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004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4]
延寿一中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卷
"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
 延寿一中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卷
YCY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共36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敛(liǎn)裙    孝悌(dì)    嫒(yuàn)女    蜿蜒绵亘(gèng)
B.倾圮(pǐ)     漫溯(sù)    强劲(jìng)     栖(qī)于会稽
C.商贾(jiǎ)     恪(kè)守    深邃(suì)     豁(hùo)然开朗
D.拜谒(yè)     休憩(qì)    内疚(jiū)      锲(qì)而不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斑斓  砥砺  幽僻  变幻莫测  残羹冷灸
B.磨练  悲残  酣眠  至理名言  游目骋怀
C.学藉  烦躁  蔑视  毕恭毕敬  卧薪尝胆
D.抱负   威慑   袅娜  相辅相成  坚如磐石
3、下列各句中画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缺少必要的制约,少数干部生活糜烂,一次宴请竟一诺千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B.我们学到的知识,跟先生比较不过是沧海桑田,真是微乎其微。
C.《篱笆那边》是首哲理诗,短小精悍,耐人寻味,其含义是丰富的,可见仁见智。
D.商场导购员要热情主动为顾客服务。面对一些顾客的反复咨询,更应该要言不烦,给顾客一个满意细致的解答。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走出陌生的境地。
B.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C.一些国家级示范高中不但开展了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而且有的普通中学也开展了这方面的活动。
D.青年组的设计方案令人耳目一新,整座大桥横跨河面的部分,没有一个桥墩,桥身全靠铁索拉起,这在国内还是先例。
5、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有一个梦想》的作者,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和《我的呼吁》的作者法国神学家、哲学家史怀哲先后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B.序言分为两种,自序和代序。自序一般说明自己写书的的宗旨和经过,代序是把与本书相关的文章放在书前来代替序言。
C.《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蓍,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D.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代作家、戏剧家。小说代表作有《受戒》《大淖记事》,是现代京剧《沙家浜》的主要执笔者。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一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一回                              步履茫然又急迫。
①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②我坐在矮树丛中,③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
④树丛很密,⑤走过我身旁,⑥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
A.③④②①⑤⑥    B.②④③⑥⑤①
C.⑥②④③①⑤    D.②⑥④③①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浏览完整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来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来协调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来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人作为一种“类存在”,至少具有使用和制造工具(包括一切科技手段)、依赖和凭借社会关系(包括一切社会制度)、渴望和追求情感慰藉(包括一切精神享受)这三个基本特征。惟其如此,人类才可能有对真的探索、对善的追求、对美的创造。反过来说,只有在对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创造之中,人类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这一点上,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种族的人类群体概莫能外。从这一意义上讲,人类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人类要进行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和创造,就必然会面临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重重矛盾。而所谓文明,就是人类在克服这些矛盾的努力中所达到的历史进度。从这一意义上讲,所谓文明的尺度,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综合尺度。
所谓“文化”,是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在协调群体关系、在调节自身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由于人类文明是由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 和不同的地或中分别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风格和样式。我们知道,考古学家对“文化”一词的经典使用方式,就是从不同地域 的出土言语物在建筑、工具、器皿的风格和样式上入手的。由于旧石器时代不同地域出土的器物中尚无风格和样式上的差别,因而“文化”一词只有在新石器时代以后才被使用,像“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等。例如龙山文化的发现即是由一片黑陶引起的,不仅龙山的黑陶不同于仰韶的彩陶,而且良渚的玉器不同于大汶口的石器、红山的陶俑不同于马家窑的人像……正是这种风格和样式的千差万别,才使得同一个新石器时代的华夏文明表现出五彩缤纷的文化形态。华夏文明如此,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更是如此。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不同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民族样式,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将会显得多么的单调和乏味。
若就这些不同风格、样式、特征的文化产品对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对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所提供的可能性及历史水准而言,这些文化产品所包含的文明价值是有高低之分的。但就些风格、样式、特征与其所属的民族、地域、时代之间的关系而论,文化本身并无贵贱之别。
如此说来,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文明的内在价值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得以实现,文化的外在形式借助文明的内在价值而有意义。一般来说,文明的内在价值总要通过文化的外在形式体现出来,而文化的外在形式之中又总分包含着文明的内在价值。
(摘自《新华文摘》2002年6期,陈炎《“文明”与“文化”》)
7、下面关于“文明”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明是借助于科学、技术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所达到的程度。
B.文明是通过法律、道德、宗教、艺术等上层建筑来协调人际关系、调节自身感情、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
C.文明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重重矛盾的解决程度。
D.人类文明的统一价值标准就是对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创造;衡量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准就看是否达到真、善、美。
8、关于“文化”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协调群体关系、调节自身感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样式的差别。
B.“文化”一词只在新石器时代以后才被使用,是因为旧石器时代不同地域出土的器物,尚无风格和样式的差别。
C.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马家窑文化都属于新石器时代的华夏文明。
D.各个文化本身都是平等的,都包含有人类文明的价值,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9、根据文意,下面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食物有无营养、是否卫生是文化问题;是用筷子吃水饺,还是用刀叉吃牛排,是文明问题。
B.衣衫褴褛、衣冠不整是没有文化的表现;西装革履、衣冠楚楚是文明的表现。
C.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虽然互相排斥,但都能满足人类的终极关怀,因而三教只是文化形式的差异,其文明价值是一致的。
D.资本主义文明程度与封建主义的文明程度是相等的。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2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过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痒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凶亦然 凶:荒年。
B.直为百步耳 直:只是,不过。
C.申之以孝悌之义 悌:尊敬父母兄长。
D.树之以桑 树:种植。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数罟不入洿池        珠可历历数也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
C.上使外将兵          弃甲曳兵而走
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臣不胜受恩感激


展开余下试题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道之始”的一组是(    )
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③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④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⑤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第Ⅱ卷(共64分)
四、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3、(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2分)
译文:                                          
(2)王好战,请以战喻。(2分)
译文:                                          
14、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组)(4分)
(1)              ,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吾妻之美我者,           ;妾之美我者,             。
              ,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4分)
昭 君 怨
郑 城
道是花来春末,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载,一般开。
15、这首词的上阕具体吟颂的是什么?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2分)
                                                                        
16、这首词的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2分)
                                                                     
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蒋醺
苏东坡在最落难的时候,才在岸边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这样完美的诗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写的书法,那么苯,那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了中国书法的极品。此时苦味出来了,他开始知道生命的苦味,并不是年轻时得意忘形的样子,而是在所有的朋友都不敢见你的时候,在河边写出最美的诗句。
     他原来是一个翰林大学士,但因为政治,朋友都避得远远的。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政治上受连累,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军营里靠东边的地,拨给使用,苏轼始号为东坡。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这些东西?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建起一段光明磊落的生命情感?
     所以他对那时候写出最好的诗。他有米可吃了,跟他太太说,让我酿点酒好不好?他还是要喝酒!“夜饮东坡醒复醉”是说,晚上就在这个坡地喝酒,醒了又醉、醒了又醉;“归来仿佛三更”则是,回来已经很晚;“家童鼻息已雷鸣”是说,当地还有一个小孩帮他管管家务,但是他睡着了,鼻子打呼;“敲门都不应”。我们看到他之前的诗,敲门都不应,就要发脾气了,可是现在就算了,他走去听江水的声音,“倚仗听江声”。
     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后,觉得丑可以是美。他开始欣赏不同的东西,那时候他跑到黄州的夜市喝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壮汉,那个人把他打倒在地上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你不知道我在这里混得怎样?”他不知道这个人是苏东坡,然而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就笑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知。”我觉得是了不起的生命过程,他过去为什么容易得意忘形?他是个才子,全天下都要认识他,然后他常常不给人好脸色,可是落难之后,他的生命开始有另一种包容,有另外一种力量。
所以我觉得,酸甜苦辣咸百味杂陈之后,最后出来的一个味觉是“淡”,所有的味觉都过了,你才知道淡的精采,你才知一杯白开水,一碗白稀饭、一块豆腐好像没有味道,可是这个味道是生命中最深的味道。 你会发现在苏东坡得意的时候,从来没有感觉到清风徐来,但是从他的诗中看到,因为他不得意,才感觉到清风。我觉得苏东坡应该感谢的是:他不断被下放,每一次的下放就更好一点。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所以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到自我,才能写出这么美的句子。他可以感受到:历史上那些争名争利,最后变成一场虚空。可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因为他回到了自我。 
    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美到最后不管你是富贵,或是贫穷,有自我,才有美可言,如果这个自我是为别人而活着,其实感觉都不会美。 所以“淡”是你经历酸、甜、苦、辣、咸以后,才知道它的可贵。所以他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词说,“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7、第一段说,苏东坡受到皇帝赏识时,书法漂亮、工整、华丽,但偏偏是落难时苯、拙、歪歪倒倒的书法,成为极品,这是为什么?(2分)
                                                                           
18、第二段中说,“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建起一段光明磊落的生命情感?”结合全文回答,苏东坡建立了一段怎样的生命情感?(1分)
                                                                            
19、文章最后一段引用苏东坡的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在结构上和内容上分别有着什么作用?(2分)
                                                                            


展开余下试题20、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2分)
A.文章多处引用了苏东坡的诗词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使全文有了一种典雅的书卷气和文化味。
B.第四段写苏东坡被一壮汉打倒在地,他不怒反笑,说明此时苏东坡已渐渐的回到自我,有了别样的包容。
C.本文有三个人称代词,“你”是指读者,“我”是指作者自己,“他”是指苏东坡。
D.“我相信,美是一个自我的循环”这一句,作者认为,不要过多的追逐人世间的名利富贵等外物,重要的是要有自我,这样才有“美”。
E.本文先比较苏东坡落难前后的书法特点,引出文章的主旨,再叙述落难之后的两个故事,最后强调、深化主旨,全文中心突出,结构严谨。
21、根据下面这首诗的形式,请任选其他三季中的某一季,抓住季节特点进行仿写。(可不压韵)(2分)
                          冬    天
冬天是一览无余的旷野,
没有包装、掩饰和色彩。
冬天是北风中树的枝干,
直白,自然,真切,实在。
                                                                              
22、把下面的长句变成语意连贯的三个短句。(不改变愿意,可以适当添加词语)(3分)
布什总统向国会提出约旦国王侯赛因逝世后,王储阿卜杜拉继位首次执掌国家大权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威胁是经济薄弱,美国政府应加快向约旦提供援助的要求。
答:①                                                                    
②                                                                    
③                                                                    
答     题     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                                                            
(2)                                                            
14.                                                          &nb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延寿一中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0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