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192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92]
中考现代文训练
"中考现代文训练一
冬  天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氩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在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罢。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人,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  1933年2月)
1.这篇文章写了几个冬天?是分别通过什么事情写冬天的?(6分)
第一个冬天,童年时与父亲兄弟围着小洋锅吃白水豆腐;第二个冬天,与朋友夜游西湖;第三个冬天,与妻儿在台州。
2.通读全文,可以感受到作者笔下的冬天是怎样的冬天?你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从原文中找出至少三个句子)(6分)
是一些温暖的、洋溢着亲情和友情的冬天。(例句:)  


浏览完整试题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
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人,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
3.为什么不说豆腐煮在锅里,而要说“养”在锅里?(4分)    
答:“煮”在锅里的豆腐是“死”的,只是一种食品。“养”在锅里的豆腐则是“活”的,是一种有生命的、能给人带来快乐的生物。
 4.“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1)“我们都喜欢这白水豆腐”的原因是这不是吃饭,只是玩儿。(不超过10个字)
    (2)作者连用两个“等着”,这在表达上的好处是能充分表现“我们”急切盼望的心情。(不超过15个字)(3分)
5.作者为了突出表现文章的主旨而在选材上有精心的安排,请就此作一点分析。
答:作者精心选取与冬天的寒冷形成强烈反差的热闹、温馨的几件事,来描写他心中如春天般的冬天。
“入世”与诚信
沙叶新
    ①用了漫长的15年,加入了世贸组织。精诚所至,“世贸”为开,我不弃“世”,“世”必我入,我们终于不再”横空出世”,融入了世界大家庭,真是可喜可贺。兴奋之余,想起诚信二字,进而想起两则故事。    ·
    ②先说第一则,记得是在一本什么杂志上看到的,说的是在战场上,某战士为部队开拓前进道路,不惜以自己的身体引爆敌人埋下的地雷阵,以致身负重伤,命在旦夕。报纸上连续不断报道他的事迹,称他为黄继光式的英雄。当部队老将军得知这位战士生命垂危,将不久于人世时,便去医院探望,并给他颁发军功章。将军问战士还有什么话要说,战士说:“有句话,指导员不让我说。”将军问:“为什么?”战士说:“指导员说已经报道了,全国都知道我是英雄了,说了影响不好。”将军追问:“怎么回事,你说!”战士说:“我不是用身体引爆地雷阵的,而是自己不小心,跌倒在地碰到地雷的。我不是英雄。”将军受到极大的震动,沉思良久,最后说:“把事实真相说出来和用身体引爆地雷阵同样需要巨大的勇气。你是勇士,你仍然是名副其实的英雄。军功章应该是你的,你受之无愧!”    ,
    ③再说第二则,记得是我读初中时语文书上的故事,说的是一天晚上,一个中尉军官看到一个小孩站在路口哭,于是问他是不是迷路了,小孩说不。又问为什么不回家,小孩说我在站岗,不能回家。原来这个小孩是在参加一群孩子所玩的军事游戏,小孩负责站岗。游戏结束,其他孩子都己回家,却把他忘了。此时尽管天黑无人,他仍坚守岗位。中尉对小孩说:“游戏结束了,你回去吧。”小孩说:“不,我没接到命令。”中尉对小孩说:“你看,我是军官,是真正的军官,现在我命令你,回家!”小孩做了个立正的姿势,说了声“是!”又向中尉行了个礼,就回家了。    。
   ④战士的诚实,小孩的守信,令我感动,使我难忘。孔子说:“民无信无以立。”韩非子说:“巧诈不如拙诚。”管子说:“诚信者,天下之结(关键)也。”可见诚和信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其实也是世界各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就以WTO而言,他要求所有“入世”的政府都必须政策透明,信息公开,不作假,不欺瞒;言行如一,信守承诺,不食言,不毁约,可见也是以诚与信来要求和制约所有会员国的。没有诚信的国家,被视为“流氓国家”,将为世贸组织所抛弃,也为世界大家庭所厌恶,这是非常非常耻辱的。中国是最讲诚信的国度,可是我们现在的诚信度如何呢?是降低了,还是提升了呢?这确实是个很尖锐的问题。在“入世”后的此时此刻,大家都在问:我们现在准备好了吗?我以为在种种准备之中还应该有个包括诚信在内的国民素质和政府素质的准备。
    ⑤现在在进行任何国际交往中都说要讲“游戏规则”,而“游戏规则”的基础就是诚和信:现在要办什么事情都说”要从娃娃抓起”,我以为诚信二字更要从娃娃抓起。如果我们所有的孩子都能像做军事游戏的那个小孩那样言必行,行必果,如果我们所有的成年人都能像那个战士那样重真实,摈虚假,那么我们的国民素质、政府素质将会大大提高!
6.(1)第①段中“精诚所至,‘世贸’为开”是活用的哪句话?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2)“横空出世”中“出世”在这里的意思是处于世贸组织之外
7.文章题目为“入世”与诚信,你认为“入世”与诚信是什么关系呢?
    是世界各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WTO也是以诚与信来要求和制约所有会员国的。没有诚信的国家,将为世贸组织所抛弃。
 (1)第④段引用孔子、韩非子、管子的话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诚和信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也说明诚信之于人之于国家的重要性。
 (2)第④段除了运用引证法以外,还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它的作用是什么?
   还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证明了守诚信,槟虚假的必要性。
8.这篇文章提出什么观点,请简要概括。
   在入世的的大机遇下,我们要提高我们的诚信度。
9.作者在文章中举了两个“诚信”的例子,你能否再简要叙述一个这样的事例作为本文的论据?(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心隧》
通读这篇小说后,再回答文后问题。(26分)
    (1)她一直默默地端坐在靠车窗的座位上,
    (2)夜色将车外的山峦平川扫描得影影绰绰,不时有光转瞬即逝。她久久地望着窗外。在昏暗的荧光灯辉映下,玻璃窗上投射出美丽的剪影。
    (3)她终于扭过头来,白皙俊俏的容貌便面向了对座的旅客。
    (4)那是位有些年纪的陌生旅客,已经注视她很久了,他认定了这个姑娘准会有什么意外发生。他又担心又不安,虽然昏昏睡意困扰着他,他还是竭力地克制住了。
    (5)这是个对话的机会了,他想。便问:“姑娘从哪里来呀?”
    (6)他期待的面颊上,现出一丝沉重的微笑。
    (7)“到哪里去呀?”他又问。


展开余下试题    (8)他想她是不会回答的。
  (9)她依旧用那种深沉的浅笑面对着他,品亮的双眸闪动着灼人的光波,凝望着他大盖帽上的路徽,情深意切。
   (10)他心中猛然悸动,不禁为眼前这位姑娘难以理解的神情困惑了。
    (11)列车的铿锵突然变奏成愉悦的乐感,深沉悠扬。
    (12)他觉得在她的脸上突现出一片灿烂,他对她说:“过隧道了。”
    (13)她的兴奋之情毫不掩饰,急急地将头扭向窗外,隧道中橘黄色的照明灯,使车内的一切变得格外辉煌,她在窗的映照下的倩影也生动活泼起来。
    (14)她饥渴般地追逐着每一个光亮的消失,然后又迎过另一个光明的到来。她天真地用手轻轻地敲打着玻璃,将嘴绽开成一朵嫣然的花瓣,贴在玻璃窗上。她浅白色的薄呢大衣也被涂抹成橘黄色,悠然地放射着如火如茶的光彩。
    (15)随着乐感的消失,列车开出了隧道,她的欢乐也随之而去。他才对她说:“在这条铁路新线上,还有许多这样的隧道。”
    (16)他看到了她眼里透着感激之情,他不知为什么竟然被她这些意味深长的表现震撼了。
    (17)她又将头扭向了车窗。
    (18)她的那件薄呢大衣在下半夜初春的寒冷中显得弱不禁风,他几次想着将自己身上的大衣脱下来为她抵御风寒。但他只能怜惜地望着她的背影,不忍心搅扰她的宁静。
    (19)到影影绰绰地看到重峦叠嶂之中掠上一缕缕的晨曦时,她站了起来,将身边的提包挎在肩胛上。
    (20)他茫然地问道;“到站了?”
    (21)她友好地点了点头。
    (22)“恰巧我们又是同路。”
    (23)他连自己也搞不清楚是为了尽一种什么样的责任才放弃去目的地的。
    (24)她满脸狐疑地望了他一眼,迷惑的神情只在一瞬间便释然了。
    (25)他跨下车梯,一座在荒凉中耸立的小站呈现给他时,他才暗自惊诧自己的做法有些唐突。但他也只好顺其自然,在那个姑娘颀长茁条的身影离去有百步之远时,才谨慎地尾随其后。
    (26)姑娘身影袅袅娜娜,款款地走上山梁,然后消失在山梁的另一侧。
    (27)他匆匆忙忙地追上了山梁,极目望去那身影踪迹皆无。他好生懊恼,暴躁地敲打着自己的头颅,还以为她一定是寻了短见。
    (28)他并没有甘心,怀着极大的希望,他坚持着带有盲目性地找下去。
    (29)走出不远,他看到了隧道,隧道口中吞吐着两条瘦瘦的铁轨。
    (30)他仰起头来,看到隧道旁的山坡上堆起许多的小山丘,林立着十几座墓碑。那个熟悉的背影,伫立在墓碑群中,一掬彩色的花束捧在她的胸前。
    (31)林海中飒飒的寒风,发出阵阵肃穆的低吟,不时吹拂着她的秀发。她却巍然不动,如一株沉默的树。
    (32)太阳挣扎着从山颠跃出,淡淡云霭,吐绿的山林。亭亭玉立的她,霎时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被火红的太阳浸染得如血一般。
    10、第(3)段中加点的“终于”一词与前文①段的一直默默地端坐和②段的久久地望着窗外,及后文④段的已经注视她很久了突出了姑娘的神情、行为有些异样。
    11、(6)段“沉重的微笑”中“沉重”的含义是__担心姑娘发生意外
        (9)段她“深沉的浅笑”中的“深沉”则暗示着姑娘_此行的的有深长的意义
    12、第(9)段中姑娘灼人的目光凝望着大盖帽上的路徽情真意切,表现了姑娘__对铁路人有特殊感情_暗示着她  和铁路人有特殊因缘(关联.关系)。
13、(11)至(14)段中作者着力写过隧道时列车声变奏成愉悦的乐感,橘黄色的美丽光影,姑娘异常兴奋的神情,渲染了欢乐幸福的氛围,暗示了__姑娘对隧道有特殊的感情。
    14、第(16)段中“她意味深长的表现”是指_她对隧道的倾慕神往;他的“震撼”的含义是_在对挥汗洒血、辛勤开掘隧道的铁路人深怀感激和敬意上与姑娘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15、第(30)段揭出了“她”此行的谜底,你认为这个谜底是什么?
姑娘千里迢迢来寻找(追怀、祭奠)她为开掘这条隧道而牺牲了的亲人。
16、小说的结尾是一幅_____壮丽____色调的图画,目的是为了赞美_姑娘美丽的心灵,纯真(坚贞)的感情
17、作品的写作特色有( B、C、E )(多项选择)(3分)
A.开门见山,自奔主题   B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C.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D对话描写,表现心声      E.容貌神情,烘托内心   F第一人称,真实亲切
18、你对标题《心隧》是怎样理解的?标题的含义有哪些?(2分)
    心隧,即人与入之间心灵的沟通。含义有:“他”与“她”的心灵隧道:姑娘与墓中人的心灵隧道:铁路人与人民群众的心灵隧道。
19、小说看似情节简单,其实背后有许多动人的故事。请发挥想象,简述一段姑娘和“墓中人”之间的故事。想象要合理,与原作品保持一致。字数在120字以内(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鹊告状
这几年,喜鹊明显减少了,有人担忧再过些年孩子们可能连喜鹊也不认得了。
    1993年春,笔者采用路线调查法,从宁夏的彭阳到银川400千米,在大约40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只发现 50个喜鹊巢,至于喜鹊则更少见了,与 20世纪 70年代相比大约减少了 95%。
    原来群体数量很大的喜鹊为何急剧减少了呢?其一,因为喜鹊的栖息环境遭受破坏,可供营巢的大树太少了,致使 90%的鹊巢只得筑在七八年生的小树上;有的鹊巢距地面仅三四米高,极易遭受人为的毁坏及自然灾害;其二,近几年灭鼠给鸟类带来严重的灾难,许多农村用玉米、小麦拌制的毒饵撒于田间,虽然毒死了大批老鼠但也杀死了大量的鸟类。笔者还曾在一片杨树林里亲眼目睹到一只中毒的老鼠被一只猫头鹰捕食后,同归于尽的惨景。 
喜鹊又叫花喜鹊,喜栖息于高大的树上,经常在田野和村庄附近觅食,多成群或成对活动,5-10月间,主要取食蝗虫、象甲、蝼蛄、天社蛾幼虫、蝇蛆、蝉等多种害虫。喜鹊的减少,必将导致虫害及鼠害的大量发生与蔓延。所以,它应该受到保护。
    某地方志曾记载了"喜鹊告状"的故事:康熙五十八年春,郡人偶感疫症,忽传说吃喜鹊可治,群众争捕喜鹊,城里城外把喜鹊网罗殆尽。一日,群鹊到公堂鸣叫不已,并引官至集市,见市买鹊者甚多,才知道是有些人为捕鹊得利,妄说喜鹊能治病。而后,官府对捕鹊者严惩,捕鹊之风才刹住。
为了不使喜鹊再告状,今天我们应该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爱鸟护鸟活动,特别是注意向青少年进行爱鸟护鸟的教育,使广大群众认识到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形成一个人人爱鸟护鸟的良好社会风气。同时要加强自然景观的保护,要特别注意保护培植大树及茂密的高杆树,为鸟类提供更多的栖息之所,让千姿百态的鸟类得以繁衍下去,维护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阅读提示】
喜鹊告状,闻所未闻。那么,喜鹊为什么要告状?它告谁的状?告状的结果怎样?我们认真阅读全文,答案尽在其中。从喜鹊告状中,我们应该悟出些什么呢?
【思考练习】
1.文中引用"喜鹊告状"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答:_说明喜鹊对自己的处境忍无可忍,形象神奇_________
2.喜鹊急剧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答:_喜鹊的栖息环境遭受破坏;鼠药泛滥______
3.认真阅读第3段,说说喜鹊有哪些特点?
答:__喜栖息于高大的树上,经常在田野和村庄附近觅食,多成群或成对活动,主要取食害虫。 _______
4.第2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__列数字、作比较____
5.联系全文,谈谈应该从哪些方面爱护鸟类?
答:_形成一个人人爱鸟护鸟的良好社会风气;注意保护鸟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作业
填报志愿,是初中毕业生一次重要的选择。这个过程中,家长、亲友、老师与你之间可能有过分歧,最后或是师长尊重了你的意见;或是你屈从了师长的“指导”;也可能是你自主地进行了这次选择------
请以《选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以记叙为主,并适当地发表议论;叙事应重点突出,议论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姓名,用甲、乙或××代替,但可出现学校类别,如重点高中、师范、普通高中等。
3)字数不少于600字,卷面整洁,书写端正。 (218.5.42.118)"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中考现代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9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