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925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5]
2007年郑州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
"郑州市2007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
语 文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羞赧 家俱城 管窥蠡测 绿草如荫
B.盅惑 名信片 平心而论 委屈求全
C.阑珊 侃大山 好高骛远 妍媸必露
D.坐落 副食品 穿凿附会 韬光养晦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的最新力作只是在形式上独树一帜、哗众取宠而已,内容上还是他以前小说题
材的翻版,没有丝毫的突破。
B.商场打折几乎天天有,消费者早就心灰意懒了,在诱人的特价商品前人们多了些
冷静。
C.成绩优异的小刘在求职中频频遭遇歧视,这是许多有着相同经历的二级学院毕业
生都感同身受又无可奈何的事。
D.想当初,公司内优外患,面临倒闭,兄弟俩相濡以沫,携手共进,才有了公司今天的辉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珍贵恐龙蛋窝化石的流失令我国科学家十分痛心,他们呼吁国家采取措施干
涉,设法追回流失的化石,并阻止这类事件不再发生。
B.朝美双方战略层面的决策思维是否在调整,是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取得突破性进展
的真正聚焦点。
C.针对目前经济领域违法犯罪越来越多样,我国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相应的
防范体系也正逐步建立。
D.近日,北京首起饭店“开瓶费”官司,以消费者得到法院的司法支持而告终,法院判决饭店返还向王先生加收的开瓶服务费。
4.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 ,同时还是 。
中国哲学总是倾向于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 ,也 。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
①宇宙的一员 ○2社会的一员
③不可能表演奇迹 ④不需要表演奇迹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
浏览完整试题
叶廷芳
我们的木构建筑——这里指达到辉煌程度的木构建筑——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从形式到风格都只是单一的发展,没有发生过质的变化,可谓“两千年一贯制”。而欧洲人的石构建筑,仅自古希腊罗马起,其风格上的更新换代至少在一打以上。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之一,恐怕是我们习惯于承袭思维,总爱向前人看齐:以前人的水平为
坐标,一味以前人的成就为荣耀,为自满。而欧洲人不管前人有多大成就,都不满足,敢于向前人挑战,设法超越他们。两种不同的文化心态导致两种不同的结果:一个着重在前人基础上渐进发展,少有革新;一个则不断推陈出新,向前跨越。
建筑作为艺术的一门和审美的载体,它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因为人的审美意识是不断
变迁的,而且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从19世纪下丰叶起,从世界范围看,由于新的建筑学理论和新的建筑材料的诞生,建筑开始了一场崭新的革命。中国的木构建筑作为农耕
时代的产物,也已走完了它的历史进程,面临着蜕变。近代西方思潮作为强势文化迅猛地涌
入我国,这意味着客观形势已不允许中国建筑从自己的娘胎里孕育出自己民族的建筑新胚
胎,我们一边招架,一边接受;来不及细嚼,难免囫囵吞枣。整个20世纪我们在总体上就未能跳出西方建筑的大窠臼,既没有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民族的建筑新胚胎,也没有在世界新思潮中取得令人瞩目的地位。到世纪末一看缺少自己的东西,没有进行必要的反思,马上又求助于老祖宗,把前人留下的那些遗产,即把“大屋顶”风格当作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建筑美学法则和艺术模式,到处用钢筋水泥搞复古。传统是必须继承的,怎么能割断历史的延续性呢?但是我们的祖先在当时物质条件很简单、相关的理论很缺乏的条件下,在艺术和建筑领域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我们今天在更优越的条件下,还只知去重复它们,那确实是太“没有出息”了!任何民族只有重视今天的创造才有利于推动历史的发展。
另外,罗马人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就有了《十建筑书》,不仅对当时的建筑技术和艺术作了详尽的记载,而且作了理论提升,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较完备的建筑理论著作。之后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四书》等对欧洲建筑理论作了认真而详尽的梳理和阐发,对尔后的欧美建筑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相比之下,作为木构建筑水平最高、经验最丰富的国家,我们在这方面的建树就要逊色得多。直到汉代我们才有了一部《考工记》,还属于政策、法规一类。之后过了上千年,到五代至北宋才有了一部《木经》,之后元代的《经世大典》《梓人遗制》,又多半失传。宋代的《营造法式》和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都只着重在建筑材料、施工技术和管理方面的记述,理论升华和探索仍较缺乏。
(节选自2006年6月9日《光明日报》)
5.下列对作者关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反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习惯于承袭思维,习惯于向前人看齐,而不习惯于超越前人。
B. 20世纪我们的建筑由于客观形势的制约,在总体上未能跳出西方建筑的大窠臼。
C.建筑理论总结和理论建设的滞后性,制约着我们建筑的发展.
D.创造意识淡薄,鲜见图变求新的极具影响力的建筑作品,这需要我们认真深刻反省。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大屋顶”风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美学法则和艺术模式。
B.中国的木构建筑作为农耕时代的产物,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C.“继承传统”其实是对前人的形式和风格的模仿和重复。
D.作为我们的民族遗产,扎扎实实地搞好木构建筑是无可厚非的。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建筑文化心态上,我们中国人总习惯于模仿前人,而不善于探讨未知。
B.宋代的《营造法式》和清代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等仍是我国建筑遗产的精华。
C.我们的相当多的建筑师都在试图摆脱“工匠心态”的束缚,力图在建筑理论方面有所建树。
D.热衷于“重修圆明园”的呼声,其实就是承袭思维的一种极端表现。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沈瑀字伯瑜,吴兴武康人也。父昶,事宋建平王景素。景素谋反,昶先去之,及败坐系
狱。瑀诣台陈请得免罪,由是知名.齐尚书左丞殷沵与语及政事,甚器之,谓曰:“观卿才干,当居吾此职。”司徒竟陵王子良闻瑀名,引为府行参军,领扬州部传从事。时建康令沈徽孚恃势傲瑀,瑀以法绳之,众惮其强。子良甚相知赏,虽家事皆以委瑀.子良薨,瑀复事刺史始安王遥光,尝使送人丁,速而无怨。乃令瑀专知州狱事。明帝使瑀筑赤山塘,所费减材官所量数十万。帝益善之.为建德令,教人一丁种十五株桑、四株柿及梨粟,女子丁半之。人成欢悦,项之成林。随陈伯之军至江州。会梁武起兵围郢城,瑀说伯之迎武帝。伯之泣曰:“余子在都。”瑀曰“不然人情匈匈。,皆思改计,若不早图,众散难合”。伯之遂降。及帝即位,时天下初定,陈伯之言瑀催督运输,军国获济。帝以为能。以母忧去职,起为余姚令。县大姓虞氏千余家,请谒如市,前后令长莫能绝。自瑀到,非讼诉无所通,以法绳之。县南又豪族数百家,子弟纵横,递相庇荫,百性甚患之。瑀召其老者为石头仓监,少者补县僮,皆号泣道路,自是权右屏迹。瑀初至,富吏皆鲜衣美服以自彰别,瑀怒曰:“汝等下县吏,何得自拟贵人!”悉使著芒屦②粗布,侍立终日,足有蹉跌③,辄加榜捶。瑀微时尝至此鬻瓦器,为富人所辱,故因以报焉。后为信威萧颖达长史。瑀性屈④强,每忤颖达,颖达衔之。天监八年,因入咨事,辞又激厉。颖达作色曰:“朝廷用君作行事邪?”瑀出,谓人曰:“我死而后已,终不能倾侧面从。”是日于路为人所杀,多以颖达害焉。子续累讼之。遇颖达寻卒,事不穷竟。
展开余下试题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六十》)
〔注〕①匈匈:形容喧闹或纷乱的样子。②屦jù,鞋。○3蹉(cuō)跌:失足跌倒。④屈:通“倔”。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益善之 善:友善,交好。
B.以母忧去职 忧:此指母亲的丧事。
C.以法绳之 绳:约束。
D.事不穷竟 穷:穷究,追究到底。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沈瑀“才干”和“屈强”的一组是
人咸欢悦,顷之成林。 观卿才干,当居吾此职。
A. B.
瑀说伯之迎武帝。 自瑀到,非讼诉无所通。
偿使送人丁,速而无怨。 悉使著芒屦粗布,侍立终日。
C. D.
我死而后已,终不能倾侧面从。 因人谘事,辞又激厉。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瑀之父在建平王景素谋反前虽然已经离开了,但在景素事败后仍受牵连被定罪
拘囚。沈瑀到官署为父申诉,使之得以免罪,并因此“知名”。
B.沈瑀“送人丁”既快又无人怨恨,“筑赤山塘”节省费用数十万,“催督运输”使军国获益,这些都表现出他卓越的才干。
C.沈瑀做建德令时,施惠于民,教人种桑柿梨栗,使“人咸欢悦”;做余姚令时,为解百姓之患,抑制豪强,让其老少服役,使“权右屏迹”。
D.沈瑀性格倔强,在做萧颖达长史时,常常与颖达抵触,以致颖达怀恨在心,在一次商议事情时“作色”,并暗中派人在沈瑀回家的路上杀害了他。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良甚相知赏,虽家事皆以委瑀。(5分)
译文:
(2)瑀微时尝至此鬻瓦器,为富人所辱,故因以报焉。(5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夜怀吴中①
(宋)陆游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
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
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
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注]①这首诗写于淳熙元年(1174)陆游离蜀州通判任后.“吴中”,今江苏吴县一带,亦泛指吴地。②灞桥:桥名,在长安东三十里的灞水上.
(1)首联中的“挑灯”、“句句”看似寻常,其实却是理解全诗的关键。请你结合课本节选的《离骚》的内容和你所了解的屈原的遭遇,谈谈你对陆游夜读楚辞心境的理解。(4分)
答:
(2)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嗟夫! ,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秦人不睱自哀,而后人哀之; , 。
(杜牧《阿房宫赋》)
(2)氓之蚩蚩, 。(《诗经•氓》)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 。
(杜甫《客至》)
想当年,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一17题。
溪水
李汉荣
①一条大河有确切的源头,一条小溪是找不到源头的,你看见某块石头下面在渗水,你
以为这就是溪的源头,而在近处和稍远处,有许多石头下面、树丛下面也在渗水,你就找那最
先渗水的地方,认它就是源头,可是那最先渗水的地方只是潜流乍现,不知道在距它多远的
地方,又有哪块石头下面或哪丛野薄荷附近,也眨着亮晶晶的眸子。于是,你不再寻找溪的
源头了。你认定每一颗露珠都是源头,如果你此刻莫名其妙流下几滴忧伤或喜悦的泪水,那你的眼睛、你的心,也是源头之一了。
尤其是在一场雨后,天刚放晴,每一片草叶,每一片树叶,每一朵花上,都滴着雨水,这晶莹、细密的源头,谁能数得清呢?
展开余下试题
②溪水是很会走路的,哪里直走,哪里转弯,哪里急行,哪里迂回,哪里挂一道小瀑,哪里漾一个小潭,乍看潦草随意,细察都有章法。我曾试着为一条小溪改道,不仅破坏了美感,而且要么流得太快,水上气不接下气似在逃命,要么滞塞不畅,好像对前路失去了信心。只好让它复走原路,果然又听见纯真喜悦的足音。别小看这小溪,它比我更有智慧,它遵循的就是自然的智慧,是大智慧。它走的路就是它该走的路,它不会错走一步路;它说的话就是它该说的话,它不会多说一句话。你见过小溪吗?你见过令你讨厌的小溪吗?比起我,小溪可能不识字,也没有文化,也没学过美学,在字之外、文化之外、美学之外,溪水流淌着多么清澈的情感和思想,创造了多么生动的美感啊。我很可能有令人讨厌的丑陋,但溪水总是美好的,令人喜爱的,从古至今,所有的溪水都是如此的可爱,它令我们想起生命中最美好纯真的那些品性。
③林中的溪水有着特别丰富的经历。我跟着溪水蜿蜒徐行,穿花绕树,跳涧越石,我才
发现,做一条单纯的溪流是多么幸福啊。你看,老树掉一片叶子,算是对它的叮咛;那枝野百合花投来妩媚的笑影,又是怎样的邂逅呢?野水仙果然得水成仙,守着水就再不远离一步
了;盘古时代的那些岩石,老迈愚顽得不知道让路,就横卧在那里,温顺的溪水就嬉笑着绕道而行,在顽石附近漾一个潭,正好,鱼儿就有了合适的家,到夜晚,一小段天河也向这里流泻、汇聚,潭水就变得深不可测;兔子一个箭步跨过去,溪水就抢拍了那惊慌的尾巴;一只小鸟赶来喝水,好几只小鸟赶来喝水,溪水正担心会被它们喝完,担心自己被它们的小嘴衔到天上去,不远处,一股泉水从草丛里笑着走过来,溪水就笑着接受了它们的笑……
④我羡慕这溪水,如果人活着,能停止一会儿,暂不做人,而去做一会儿别的,然后再返回来继续做人,在这“停止做人的一会儿里”,我选择做什么呢?就让我做一会儿溪水吧,让我从林子里流过,绕花穿树、跳涧越石,内心清澈成一面镜子,经历相遇的一切,心仪而不占有,欣赏然后交出,我从一切中走过,一切都从我获得记忆。你们只看见我的清亮,而不知道我清亮里的无限丰富……
(选自2005年5月28日((人民日报》)
14.作者为什么说“如果你此刻莫名其妙流下几滴忧伤或喜悦的泪水,那你的眼睛、你的心,也是源头之一了”?(6分)
答:
15,溪水具有的“智慧”和“品性”是什么?(6分)
答:
16.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溪水的?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概括。(4分)
答:
上一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月考试卷
下一篇:
2007.1.19南通市九校(学科基地)联考.doc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2007年郑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