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2分。 答: 19.谈谈你对合欢树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的理解。4分。 答: 六、共40分。 20.写作(命题作文)(40分) 以“最美的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主旨突出,中心明确。2、感情真挚,内容充实。3、结构完整,条理清楚。4、不少于700字。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B B B C A D D C B A D 1、C.(荷(hè)着,笼(lǒng)罩,强(qiǎng)迫。) 2、B.(A,拜谒;C,清晰;D,缥缈或飘渺。) 3、B.(光景:风光景色;境况,状况;用在时间或数量词后,表示同这个数值相差不远,相当于“左右”。邂逅,事先没有相约而遇见。声名狼藉,形容名声极坏;狼藉,乱七八糟,凌乱不堪。空中楼阁,比喻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或凭空虚构的事物。) 4、B.(A,不合逻辑,“近”与“左右”矛盾。C,成分残缺,可删掉句首的“由于”。D,搭配不当,应是“扩大规模、加快速度”。) 5.C.不是“国别体”,是“编年体”。 6.A.这是一段议论性语段,该语段的中心话题是议论读书的多少与人格气质高卑的关系,整体表达的目的是倡导“少而精”的阅读方式。第一横线后边的话,话题是精读,故横线处只能填②“少读如果彻底”;这样,自然排除了B、D两项;第二横线的后面有“珍奇满目”,“眼花缭乱”,蕴含着一个“多”字,依据话题的一致性,应填入③“多读而不求甚解”。又排除了C项。还可以再分析,第三空,从下句的“以多为贵”可知,叙述主体是指“读书”而非“读书人”。故答案为A。 7、D(应删去“清新、典雅”,仍然是缠绵、凄惋的风格;“全诗直抒胸臆”错误,诗歌含蓄蕴藉) 8.D.主要表现的应是“和谐”的特点。 9.C.(A事,服侍,侍奉;B共,通“供”,供给;D劝,劝勉,鼓励。) 10.B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A如果,假如//好像,如同; C因为//以为,认为;D表商量或希望语气,可译为“还是”//表诘问,同“岂”可译为“难道”。) 11.A.郑伯—秦伯;秦—郑;烛之武—郑(师)。 12.D.说秦伯而退晋师正是烛之武所要达到的目的。 13.(1)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微”1分,“夫人”1分。) (2)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与”1分,“知”1分。) 14.(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又如碧天里的星星(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上书谏寡人者//能谤讥于市朝 15.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 16.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或答为:母亲的去世让人悲伤,合欢树里有作者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感伤,传递出人事代谢的无奈之感。但深挚的母爱却始终温暖鼓舞着作者,感伤过后对生活充满更坚定的信念。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