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025  
标签:沪教版 高三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5]
上海市黄浦区2007届高三第一学期期终基础学业测评语文
"上海市黄浦区2007届高三第一学期期终基础学业测评语文
完卷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8分)
易中天:浅思维的成功
①最近,易中天成了一个新的引人瞩目的文化热点。他从一位学者突然变成了超级明星,受到追捧。易中天确实是红透了半边天,人们对于易中天的成功有不同的解释,在我看来,易中天的成功正是一种“浅思维”的成功。
②“浅思维”是八十年代中期刘心武创造的一个词,他当时用这个词指计划经济后期,不少青年的简单化思维方式。到今天,这个词早已被忘记了。不过我觉得它的字面的意义还是很有用的。我用它来指一种不同于感性的生活经验,又不同于理性的思考的特殊的思考。我觉得这种“浅思维”有点接近康德的“知性”的观念。它相当切近我们的日常生活,不是学院的高高在上的学理诉求,也不是一般大众文化的感性的诉求。它让我们从“知识”中获得用来应对人生的具体而微的策略和行为方式。它不需要太高蹈的分析,却自有其值得回味的妙处,它不需要高深的学理的展开,却要在感性和理性之间找到一块自己的独特的园地。其实这种“浅思维”文化的兴起是一个新的时代的标志,这里的“浅”并无褒贬的意思,仅仅是和“深”不同的东西而已,没有高下之分。
③这种“浅思维”其实有两个关键点:首先,这种浅思维乃是对知识的巧妙的“软”性处理,将知识变为有趣的叙述和充满具体可感的素材,故事是这类思考的核心,浅层的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是这类思考的支柱。只需浅出无需深入,只要攻其一点,当然不及其余。引人入胜的趣味和漂亮的表达是这些浅思维的外壳。形式当然大于内容,也必然让这样的文化形态有其完全不同于传统知识分子的宏大叙述的新的特点。传道启蒙自然已被和大众的热闹的互动所取代,高高在上的宣讲已被热热闹闹的签售所替代,现代的大叙事已被后现代的碎片所覆盖。
④其次,这些“浅思维”的思路其实也切切实实地契合了当下的问题,今天的“后小资”的“草根”们并不仅仅需要感性的宣泄和满足。他们其实相当见多识广,通过互联网知道许多事情,文化水准比起当年计划经济时代的“群众”高多了,所以他们今天需要每种“有用”的“知性”的文化,光靠“超女”“好男儿”的感官满足还是不够的。用“浅思维”的文化来启悟自己的人生,迎接市场化下让人感到相当严峻的挑战是易中天流行的大背景。“浅思维”的好处在于切近生活经验,有感而发,局限在于康德所说到,它是“幻觉的家乡,在这里有许多浓雾和许多迅速溶化的冰山,造成了远方有海岸的假象,不断以空幻的希望迷惑喜欢冒险的水手。”当然也会帮助大家交流,让人在饭桌上和酒吧里避免成为没有话题的乏味之人,这也是另一个方面的价值。
⑤浅思维的运作依赖电视的有力传播。易中天的崛起是电视的功劳,易写了许多也是相当有趣的著作,却并不流行,电视的平台将易中天变成了新的偶像。没有电视,就不可能有易中天的火爆。易的讲课有点“说书”的淋漓痛快的风致,又有一点教书先生的博雅,可以提供和一般感性满足不同的有趣的电视经验。我们总是议论电视搞不了文化,读书节目总是办办停停。易中天以学者现身说法,崛起为电视明星,的确是个奇迹。现在看来,电视不是不能走“文化”路线,只是这文化路线自然有其自己的限制,当年的读书节目的困扰其实就是没有找到自己和观众结合的点,也就是没有“浅思维”的发挥。


浏览完整试题⑥然而在今天,电视里的名声却仍然需要“后小资”的“草根”在互联网上的追捧才可能广为流传,网络的“草根”的支持才使得易中天成了今天最为引人瞩目的明星。当然原来作为电视观众的较老的一代还有自己的原来的影响,但毕竟是新的“草根”的作用让易中天脱颖而出,在文化市场上有了这么引人瞩目的表现。
⑦这种“浅思维”的文化,自有其独特的价值,也有值得反思的问题。但它在今天的流行毫无疑问说明了当下文化本身的丰富性,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1.第②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作者用刘心武创造的“浅思维”来描述现代青年的简单化的思维方式。
B.“浅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与感性的经验和理性的思考都不同。
C.“浅思维”中的“浅”东西并无褒贬的意思,和“深”没有高下之分。
D.“浅思维”这概念有点接近康德“知性”的观念,又切近我们日常生活。
2.第②段中加点词“高蹈”在文中的意思是              ,第④段加点词“后小资”在文
中指                           (2分)
3.请联系③④段内容概括“浅思维”的两个关键点。(4分)
4.从全文看,易中天红透了半边天,除了他自身的原因外,还与     和    有关。(2分)
5.下列判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4分)
A.“浅思维”引来了各种热闹的现象,这表明“浅思维”不同于传统知识分子宏大叙述的
特点,它缺乏一定的知识性。
B.当年的读书节目没有“浅思维”的发挥,没有找到自己和观众的结合点,可以想象这
类节目往往陷入困境。
C.从易中天成为电视明星的例子看来,电视走“文化”路线的局限性是可以突破的,关
键问题是把握好媒体的特性。
D.今天的“后小资”的“草根”们需要每种“有用”的“知性”的文化,而“超女”“好
男儿”的感官满足是没有用的。
E.易中天讲课的风致和博雅,可以提供和我们习惯的电视剧或者歌星的演出一样的感性
满足所不同的有趣的电视经验。
6. 文末作者说“这种‘浅思维’的文化,自有其独特的价值,也有值得反思的问题”,请另举一例,说说可“反思”的问题是什么?并作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0分)
论 寂 寞
人们都认为,寂寞是由于想做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与说,想改变自身所处的境况而又改变不了。
寂寞是对人性的缓慢的破坏。某次和大学生们对话时,被问:“阅读的习惯对人究竟有什么好处?” 
我回答了几条,最后一条是——可以使人具有特别长期地抵抗寂寞的能力。 
他们笑。我看出他们皆不以为然。他们的表情告诉了我他们的想法——我们需要具备这一种能力干什么呢? 
是啊,他们都那么年轻,大学又是成千上万的青年学子云集的地方,一间寝室住六名同学,寂寞沾不上他们的边啊! 
但我却同时看出,其实他们中某些人内心深处别提有多寂寞。 
而大学给我的印象正是一个寂寞的地方。大学的寂寞包藏在许多学子追逐时尚和娱乐的现象之下。所以他们渴望听老师以外的人和他们说话,不管那样的一个人是干什么的,哪怕是一名犯人在当众忏悔。似乎,越是和他们的专业无关的话题,他们的参与越热忱,越活跃。因为正是在那样的时候,他们内心深处的寂寞获得了适量地释放一下的机会。 
故我以为,寂寞还有更深层的定义,那就是——从早到晚所做之事,并非自己最有兴趣的事;从早到晚总在说些什么,但没几句是自己最想说的话;即使改变了这一种境况,另一种新的境况也还是如此,自己又比任何别人更清楚这一点。 
这是人在人群中的一种寂寞。这是人置身于种种热闹中的一种寂寞。这是另类的寂寞,现代的寂寞。 
无论是表层的寂寞,还是深层的寂寞,要抵抗住它对人心的伤害,那都是需要一种人性的巨大能力的。
我的父亲虽然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但在“文革”中,也遭到了流放式的对待。差不多有七八年的时间,他独自一人被发配在四川的深山里为工人食堂种菜。他一人开了一大片荒地,一年到头不停地种,不停地收。隔两三个月有车进入深山给他送一次粮食和盐,并拉走菜。
他靠什么排遣寂寞呢?近五十岁的男人了,我的父亲,他学起了织毛衣。没有第二个人,没有电,连猫狗也没有,更没有任何读物。有对于他也是白有,因为他几乎是文盲。他劈竹子自己磨制了几根织针。七八年里,将他带上山的新的旧的劳保手套一双双拆绕成线团,为我们几个他的儿女织袜子,织线背心。 这一种从前的女人才有的技能,他一直保持到逝世那一年。织,成了他的习惯。那一年他七十七岁。 
劳动者为了不使自己的心灵变成容易生锈的铁或铜,也只有被逼出了那么一种能力。
而知识者,我以为,正因为所感受到的寂寞往往是更深层的,所以需要有更强的抵抗寂寞的能力。
这一种能力,除了靠阅读来培养,目前我还贡献不出别种办法。
胡风先生在所有当年的“右派”中被囚禁的时间最长——三十余年。胡风先生逝世后,我曾见过他的夫人一面,惴惴地问:先生靠什么抵抗住了那么漫长的与世隔绝的寂寞? 
她说:“还能靠什么呢?靠回忆,靠思想。否则他的精神早崩溃了,他毕竟不是什么特殊材料的人啊!”幸亏他是大知识分子,故有值得一再回忆之事,故有值得一再梳理之思想。若换了我的父亲,仅仅靠拆了劳保手套织东西,肯定是要在漫长的寂寞伤害之下疯了的吧?
知识给予知识分子之最宝贵的能力是思想的能力。因为靠了思想的能力,无论被置于何种孤单的境地,人都不会丧失最后一个交谈伙伴,而那正是他自己。自己与自己交谈,哪怕仅仅做这一件在别人看来什么也没做的事,也足以抵抗很漫长很漫长的寂寞。如果居然还侥幸有笔有足够的纸,孤独和可怕的寂寞也许还会开出意外的花朵。
《绞刑架下的报告》、《可爱的中国》、《堂·吉诃德》的某些章节、欧·亨利的某些经典短篇,便是在牢房里开出的思想或文学的花朵。 
知识分子靠了思想善于激活自己的回忆。所以回忆之于知识分子,并不仅仅是一些过去了的没有什么意义的日子和经历。哪怕它们真的是苍白的,思想也能从那苍白中挤压出最后的意义——它们所以苍白的原因。


展开余下试题思想使回忆成为知识分子的驼峰。
而最强大的寂寞,还不是想做什么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与说;是想回忆而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是想思想而早已丧失了思想的习惯。这时人就自己赶走了最后一个陪伴他的人,他一生最忠诚的朋友———他自己。 
谁都不要错误地认为孤独和寂寞这两件事永远不会找到自己头上。现代社会的真相告诫我们,那两件事迟早会袭击我们。
7.欧·亨利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我们教材中有他的一篇作品          ;
请写出“短篇小说之王”另两位中的一位,他是          。(2分)
8.文中“另类的寂寞”本质上是□□的寂寞;“最强大的寂寞”实质上丧失的是□□能力。
(3分)
9.文中画线句“思想使回忆成为知识分子的驼峰”在文中的含义是           (3分)
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作者所认为的寂寞有甚于文首“人们都认为”的寂寞,知识分子都会有这种人群中的寂寞。
B.胡风的例子告诉我们:书籍是人山穷水尽时最后一个陪伴他的,是他最忠诚的朋友。
C.文中浪线部分“便是在牢房里开出的思想或文学的花朵”形象地表现了思想的价值。 
D.本文夹叙夹议,选材典型,叙事简练,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议论引人深思。
E.作者针对现代人追逐时尚和娱乐、虚度年华的现象进行议论,很有现实意义。 
11.大学生天天在读书,但作者却认为“其实他们中某些人内心深处别提有多寂寞”,为什么?(4分)
12. 请你联系全文主旨,为文章补写一段话作结尾。(不超过80字)(4分)
(三)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选5空)。(5分)
13.(1)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2)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李白《将进酒》)
(4)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5)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6)文章合为时而著,               。(白居易《与元九书》)
(7)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学记》)
(四)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4-16题。(8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14. 柳宗元和韩愈一样,倡导“古文运动”,强调□与□的关系。(1分)
15.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中的“闻”,将不易觉察到的露水下降细腻地显示出来了。
B.“泠泠疏竹根”一句和首句的“闻繁露坠”相关联,构思新巧。
C.月光寒、夜已深,萧萧疏竹、泠泠水声,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
D.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自然万物之声,即事成咏,有自得之趣。
16. 诗歌的颈联在写景上颇有特色,请试作赏析。(80字左右)(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吴 五 百
吴名憃①,南兰陵②为寓言靳之曰:淮右浮屠客吴,日饮于市,醉而狂,攘臂突市人,行者皆避。市卒以闻吴牧。牧录而械之,为符移授五百,使护而返之淮右。五百诟浮屠曰:“狂髡,坐尔乃有千里役,吾且尔苦也。”每未晨,蹴之即道,执扑驱其后,不得休;夜则絷其足,至奔牛埭。浮屠出腰间金市斗酒,夜,醉五百而髡其首,解墨衣衣之,且加之械而絷焉,颓壁而逃。明日,日既昳,五百乃醒,寂不见浮屠,顾壁已颓。曰:“嘻,其遁矣。”既而视其身之衣则墨,惊循其首则不发,又械且絷,不能出户,大呼逆旅中曰:“狂髡故在此,独失我耳!”
客每见吴人辄道此,吴人亦自笑也。
千岩老人曰:是殆非寓言也,世之失我者岂独吴五百哉!吾故人或骎骎华要③,当书此遗之。
【注】①憃:愚笨。②南兰陵:作者世居兰陵,后迁居江南。故自称南兰陵。③骎骎华要:骎骎,马跑得很快,喻事业进展迅速;华要,华贵显要。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蹴之即道(      )             (2)解墨衣衣之(       )
(3)浮屠出腰间金市斗酒(       )  (4)是殆非寓言也(       )
18.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醉而狂             ②醉五百而髡其首
B.①牧录而械之         ②且加之械而絷焉
C.①颓壁而逃           ②顾壁已颓
D.①夜则絷其足         ②又械且絷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淮右浮屠客吴,日饮于市。
(2)坐尔乃有千里役,吾且尔苦也。
20.“千岩老人曰:是殆非寓言也。”说这篇寓言不仅仅是一篇寓言的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文章中讲的故事,确实在百姓身上有类似情况发生。
B.虽然故事未必真有,但类似丢失浮屠的事确实发生过。
C.在生活中,像五百那样“失我”者大有人在。
D.寓言中讲的故事有社会针对性。
21.从文末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                    。(3分)
(六) 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2分)
论盛孝章书
孔融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①,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絷,命不期于旦夕,吾祖②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③。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④之人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难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因表不悉。
【注】①孙氏:指孙权,最终,曹操任命盛孝章都尉,未及赴任,已被孙权害死。②吾祖:指孔子,曾提出“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说。③朱穆所以绝交:朱穆:字公叔,东汉时人。他有感于当时不讲交友之道的衰败风俗,写了《崇厚论》、《绝交论》两篇文章,表示对世风的不满。④九牧:九牧,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州长称牧伯,所以称九州为九牧,也就是“天下”的意思。22.古代男子五十岁,称“知命” ,四十岁称为“      ” 。作者孔融时与王粲、陈琳等七人并称“            ”。(2分)


展开余下试题23.作者出于□□目的,向曹操说明“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出于□□目的,指出“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3分)
24.文中画线部分引用《春秋传》中的话,其用意是(    )(2分)
A. 说明孝章是帮助帝王成就大业的人。
B. 暗示曹操拯救孝章是义不容辞的事情。
C. 表明桓公是任善用贤的典范。
D. 突出孝章是天下丈夫之雄。
25.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还引用了     和     两件史实佐证。(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26.结合书信的特点,对本文第一段作评析。(3分)
二  写作(70分)
2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荷兰北部不知名的古镇德拉赫腾现在因镇内“无红绿灯”而正受到世界关注。在这里,人们上街时早已习惯于直接与其他路人用眼神和手势交流来达成默契,素不相识的驾驶者会在路口互相让行,“汽车让自行车,自行车让行人”是人们默认的规则。表面似乎有些“混乱”的交通,实际上在有序地运行。在市中心,每天车流量2万多辆,行人、自行车更是川流不息,却从没有发生过重大的交通事故,这被视为“奇迹”。
要求: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上海市黄浦区2007届高三第一学期期终基础学业测评语文参考答案
一、阅读(80分)
(一)18分
1. (2分)A
2. (2分)高超(或“高深”、“深刻”)    受过一定文化教育的现代的年轻人
3. (4分)(1)巧妙的“软”性处理:内容----将知识变为有趣的叙述和可感的故事,故事中有浅层的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形式----有引人入胜的趣味和漂亮的表达
(2)“浅思维”的思路契合了当下的问题;用“浅思维”的文化来启悟自己的人生,迎接严峻的挑战
4. (2分)(1)易中天的崛起依赖电视的有力传播;(2)网络的“草根”在互联网上的追捧支持;(3)现代接受人群可用“浅思维”的文化来启悟自己的人生。(答出任何两点即给2分)
5. (4分)A  D
6. (4分)可列举当今的电视文化节目,如“百家讲坛”等,也可联系某本畅销书现象来谈,值得反思的内容言之有理即可。(正确举例:1分,内容分析具体,言之成理:3分)
(二)20分
7. (2分)《最后的常春藤叶》、《警察和赞美诗》等    莫泊桑(或“契诃夫”)
8. (3分)心 灵    思想  (写出一个得2分)
9. (3分)知识分子靠了思想激活自己的回忆,而回忆如“驼峰”成为了他在山穷水尽时的最后的也是唯一的营养,帮助他们度过最艰难的境地
10. (4分)C、 D
11. (4分)关键是读书、知识不等于思想(写出这一层意思得2分)。知识并不会自动转化为思想,如果阅读而没有思想的参与,那大学生也就不会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如果丧失了思想的习惯,这时人就自己赶走了最后一个陪伴他的人,他一生最忠诚的朋友———他自己,这样孤独和寂寞是不会由自己调节而成为享受着的时光。(以上意思表述出即可,可用自己的话)
12. (4分)要点:点明主旨,呼应开头(3分),语言生动,有感染力(1分)
(三)5分
13.(1)凌万顷之茫然  (2)骐骥一跃    驽马十驾  (3)奔流到海不复回
(4)绝知此事要躬行  (5)山岛竦峙  (6)歌诗合为事而作  (7)教然后知困
(四)8分
14. (1分)文    道(全对得1分)
15. (3分)D
16. (4分)主要是采用衬托手法(以动衬静)来描写景物。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石泉、山鸟等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生动地勾画出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营造出凄清寂寞的意境。(衬托他谪居中的寂寞心境和抑郁的情怀)
(五)17分
17.(4分)(1)踢  (2)给……穿  (3)买  (4)大概
18.(2分)D
19.(共6分,各3分)
⑴淮西有一个和尚在吴地客居,白天(每天)在街市上喝酒。(重点:客、日、介词结构后置)
⑵ 因为你(我)才有了行千里的差役,我将要让你吃苦。(重点:坐、乃、且、苦)
20.(2分)B 
21.(3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随着地位升迁,尊荣富贵,别人因而刮目相看后,不知不觉随之而改变,连他自己看自己也不再是原来的身份,因而在生活中失去自我,失去本真。(2分)作者针对这样一类人或现象进行批判和警策。(1分)(意对即可)
(六)12分
22.(2分)不惑    “建安七子”
23.(3分)救友    荐贤(答对一个得2分)
24.(2分)B
25.(2分)燕王买骏马的尸骨来招致千里马    燕昭王筑台来招引贤士
26.(3分)信的开头从回忆友情着笔:“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会稽盛孝章尚存。”虽短短数语,但在对友谊的回顾中,拉近了他们三者的关系,使收信者读来有倍感亲切之感。(2分)交代了盛孝章“困于孙氏”“此子不得永年”的事实,为全信展开论述奠定了基础。(1分)
【参考译文】
《吴五百》
吴地有个著名的蠢人,人们常以“半吊”[即五百]称之。千岩居士(作者世居兰陵,后迁居江南。故自称南兰陵)作寓言而讽之。说是淮西(古时西方称右。如山西称山右,江西称江右)的一个和尚旅游来到吴地,白天在街市上喝酒,醉后发狂,掳胳膊挽袖子在街市人群中横冲直撞,行人都纷纷避让。街市的衙役禀报吴地的
标签:沪教版 高三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上海市黄浦”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