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学考试卷

阅读:1172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学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2]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末检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王建军
第Ⅰ卷(选择题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菲薄(fēi) 洗涤(dí) 诧异(chà) 寥落(liáo) 瑕疵(pǐ)
B.喋血(dié) 惩创(chuàng) 从容(cóng) 干练(gàn) 蹊(qī)跷
C.屠戮(tú) 绯红(fēi) 关卡(kǎ) 砌墙(qì) 雄劲(jìn)
D.虔诚(qián) 编纂(zhuàn) 禅让(shàn)   睿智(ruì)  平仄(zhé)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菲红     佯狂       桀骜锋利       黯然泣下
   B.屠戳     坍圮       关心备至       殒身不恤
   C.点缀     启程       不能自已       混混沌沌   
   D.凛冽     自诩       冥玩不灵       桂影斑驳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1)略略交谈几句,就知道了道士的         。原先设想好的种种方案纯属多余,道士要的只是一笔最轻松的小买卖。
  (2)出来辩驳为时已晚,我心头只是         出一个当代中国青年的几行诗句,那是他写给火烧圆明园的额尔金勋爵的。
  (3)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4)倪云林隐居无锡惠山,为人有点怪癖,但他的画脱尽烟火气,确有独特风格,所以连怪癖也一同被          了。
A.品位   浮现    点缀    传诵 B.品性   浮现    陪衬   传颂
C.品性   涌现    点缀    传颂      D.品位   涌现    陪衬   传诵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们常说,搞工作不仅要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忧患意识,还要有一叶知秋、小中见大的细节把握,这既是干部的基本素质问题,也是工作能力问题。
   B.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在各地招商引资的热潮中,北部工业区没有急功近利,降格以求,而是明确了“加快建设科技型、开放型、生态型绿色环保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
   C.知了在树梢无尽无止地长鸣,夏日的清风吹拂起女生们的长发,毕业班的孩子们依依不舍长歌当哭——每一年的7月,在每一个校园,都上演着同样离别的场景。
   D.经过10年苦心研究和包机体验,王正华对国际航空业的发展历程早已了然于胸,对国内航空业的发展趋势也是洞若观火。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俄罗斯公共电视台报道,1月1日10点25分左右,位于俄罗斯与乌克兰边境的小城苏贾的俄天然气控制站正式接到莫斯科方面的电话,停止了向乌克兰供应天然气。


浏览完整试题   B.年近90岁的白芳礼老人从1988年开始,每个月都要向学校捐款,总额高达35万元,使200多个大中小学的贫困学生得到了资助。
   C.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部署、指导原则和总体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前进方向。
   D.记者问:“刘永行先生,去年美国《福布斯》杂志把你排名为中国第二首富,称刘氏家庭的资产为8亿美元,这个评估准确吗?”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故都的秋》的作者郁达夫是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其主要作品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以《文化苦旅》《山居笔记》等闻名的作家余秋雨,通过他的散文《道士塔》,让我们看到华夏文化的精髓和内核——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它们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长篇叙事诗。
   C.除了韩愈、范仲淹外,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宋代作家,他们的散文创作代表了宋代散文的杰出成就。明代宋濂、归有光、袁宏道三兄弟等的散文影响较大。清代散文以姚鼐、龚自珍为代表的“桐城派”影响最大。
   D.唐诗继承汉魏以来的五言、七言古体诗,并创造了律诗和绝句两种新诗体,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词又称曲、杂曲或曲子词。习惯上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愁为主,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二、(12分)
阅读下面三节文字,完成7――10题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______,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_____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_____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_____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7.依照原文,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A.流逝;暂得;何况;缘故。
B.流驶;暂且;何况;缘故。
C.流逝;暂且;况且;缘由。
D.流驶;暂得;况且;缘由。
8.对第一节中划线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深刻地鞭挞了社会的黑暗:专制政府甚至对鲁迅先生的痛苦都表示快意。
B.“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表达了鲁迅先生对专制政府的无比愤怒,并要与黑暗的社会斗争下去的决心。
C.“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表明鲁迅先生因没有写文章很好地纪念死难烈士而深感愧疚的沉痛心情。
D.“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痛斥了黑暗社会,抒发了鲁迅先生要以“苦痛”来纪念死难烈士的悲愤心情。  
9.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一句饱含了作者对“真的猛士”的赞叹,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这是多么伟大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啊!
B.第二节中“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含义重在强调有必要撰文以抗拒遗忘,唤醒庸人,与另外两处“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含义各有侧重。
C.“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一句,表明作者面对惨案过后沉默无声的社会现实完全失望,已经无话可说了,而且说了也无用。
D.“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不在……就在……”这一选择复句,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鼓动。
10.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复杂记叙文常常要用线索把材料贯穿起来,线索可以是中心事件,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感情。《纪念刘和珍君》一文的线索是作者悲愤的情感。
B.程君“正告”鲁迅先生:“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所以鲁迅才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一文。


展开余下试题C.本文将记叙、议论、抒情极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叙述中饱含了强烈的爱憎,议论的观点又极为鲜明。
D.作品痛斥了反动政府的屠杀罪行,揭露了所谓学者文人的卑鄙无耻,表达了对死难烈士的崇高敬意。
三、(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彦光少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及居相郡,如岐州法。相郡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①,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于是人②皆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隋书•列传第三十八•循吏》)
[注]①诐(bì):不正,邪僻。②《隋书》为唐代魏徵等撰,为避讳而改“民”为“人”。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造次必以礼                 造次:鲁莽
B.拜赵州刺史                  拜:拜见
C.庶有以变其风俗              庶:差不多
D.发摘奸隐,有若神明          摘:揭发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乃用秩俸之物                       其父每谓所亲曰
A                                  B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其孰能讥之乎?
     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以德化人,皆此类也
C                                  D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梁彦光的为政之道的一组是(  )
①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②发摘奸隐,有若神明
③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  ④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⑤彦光训谕而遣之                ⑥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④⑤⑥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彦光品行和学识皆佳。他年轻时就性情纯厚,他的父亲对他寄以厚望,认为他一定会兴盛宗族;他就学于太学时,泛览经史,严守礼法。
B.梁彦光性情执着,不为挫折屈服。相州民风不纯,民众诽谤他任刺史不善为政,使得他获罪免官。但他后来重被起用时,却不惧失败,主动请求再回相州任职。
C.梁彦光为政始终是惩恶和教化兼施。他一方面严厉打击强横狡猾、不守法纪之徒,另一方面以圣贤之道教育感化民众。
D.梁彦光的德政使得过去善变狡诈的相州民众转而向善。酗酒不孝的焦通,经过教育感化而幡然悔悟,弃恶从善;相州官吏民众的好争执的习俗也为之大改。
第Ⅱ卷(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6分)
 小 重 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词中所说的“心事”指                           ;这首词的主旨句是                                                               。(2分)
(2)这 首 词 上 下 两 阕 在 抒 情 手 法 上 有 何 不 同 ?表 达 了 作 者 怎 样 的 思 想 感 情? 
答:                                                                              
                                                                        (4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四小题)(4分)
(1)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2)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 (欧阳修《伶官传序》)
(4)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___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展开余下试题(5)古人之观于_______,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五.(18分)
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 
    一般人常埋怨现在青年对于学问没有浓厚的兴趣。平心而论,这大半要归咎我们“教书人”,把学问仅看成“读书”。此外,与社会上一般人对于学问的性质和功用所存的误解也不无关系。近代西方学者常把纯理的学问和应用的学问分开,以为治应用的学问是有所为而为,治纯理的学问是无所为而为。他们怕学问全落到应用一条窄路上,尝设法替无所为而为的学问辩护,说它虽“无用”,却可满足人类的求知欲。这种用心很可佩服,而措词却不甚正确。学问起于生活的需要,世间绝没有一种学问无用,不过“ 用”的意义有广狭之别。学得一种学问,就可以有一种技能,拿它来应用于实际事业,如学得数学几何三角就可以去算帐、测量、建筑、制造机械,这是最正常的“用”字的狭义。学得一点知识技能,就能混得一种资格,可以谋一个职业,解决饭碗问题,这是功利主义的“用”字狭义。但是学问的功用并不仅如此,我们甚至可以说,学问的最大功用并不在此,心理学者研究智力,有普通智力和特殊智力的分别;古人和今人品评人物,都有通才和专才的分别,学问的功用也可以说有“通”’有“专”。治数学即应用于计算数量这是学问的专用;治数学而变成一个思想缜密、性格和谐、善于立身处世的人,这是学问的通用。学问在实际上确有这种通用。就智慧说学问是训练思想的工具。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必定知识丰富;思想敏锐,洞达事理;处任何环境,知道把握纲要,分析条理解决困难。就性格说。学问是道德修养的途径。苏格拉底说得好:“知识即德行。”世间许多罪恶都起于愚昧,如果真正彻底明了一件事是好的,另一件事是坏的,一个人决不会睁着眼睛往坏的方面走。
    现在所谓“知识分子”的毛病在于只看到学问的狭义的“用”,尤其是功利主义的“用”。学问只是一种追求利禄的工具。我曾听到一位教授在编成一部讲义之后,心满意足地说:   “一生吃着不尽了!” 我又曾听到一位朋友劝导他的亲戚不让刚中学毕业的儿子去谋小事,说:“你这种办法简直是吃稻种!” 许多升学的青年实在只为着要让稻种发生成大量谷子,预备“吃着不尽。”所以,大学里“出路”最广的学系如经济系、机械系之类常是拥挤不堪,而哲学系、数学系、生物学系诸“冷门”就简直无人问津。治学问根本不是为学问本身,而是为着它的出路销场。在治学问时既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得到出路销场后,当然更是“得鱼忘筌”(筌:捕鱼的竹器)了。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如何能期望青年学生对于学问有浓厚的兴趣呢?
这种对于学问功用的狭窄而错误的观念必须及早纠正。
①学问是为生活,这本是天经地义的。②不过现代中国人的错误在把“生活”只看成口腹之养。③谋生活与“谋衣食”在流行语中是同一意义。④这实在是错误得可怜可笑。⑤人有肉体,有心灵。⑥肉体有它的生活,心灵也应有它的生活。⑦肉体需要营养,心灵也不能荒芜。⑧肉体缺乏营养必酿成饥饿病死;心灵缺乏营养,自然也要干枯腐化。⑨人为万物之灵就在他有心灵或精神生活。⑩所以衡量人的成就并不在他能否温饱,而在他有无丰富的精神生活。⑾一个人到了只顾衣食饱暖而对于真善美毫不感兴趣时,他就只能算是一具“行尸走肉”;一个民族到了只顾体肤需要而不珍视精神生活的价值时,它也就必定逐渐没落了。
18.第一段中说“学问的最大功用并不在此”,其中“此”具体指的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阐述了学问的最大功用的?请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6分)
答:“此”具体指的是:(2分)                                                    
“学问的最大功用”是:(每项概括不超过10个字,4分)
(1)

(2)

19.第二段中说“许多升学的青年实在只为着要让稻种发生成大量谷子,预备‘吃着不尽’”,句中“稻种”比喻的是:        (2分)“大量谷子”比喻的是:            (2分)                       
20.文章最后一段可分三层,请用“∣” 在下面序号间标出,并概括各层意思。(4分)
答:层次划分:(1分)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⑾
层意概括:(3分)
  一层:                  &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学考试卷
相关:关于“高二第一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