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997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7]
2006年下学期岳阳县期考试卷
2006年下学期岳阳县期考试卷
高  二  语  文
岳阳县教研室   易均
注意:1、本试卷共21题,分值120分,时量120分钟。
2、全部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
一、(18分,每题3分)
1.下列括号中对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惩创(chuāng)  干练(gān)      瑕疵(cī)       怏怏不乐(yàng)
B.娉婷(pīng)    锃亮(zèng)     风靡(mí)       天真罄露(qìng)
C.菲薄(fēi)     感喟(kuì)      震慑(shè)      大煞风景(shà)
D.关卡(qiǎ)     熟稔(rěn)      歆羡(xīn)      长歌当哭(dà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坐镇     风餐露宿     德高望重     实至名归
B.秉赋     吹毛求疵     异曲同功     直截了当
C.端详     思想深遂     习焉不察     乌烟瘴气
D.烦燥     熠熠发光     钟灵毓秀     金碧辉煌
3.填入下列各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听说连一向__于现银的乡下人,也知道这既便当,又可靠,很乐意收受,行使了。
②我们不必恭读《钦定二十四史》,或者入研究室,__精神文明的高超。
③想无名而终于有名,其原因大概因为历史需要__清高的样板。
④陶渊明归隐田园,以“力耕”谋取“衣食”。这种情况与富贵绝无__,在古人心目中乃成为纯正的清高。
A.执迷   审察   树立   因缘    B.执迷   审察   竖立   姻缘
C.痴迷   审查   树立   姻缘    D.痴迷   审查   竖立   因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陶渊明除了真正清高之外,还能写一手好诗,用来言志抒情,因而实至名归,成为清高的典型。
B.张洪烈老人看到满地被学生糟蹋的黍麦,长叹一声,黍离之悲由心头生起。
C.知识分子就该有知识分子的骨气,怎么能为一点利益而摧眉折腰呢?
D.他每想起自己当年金戈铁马,驰骋沙场的情形,就禁不住豪情万丈。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读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后,使我对田园生活产生无限的向往。
B.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
C.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
D.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C.苏洵、王安石、苏轼、欧阳修都是宋代著名的散文家,他们各自的作品是《六国论》、《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和《伶官传序》。
D.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创作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雨果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2分,每题3分)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八年,赐爵关内侯。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事母孝谨,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茹。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苦辛耳。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注:连车满载),弥竟川泽。惟奋无资,单车就路。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奋年已五十,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郡多氐人,便习山谷,其大豪齐钟留者,为群氐所信向。奋乃率厉钟留等令要遮抄击,共为表里。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B.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C.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D.奋谢之而已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1)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1)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    (2)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C.(1)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
D.(1)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2)而记游者甚众
9.下列句子分成四组,分别表现孔奋“孝谨”与“清平”的一组是(      )
A.(1)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2)惟奋无资,单车就路。
B.(1)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2)孔君清廉仁贤
C.(1)虽为俭约,奉养极求珍膳           (2)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D.(1)唯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2)为政明断,甄善疾非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奋曾师从刘歆,可刘歆却认为孔奋胜过了自己。
B.当时许多做官的人不修边幅,而孔奋却非常注意自己的仪表,力求服装清洁。
C.当贼人以孔奋的家人做人质时,孔奋一心为国,毫不被贼人所动,终于擒获消灭了魄茂等人,但他的家人却被贼人所杀。
D.孔奋担任太守后,全郡的人都以他为榜样来修行操守。孔奋也见到人有美德,爱之如同亲人;对不良行为,则疾恶如仇。
三、现代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9分)
在另一篇文章里我已讨论过情感思想与语文的关系,在这里我不再作哲理的剖析,只就情与辞在分量的分配略谈一谈。就大概说,文学作品可分为三种,“情尽乎辞”,“情溢乎辞”,或是“辞溢乎情”。心里感觉到十分,口里也就说出十分,那是“情尽乎辞”;心里感觉十分,口里只说出七八分,那是“情溢乎辞”;心里只感觉到七八分,口里却说出十分,那是“辞溢乎情”。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指出与此类似的分别,不过他把“情”叫做“精神”,“辞”叫做物质。艺术以物质表现精神,物质恰足表现精神的是“古典艺术”,例如希腊雕刻,体肤恰足以表现心灵;精神溢于物质的是“浪漫艺术”,例如中世纪“高惕式”雕刻和建筑,热烈的情感与崇高的希望似乎不能受具体形相的限制,磅礴四射;物质溢于精神是的“象征艺术”(注:黑格尔的“象征”与法国象征派诗人所谓“象征”绝不相同),例如埃及金字塔,以极笨重庞大的物质堆积在那里,我们只能依稀隐约地见到它所要表现的精神。
黑格尔最推尊古典艺术,就常识说,情尽乎辞也应该是文学的理想。“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和顺积中,英华外发”,“修辞立其诚”,我们的古圣古贤也是如此主张。不过概括立论,都难免有毛病。“情溢乎辞”也未尝没有它的好处。语文有它的限度,尽情吐露有时不可能,纵使可能,意味也不能很深永,艺术的作用不在陈述而在暗示,古人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不尽,意味才显得闳深婉约,读者才可自由驰骋想象,举一反三。把所有的话都说尽了,读者的想象就没有发挥的机会,虽然“观止于此”,究竟“不过尔尔”。拿绘画来打比方,描写人物,用工笔画法仔细描绘点染,把一切形色,无论巨细都尽量地和盘托出,结果反不如用大笔头画法,寥寥数笔,略现轮廓,更来得生动有趣。画家和画匠的分别就是在此。画匠多着笔墨不如画家少着笔墨,这中间妙诀在选择与安排之中能以有限寓无限,抓住精要而排去粃糠。黑格尔以为古典艺术的特色在物质恰足表现精神,其实这要看怎样解释,如果当作“情尽乎辞”解,那就显然不很正确,古典艺术的理想是“节制”与“静穆”,也着重中国人所说的“弦外之响”,“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展开余下试题11.以下关于“情”与“辞”及其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依据黑格尔的“物质”、“精神”的观点,文学作品文字内容属于“物质”范畴。
B.一篇文章中情与辞在分量上的分配,应视所写文章的内容形式而定。
C.“言有尽而意无穷”,心里有十分,口里只说出七八分,反而可让读者有想象的空间。
D.古典艺术的理想是节制与静穆,就是要“情尽乎辞”,即“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12.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情尽乎辞”是文学家追求的但又往往难以达到的目标。
B.本文拿绘画与文学作比较,委婉含蓄地批评了工笔画法的缺陷。
C.从本文的意思看,作者是不大赞同文学“情尽乎辞”的。
D.“画家”喻创作中善用暗示的文学家,“画匠”喻无巨细都尽量和盘托出的文学家。
13.根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万里长城是物质溢于精神的“象征艺术”。
B.在文学作品的文字中,无论是说理叙事状物,都必须流露一种情致,否则,不成其为文学。
C.“辞溢乎情”的文学作品,辞藻往往高华精妙,值得大力提倡。
D.初学为文者,应首先做到“因情生文”、“情见于辞”,然后再作更高的企图。
(二)阅读余秋雨的《三十年的重量》,完成14—22题。(13分)   
时至岁末,要我参加的多种社会文化活动突然壅塞在一起,因此我也变得“重要”起来,一位朋友甚至夸张地说,他几乎能从报纸的新闻上排出我最近的日程表。难道真是这样了?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
实在想不到,在接不完的电话中,生楞楞地插进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待对方报清了名字,我不由自主地握着话筒站起身来:那是我三十年前读中学时的语文老师穆尼先生。他在电话中说,三十年前的春节,我曾与同班同学曹齐合作,画了一张贺年片送给他。那张贺年片已在“文革”初抄家时遗失,老人说:“你们能不能补画一张送我,作为我晚年最珍贵的收藏?”老人的声音,诚恳得有点颤抖。
放下电话,我立即断定,这将是我繁忙的岁末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我呆坐在书桌前,脑海中出现了六十年代初欢乐而清苦的中学生活。
那时候,中学教师中很奇异地隐藏着许多出色的学者,记得初中一年级时我们自修课的督课老师竟是著名作家郑逸梅先生,现在说起来简直有一种奢侈感。到高中换了一所学校,依然学者林立。我的英语老师孙廷先生对英语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双重造诣,即便在今天的大学教师中也不多见。穆尼先生也是一位见过世面的人。至少当时我们就在旧书店里见到过他在青年时代出版的三四本著作,不知什么原因躲在中学里当个语文教师。记得就在他教我们语文时,我的作文在全市比赛中得了大奖,引得外校教师纷纷到我们班来听课。穆尼老师来劲了,课程内容越讲越深,而且专挑一些特别难的问题当场向我提问,我几乎一次也答不出来,情景十分尴尬。我在心中抱怨:穆尼老师,你明知有那么多人听课,向我提这么难的问题为什么不事先打个招呼呢?后来终于想通:这便是学者,半点机巧也不会。
哪怕是再稚嫩的目光,也能约略辨识学问和人格的亮度。我们当时才十四五岁吧,
答   题   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一直傻傻地想着感激这些老师的办法。凭孩子们的直觉,这些老师当时似乎都受着或多或少的政治牵累,日子过得很不顺心。到放寒假,终于有了主意,全班同学约定在大年初一到所有任课老师家拜年。那时的中学生是买不起贺年片的,只能凑几张白纸自己绘制,然后成群结队地一家家徒步送吉。说好了,什么也不能吃老师家的,怯生生地敲开门,慌忙捧上土土的贺年片,嗫嚅地说上几句就走。老师不少,走得浑身冒汗。节日的街道上,一队匆匆的少年朝拜者。
我和曹齐代表全班同学绘制贺年片。曹齐当时就画得比我好,总该是他画得多一点,我负责写字。不管画什么,写什么,也超不出十多岁的中学生的水平。但是,就是那点稚拙的涂划,竟深深地镌刻在一位长者的心扉间,把三十年的岁月都刻穿了。
今日的曹齐,已是一位知名的书画家,在一家美术出版社供职。我曾看到书法选集乃至月历上印有他的作品,画廊上也有他的画展。当他一听到穆尼老师的要求,和我一样,把手上的工作立即停止,选出一张上好宣纸,恭恭敬敬画上一幅贺岁清供,然后迅速送到我的学院。我早已磨好浓浓一砚墨,在画幅上端满满写上事情的始末,盖上印章,再送去精细装裱。现在,这卷书画已送到穆尼老师手上。
老师,请原谅,我们已经忘记了三十年前的笔墨,失落了那番不能复制的纯净,只得用两双成年人的手,卷一卷三十年的甜酸苦辣给你。
在你面前,为你执笔,我们头上一切名号、头衔全部抖落了,只剩下两个赤诚的学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能超拔烦嚣,感悟到某种跨越时空的人间至情。
凭借着这种至情,我有资格以三十年前的中学生的身份对今天青少年朋友说:记住,你们或许已在创造着某种永恒。你们每天所做的事情中,有一些立即就会后悔,有一些却有穿越几十年的重量。
14.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三十年的重量”既指跨越时空,镌刻在老人心扉间三十年的人间至情之重,又指这种人间至情对处于烦嚣中的“我”所带来的心灵的强烈震撼之沉。
B.本文主要采用插叙的手法,以穆尼老师要求补画开始,又以“我”与曹齐送画结束,显得首尾圆合。
C.我们给老师先后所送的画,画面内容是一样的,都表达了我们赤诚纯净的心境和对老师的敬重爱戴。
D.作者写作这篇文章,意在告诉青少年朋友们,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老师。
E.本文语言质朴无华,意蕴含蓄,情味悠长。一幅画和人间至情在“重量”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15.第一段开头写道,“我因参加多种社会文化活动而变得重要起来”,为什么“我只感到浑身空荡荡、虚飘飘”?(3分)
                                                                            
计   分   栏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16.为什么穆尼老师“把我们补画的一张贺年片,作为晚年最珍贵的收藏”?(3分)
                                                                            
                                                                            


展开余下试题17.第四五段写道,穆尼老师“专挑一些特别难的问题当场向我提问”,使我“十分尴尬”,“我”为什么还“一直傻傻地想着感激这些老师的办法”?(3分)
                                                                            
                                                                            
四、(18分)
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
                                                                            
19. 按课文原文填空(10分)
①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霖铃》)
②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高》)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迷花倚石忽已暝。(《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虞美人》)
⑤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   _______。(《游褒禅山记》)
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六国论》)
⑦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骚》)
⑧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__。(李凭箜篌引)
⑨征帆去棹残阳里,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桂枝香•金陵怀古》) 
⑩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幕遮》)
20.阅读下面一首宋代郑谷的《菊》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瓦松是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
(1)这首诗托物言志,作者借菊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第三句中“满”和“羡”体现了古人讲究“炼字”的特点,试结合诗歌任选一字进行分析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50分)
21.有一艘海轮途中触礁,船体进水。乘客有的急着找救生圈,有的找自己的行李。但更多的人在发牢骚,这时,一位乘客高声喊道:“我们的命运不是掌握在我们的嘴上,而是掌握在我们的手上,快堵住漏洞!”……海轮安全地驶向彼岸。
请以“把握好自己的命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2020000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2006年下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