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134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4]
2006—2007年度第一学期江苏省泗洪中学高一期末模拟试卷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题
高一语文
命题人:周道宝
本卷分第Ⅰ卷、第Ⅱ卷;第Ⅰ卷答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在“二卷答题纸”上;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60分
第Ⅰ卷
一、(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苍劲(jìn) 荫庇(yìn) 捋虎须(lǚ) 面面相觑(qū)
B.偌大(ruò) 慰藉(jiè) 胳肢窝(gē) 情不自禁(jìn)
C.逦迤(yǐ) 果汁(zhī) 一爿店(pán) 一叶扁舟(piān)
D.褪色(sè) 炽烈(chì) 一撮盐(cuō) 拾级登梯(sh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溃逃 恶运 逡巡 逊一筹 头昏脑胀
B.嬉戏 陷阱 氤氲 三省身 至高无上
C.赦造 安详 纨绔 军需品 融汇贯通
D.内帏 寒暄 钓杆 舐犊情 直接了当
3.下列加点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当年他们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曾几何时,现在在这里以这样方式重逢了。
B.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班级的,而且做的也很有分寸,我们对他应该无可厚非,表扬还来不及呢。
C.日本代表团一行几人登舰,人们对他们侧目而视,投去鄙夷的眼光。
D.为了《安呢日记》的中文版能正常出版,作为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我们当鼎力相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际奥委会提出了“严禁使用类似兴奋剂类药物,坚决打击隐瞒实际年龄现象”,要求各国奥委会带头执行,严格遵守。
B.在奥林匹克竞赛、实验电化教学方面有优势的学校,有派出讲学人员、接待访问学者、举办各类培训班的义务。
C.日前安南呼吁各国政府及社会组织重视日益泛滥的恐怖主义活动,停止至今还在各地愈演愈烈的制造自杀性爆炸事件的恶劣风气。
D.朝韩双方能够重新回到谈判桌前,靠的是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中、俄、美三国政府从中积极不懈地斡旋取得的。
二、(12分)
阅读下面课文中的文段,完成5—6题。
我现在想,正是因为鹿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那一座山就要在对它的鹿的极度恐惧中生活。而且,大概就比较充分的理由来说,当一只被狼拖去的公鹿在两年或三年就可得到补偿时,一片被太多的鹿拖疲惫了的草原,可能在几十年里都不得得不到复原。
牛群也是如此,清除了其牧场上的狼的牧牛人并未意识到,他取代了狼用以调整牛群数目以适应其牧场的工作。他不知道像山那样思考。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沙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
我们大家都不得在为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而奋斗奋斗着。鹿用轻快的四肢奋斗着,牧牛人用套圈和毒药奋斗着,政治家用笔,而我们大家则用机器、选票和美金。所有这一切带来的都是同一样东西:我们这一时代的和平。用这一点去衡量成就,全部是很好的,而且大概也是客观的思考所不可缺少的,不过,大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也许,这也就是梭罗的名言潜在的含义。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
浏览完整试题
5.下列对代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牛群也是如此”中的“此”指代牛群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中生活着,草原就要在对它的牛群的极度恐惧中生活。
B.“正因为如此”中的“此”指代牧牛人杀死狼,不知像山那样思考。
C.最后一段“这也就是梭罗的名言潜在的含义”中的“这”指代人类用自己的奋斗换来了和平,但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
D.最后一段“这也是狼的嗥叫隐藏的内涵”中的“这”指代这个世界启示人们回归田原。
6.下列对该部分文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狼少鹿多,山忧人不忧,为眼前牺牲长远;这三段文字结构上的特点是先总后分。
B.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狼少鹿多,山忧人不忧,为眼前牺牲长远;这三段文字结构上的特点是层层推进。
C.这三段文字结构上的特点是层层推进;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狼少鹿多,山忧人也忧,为长远牺牲眼前。
D.这三段文字结构上的特点是先总后分;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狼少鹿多,山忧人也忧,为长远牺牲眼前。
阅读下面课文中的文段,完成7—8题。
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在某一个瞬间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能够一次性解决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终身的魔鬼或恋人。所以,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一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候,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些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譬如那些苍黑的古柏,你忧郁的时候它们镇静地站在那儿,你欣喜的时候它们依然镇静地站在哪儿,它们没日没夜地站在那儿,从你没有出生一直站到这个世界上又没有了你的时候;譬如暴风雨骤临园中,激起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 (史铁生《我与地坛》)
7.下列对划线的句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能理解古园的人指一些不懂得古园积淀的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人。
B.“谁也不能改变的东西”指的是在古园这一特定环境中自然和人文因素构成的文化氛围。
C.不能理解古园的人只能改变古园外表的装饰,而不能改变它的建筑总体结构和布局。
D.历史上保留下来的文化遗迹不能因时代变迁而被任意改变,因为人们在它的原貌中能够得到历史文化的感悟。
8.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意在表达古园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有着重大的启迪作用,蕴含着“人生易老天难老”感慨。
B.作者分别用春夏秋冬四季景物来表现大自然按照它的时间规律循环往复,体现“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道理,用以观照自己的心灵。
C.作者以古园悠久的历史变迁来暗示人生道路和命运的变化,诠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历史规律。
D.作者认为,从太阳、动物、植物、天气和人的活动构成 “天人合一”的古园特有的浓厚文化气息看,地坛是进行人生思考的极好场所。
三、(27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9.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0.指出下列“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取之尽锱铢
B.独夫之心 多于南亩之农夫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怅恨久之
11.下列句子间的语意关系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
A.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B.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C.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D.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12.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展开余下试题
A. 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 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 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的同情。
D. 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3—17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溯,易服饰、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以公卿之位。绛、灌、东阳候、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为长沙王太傅。后岁余,贾生征见。上困惑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属书:嘱咐写信
B. 孝文帝说之,超迁 超迁:破格提拔
C. 冯敬之属尽害之 害:嫉妒
D. 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拜:授予官职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 B.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其皆出于此乎 乃短贾生
C. 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D.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不如因而厚遇之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召以为博士 B. 而固当改正溯,易服饰
C.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D.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
16、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贾生政治才能的一组是( )
(1)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2)每诏令议下,诸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
(3)天子议以为贾生任以公卿之位;
(4)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溯,易服饰,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5)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6)贾生自伤为傅无状
A.(1)(3)(4) B.(1)(5)(6) C.(2)(3)(6) D.(2)(4)(5)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贾谊年轻时,就以文才闻名郡中,深得廷尉和皇上的赏识,被提拔为博士,但仕途坎坷曲折,曾被贬为长沙太傅。
B. 贾谊不仅文才斐然,而且政治才能杰出,每当皇帝召令臣下商议国家大事时,各位先生往往无言答对,而贾谊却全能答出来,于是诸生都以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贾谊。
C. 贾谊耿直忠诚,一心为国,不计个人功名,对皇上不合理的做法及过时的法令条文能直陈己见,大胆进言,但皇上却不听从。
D. 怀王堕马而死,贾谊认为自己虽身为梁王,但没有过错,皇帝不应怪罪于自己
第Ⅱ卷(66分)
四、翻译与默写(18分)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2)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3)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4)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
19.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10分)
(1) ,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
(2) ,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3)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5)歌台暖响,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6) :莫效此儿形状。(曹雪芹《西江月》)
(7)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朱自清《荷塘月色》)
(8)韩愈,唐代文学家, 倡导者,他在《 》中提出观点在当代新课程理念中仍闪耀着光辉。
五、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梅花坞坐月
翁 照
静坐月明中,孤吟破清冷。
隔溪老鹤来,踏碎梅花影。
20、请写出第一句诗所创设的意境特点。
答:
21、古人常用鹤、梅来抒发情致,本诗三、四句也写到了鹤、梅。结合诗歌,谈谈其深
刻内涵。
答:
展开余下试题
五、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 一21 题。
老 家
孙犁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请假不准,总是难以成行。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 其实, “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前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禾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对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
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 “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子,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
我解嘲似的说: “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22.(1)作者在文章开头描写梦境中回家有哪些“困扰”?试分条概述。
(2)描写这些梦境有什么作用?(6分)
答:(1)“困扰”:① ② ③
(2)
23.作者在文章中多次写到老屋,这对表现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4分)
答: &nbs
上一篇:
2006年下期安居中学高2009级语文期末题
下一篇:
苏教版必修三文言板块测试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2006—2007”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3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