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24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4]
初三语文第四单元测验
"初 三 语 文 第 四 单 元 测 验
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都是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深蒂(dì)固         孜孜(zī)不倦          锲(qiè)而不舍
B、吹毛求疵(zī)         汲(jí)取               祈(qí)祷
C、诘(jié)难             狡黠(jié)              肇(zhào)庆
D、滞(zhì)碍            王粲(càn)              狂妄(wǎng)自大
2下面加点的字字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汲取       汲:从下往上打水          怀古伤今   怀:追念
B、不言而喻   喻:明白                  锲而不舍   锲:雕刻
C、格物致知   致知:获得知识            吹毛求疵   疵:毛病
D、不求甚解   甚:超过                  开卷有益   卷:书本
3、下列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们严正警告陈水扁不要错估形式,立即悬崖勒马,停止一切分裂活动。
B、他昨天不在场,对这种事一窍不通,不要问他了。
C、在这次北京国际“科技博览会”上,展出的产品包罗万象,琳琅满目。
D、李老师没有偏见,对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能够一视同仁。
4、在下面句子中填写的关联词语都正确的一项是( )
三峡工程完工以后,(      )可以使航道单向年通过能力提高到5000万吨,(     )可使万吨级船队溯流而上直达重庆,(    )为西南腹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A、因为    所以     而且             B、既    所以     从而
C、因为    又       而且             D、既    又       从而
5、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C )
A、 老师和蔼可亲的笑脸和那谆谆教导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B、 大量植树造林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环境能否得到改善。
C、 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D、 当外国友人来长沙时,受到了长沙人民的热烈欢迎。
6、下列作家、作品、国别对应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培根——美国
B、《谈读书》——罗迦•费•因格——英国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丁肇中——中国
D、《不求甚解》——马南邨——中国
7、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摸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浏览完整试题B、读书费时过多则易惰,文彩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C、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烂加粗暴的不讲理的非议论。
D、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8、为下语段的空缺处选填一组恰当的词语( C )
在环境_________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所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__________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_________;第二,_______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_______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A、变化、追求、探讨、探讨、期望      B、激变、寻求、探讨、探讨、期望
C、激变、寻求、探索、探索、希望      D、变化、追求、探索、探索、希望
9、为下面一段话选择一句合适的话作为结尾句,使语气贯通,合乎逻辑( B )
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索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就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只有能做到这些,你才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B、 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C、 只要能做到这些,你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D、 因为能做到这些,所以你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10、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1)的句式在横线上填写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阅读古典诗词,你可以一一品位诗人们的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1)读王维、孟浩然,你懂得了什么叫做寄情山水;(2),你懂得了什么是忧民情结;(3),你懂得了什么叫做爱国情怀。读着,品着,渐渐地,你已经和诗人融为一体了,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修养和审美情趣。
A、(2)读李白、白居易;(3)读李清照、陆游
B、(2)读李白、白居易;(3)读陆游、苏轼
C、(2)读杜甫、白居易;(3)读陆游、辛弃疾
D、(2)读杜甫、杜牧;(3)读苏轼、辛弃疾
二、 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在本单元所学的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每题1分,共11分)
1、形容神秘莫测,使人摸不透的花招、手段。(                )
2、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
3、替老百姓说话,为老百姓请示保全性命、解除痛苦。(            )
4、指还没有经过加工和提炼的原始材料。(          )
5、形容写文章或者说话枯燥无味。(                 )
6、搜寻、摘取文章中的片段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
7、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
8、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
9、因小的、局部的利益而失去大的、整体的利益。(           )
10、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劲,非常容易。(             )
11、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            )
三、 默写填空(共10分)
1、默写《望江南》(5分)
2、请写出三句初中语文课本的古代诗词作品中含“云”的句子。(3分)
(1)
(2)
(3)
3、苏轼《水调歌头》中表现作者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四、 语言实际运用题(共10分,306班的同学完成2、3题;301至305班同学完成1、4、5题)
1、一位作曲家带着自己创作的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乐大师讨教。在听演奏的过程中,这位大师不断地脱帽。演奏完毕,作曲家忙问道:“大师,是不是屋里太热了?”大师说:“不热,我有碰到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那么多的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
这位大师答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给下面的成语填空,再说说所填的字连起来是宋词中的什么名句,然后用此名句作谜语猜《红楼梦》中的一人物名。(本题成语填空0.5分/个,名句2分,人物名字2分,共8分)
①_____逆之交②_____量齐观③______情逸致④______驹过隙⑤_______如指掌⑥______年老成⑦_______有余⑧_____破血流
名句为:
所猜的《红楼梦》人物名字为:
3、请阅读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本题2分)
巍巍古寺在山林,不知寺内几多僧。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周尽不差争。三人共食一碗饭,四人共吃一碗羹。请问先生明算者:算来寺内几多僧?
根据诗中的提示,算一算,请问寺院里到底有多少僧人?________________人。
4、下面的数式隐含一个成语,你能写出来吗?(共5分)
(1)1 2 3 4 5 6 0 9 (              )(2)1 2 5 6 7 8 9  (            )
(3)1 +2+3   (              ) (4)3 3 3        5 5 5     (             )
(5)9寸 + 1寸  = 1尺     (             )
5、为下面的文字拟一个合适的标题(3分)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后,1945年从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学习理论物理。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8月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展开余下试题适合本文段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文段阅读(共39分)
(一)我们都是成功者(12分)
   ①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得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最终的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②其实,我们都是成功者,因为成功只是一种感受,一种自我意识的主观感受。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都看作是一次成功,都认认真真地品味一番,那么,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地丰富和生动。不是吗?作为一名学生,他考试及格了,成绩提高了,这是成功,应当感到高兴;作为一个农民,他播下的种子发芽了,庄稼收割了,这也是成功,也应当感到高兴。在更多的时候,成功无须人认可,更不需要别人来裁判;我们也不要把成功的刻度画得太高,不要把成功看得过于神圣。
  ③然而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不可避免地要遭受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失败。每经过一次失败,对事物的认识就深入一步,对人生的感受就加深了许多,自己的意志就增强了不少,这种种经历和感受,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吗?否则,我们就会对人生失去一份应有的信心,面对困难,我们就会望而却步。
  ④大胆而自豪地承认成功吧。认人真真地品味自己的每一次成功,从品味中汲取动力,开启智慧,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这也许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1、 第①自然段中“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中“可怕的自卑”指的是什么?(1分)
                                                                                  
2、第②自然段中“幸福和快乐就会长伴于我们身边,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格外地丰富和生动”的原因是(1分) 
                                                                           
3、第③自然段中“这种经历和感受”句中的“经历”与“感受”两词的次序能否互换?其理由是什么?(2分)
答:                                                                                
                                                                                      
4、简要概括本文论点(不超过10个字)(2分)
                                                                          
5、作者是从两个方面围绕论点展开论述的,这两方面是什么内容?(2分)
  (1)                                                                              
  (2)                                                                                
6、结合自身实践,谈谈你是如何看待成功的?(2分)
  答:                                                                                  
                                                                                          
                                                                                          7、古今中外的名人不胜枚举,请你从中挑选一位,简要概述他(她)的成功经历。(2分)
答:                                                                                
                                                                                    
                                                      


展开余下试题(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0分)
①“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当你找到某个答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②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1、 为什么在生活中我们不能有“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2分)
答:
2、“并非“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答:
3、第①段最后一句话在选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4、“然而”在选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答:
5、第②段在选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三)《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7分)
①“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得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③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污蔑。
④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 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答:
2、 选文的中心的论点是:(1分)
3、 作者称哪些人是中国的“脊梁”?(2分)称“中国的脊梁”有什么作用?(2分)
答:
4、 第③段中“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1分)有什么作用?(1分)
答:
5、 赞扬“中国的脊梁”在当时有什么意义?(2分)
答:
6、“脂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状元宰相”是指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7、 何理解文段中最后一句“要自己去看地底下”?(2分)
8、 在第③段中的“人们”“他们”“大家”“中国人”“一部分人”等人称代词,分别指代的是(          )(本题答案填在试卷上,不涂在答题卡上)(2分)
A、自古以来的人,有自信力的人,老百姓,全体中国人,为资产阶级效劳的人
B、“埋头苦干”等的四类人,全体的中国人,中国的人们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初三语文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