?为甚贵之?其所分之,在其味之。酒味淡之,故尔贱之;醋味厚之,所以贵之。人皆买之,谁不知之。他今错之,必无心之。先生得之,乐何如之!弟既饮之,不该言之。不独言之,而谓误之。他若闻之,岂无语之?苟如语之。价必增之。先生增之,乃自讨之,你自增之,谁来管之。但你饮之,即我饮之;饮既类之,增应同之。向你讨之,必我讨之;你既增之,我安免之?苟亦增之,岂非累之?既要累之,你替与之?你不与之,他安肯之?既不肯之,必寻我之。多纵辨之,他岂听之?他不听之,势必闹之。倘闹急之,我唯跑之。跑之,跑之,看你怎么了之。”
这段话说的是老儒不让林之洋喊酒保调换的理由请用现代口语表达,只用三句话,不超过50字。(6分)
(1)                                         
(2)                                         
(3)                                         
18、请给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3分)
新华网新德里11月20日电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日抵达印度首都新德里,开始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
胡锦涛对印度进行的国事访问,是中国国家元首10年来首次访印,也是中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后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印。 
访问期间,胡锦涛将同印度领导人就进一步发展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
答:                               
19、名著赏析(10分)(两题选一、100字左右)
(1)用“眼泪”“微笑”描写德拉看到吉姆送给她的圣诞礼物——全套梳子时的情态,心理。(《麦琪的礼物》)
(2)用“出乎意料”来分析《警察与赞美诗》的情节结构。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70分)
一壶沸水,依次放上胡萝卜,几分钟后,胡萝卜变得软软的;再放上鸡蛋,鸡蛋煮硬了;最后在水中放入咖啡,整壶水变成了浓浓的咖啡饮料。
三样东西都面临这同样的困难——沸腾的水,在一样的逆境面前,它们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变软而有的变硬,而有的却使沸水发生了改变,使困境变为顺境。当艰难困苦敲你的门,你将做何反应?你会是胡萝卜、鸡蛋还是咖啡?
请以“面对困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也可以写故事、寓言等。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700字。
                                                     命题人:吴树情
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1.C(弥留:病重快要死了;B.更加;C.满;D.填满)2.D 
 3.C 4.B(从语段的最后一句看:“流水”依旧“遮住了”)
(二)5、A  6、B  7、C  8、D
(三)(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3)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4)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6)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七律 长征》)


展开余下试题(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述而》)(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12)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四)(6分)9、地点、时间(1分)凄凄: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袅袅:形容秋景的萧瑟、暗淡。(2分。各1分。)
10、分手后,离人虽已登舟而去,但他频频回过头来,默默地看。他的“每一看”,便引起送行人“肠一断”,送行人劝慰离人,你安心去吧,不要再回头了。(3分。意思对即可。)
(五) 11、(1)所谓“中国的月亮”不是太空中的“寂寞的大石头”,而是在中国华民族的文学作品中被赋予不朽生命的“有情的人”。(2)作者集中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有关月亮的形象和对月亮寄予的感情上表现中华民族是“一个真正爱月的民族”。
12、(1)在中华民族的文学作品中借助月亮表现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主题。(2)月亮在中华民族的文学作品中给中国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抚慰。
13、中国人认为月亮是美的化身,它有情、通人性,是永恒、真挚的朋友。14、BD
(六)15、登高望远见山青水绿千帆过  纵酒放歌喜日暖泥融万木春
16、(1)香港回归举国同庆,神六飞天全球共欢。
(2)王安石游褒禅山半途而废有心得,陶渊明梦桃花源悠然自得无奈何。 
     朱自清逛荷花塘乘兴而来难释怀。曹雪芹著红楼梦呕心沥血无遗憾。
17、(1)这里的醋比酒贵,喝醋是占了便宜。(2)不要声张,不然要添钱。
(3)所正我不给钱,有麻烦的是你。18、中国国家元首10年来首次访问印度19、(略)
(七)作文【思维发散】面对艰难,事物有不同的个性,有的变软,有的变硬,有的改变本性。这是事物,那么人生呢?有人选择由硬变软,因为在自己不能改变的环境面前,只能改变自己来适应它。因为做人不可无骨气,但做事不可总是仰着高贵的头。柔软有时也是一种坚韧。有人选择由软变硬,生活就像历练,只能使你的性格越来越坚强,越来越坚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守住个性,守住坚强。
有人选择……
当然,你可以不受这三种选择的限制,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自由地选择自己的人生,尽情书写自己的见解
【误区警示】不要三方面或两方面平均用墨,致使中心不突出。在选择其中一种人生方式时,也不要把其他两种批判的一无是处。要辨证地、客观的看待问题。
                                  
 命题:大田五中高一语文备课组  吴树情
                                    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1.C(弥留:病重快要死了;B.更加;C.满;D.填满)2.D 
 3.C 4.B(从语段的最后一句看:“流水”依旧“遮住了”)
(二)5、A  6、B  7、C  8、D
(三)(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3)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4)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6)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七律 长征》)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述而》)(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12)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四)(6分)9、地点、时间(1分)凄凄: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袅袅:形容秋景的萧瑟、暗淡。(2分。各1分。)
10、分手后,离人虽已登舟而去,但他频频回过头来,默默地看。他的“每一看”,便引起送行人“肠一断”,送行人劝慰离人,你安心去吧,不要再回头了。(3分。意思对即可。)
(五) 11、(1)所谓“中国的月亮”不是太空中的“寂寞的大石头”,而是在中国华民族的文学作品中被赋予不朽生命的“有情的人”。(2)作者集中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有关月亮的形象和对月亮寄予的感情上表现中华民族是“一个真正爱月的民族”。
12、(1)在中华民族的文学作品中借助月亮表现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主题。(2)月亮在中华民族的文学作品中给中国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抚慰。
13、中国人认为月亮是美的化身,它有情、通人性,是永恒、真挚的朋友。14、BD
(六)15、登高望远见山青水绿千帆过  纵酒放歌喜日暖泥融万木春
16、(1)香港回归举国同庆,神六飞天全球共欢。
(2)王安石游褒禅山半途而废有心得,陶渊明梦桃花源悠然自得无奈何。 
     朱自清逛荷花塘乘兴而来难释怀。曹雪芹著红楼梦呕心沥血无遗憾。
17、(1)这里的醋比酒贵,喝醋是占了便宜。(2)不要声张,不然要添钱。
(3)所正我不给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大田五中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