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中考模拟卷
阅读:880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80]
丰台区2006年初三统一练习(wps)
"丰台区2006年初三统一练习二
语文试卷
第I卷(机读卷 共14分)
第I卷均为选择题,一道大题,共7道小题。
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14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端祥 不能自已 高官厚禄 几次三番
B. 跨越 力争上游 旁逸斜出 自立更生
C. 踊跃 挑拨离间 万籁俱寂 无精打采
D. 依赖 意想不到 因地治宜 巧夺天工
3.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屈服 不屈不挠
B. 精致 错落有致
C. 缓和 政通人和
D. 琐屑 不屑置辩
4. 依次填入句中方括号内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1)罗荣桓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生命弥留之际,他多次( )家人:“不要搞特殊”,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2)人们聚集在证券营业部( )地注视大盘的涨跌,有的神情凝重,有的喜形于色。
(3)人民需要幽默,不光是为了笑,还在于它能以( )的手段来美化人们的灵魂。
(4)天际仿佛涌起两道海浪,还可以见到好像是建筑物似的东西在浪里出没,虚无缥缈,( ),宛如仙境一般。
A. 叮嘱 目不暇接 潜移默化 层出不穷
B. 嘱咐 目不暇接 潜滋暗长 变幻莫测
C. 叮嘱 目不转睛 潜移默化 变幻莫测
D. 嘱咐 目不转睛 潜滋暗长 层出不穷
5. 依次填入横线的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泛读是一种很有用的快速阅读法。__________________
(1)在一定时间内要阅读大量的书却无暇细读时,可用泛读法。
(2)要想具有广博的知识,请学会泛读吧!
(3)泛读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扩大知识面。
(4)阅读与自己专业的联系不太紧密,但又有一定帮助的书,可用泛读法。
A. (3)(1)(4)(2)
B. (1)(4)(3)(2)
C. (1)(3)(4)(2)
D. (4)(1)(3)(2)
6. 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 )
A. 我们要在这个运动中完成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修改:“加强”改为“完善”
B. 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修改:“无不”改为“非常”。
C. 在信息时间,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修改:有“有效信息”后加“的能力”。
D. 面对持续低迷的彩电市场,长虹电器厂大幅度率先降价销售,成为彩电市场的最大赢家。
修改:把“率先”调到“大幅度”前。
7. 下列作家作品均为同一朝代的是( )
(1)杜牧 (2)王维 (3)陆游
(4)岑参 (5)《夜雨寄北》
(6)《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7)《春望》
(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A. (2)(3)(5)(6)
B. (3)(4)(7)(8)
C. (1)(2)(5)(8)
D. (1)(4)(6)(7)
第II卷(非机读卷 共106分)
二、默写(共6分)
8. 《爱莲说》: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使至塞上》中画面开阔、气象雄伟,被人们赞为“千古奇观”的名句是
浏览完整试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
三、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完成1114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人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1. 下面各组词语中“面”字与“面山而居”中的“面”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面不改色 B. 面目可憎
C. 面面俱到 D. 面授机宜
12. 解释选段中划线的词语。
(1)惩山北之塞:________________
(2)指通豫南:__________________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根据选文,概括出愚公移山有哪些困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月是乡村明》,完成1518题(12分)
月是乡村明
月是乡村的风景。
你说。
真的,乡村的月很白很圆,就像一个醇厚的梦。你小小的陋室如积水空明,屋外的树枝投影入户,犹如随波交横的藻荇。
你我临窗望月,思接千载,心驰八荒,许多吟哦明月的诗词曲赋都涌上心头。
天籁之音如风,是响在天际还是在耳畔难辨分明。悠悠时空,绵绵岁月,因为一轮明月当空,仿佛就是窗外山水的凝固和浓缩。田野朦胧,村舍隐约,树影憧憧,水光溶溶,萤火点点,烛光盏盏……好一幅深幽空阔安详静穆的水墨画卷。
那月儿就是戳盖在这幅画卷上的新亮印章。
多美的夜啊!我陶醉在月营造的境界,就要融入画中了,成为一团色彩,竟忘了自己来的使命。
月华柔和清凉,沁透我的肌肤,流入我的血脉,溢我满心的芬芳。
你说:如果没有月,夜能这么怡适?如果没有月,夜能这么富有灵性?月是美的,但没有寂静山水映衬,清辉就会默然失色;没有澹远的夜空做背景,皎洁就难突现。月和乡村浑然一体。
说这话的时候我看见你周身泛动月晕。
我知道都市的霓虹彩灯中难寻月的面容,都市的喧嚣嘈杂声里难觅这般诗意的夜。我也知道月孤寂清寒不会有辉煌,因为月的光泽源自太阳的照耀,这是常识。
但你说,世上万物都是自然的造化,都有自己存在的空间和运行轨道,得其所就和谐,和谐就能焕发自身蕴蓄的美;而错位了,乱序了,本色就会湮灭,就只能显露丑陋。月何必要争辉煌,月的神韵风采就在“静”中涵纳和舒放。选择就是放弃,有所得就有所失,月与人不都如此吗?
你是离不开这小小的陋室了,这偏远的乡村的水和空气把你滋养得明净玉洁,像月一样。
我觉悟到,我的来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我烦躁的心被月光澄清了,就理解你了。人重要的是认识自己。我把月光收藏在心里,也把对你的祝福挂在心上。
今晚,我又一次念起你:窗外的月依旧那样皎好吗?你守着那方土地,耕耘播种,已是桃李满天下了,常常让我心生羡慕。
普天之下,月儿无数,可莹清明洁的月就数乡村了。
月是乡村的魂魄啊!
选自《教师博览》2000年12期
15. 请写出本文的基本内容。(10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文中画线句子“我的来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其中“错误”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是“美丽”的?
“错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丽”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第三段中作者以“随波交横的藻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文章最后一句与文章开头一句只有两个字不同,你如何理解这种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8分)
历史需要年代,犹如人体需要骨骼。历史是一门“时间”的科学,史学工作者把判定研究对象的年代作为研究工作首要的、最基本环节,目的是防止出现祖孙颠倒的现象,确保历史面貌得到真实反映。
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夏商周三代在我国古代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可是我国古代确切的年代,只能上推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A]此前的夏商两代和西周前期,只有王世而无年代。[B]
[C]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从汉代起我国历史学者就不断探索,对三代年代进行研究。可是这个问题涉及领域很广,研究者受资料与手段等限制,有关看法难成共识。[D]
1996年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是“九五”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也是我国第一个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以多学科协作方式,对一个历史难题进行攻关的科研项目。“工程”组织了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200余人,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目的是建立起公元前841年以前的三代年代框架,使中国的历史纪年向前推进一大段。
经过四年努力,“工程”实现了这一目标。2000年公布了三代年代表,还排出了商代武丁以后、西周共和七年以前请王世的大部分王年,将历史纪年上推到公元前2070年,在年代学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且证明了多学科协作的优势。它对我国科学,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余下试题
19. 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A][B][C][D]中最恰当的位置分别是(在括号中填字母)
(1)这种状况不能不说是个重大缺憾。( )
(2)三代年代成了两千年来的一大历史疑案。( )
20. 选文第3段“这种状况”指怎样的状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从全文看,“多学科协作”具有怎样的“优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重奖“活雷锋”的困惑》,完成2225题(10分)
重奖“活雷锋”的困惑
“不能让学雷锋的人吃亏”。这话每逢三月,总会听得到,近一两年尤甚。原因恐怕有二:一是热诚学雷锋者,其行为特征比较一致,就是付出与获得不成比例,付出多,而获得少,甚至根本没有获得;二是社会生活中求富逐利的多了,有人以为,如再不对学雷锋活动“刺激”一下,这个活动便要衰竭下去。于是,用钱物重奖“学雷锋”的倡言,便每每见于传媒。
学雷锋吃不吃亏?记得60年代这项活动刚兴起时,就有人把学雷锋的人称为“傻子”。但那阵子有个说法,叫“傻得光荣”。也确有其理,“傻子”们多了,自能以德化人。待唤起越来越多的人都来“傻”时,那么,由美德构成的社会氛围也就逐渐形成了。所以,作为个人,在实践高尚道德的过程中,倘全身心的真诚投入、奉献或吃“亏”,乃是不可免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要是在做出一种道德选择时,总是想着功利上的“亏”与“便宜”,那实际上就已经失去了精神依托。这样又何必去学雷锋呢?
如今,好像不少事儿都在与市场经济中的“交换原则”相联系。主张重奖“活雷锋”者,所持之论正源于此。思想建设,固然要以经济为基础,但二者又毕竟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中间是不大好简单去划等号的。企业的行为基准是赚钱(当然必须合法,搞伪劣产品不在此列),这是十分正常的。可倘若把这道理推之天下,那么,“一切向钱看”不就应该正名了么?有一种说法甚至认为,只有把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引入学雷锋活动,才会激励出更多的“活雷锋”来。这种主张,说穿了,无非是把金钱作为维系我们社会的惟一纽带,当成人世间最有魔力的价值尺度。居然连学雷锋活动也得靠金钱来激励,这难道不叫人悲哀吗?
倘使有那么一天,在摄影灯的强光照耀下,表彰大会会场奏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乐曲,一群学雷锋的标兵乐滋滋地上台领得厚厚的一摞钞票(或是一张支票)时,会不会正是学雷锋活动的终结呢?
现在已是炎炎夏日,“学雷锋的季节”好像已过了,唠叨上几句,不知道赶得上赶不上“末班车”?
22. 请写出作者所批驳的论点。(16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第1段中“每逢”“总会”“尤甚”等词语,强调了某种意思,请把这个意思写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在作者看来,学雷锋的意义是什么?“重奖活雷锋”这种认识的思想实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你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1)题目:我爱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构成你的作文题。
如:“北京的四季”“我家”“美丽的校园”等。
(2)题目:2008,你好!
【试题答案】
丰台区2006年初三模拟练习(二)
语文试卷评分参考
第I卷(机读卷 共14分)
一、(共14分。每小题2分)
1. D 2. C 3. A 4. C
5. B 6. B 7. C
第II卷(非机读卷 共46分)
二、(共6分)
8.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9.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10.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三、文言文阅读(共10分)
11. (2分)D
12. (2分)(1)苦于 (2)通“直”
13. (2分)译文见各自所用教参。
(1)“诸”“尾”必须正确译出。
(2)“易”“反”必须正确译出。
14. (4分)
两座山既高(1分)且大(1分),而愚公年龄大(劳力少)(1分);运送土石路途遥远(1分)
(若答“挖山工具简陋”不得分,不扣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1518题(12分)
15. (3分)
答案示例:年轻时,“我”曾劝“你”(一位乡村教师)到城里去工作(以上1分),然而“你”认为人生在世“都有自己存在的空间和运行轨道”,坚持在乡村当一名教师(以上1分)。到老年“你”已是“桃李满天下了”(1分)。
16. (4分)
错误指的是“我”劝说“你”离开偏远乡村,去城里发展(工作)。(以上2分)
“我”发现了一个纯洁无私的“你”,领悟到“你”的选择的高尚。(以上2分)
(意思对即可。)
17. (2分)
投入屋内的树影。(若答“树影”给1分;答“树枝”不得分。)
18. (3分)
最后一句既呼应了开头,又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以上1分)这“魂魄”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想,一种品质,有了它,就有了对事业执着追求的动力,就能成就一番事业。(以上2分)
(二)1921题(8分)
19. (2分)
(1)(B) (2)(D)
20. (3分)
以下三种均可。
还没有建立起公元前841年以前的三代年代框架。
我国古代确切的年代,只能上推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
夏商两代和西周前期,只有王世而无年代
21. (3分)
可以集中专家学者,对一个历史难题(以上1分),用不同方法(1分)、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1分)。
(三)2225题(10分)
22. (2分)
对学雷锋的人应该实行重奖。或不能让学雷锋的人吃亏。
23. (2分)
“学雷锋吃亏,应该重奖”这种错误认识,长期存在,越来越严重(以上1分),很有认真对待的必要(以上1分)。
24. (4分)
以德“化人”,能促成良好的社会氛围。(2分)
把金钱作为维系我们社会的惟一纽带,当成人世间最有魔力的价值尺度。(2分)
25. (2分)
希望自己的看法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以上1分);并暗寓对学雷锋只是“季节”性活动的讽刺(以上1分)。
(意思对即可)。
五、作文(60分) (222.59.249.37)"
上一篇:
北京市东城区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综合练习(wps)
下一篇:
2006北京市朝阳区初三年级综合练习(wps)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丰台区2006”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8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