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013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3]
05-06年南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附答案)
南进中学高二年级语文科期考试卷
                    出卷人  李源   审题人  张双
                (全卷分Ⅰ、Ⅱ两卷,共100分,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蹩进(bié)   拗开(niù)   悚然(sǒng)    自惭形秽(huì)
B.誊写(téng)  打烊(yàng)  圈养(quān)    面面相觑(qù)
C.惫懒(bèi)   咂摸(zā)    贫窭(jù)      疏不间亲(jiān)
D.罪愆(qiān)  揾拭(wèn)   谂知(shěn)    盥漱栉笄(jī)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饿殍    笑魇    搭讪    放诞无礼
B.厮守    暇疵    瘐毙    买犊还珠
C.错勘    褶皱    纨绔    椅角之势
D.仓猝    鼓躁    趱行    苌弘化碧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天明未久,华大妈已在右边的一坐新坟前面,    四碟菜,一碗饭,哭了一场。
②他(陈奂生)出得门来,再无别的念头,直奔百货公司,把剩下来的油绳本钱,买了一顶帽子,立即戴在头上,      而去。
③面对生活,我们也时常碰到陈奂生式的尴尬,也时常作出陈奂生式的对策,去应付各种新的问题和新的处境。这些问题更多的时候     是出在吃穿方面,     精神、思想、观念和价值层次上的。所以我们忘不了他,他是我们这个新旧转型时期的一个烙印,同时还是一个难以言清、难以消除的隐在的痛。
A.摆出    悠然    不但    而是
B.拿出    欣然    不仅    也是
C.排出    飘然    不只    而是
D.掏出    悻然    不过    也是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俗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从不顾廉耻、投机钻营、孜孜以求蜗角虚名的表现上,可以看出他的品质是多么的低下啊。
B.自进入高二以后,他学习一直很努力,废寝忘食,刻苦钻研,学业成绩扶摇直上。
C.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了,她仍然坚持检查我的作业,发现错误就毫不留情的批评我。妈妈唱红脸,爸爸就唱白脸,所以当时我更喜欢爸爸多一点。
D.在这次清查行动中,派出所查封了学校周边的黑网吧,并对黑网吧老板进行了查处,这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她刷洗杯盘碗碟,那油腻的盆沿上和锅底上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


浏览完整试题B.本区的教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的时候,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一出现,已经似乎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
C.老栓走到家,店面早经收拾干净,一排一排的,滑溜溜的发光。
D. 从此,陈奂生一直很神气,做起事来,比以前有劲得多了。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妹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B.他是个看得穿的人,这时就有了兴头,想到:“这等于出晦气钱―――譬如买药吃掉!”
C.(马)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兵法云,凭高视下,势如劈竹。若魏兵到来,吾教他片甲不回!”
D.“二拍”与“三言”不同,基本上都是个人创作,“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二刻拍案惊奇小引)。
二、(10分,每小题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下面是《药》中描写人物眼光的句子    
      ①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
一半。
      ②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滞;话也停顿了。
③两人的眼光,都仿佛要在他身里注进什么又要取出什么似的。
④那人点一点头,眼睛仍然向上瞪着;也低声吃吃的说道:“你看,―――
看这是什么呢”?
      XXX跟了他指头看去,眼光便到了前面的坟……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
也吃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
7.以上语段各描写了什么人的眼光,显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①红眼睛阿义(贪婪)            ②茶客(呆滞麻木)
③华夏两妈妈(慈爱)            ④夏大妈(惊恐疑虑)
B.①夏三爷(贪婪凶残)            ②红眼睛阿义(麻木)
   ③华老栓和华大妈(和善)        ④华老栓和华大妈(犹疑)
C.①康大叔(贪婪凶残)            ②茶客(呆滞麻木)
③华老栓和华大妈(慈爱)        ④华夏两妈妈(惊恐疑虑)
D.①康大叔(愤怒)                ②夏三爷(麻木)
   ③华夏两妈妈(慈爱期待)        ④华大妈(惊疑)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9题
下一天早上,欧也妮更有一些新的理由,觉得和她出生的、受过多少痛苦
的、母亲刚在里面咽气的这所屋子分不开。她望着堂屋里的窗棂和草垫的椅子,不能不落泪。她以为错看了老父的心,因为他对她多么温柔多么体贴:他来搀了她去用午饭,几小时地望着她,眼睛的神气差不多是很慈祥了;他瞅着女儿,仿佛她是金铸的一般。
8.文中所说的欧也妮的“新的理由”指的是(    )
A.母亲刚刚去世这件事。              B.她对堂屋里这一切的新的感受。
C.葛朗台的温柔体贴使她感动。        D.她第一次发现爸爸的老态。
9.对划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葛朗台的眼光反常,并不慈祥。      B.金钱占有欲造成葛朗台的变态表现
C.葛朗台总算对女儿有一些慈爱。      D.欧也妮对父亲种种表现产生错觉。
(三)阅读两首《西江月》,完成10-11题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挎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10.对“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滂”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为偏激,性格不合群,从不考虑别人对自己的指责。用寓扬于抑手法反映贾宝玉蔑视世俗的精神。
B.做事好走极端,性格很怪,从不考虑别人对自己诽谤。用寓扬于抑手法反映贾宝玉不同常人的思想性格。
C.贾宝玉的行为不轨,而且性格乖张,从不管别人对自己怎么看。
D.贾宝玉的行为偏离正道,放纵自己,从不管别人对自己的诽谤。
11.这两首词对贾宝玉的总评价是(    )
A.贾宝玉是“混世魔王”。    B.贾宝玉深受封建礼教迫害造成了变态心理。
C.任性,不善于用理智控制感情。   D.有不为人理解的叛逆性格。
三、(8分,每小题2分)
(一) 阅读下面几段唱词,完成12题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二煞】 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一煞】 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12.《窦娥冤》中窦娥临刑前发出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对此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第一愿,希望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情,让“四下里都瞧见”,证明她“委实的冤情不浅”。
B.第二愿,表明她的清白,让洁白的雪花覆盖她纯洁的躯体,以“免着我尸骸现”。
C.第三愿,表现了她对现实的抗争和报复,为的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D.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对自己蒙冤受刑的愤怒和抗争,使人物的性格得到充分的展示。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5题。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累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展开余下试题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独以近城故    因为         B.每至是日       这
C.下迨蔀屋      趁着         D.无得而状       描摹
1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樽累云泻”中的“云”字用法不同的一句是(    )
A.天下云集响应               B.檀板丘积
C.吾得兄事之                 D.范增数目项王
15.下列对本段文字的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触,把虎丘中秋月夜游人之多,酒宴之盛的中秋之美,渲染到了极致。
B.“雁”句言其盛,“霞”句言其色,“雷”句言其声,声色交错,染色于画卷,倾声于画外。比喻句的连缀,既形成气势的喷注,又使描述对象的色彩与声势具体化。
C.作者以远眺作为审美视点,纵横交织的铺衍勾划中辅之以夸张,间之以比附,形成滔滔文势。
D.作者从自然山水本身获取诗情,在“蔀屋”市民参加的游览热潮中觅得了新鲜的审美感受。
                             
第Ⅱ卷(主观题,共30分)
四、(共12分)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2分)
    ①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译:                                                                             
②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译:                                                                               
17.默写(每句2分)
 ①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②【沽美酒】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       ,      。                              (孔尚任《哀江南》)
1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1)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五、(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大地山河          茅  盾
    住在西北高原的人们,不能想像江南太湖区域所谓“水乡”的居民的生活。所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也还不是江南“水乡”的风光。缺少那交错密布的水道的西北高原的居民,听说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总有点难以构成形象的罢?
    没有到过西北——或者就是豫北陕南罢,——如果只看地图,大概总以为那些在普通地图上有名有目的河流,至少比江南“水乡”那些不见于普通地图上的“港”呀,“江”呀,要大得多罢?至少总以为这些河终年汤汤,可以行舟的罢?有一个朋友曾到开封,那时正值冬季,他站在堤上,却还不知道他脚下所站的,就是有名的黄河堤岸;他向下视,只见有几股细水,在淤黄泥沙中流着,他还问“黄河在哪里?”却不知这几股细水,就是黄河!原来黄河在水浅季节,就是几股细水!
    大凡在地图上有名有目的西北的河,到了冬季水浅,就是和江南的沟渠一样的东西,摆几块石头在浅处,是可以徒涉的。
    乌鲁木齐河,那也是鼎鼎大名的;然而当我看见马车涉河而过的时候,我惊诧于这就是乌鲁木齐河!学生们卷起裤管,就徒涉了延水的事,如果不是亲见,也觉得可惊,因为延水在地图上也是有名有目的呀!
    但是当夏季涨水的当儿,这些河却也实在威风。延水一次上流涨水,把“女大”①用以系住浮桥的一块几万斤重的大石头冲走了十多丈远。
    光是从天空飞过,你不能具体地了解所谓“西北高原”的意义。光是从地上走过,你了解得也许具体些,然而还不够“概括”(恕我借用这两个字)。
    你从客机的高度仪的指针上看出你是在海拔三千多公尺以上了,然而你从玻璃窗向下看,嘿,城郭市廛,历历在目,多清楚!那时你会恍然于下边是高原了。但你还得在地上走过,然后你这认识才能够补足。
    你会不相信你不是在平地上。可不是一望平畴,麦浪起伏?可是你再极目远望,那边天际一道连山,不也是和你脚下的平地并列的么?有时你还觉得它比你脚下的低呢!要是凑巧,你的车子到了这么一个“土腰”,下面是万丈断崖,而这万丈断崖也还是中间阶段而已,那时你大概才切实地明白了高原之所以为高原了罢?


展开余下试题这也不是凭空可以想像的。
谢家的哥哥以“撒盐”比拟下雪,他的妹妹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自来都认为后者佳胜。自然,“柳絮因风起”,多么清灵仪逸;但这是江南的雪景。如果说北方,那么谢家哥哥的比拟实在也没有错。当然也有下大朵的时候,那也是“柳絮”了,不过,“撒盐”时居多。积在地上,你穿了长毡靴走过,那煞煞的响声,那颇有燥感的粉末,就会完全构成了“盐”的印象。要是在大野,一望皆白,平常多坎陷与浮土的道路,此时成为砥平而坚实,单马曳的雪橇轻溜溜地滑过,那时你真觉得心境清凉,而实在,空气也清洁得好像滤过。
我曾在戈壁中远远看见一片白,颇惊讶于五月有雪,后来才知道这是盐池!
                                                     1941年8月19日
[注]①女大:即延安中国女子大学。②《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尔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太傅,即东晋政治家谢安,“谢家的哥哥”指其侄谢胡儿,“他的妹妹”指谢安的侄女、东晋女诗人谢道韫。
19.本文分三幅画面写河、写高原、写雪,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2分)
答:                                                              
                                                                   
20.作者认为怎样才能真正了解“西北高原”?(2分)
    答:                                                              
                                                                        
21.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么特点?能带给人哪些不同感受?(2分)
    答:                                                              
                              &n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下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05-06年南进”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