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1040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0]
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者:侯卫东 审核者:秦志强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请各位同学将第一卷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将第二卷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第一卷(共30分)
一.(12分,每题3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洗涮(shuàn) 不啻(chì) 自怨自艾(ài ) 饿殍遍地(piǎo)
B.枕藉 ( jí) 吮吸(shǔn) 别出机杼 (zhù) 晶莹剔透(tī)
C.召唤 (zhào) 悄然(qiǎo) 顺手攫来(jué) 冯虚御风(píng)
D.甄别 (zhēn) 惩罚(chéng) 罄竹难书(qìng) 侘傺无聊(j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寥廓 眩耀 铩羽而归 谈笑风声 B.嘻戏 肴馔 按步就班 时乖命蹇
C.迁徙 桑梓 良晨美景 凭心而论 D.整饬 妥帖 怨天尤人 直截了当
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重庆市云阳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做好三峡库区农民外迁工作,安土重迁,使移民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家。
B.越野车司机放起了《泰坦尼克号》的用萨克斯吹出来的音乐,这不绝如缕的音乐声更给人带来一种梦幻般的死亡感觉。
C.地质勘探队员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无动于衷,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要为国家找出丰富的矿藏。。
D.在学习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寻的,要有一股韧劲。如果遇到一点困难就畏缩不前,功败垂成,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
B.这无尽的书籍世界对每一位真正的阅读者都会是不同的样子,每一个人还将在其中体验、寻觅到他自己。
C.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无时无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
D.故乡,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精神故园。如果我们注定一生要不停地四望,故园是我们的目光惟一永远不变的方向。
二.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何处是江南
郑愁予的《错误》中有“我打江南走过”的句子,郁达夫有《江南的冬景》一文,那么,江南究竟在哪里呢?
“江南”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但到隋代为止,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
“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江东”。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将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地区。
浏览完整试题
唐朝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可是被举出来进行对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塞北”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人文环境。而江南呢,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
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两地经常相互取笑、斗气。史载唐太宗曾谈起山东人如何、关中人又如何,言辞间颇有“同异”,大臣张行成当即跪奏说:“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唐太宗才猛然醒悟。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岭南自不必说,因为地多瘴疠。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一隅,有“蜀道难”之称。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由此可见一斑。
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江淮”。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淮南”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此一处而已。“江南”在上文提到开元二十一年时已有“江南西”“江南东”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经简称为“江西”,照此逻辑,“江南东”该简称为“江东”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
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方镇)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此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狭义,即唐中叶的“江南东道”,此时它已分属宣歙、浙东、浙西三个观察使管辖。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对于两浙已处于边缘。而浙东(今浙东、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两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吴和越的区别,在当时人心目中,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
唐代以降,虽然有时人们把扬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
在古往今来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江南”了。
5.下列对“江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江南”得名很古,早在先秦就已问世,所以可称最为奇妙的地名。
B.“江南”因为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代表与塞北相对的另一极端。
C.在唐人的概念中,岭南从不属于“江南”,而巴蜀也不属于“江南”。
D.到了安史之乱以后,江南西道已简称为“江西”,而江南东道还是称为“江南”。
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江东”变为“江左”,再变为“江南”,只是把古称变为雅称。
B.唐人在南北对比中发现北方各地区大致平行,南方各区域有明显的落差。
C.从杜甫的两句诗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南北尤其是东北和西南的环境差异。
D.贞观十道最初是全国行政区划名,到唐后期已变成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因为唐太宗在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中明显地抱有地域成见,所以他遭到了大臣的批评。
B.扬州地处长江以北,但富庶繁华,当时就存有口碑,因而唐人已把它视作地道的江南。
C安史之乱后方镇的数目大为增加,因而“江南东道”的管辖范围较玄宗时已有所缩小。
D.如果唐朝人不敏感于吴越之间的区别,那么当时的两浙之地都可以被看成江南的典型。
三.(9分,每小题3分)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两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灿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湮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卷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8.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胡忍见其若是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览之者为之凄恻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C.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 而绝江河
D.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柳宗元的为人及其才学的一组是
①下笔构思,与古为侔 ②与同辈七人俱贬
③既罹窜逐,涉履蛮瘴 ④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⑤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 ⑥著述之盛,名动于时
A.①②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或评价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余下试题
A.柳宗元从小就很有才华,擅长写两汉体式的诗文,精心构思,文采斐然。
B.柳宗元在王叔文掌权时期,曾被引入宫禁商议大事,不久王叔文失败,柳宗元等七人被贬逐。
C.柳宗元任柳州刺史,当地有用人作抵押借钱的陋俗,如果过期未能还钱,抵押的人就被钱主没收为奴婢,柳宗元革除这种陋俗,并自己出钱将这些人赎回,送还他们的父母。
D.作者十分赞赏柳宗元在文学上的才华,而对柳宗元在政治上的才华没有表现出来就遭贬深表同情,对此十分愤慨。
第Ⅱ卷(120分)
四、 (22分)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上文画线句子和课内句子。(共9分,每句3分)
①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③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1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渡桑乾
刘皂
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1)诗中的“霜”有哪些含义?(4分)
答:
(2)前人认为“此诗曲写其客中怀抱”。“怀抱”指的是心境。作者是如何“曲写”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5分)
①寄蜉蝣于天地, 。 ,羡长江之无穷。
② , ,而致千里。
③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不敢问来人。
五.(18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
亲近泥土
王充闾
①游子归来,原都是为着寻觅,有所追怀的,更何况在这冷露清秋时节,在这忽而霏霏、忽而潇潇、忽而滂沱的秋雨里。此情此境,无疑是触发忆念与遐思的一种酵母剂。带着深沉的凉意,荒疏的逸趣,它使望中的一切都变得有情有意了。
②“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面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一切,我忆起了“弃我去者不可留”的悠悠岁月,忆起了童年,忆起了母亲,默诵着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③爱得深沉的土地,闪烁着绚烂的妖冶。
④《庄子·在宥》有这样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意思是,而今万物都生长于泥土而又复归于泥土。但是,我的恋土情结的形成,却并非来自书本,而是自小由母亲灌输的。母亲郑重地告诉我,人是用泥土制造出来的。这个胎里带来的根基,使得人一辈子都要和泥土打交道。土里刨食,土里找水,土里扎根。最后,到了脚尖朝上,辫子翘起的那一天,又复归于泥土之中。母亲说,不亲近泥土,人是长不大的。也许是为了让我快快长大吧,从落生那天起,母亲就叫我亲近泥土——不是用布块来包裹,而是把我直接摊放在烧得滚热、铺满细沙的土炕上,身上随便搭一块干净的布片。到了能够在地上跑了跳了,我就成了地地道道的泥孩儿。
⑤泥土伴着童年,连着童心,滋润着摇曳多姿的生命。可以说,我的整个少年时代都是在泥土中摔打过来的。
⑥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也就割断了同滚烫的泥土相依相偎的脐带,成了虽有固定居所却安顿不了心灵的形而上的飘泊者。整天生活在高楼狭巷之中,目光为霓虹灯之类的奇光异彩所眩惑.,身心被十丈埃尘和无所不在的噪声污染着。生命在远离自然的自我异化中逐渐地萎缩。真是从心底里渴望着接近原生状态,从大自然身上获取一种性灵的滋养,使眼睛和心灵得到一番净化。
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泥土对我有另外的含义。也许,泥土是人类最后据守的一个魂萦梦绕的故乡了。纵使没有条件长期厮守在她的身边,也应在有生之年,把这一方胜境好好珍藏,埋在心灵深处;并经常跟这个记忆中的“故乡”作倾心、惬意的情感交流:从多重意义、多个视角上对她作深入的品味与体察。通过搜寻,打捞那些业已梦幻般模糊的痕迹;并发挥审美创造的潜能,达到一种情感的体认,一种审美意义的回应:把被遮蔽的东西豁然敞开,把那本已模糊、漫漶的旧日情怀,以生动鲜活的“图式化外观”展现出来,烙印在心灵的屏幕之上。
⑧泥土饱藏着开拓和创造的无穷潜力。当东风吹拂大地时,泥土便睁开矇眬的睡眼,充满着柔情蜜意,慢慢地舒展腰肢,以一种天生的母性亲和力,为人们奉献出源源不竭的财富。我想,只要在泥途里久久地凝神伫立,大自然便会把它那无限的潜力,聚集到我们的脚下,然后像气流一样,通过经络慢慢地升腾到人们的胸间、发际,遍布全身。
14.第①段“带着深沉的凉意”一句中,“凉意”有哪些含义?(4分)
答:
15.从全文来看,作者提出要“亲近泥土”包含哪些理由?(6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
16.第⑥段中说“生命在远离自然的自我异化中逐渐地萎缩”,从本段来看,作者的生命为什么会萎缩?(4分)
答:萎缩的原因:
17.在作者看来“没有条件长期厮守”在泥土身边的人,怎样才能达到对故乡最高水平的热爱?结合第⑦段的内容分条概括作答。(4分)
答;
六、(10分)
18.根据下列语段的描述,要做到前后语意一致,依次填入文中(1)—(4)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3分)
流浪天下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侘傺而归,以家自慰,“___(1)___”。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___(2)___”。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__(3)____”。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誓归田园,“___(4)___”。——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C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 D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9.用“儒、道、佛”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3分)
苏轼的生活与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
儒、道、佛 。
20.给下面的对联补全下联。(4分)
窗临远阜观山色, 长桥 。
七、作文(7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生物链中,狼是鹿的天敌,没有狼这个对手,鹿群就面临灾难。在人生旅途中,每个人可能碰上对手,有时甚至会主动寻找对手。如何对待对手,常常关系到人生的成败。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对手”为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
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1.C 2.D 3.B 4.D
二、(9分,每小题3分)
5.C(A项强加因果,B项误在“地理位置”,D项“安史之乱以后”不当)
6.D(A项“江左”只是“江东”的雅称,“江南”是古称;B项是“我们”发现而不是“唐人”;C项对杜诗的理解不当)
7.B(扬州属于“淮南”,尽管富庶繁华,但在唐人的概念中,仍不属于“江南”)
三、(9分,每小题3分)
8.A(A.这 B. 代词,助词 C. 隔绝,横渡 D.意动用法,形作动)
9.B(可排除②③句。)
10.D(选文并未体现出作者“愤慨”的思想感情。)
四、(23分)
11. (共9分,每句3分)
① 适逢裴度也上奏那件事,刘禹锡最终被换成连州刺史。(得分点:会,终,
上一篇:
2006年12月份九年级语文月考试题
下一篇:
2006年中考语文综合测试题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江苏省通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4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