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148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8]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
"八年级语文(上) 第六单元按课练习
[知识在线]
这个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与自然融为一体是这些文人学士的共同追求,他们用心灵观察体会自然万物的美,山水本是无情物,因他们融入了自己的细腻情思,山水便有了性情,自然便有了生命,人与自然可以亲切地交流、对话。本单元的诗文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载体。了解作者的情感是领悟景物意蕴的一把钥匙。《答谢中书书》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记承天寺夜游》传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心境;《湖心亭看雪》写出了作者超凡脱俗的高雅情趣;《归园田居》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游山西村》表现了作者对农家淳朴风俗的留恋。但是也不要将这种情绪的表现作绝对化的理解,诗文中包含的感情基调是确定的,而具体的指向则是模糊的、含蓄的、多义的,《三峡》和《观潮》两篇文章,作者的个人情感体现得就不明显,《使至塞上》和《渡荆门送别》这两首诗都是在最后一联才含蓄的流露了作者的情绪。在写作技法上,摹山范水的诗文深谙“诗中有画”的妙处,努力用语言营造画面感,选取的景物非常讲究结构布局、色彩处理,通过远近、明暗、虚实、浓淡、藏露、疏密、奇正等对立关系的和谐统一表现,实现景物的立体感、层次感,达到一种直觉体悟的审美效果。尤其是《答谢中书书》和《湖心亭看雪》两篇文章,《使至塞上》这首诗,画面感很强。另外,这一单元的诗文都能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了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如《三峡》《答谢中书书》;不同空间内景物的风貌,如《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重点锁定]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
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2.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26.  三峡
[课标点击]
1.知识与能力:
学习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像,体味作品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的欣赏之情。
[难点剖析]
1.材料的安排。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语言的运用。
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发散训练]
1.给下列字注音。
阙(      )      嶂(      )      曦(      )      襄(      )
御(      )      湍(      )      漱(      )      啸(      )
2.解释下列通假字的含义。
阙:                                转:
3.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下列句子所写景物的特点。


浏览完整试题(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中考巡礼](2005河南)
1.修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语句,使其语意连贯,没有语病。
    光阴是一把神奇而又无情的雕刻刀,在天地之间创造着种种奇迹。它能把坚冰融化成春水,把幼苗扶持成大树。当然,它也能把园林变成荒漠,a把废墟变成城市。你珍惜它,它就在你周围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你漠视它,它就化成轻烟,b消失得销声匿迹。
改正:
a:                                             
b:                                             
2.根据《教学大纲》推荐的名著填空。
名著是美的。《繁星•春水》美在它对母爱、童心的赞美;《                》美在它                                            ;鲁智深美在它疾恶如仇、有勇有谋的性格;           美在他                                        。
3.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①在一片反对旅游景区门票涨价声中,门票率先涨价的景区遭遇了人们预想中的尴尬:游客“用脚投票”“到此不游”,结果是门票涨价,收益减少。
   ②相反,贵州等明确表示不“跟风”涨价的省区,游客大增。据贵州省统计,“五一黄金周”期间全省共计接待海内外游客30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近40%。仅前四天,贵阳火车站每天就至少迎来80个旅游团,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形成了贵州旅游的“井喷”现象。
   (1)用简明的话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用脚投票:  
[综合收敛]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          ,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          !”
1.三峡是指     、        和     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县与湖北省           市之间。
2.填补原文空白。
3.选文第①段与第②③④段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4.选文②③④段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各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5.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 夏季:
② 春冬:
③ 秋季:
6.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迁移整合](2005宜昌)
下边的古诗、联、文,表现了古代的高雅之士对自然之美、环境之美的热爱和追求。请借助工具书,认真阅读下边几段材料,然后答题。
【材料1】
书湖阴先生壁①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②送青来。
【材料2】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a)林间自在啼。
【材料3】       对  联
屋后松竹添秀色     门前梅兰           
【材料4】      养鸟有道  □郑板桥
予未尝不爱鸟,但养之有道尔。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将旦时,睡梦初醒,尚展转在被,听一片啁啾(zhōu jiū),如《云门》、《咸池》之奏;及(b)披衣而起……见 (1) 扬翚振彩③,倏往倏来,目不暇给,固非一笼一羽 (2) 乐而已。大率平生乐处,欲以天地为囿,江汉为池,各适其天,斯为大快。
——————————
【注释】①这是作者题在湖阴先生居室墙壁上的一首诗。    ②排闼(tà):意思是推门(而入)。
        ③扬翚(huì)振彩:扇动五彩翅膀。
1. 材料1前两句诗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人勤。请你也用2个字概括后两句诗的内容。
2. 请在材料3下联中的横线上,填写能够与上联相对应的3个字。3.将材料4中加波浪线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用2个逗号把它断开。
4. 文言文中“之”、“其”、“而”、“以”……这样的词语很多,多读便能读顺口、读明白。请你凭语感,在所给的文言词中,选择2个分别填入材料4的⑴、⑵处,使文句通畅。
5. 根据上下文,分别写出材料2和材料4中加点的“及”字的意思。
6. 用名人名言、诗文名句对文章进行概括,是一种读书方法。请你在材料2中选择恰当诗句对材料4进行概括。
7. 古代的高雅之士常在诗文中表现他们对居室环境之美的追求,请你举出一个这样的句子。
27  短文两篇
[课标点击]
1.知识与能力:
(1)背诵课文;(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写景状物的方法。


展开余下试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剖析]
《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闲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作者与张怀民欣赏月夜景致时感慨到“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面上是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闲来无事才出来赏月的,实际上却为自己的行为而自豪──月夜处处都有,有了人的欣赏才有美,只有此时此地的月夜才是最幸运的,因为有情趣高雅的人欣赏它。其次,“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是被一贬再贬,流落黄州,在内心深处,他又何尝愿意做一个“闲人”呢?赏月“闲人”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发散训练]
1.给下列字注音。颓(      )      荇(      )      寝(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夕日欲颓:                          欣然起行:
积水空明:                          五色交辉:
四时俱备:                          但少闲人:
3.默写《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比喻句。                                     
[中考巡礼](2005绍兴)
1.参照示例,补完整下面的歇后语。(选做两题)
    示例:当窗吹喇叭——名声在外
① 老鼠过街――                 
②  ②泥菩萨过河——          
    ③小葱拌豆腐¬¬——            
2.根据提供的相关事件,在横线上填入人物姓名。(选做两题)
    ①             雪夜上梁山    《水浒》
    ②            大战流沙河    《西游记》
    ③            舌战群儒    《三国演义》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                      
        ;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4.探究下面的材料,说说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材料:正是青黄不接的初夏,一只饿慌了的老鼠掉进了一个半满的米缸,在经过最初的警惕之后,它就一通饱吃,吃完了倒头就睡,不知不觉中这样丰衣足食地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有时,它也想跳出来算了,但一想到这么多这么好的白米,嘴里便直发痒痒。直到有一天,它发现米缸见了底,才发现自己再也不能跳出米缸去了。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被主人乱棒打死,就是活活饿死在缸中。
    我的启示:                                      
  [综合收敛]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美不胜收。你能否再找出两句写山或水的优美诗文?
①       ,        。
②       ,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②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③实是欲界之仙都。
3.《答谢中书书》选自《                  》,作者      ,字    ,号             。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迁移整合](2005绍兴)
荀巨伯探病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1.解释文中加点词。
      ①值:        ②既:          ③全:      
 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败义以求生,岂苟巨伯所行耶?
4.用简明的语言评价荀伯的行为。
28  观潮
[课标点击]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文中的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把握文中描写的钱塘江潮,水军演习,吴中健儿的弄潮等三方面的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自然美与风俗民情相融合的特点。
[难点剖析]
《观潮》一文是按照怎样的次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先写涌潮时震撼人心的声势,然后写水军演练和弄潮儿的特技表演,最后写民间和宫廷观潮的场景。这样写的好处是:惊心动魄的景物描写,既让读者饱览了大自然的奇观,又为军民的精彩表演创造了特殊的环境气氛。怒涛来势如此凶猛,势不可挡,谁能想到竟然有数百名弄潮儿在惊涛骇浪中表演绝技?真是不可思议的奇迹,也是天下罕见的奇观!成千上万的人前来观览,是顺理成章的事。
[发散训练]
1.给下列字注音。
艨艟(      )(      ) 履(      )倏(      )  舸(      )
僦赁(      )(      ) 泅(      )绮(      )  穹(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际天而来:                            标枪舞刀:
如履平地:                            披发文身:
僦赁看幕:
3.古人说:“富于万篇,贫于一字。”这说明写文章选词炼句是多么重要。试从课文中找一些精彩恰当的词语,说说它们的妙处。
[中考巡礼](2005黄石)
 1.《水浒传》中,有一位侠肝义胆的英雄,为历代读者所喜爱。为了“打开危险路”,“杀尽不平人”,他可以全然不顾什么朝廷法度,佛门清规,更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他就是__________。绰号___________;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介绍他事迹的一篇课文__________。无独有偶,《三国演义》中也有一位这样的人物,长坂坡桥头一声大吼,百万大军魂飞魄散,他就是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2.用一句话提炼出下面语段表达的主要信息。
老师坐得高一点,不是为了让你们向他祈祷,而是为了使你们彼此看得清楚一些。老师不是教官,也不是上帝,他不是一切都知道,他也不可能一切全知道。假如他装作知晓一切的样子,那么你原谅他,但不要相信他。相反,他若承认他不是一切都知道,那么你             要爱戴他,因为他是值得你爱戴的。(节选于一位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3 .  幽默是一种智慧,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幽默是一项语言能力,让人捧腹后品味到语言的独特魅力。请在以下短文的横线处为书店老板设计一句幽默答话,让盛气凌人的名作家听后羞愧不已。
        一个很有名的作家要来某书店参观。书店老板受宠若惊,连忙把所有的书撤下,全部换上该作家的书,作家来到书店后,心里非常高兴,问道:“贵店只售本人的书吗?”
   “当然不是。”书店老板回答后继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综合收敛]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1.读第1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描绘钱塘潮之“形”的语句是:“ 。”
②描绘钱塘潮之“色”的语句是:“ 。”
③描绘钱塘潮之“声”的语句是:“ 。”
④描绘钱塘潮之“势”的语句是:“ 。”
2.读第2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参加演习船舰之多的语句是:“ 。”
②写阵势变化多端的语句是:“ 。”
③写水兵演练技艺之高的语句是:“ 。”
④写双方演习作战之激烈的语句是:“    。”
⑤写演习声势之大的语句是:“ 。”
3.本文重点在描写 ,对于
的描写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主次分明。
4.“潮来溅雪欲浮天,潮去奔雷又寂然。”请在本文中画出与这两句诗描写相一致的语句。
                                 
[迁移整合](2005河池) 
仰止钱塘潮
   (1)一年一度的钱塘潮,总是吸引成千上万的人。观钱塘潮,我渴望以久,今天终于如愿以偿,目睹了钱塘江潮惊天动地的非凡场面。
   (2)今天(注:今天:指1994年8月18日),钱塘水一如既往地流淌着,两岸却挤瞒了人山人海的观潮者。有人翘首引颈探望江水,看看有没有动静;有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有人扶老携幼,想挤占观潮最佳位置。
   (3)“来啊!海潮要过来了!”突然有人大声喊道。人海涌动,人头攒动,大家不约而同,踮起脚跟,伸长了脖颈,一同向东眺望。
   (4)遥远的东方,只见白光微微泛起,天空中乱云漂浮。人群渐渐安静下来之后,隐隐约约从远处传来似有若无的极轻微、极琐细的声响,如同小蚊子的嗡嗡叫声,又像风吹铜丝般地细细振响。人们屏声息气,侧耳倾听。一为富有观潮经验的老人有把握地悄悄说:“没错,这正是海潮到来之前的预兆。”
   (5)人海顿时活跃起来,盼望已久的时刻终于降临了。人群骚动,跑的,跳的,喊的,叫的,纷纷向江边拥挤。
   (6)这时,只见东边模模糊糊,烟雾弥漫的江面上,在天水之间,一条雪白的哈达忽展忽卷横江而来。刹那间,日晕云奔,寒气扑面,人们不寒而栗。还没等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八年级上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4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