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154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4]
四川省成都市2007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题
"四川省成都市2007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题
语  文
    说明: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第1卷1至4页,第Ⅱ卷5至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3.答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答第Ⅱ卷时,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Ⅱ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采撷(jié) 解剖(pōu)    庇护权(bì)   绰绰有余(chuò)  自怨自艾(yì)
B.症结(zhēng)沉疴(kē)    黑魆魆(xū) 锲而不舍(qiè)    强颜欢笑(qiǎng)
C.巨擘(bò)   酗酒(xù)    削铅笔(xiāo)  相机行事(xiāng)  舐犊情深(shì)
D.誊写(téng) 辟谣(pì)   滞纳金(chì)     呱呱坠地(gū)   觥筹交错(gō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申述     抓辫子 一掷千斤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B.贸然   救世主 指手画脚 学富五车,材高八斗
C.就范   终生制 阴谋诡计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D.凑合     自画像 俯首帖耳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3.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21世纪是知识、信息时代,一个人如果整日充耳不闻,对大千世界的变化不了解,是不会有所作为的。
B.简要地说,所谓和谐家庭就是指父母关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一家人相敬如宾,生活美满幸福。
C.对于我们这些芸芸众生来说,生命也许并不灿烂,但同样也可以在属于自己的位置上闪光。
D.朱光潜先生在文艺美学上造诣很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艺术价值的学术著作《谈美书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成都市构建了以低保为核心,以帮困助学等为配套,以其他专项救助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保障了低保对象、特殊困难群众的基本需要。
B.只有搞好干部队伍建设才能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C.要大力培养、发现和宣传在工作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激励干部,树立榜样,展示干部队伍的主体形象。
D.昨日,各工商部门已将各自辖区内的商场和水产市场进行了集中检查,并查处了那些仍在销售多宝鱼的商家。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三星堆是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遗址,遗址内存在三种面貌不同但又连续发展的三期考古学文化,即以成都平原龙山时代至夏代遗址群为代表的一期文化,又称“宝墩文化”;以商代三星堆规模宏大的古城和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为代表的二期文化;以成都“十二桥文化”为代表的商末至西周早期三星堆三期文化。三星堆古蜀国作为“高于氏族部落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是古代中原周边地区具有典型意义的“古国”之一。


浏览完整试题在龙山至夏代的成都平原,三星堆已成为成都平原的中心城邑,目前这一时期还未发现青铜器,但其中具有良渚文化风格的玉器和具有石家河文化风格的陶器的出土,说明它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已有文化交流。在商代,三星堆已发展成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中心,这是神秘消失的三星堆文明的鼎盛时期,也是2000多年的古蜀国最辉煌的时期,代表了长江流域商代文明的最高成就。这一最高成就有多方面的表现,比如高度发达的青铜冶铸技术,将自然水系与人工水系相结合来合理利用与治理等。
在三星堆二期文化中,青铜文明的自身文化特点影响范围也超出了传统的古蜀国分布的成都平原,扩散到陕南和江汉平原等地。同时,青铜文明也受到了中原夏商文明及长江中游等地区的文明的强烈影响。三星堆文明作为长江上游地区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再次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三星堆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模样不同寻常的青铜面具,几乎全是粗眉毛、高鼻梁、阔扁嘴,这种脸型与当地人大相径庭,这种面具代表了什么?境外媒体曾用远古外星人来解释青铜人的身份。
专家指出,古人的地理活动能力其实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据推断,1万年前,亚洲的先民就曾踏上美洲大陆。对此,我们有理由设想:既然1万年前亚洲先民就可以远涉另一大陆,那么4000年前的三星堆古蜀国为何就不能出现来自南亚乃至欧洲的“老外’,呢?
三星堆文明这种迥异于中原文明的独特气质无处不在证明这是多种外来文化在三星堆“杂交”的结果。另外,从祭祀坑出土的70枚象牙及部分带有古波斯风格纹饰的青铜器、一些与欧洲同期酒杯有相似外形的陶器酒杯看,三星堆古蜀国当时与周边国家甚至更远的地方已有了商品交流,三星堆青铜器完全可能受到了来自西亚、欧洲等异域文化的影响。
为解开“三星堆人”之秘,研究人员正考虑通过DNA技术来对三星堆出土遗骨进行科学测试,以求早日找到答案。三星堆的千古之谜令人神往,也令人遐想:谜底解开之时,或许就是重新认识三星堆文明之时。(选自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网,有删改)
5.从原文看,下列对三星堆文化的认识无误的一项是
A.三星堆遗址里的宝墩文化、三星堆古城文化和成都十二桥文化虽面貌各有不同,但各自都是在自己的区域里连续发展的。
B.三星堆文化既受到了众多外来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在向外扩散自己的影响。
C.三星堆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它的青铜文明,其青铜冶炼技术达到了商代文明的最高成就。
D.三星堆文化是长江上游地区文明的杰出代表,绵延至今已达五千多年了。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目前考古所得到的证据看,青铜文明是三星堆文化的骄傲,它贯穿了三星堆文化的始终。
B.三星堆的青铜面具是未解之谜,从种种考古证据推测,它可能与南亚、欧洲人有密切关系。
C.三星堆文明已超越氏族部落,形成了稳定、独立的政治实体,即古蜀国。
D.三星堆文化与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都同属于长江流域古文化,其文化特征与中原文明有所不同。
7.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三星堆文明在治水上已经有了一整套的经验,这为后世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三星堆遗址曾出土了大量的象牙,这可能是与周边国家及其他地区商品交换的结果。
C.三星堆文化迥异于中原文明,可见它与中原文明的联系远不如与西亚、欧洲    的联系更紧密。
D.如果通过DNA技术对三星堆出土的遗骨进行科学测试,我们就能解开三星堆青铜面具之谜。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父让,王莽时为城门校尉,封倚远伯,使奉少昊后,寓于北地而卒。鸿时尚幼,以遭乱世,因卷席而葬。后受业太学,家贫而尚节介,博览无不通。学毕,乃牧豕于上林宛中。曾误遗火,延及它舍。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其主犹以为少。鸿日:“无它财,愿以身居作。”主人许之。因为执勤,不懈朝夕。
邻家耆老见鸿非横人,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于是始敬异焉,悉还其豕。鸿不受而去,归乡里。
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日:“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日:“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日:“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日:“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日:“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
居有顷,妻日:“常闻夫子欲隐居避患,今何为默默?无乃欲低头就之乎?”鸿日:“诺。”乃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有顷,又去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疾且困,告主人日:  “昔延陵季子葬子于赢博之间,不归乡里,慎勿令我子持丧归去。”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成日:“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
葬毕,妻子归扶风。
                              (《后汉书·文苑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共责让主人,而称鸿长者     让:责备
B.疾且困,告主人日     困:贫困
C.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     简:选择,挑选
D.有顷,又去适吴     适:去,到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更为椎髻
良乃入,具告沛公 
B.乃共人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C.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展开余下试题A.王莽当政时,梁鸿的父亲曾被封在北方做翛远伯,被派去侍奉少昊的后人。
B.梁鸿为人清高,不慕富贵,不少有势力的人家敬慕他的高尚节操,都想把女儿嫁给他,梁鸿全都拒绝了。
C.梁鸿听说孟家女虽长得不好但心性很高,就娶了她,但看到妻子打扮得很艳丽,心里不高兴,当妻子衣着朴素时,梁鸿才回嗔作喜。
D.梁鸿虽早有隐居之志,但也曾想谋个一官半职,最终还是在妻子孟氏的提醒下,才决心归隐。
 
四川省成都市2007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性检测题
语  文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鸿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3分)
                                                                           
                                                                          
(2) 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4分)
                                                                           
                                                                           
                                                                           
(3) 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3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宿云梦馆
欧阳修
北雁来时岁欲昏   私书归梦奋难分。
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1)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并结合一、二两句诗做简要分析。(5分)
                                                                           
                                                                          
                                                                           
                                                                          
(2)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典故,请指出来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3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旬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①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写“泪”的诗句,其情韵丰富。比如杜甫《春望》中用“             ”来表现国破家亡时内心的伤痛;李商隐《锦瑟》中用“              ”描绘出了一幅奇美且让人想像无穷的画面;柳永的《雨霖铃》则用“           ”抒写离愁别恨之苦。
②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
③自古文人多入蜀,唐有写出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杜甫,南宋有“但悲不见九州同”的著名爱国诗人   。
(2)①韩愈在《师说》中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师生关系的语句是“            
    ,          ”。
②《韩非·喻老》中“千里之堤,     ”与宋代欧阳修《伶官传序》中“_______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所阐述的道理相近。


展开余下试题③唐代的古文运动使六朝以来衰颓的文风为之一振,其首倡者为中唐的韩愈,宋代的        赞他“文起八代之衰”。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北国秋叶
薛尔康
①柿叶、槐叶一落,京华的秋树便相继凋零了。马路上,公园里,落叶萧萧地下,稠密如雪。
②大自然正在死亡,并在死亡的哀痛中求得更生。行走在纷纷的落叶的雨中,你会惊心于宇宙永恒的变历。但是,刚从胸中升起的严峻的情绪很快就被落叶的情致驱逐干净。
在你头顶飘洒飞扬着的落叶是彩色的,只有北国的秋叶才有这种鲜明的色彩,殷红、金色、青色、橙色,或是红黄驳杂……全不见枯槁的色泽,是秋天果实才有的颜色。在北京的宽阔马路上,落叶飘摇而下,街道就被美丽的各种形状的小色块点缀着,显得安谧而有生气,首都浓浓的秋意就蓦然呈现出来。要没有这些小色块的点缀,北国的深秋或许就索然无味了。在北京,我偏居于东面,那里的金台路被金黄得透明的银杏叶铺满了,状如一把把小扇面,可爱得叫人不忍心踩踏。每当清扫车驶过之后,街道地光皮尽,显出深秋的萧索景象。
③然而,落叶还在萧萧地下。那些树叶,仿佛是压满树冠的鸟群,受到了一阵风的惊扰,不约而同飞离枝梢的。只是飞去的乌群没有它们这般安详自得罢了。我敏感的心灵听见它们在叽叽喳喳地啁啾一一落叶在叙说飞翔的欣悦。与其说飞翔,尚不如说是舞蹈,时而在空中激动得瑟瑟抖动,时而又闲适得起伏飘摇,它们获得期待已久的自由,似乎它们在枝头守候至今,只是尽某种义务,而它们的色彩,是大自然偿还的报酬。现在,它们可以自由自在去做点什么了。于是去亲昵行人的面颊衣襟,去装点大地,它们毫不理会生命最美好的时刻意味着什么。即便无风,树叶也会凋落,从空中直直地降落下来,如一枚沉静的果实,表现出深思熟虑的情调和超然的庄严。没有风,是什么力量使它们凋落下来呢?是凭自己的意志吗?我凝视着那一片片沉静地降落的树叶遐思。几个孩子在收集落叶,我也情不自禁捡起几片,叶柄柔软而呈青色,变了色的叶片依然光润水鲜,充满液汁,这是活的叶子,简直就在向你悄声细语说着一些什么。它选择生命最美好的时刻告别人世,大千世界上竟连植物也不愿使自己死得丑陋。
④于是,就连许多绿叶也受了感染似的,纷纷离枝而下,加入同类的有韵的舞蹈。使我惊诧的是,在东郊公园内,池边垂柳尚在婆婆摇曳,满地却已压着一层青翠的落叶,如同绿色的积雪。这是大自然作出的惊世骇俗之举吗?那是白杨树的宽大的叶子。我伫立在厚厚的积叶上,向白杨树仰望:满冠树叶在风中簌簌作响,透出深沉的翠色。白杨树很早就开始凋落了,可是它的叶子将坚持到最后凋尽,即便最后凋落的树叶,也是绿色的。白杨树把深秋的空间,染得上下皆绿了。这位北国的伟男子既遵从无情的时序,又珍爱生命的翠色,于是造就了一种奇观。一位穿着鲜红衣裳的南方姑娘手持一束白杨树的落叶,在风旋起的绿色涡流中留影,留下这一独特的对于秋日的回忆,这确是一张富有意味的照片。要知道,只在北国才有这样的秋情,在北国,没有枯槁得干脆的落叶。
 ⑤现在,北国的落叶乔木已经凋尽,但秋叶的美丽和我所体验到的情味,使我不为它的凋落而伤感,甚至连北方秋日的肃杀劲也被冲淡了。在我久居的温暖湿润的江南,树叶的凋零要蔓延秋冬两个季节,凋落得迟迟慢慢,显出极不情愿的情状,因而不见落叶稠密如雨的景象,落叶大都是死去的树叶,色彩也远不如北方的绚烂。而且,总有一些已干枯发硬的树叶挂在光秃秃的枝丫上,到开春叶柄下萌动新绿,才会被顶落下来。几片枯叶活画出秋冬肃杀的风景。
    ⑥我爱秋叶甚于初春的新绿。
    ⑦我爱北方的秋甚于南方的秋。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节)
14.文中的“我”为什么喜欢北国的秋叶?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回答。(6分)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成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5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