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132
标签:
苏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2]
郓城县实验中学艺术部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郓城县实验中学艺术部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0/22/2006
1.本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笔答题)两部分,共8 页。分值为150分,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读音有误的一项 ( )
A.编纂zuǎn 盘桓 huán 模样mú 外强中干gàn
B.静谧 mì 贬谪 dì 栏楯dùn 悄无声息qiǎo
C.厉兵秣马mò 呼天抢地qiāng 轻歌曼舞màn 门衰祚薄zuò
D.脱颖而出yǐng 游目骋怀chěng 悬崖勒马lè 成绩斐然fěi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刻骨铭心 遮天蔽日 狼籍 殒身不恤
B.吹毛求疵 并行不悖 罪孽 杯盘狼藉
C.异曲同工 锱铢必较 瑕疵 相得益彰
D.万簌有声 性格乖戾 沟壑 箴口不言
3 ①侨胞们强调,陈水扁之流为挽回败局而做出强行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的荒谬之举,为全球炎黄子孙所 ,是注定要失败的。
②人如果总是______于过去辉煌的成绩,不思进取,就很难取得新的成绩。
③艾滋病在全球呈蔓延趋势,成为人类的公害,这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_________防止艾滋病的行动,远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事情。
A.不齿 沉湎 因而 B.不耻 沉湎 而且
C.不齿 满足 而且 D.不耻 满足 因而
4下列加点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强调环保却对目前的生存环境不屑一顾,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失误,也表明培养良好的环境意识已迫不及待.
B.看双方的神态,全然没有剑拔弩张,严阵以待的气势,到有几分闲庭信步,瓜田李下话桑麻的味道.
C.现在的家用电器市场,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其间,鱼目混珠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D.今年5月,方正科技推出了“望子成龙”PC台式机,花3199元就能给孩子买到一款既能练习主流应用、又能辅助学习的电脑,这让消费者拍手称快!
5下列名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市生态环境改善取得了显著成绩的关键是与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动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分不开的。
?? B、不满足于人云亦云,才能在写作实践过程中养成独到的眼光和独立的品格。
?? C、能抵抗诱惑、追求更远大目标、克制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会表现得更有自信,也更能面对挫折。
?? D、随着我们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并向中青年龄段者伸出魔爪。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程颢说:“天地之常,以其心善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程氏文集》卷二)大公无私只有最高精神境界的人才能如此。
B.我们应当对历史感到敬畏:为什么要“敬”?因为吸取前人经验会得到宝贵的智慧;为什么要“畏”?因为重蹈前人覆辙要受到历史的惩罚。C.新宪法是否会将伊斯兰教法写入其中,是否会保护妇女拥有财产和离婚 的权力,是否会保留临时宪法中的联邦制度?这些都将是伊拉克国民议会不可回避的难题。D.德国外长菲舍尔在纪念奥斯威辛解放60周年的联大特别会议上坦言,大屠杀给他的国家烙上了“永远无法去掉的记号”,“这种野蛮的犯罪将永远成为德国历史的一部分。”
浏览完整试题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在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中,两个兄弟民族的和解,不能说不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而王昭君在这个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角色。 当然,汉元帝的政府不会把它的全部匈奴使命交给这个年轻的、没有实际政治经验的姑娘,他们知道,在这个姑娘后面,还有一条万里长城。但是不能因此就认为昭君出塞是汉王朝用真人真事表演的一出滑稽剧,以此作为战争中的插曲。应该指出,昭君出塞这件事,对于汉王朝来说,是一个政策的转变,即从战争政策回到和亲政策。和亲政策,在今天看来已经是一种陈旧的过时的民族政策,但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却是维护民族友好关系的一种最好的办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维持民族友好关系,主要地是通过两种办法,或者是质之以盟誓,或者是申之以婚姻,后者就是和亲。西汉王朝对匈奴的政策主要的是和亲政策,只有在这种政策不能发生效果的时候,才采取战争政策。因此,他们对昭君出塞是非常重视的。史载汉元帝为了纪念这次和亲而改元竟宁,就是最好的证明。 事实的发展是符合于汉王朝的期望的,昭君出塞以后,汉与匈奴之间有五十年左右没有战争。一直到王莽执政时期,由于王莽的政府推行一种分化匈奴人的政策,汉与匈奴之间的友好关系才受到损害。 五十年的和平,在历史上不是一件小事,而这五十年的和平是与昭君出塞有密切关系的。当然这种和平的出现,不完全是王昭君个人的作用。作为一个个人,不论她生得如何美貌,也不论她具有多大的政治才能,都不能转移作为一个部落联盟的匈奴统治集团的政治方向,至多只能从匈奴单于获得对她个人的宠爱和信任。西汉初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西汉初,尽管汉王朝不断地与匈奴单于和亲,但并没有因此而免于匈奴部落贵族的侵袭,只是没有使这种侵袭发展成为真正的战争而已。 汉与匈奴之间的友好关系的恢复,是中国历史发展到公元前一世纪所形成的客观形势的必然趋势。当时的客观形势是:一方面匈奴已经由于部落贵族之间的分裂而趋于衰落;另一方面,汉王朝也进入了它的全盛时代的末期。在这种形势下,双方都无力发动侵略对方的战争,特别是双方的人民,都迫切地想望和平。甚至一部分匈奴贵族也由于内部矛盾的尖锐化而感到必须与汉王朝和解才能稳定自己在匈奴中的统治地位。匈奴呼韩邪单于之决定款塞入朝,和汉王朝恢复友好关系,就是接受以匈奴贵族左伊秩訾王为首的主和派的意见。 和平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但不能就得出班固所说的“和亲无益”的结论。不可想象,假如当时的汉王朝拒绝与匈奴和亲,单靠历史的必然性,就可以自动地发展出五十年的和平。 史实证明,在昭君出塞前,这种形势是存在的,但并没有因此而导致和平,甚至在呼韩邪单于两度入朝以后,汉王朝还不得不在它的西北边境线上保持相当的军事戒备。 和亲以后,情形就不同了。史载汉元帝以王昭君赐呼韩邪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之民。”虽然汉王朝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但从此以后,双方都从思想上撤消了仇恨的堡垒。燃烧了一个世纪的烽火熄灭了。出现在西北边境线上的是和平居民的炊烟。 7.关于“和亲政策”的评述,符合原文观点的一项是: A.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和亲政策是比战争政策好得多的、在发展民族关系方面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 B.关于“和亲政策”,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评价。它在封建社会是维护民族友好关系的最好的办法。 C.汉王朝政府不可能把和平的希望寄托给并没有政治经验的出塞者,因此“和亲政策”不过是战争政策的前奏曲。 D.匈奴单于可以给和亲者以个人的宠爱和信任,但决不会因此就转移统治集团的政治方向,因此“和亲无益”是无庸置疑的。 8.昭君出塞前后,“民族关系”得到改善,关于其历史条件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汉和匈奴两边的人民饱经战争痛苦,认识到汉初几次和亲的成功经验,有了和平的强烈愿望。 B.汉和匈奴王朝都在政治上失去了强势状态,双方都已无力发动战争。 C.汉和匈奴的统治者都有与对方和平相处从而获得时间化解内部矛盾、巩固自己统治的需要。 D.汉和匈奴双方都在边境上保持了相当的军事戒备,相持不下。9.对“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的评说,错误的一项是: A.“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是汉王朝的民族政策由战争政策改为和亲政策的重要标志。 B.“昭君出塞”的成功除了当时具备了民族和解的历史条件外,还因为在她后面有一条万里长城。 C.“昭君出塞”以后,汉与匈奴之间有五十年左右没有战争,有力的证明了这一历史事件的作用。 D.“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如果不是因为王莽的反对和破坏,其历史作用无疑会更大。 10.下列关于本文的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史载汉元帝为纪念昭君和亲,改元“竟宁”,而呼韩邪单于封昭君为“宁胡”阙氏,这说明汉和匈奴双方都重视昭君出塞,都有和平的意愿。 B.没有“昭君出塞”, 靠民族关系改善的历史必然性,一定不可能发展出五十年的和平;而缺乏民族和解的历史条件,仅依靠“昭君出塞”这一和亲举措也不能企求长期的和平。 C.在西汉初,尽管汉王朝不断地与匈奴单于和亲,但并没有因此而免于匈奴部落贵族的侵袭;同样,“昭君出塞”也不可能改变匈奴王朝的政治方向。 D.呼韩邪单于两度入朝后,汉王朝还不得不在西北边境线上保持相当的军事戒备,可见“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的历史作用不可低估。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 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藤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曰:“贤者也。” 滕公曰:①“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怒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②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11.对文段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气任侠:意思是好逞意气,以侠义自仁。?? B.必与同食:一定让他跟你吃同样的饭,意为吃饭不要亏待他。?? C.如朱家指:意思是说像朱家指教的那样去进言。?? D.摧刚为柔:变刚强为软弱,意思是说季布能伸能屈。??1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高祖购求布千金 B.乃髡钳季布,衣褐衣?? C.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 D.夫忌壮士以资敌国??13.下列句子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匿(与)濮阳周氏 B.置(之于)广柳车中?? C.滕公留(于)朱家饮数日 D.朱家亦以此名闻(于)当世??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朱家侠义言行的一组是?? ①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②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③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④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⑤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⑥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 A.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素以为人侠义著称,又是一位忠勇、善战的楚将。楚亡后,季布知汉王记恨前 嫌,一度藏匿在濮阳周家。?? B.季布为表示自己得罪汉高祖是出于人臣之责、无意以汉朝廷为敌,才摧刚为柔,甘愿到朱家处为奴。?? C.朱家不顾罪及三族,窝藏季布这个朝廷要犯并设法使他得到赦免,主要是出于侠义,也是为汉政权着想。?? D.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进言,是由于钦佩朱家的侠义,看中季布的贤能,更是为了维护朝廷的根本利益。?? 第II卷(共105分)?? 三、?? 16.翻译I卷文言语段中画线的两个句子。(6分)?? ①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怒之,故必欲得之。?? 答: ?? ②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答:
展开余下试题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共6分每题3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 ?? ??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18名句默写(5分,错一字、空该小题没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2)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借书满架, ,冥然兀坐, 。
(4)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四、(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庄周的燕子?? 格致?? ①今天的燕子,两千多年前就已飞入庄周先生的视线,并引起他的注意。看来他不仅仅喜欢蝴蝶。她看着围着茅屋飞进飞出的燕子,低头思索了一会儿说:鸟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高树以免受伤害。但燕子特别,它就住在人家的屋梁上,却没人去害它,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 ②庄周先生说到这就不说了,其实,这后边是有一大段空白的。庄子惜墨。几千年前,庄子辞了那个小官,生活可能十分困难,头脑里的思想又像春天怒放的花,一层层一簇簇,一齐挤着向外怒放。庄子写不尽它们,手里钱少,买笔买墨都要算计。有个思想,只能几笔画个轮廓,细节就顾不上了。像采花的蝴蝶,它要去光顾下一朵花。所以,庄周的身后是狂草的墨迹,存在着大量的飞白。那是庄周的思想一路飞奔留下的空白。?? ③庄周的燕子直到今天还活着。仍重复着庄周时代的伎俩,未被人类识破。人类是见着什么鸟都举枪便射,却对身边萦绕的燕子视而不见。燕子的叫声可谓婉转,却没一个人将燕子放到鸟笼里,以听它的叫声取乐。有许多珍禽异兽在人类的追杀中灭绝了,这也怨不得人类,实在是因为那些物种比人类还要愚蠢。?? ④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离。人类是一种你不能离他太远,又不能离他太近的动物。比如珍禽猛兽害怕人,躲得远远的,人便结伙去深山猎捕它们。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远。家畜因完全被人豢养和左右,人便随意杀戮,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近,近得没有了自己的家园。只有燕子看懂了人类,摸透了人类的脾气、又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自己精神的独立,于是人便像敬神一样敬着燕子。?? ⑤说到底、燕子是最狡诈的动物,它控制人类的第一招就是信任。信任是对付多疑的人类的最尖锐的武器。因为人类不信任别人,对来自别人的信任受宠若惊。燕子将自己最脆弱的那一环——巢及卵放到了人居住的屋檐上。你一拍手就可以捣坏,这是最彻底的信任。没有任何一种鸟敢于这样信任人类。于是人被感动,像人海里找到了一个相知的朋友一样对待燕子,就差不能同燕子握手拥抱。但燕子第一招奏效之后,马上智慧地拉开了同人类的距离。它马上把自己从同人类的亲密接触中抽身出来,落到了人类够不到的树枝上,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因为它知道,人类能容忍它把巢建在屋梁上,却未必容得了它在人类生活空间里长时间地没大没小。它绝不嘻皮笑脸地落到人家的饭桌上、手上、肩上做亲昵状。这样小心还不够,他在人类的私生活领域求生存,担心这样时间长了会出问题,于是,住了几个月,便举家搬迁。人类刚刚有些厌烦了燕子的飞进飞出、乳燕动不动声嘶力竭地大叫,正要发作,想不到燕子就在这时知趣地搬走了。于是人的所有怒火平息了,又念起燕子的好来。你看它们也不伤害小鸡,也不啄食园子里的菜。过了几个月,人类已经开始思念燕子了,燕子也就在这个时候又回来了。燕子巧妙地循着人类情绪的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 ⑥还有一种敢于亲近人的鸟是麻雀。它也将巢建在人的屋檐下。但它们的蛋被顽童任意毁坏,成鸟被大量捕杀。原因何在?其一,麻雀鬼鬼祟祟,不信任人类,却又不远离人类,这不是找死吗?它进进出出很小心,怕被人发现,这种做法激怒了人类;小小的鸟,竟敢在我的眼皮底下玩花样,你以为我是瞎子?麻雀的这种做法,极大伤害了人类的自尊心。其二,既防着人,又不远离人,整天围着人聒噪,而且一旦住下就再也不走了,惹得人烦不胜烦。?? ⑦是有人将燕子比做剪刀的,这是就外形说的,可燕子从形到神都是一把锋利的刀。它一刀插入人类精神深处,游刃有余地在人的精神脉络中出神入化地游动,既不伤人类,也没让人类坚硬的骨骼碰伤自己,在不知疼痛的情况下,人类已被小小的燕子大卸了八块。?? (选自2004年第2期《十月》)?? 19.作者说“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离。”请具体解释“距离”一词的含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通读全文,试对文中提到的燕子的“处事的大智慧”的内涵分条加以概括,并作简要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作者为什么说“燕子从形到神都是一把锋利的刀”?(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以燕子象征庄周的独立精神和道家的哲学思想,使文章形象生动,易于接受。?? B.题目很别致,引人深思,燕子不仅是庄周曾经用来阐述自己哲学的一个妙不可言的载体。而且也是庄周将人类大卸八块的一把锋利的刀。?? C.作者较多地使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写珍禽猛兽“离人类太远”和家畜“离人类太近”,鲜明地显示了燕子“智慧的核心”是距离;又如以“敢于亲近人的鸟”麻雀跟燕子对比,突出了燕子“巧妙地循着人类情绪的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这一特点。?? D.文中的“庄周的燕子直到今天还活着,仍重复着庄周时代的伎俩,未被人类识破”。和“说到底,燕子是最狡诈的动物,它控制人类的第一招就是信任。”两句。奠定了全文对燕子既褒又贬的感情基调。?? E.最后一段,暗用了《庄子·养生主》中“庖丁解牛”的典故,把燕子虚化为一把锋利的刀”,从而形象阐述了庄子哲学的要义。
展开余下试题
六、(10 分)?? 23. 把下列句子整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写序号)(3分) ?? ①任何时候,批评家和作家之间都应该保持必要的距离和警觉。 ?? ②他们能够永远站在自由和批判的立场上,不断发出自己的真实声音。 ?? ③它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具有独立思想意识的批评家。 ?? ④批评是心灵的事业。 ?? ⑤创作因此会受到伤害,批评也随之走向没落。 ?? ⑥否则,相互之间就会出现过于客气、盲目吹捧和妄加赞美的不良现象。
——————————————————————————
24.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短句(3分)
流畅自如的水和宁静自守的山因为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而分别被看成智者和仁者的象征。
25.根据下面这首诗的形式,请任选其他三季中的某一季,抓住季节特点进行仿写。(4分。可不押韵。)
冬天 仿写句:
冬天是一览无余的旷野,
没有包装、掩饰和色彩。
冬天是北风中树的枝干,
直白,自然,真切,实在。
作文
???? 一些人去山里玩耍,下山的时候,面前出现一条羊肠小道,像是山民常走的捷径。大家很高兴,决定沿此道尽快下山,远远地就看见山下的停车场,果然是条捷径!正当大家庆幸时,眼前出现一道断崖,而捷径在此一拐,伸向远方的一座小山村。大家一筹莫展,只得先向山村方向走,中途再踏上另一条小道……曲曲弯弯地,浪费了许多力气才到达目的地。
???? 山民知道每一条捷径通向何方,他们走起来,就是捷径;而我们追求“捷径”的心态,一开始就是踏上弯路的前兆。有时,走捷径也是需要经验的。就像羚羊,只知道有捷径可过河,却不知道那里有鳄鱼,这时的“捷径”,只怕比弯路更“弯”。
???? 读了这则故事,你对“捷径”与“弯路”的关系有什么认识和体会?请就“捷径与弯路”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的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答案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卷二
四(28分)
11、(1)
(2)
(3)
12、(8分 每小题4分
(1)
(2)
13、(每空1分,错字别字无分。)
(1)
(2)
(3)
(4)
(5)
五、14、(每题2分,共4分)
(1)
(2)
15、(2分)
16、(4分)
17、(2分)
18、6分( )
19、(4分)
20、(6分)
21、(4分)
郓城实验中学艺术部期中考试答案
1B(栏shùn、悄qiāo ) 2D(万籁有声、缄口不言) 3A (不齿:书面语,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不耻:不以为耻辱。沉湎:指深深地迷恋,不能自拔。满足:指感到已经足够了。是因果关系复句,故选“因而”) 4C(迫不及待:急迫的不能再等待,多指人的心情。应改为迫在眉睫。瓜田李下:见字典457页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东西冒充真东西。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5B(a句势杂糅。c,语序不当克制、抵抗、追求。D,缺少主语 ) 6A(B冒号应改为句号,分号改为句号;C连续问都应该用问号;D句末句号应放在引号外。)
7、B 8、B9、D 10、B
11. C 指:意旨,意思。 12. D 资,助。古今同,如“资敌”。A项:“购”古汉语意为“悬赏”;今义为“买”。B项:“衣”古汉语中为作动词用“穿”;现代汉语中是名词。C项“走”古汉语意为“逃跑”;今义相当于古汉语中的“行”。 13.C “朱家”是人名,其前不能加“于”。 14.B ①⑤两句说的不是朱家的事,第⑥句说的是朱家侠义言行的结果。 15.B 说季布潜逃是为了“表示自己……”与文意不符。 16. 季布多次替项羽弄得皇上受窘,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捉到他。 季布接受了召见,谢了罪,皇上授给他郎中的官职。
17(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2)①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②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平易通俗)(意思答对即可)
19、和人保持既不太远,又不太近的距离。 又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自己精神的独立。(两句任答一句都可得满分) 20.(1)与人保持适当的距离(2)信任人类(3)保持自己的独立(分析略,每点2分) 21.从形上说,燕子的翅膀像一把剪刀。(1分)从神上说,它是一把插入人类精神深处的刀,游刃有余地在人的精神脉络中出神入化地游动。(3分) 22、B("庄
上一篇:
菏泽市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下一篇:
郓城实验中学高2005级第二次考试
标签:
苏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郓城县实验”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