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322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22]
桃花源记试题精选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通风换气    B.政通人和      C.通宵达旦        D.博古通今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缘:(         )   ②屋舍俨然:(      )③芳草鲜美(        )          ④寻病终(            )
⑤便扶向路(      )   ⑥便要还家(      )⑦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⑧不足为外人(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①渔人甚异之:                                                      
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④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答:                                                                
5.“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答:                                                                              
6、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浏览完整试题答:       
7、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8.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1.答案:A评分:本题2分。
10.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
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
11.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桃花源记》
1、A     2、:①顺(沿) ②整齐的样子     3.翻译略4.①活动 ②穿戴 ③心情
5、“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6、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9、B      10、世外桃源 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11、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59.33.120.99)"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桃花源记试”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2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