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3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3]
2007.3.14南京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doc
"南京市2007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卷
第1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伺的一缰是
   A.看顾/看涨    笼络/烟笼雾锁    泥沙俱下/泥古不化
   B.挣扎/挣钱    未遂/称心遂愿:  应对如流/应运而生
   C.阑珊/删改    提挈/锲而不舍    字斟句酌/真知灼见
   D.堤岸/提防    妃嫔/落英缤纷    故态复萌/海誓山盟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灯会,夫子庙地区进行了改造,北口的一些商业楼被拆除气宇轩昂的状元楼前辟出了一片绿地。
 B.第79届奥斯卡颁奖日前揭晓,《满城尽带黄金甲》无功而返,《颍州的孩子》则拿下最佳纪录短片奖铩羽而归。
 C.在记者招待会上,看到英国首相布莱尔故作幽默的滑稽样子,一位女记者忍俊不禁地扑哧—声笑了出来。
 D.美国近日决定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系统,同时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理由,即防范伊朗的威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台湾检方在以贪污罪起诉马英九之后,马英九13日18时举行记者会,宣布辞去国民党主席一职,并决定参选2008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
B.持续了将近四年的中国KTV版权纠纷终于有了—个实质性的结果,云南昆明于年前签下卡拉OK版权费“中国第一单”。
C.中国建设部官员指出,房地产领域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问题相当严重;已成为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
D.除能够发出海啸预警外,这套新研制的天灾预警系统还可以对火山爆发和地震等极端天 气状况发此警报,通知民众迅速撤离。
二、(12分,每小题3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7题。
中日古代的“书籍之路”
    何谓“书籍之路”?这要从“丝绸之路”谈起。“丝绸之路”的说法由德国人李希霍芬提出,用以指称两汉之际中国与中亚地区以及印度之间的贸易通道。进入20世纪中期,好事者不断为之添枝加叶,遂使“丝绸之路”四通八达,无地不至。而东亚文化交流的模式,我曾提出当是海上的“书籍之路”。当西方人坚信丝绸之路是从“羊毛树”上采集而来时,日本列岛的先民已经开始养蚕植桑,生产丝绸了,追溯中日古代历史,持续性、大批量的丝绸交易来曾出现,其影响甚至不及陶瓷。
   日本从630年开始派出遣唐使。贞观五年(631),第一批遣唐使到达长安时,唐太宗因他们远道而来,“敕所司无令岁贡”,并遣新州刺史高表仁持节往抚。日本人甘冒鲸波之险,意欲得到什么呢?《旧唐书》已经给出答案:“开元初,又遣使来朝……所得赐赉。尽市文籍,泛海而还。遣唐使源于遣隋使,据《经籍后传》记载,第一批遣隋使便为求书而来:“是时国家书籍未多,爰遣使臣于隋国,买求书籍。”第二批遣唐使回国(654)后,大使吉士长丹因“多得文书宝物”而获封户、晋位、赐姓,可见求书多寡还会影响仕途。有唐一代,通过各种途径传入日本的典籍究竟有多少?9世纪后期编撰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辑入汉文书籍15779部17345卷,其数量应该说是非常惊人的。
   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缘,月本公私珍藏唐代典籍颇富。据大阪市立美术馆编撰的《唐钞本》,仅日藏唐代写本就有《唐诗卷》等43种,其中不乏中国散佚、日本议存的“侠存书”。唐末五代,中原动乱,典籍散毁严重,吴越国王遣使日本,赍重金请抄天台遗书。日本遣日延为“缮写法门度送之使”,以至“一宗教文,复还中国”。由此可知,“书籍之路”并非自西往东的单通道,而呈往返环流之状。尤其是清代黎庶昌、杨守敬等掀起的东瀛访书热,使大量域内失传已久的珍籍完壁西归。“书籍之路”以"佚书回归”的形式,有效地拓展和延伸了汉文书籍的生存时空。


浏览完整试题    沙漠,驼队,西方,夕阳西下,背负的是鲜艳的丝绸,这是古代的丝绸之路;大海,船队、东方,旭日东升,运载的是飘香的书籍,这是古代的书籍之路。但是,古代输往西域的丝绸,现在即便从深埋沙漠的遗存中出土,也已经腐朽面不堪穿用;而当年遣盼唐使携归的书籍,直到今天依然是人们智慧的源泉。这些书籍是文明的种子。如果说丝绸是中华物质文明的象征,那么书籍则凝聚着更多的中华文明的精神创意,因而具有强大的再生机能,可以超越时空惠及后代。遣隋唐使携归的书籍,经过传抄、翻刻而流布世间。再经阐释、翻译而深入人心,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
 4.下列对“书籍之路”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书籍之路”是日本为加速文明进程,派遣隋唐使买求“文书宝物”泛海而还之路。
   B.“书籍之路”是始于隋延至清,惠及日中双方文明发展的汉文书籍海上往返之路。
   C.“书籍之路”是有效地拓展和延伸汉文书籍生存时空的“佚书回归”之路.
   D.“书籍之路”是隋唐时期往返于日本和中国之间的海上运载书籍之路。
 5.对于“书籍之路”与“丝绸之路“的区别,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由中国通往中亚地区以及印度,“书籍之路”仅限于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交流。
   B.“丝绸之路”输送的丝绸早已失去使用价值,“书籍之路”输送的书籍却可以惠及后代。
   C.“丝绸之赂”使中西方在争贸易交往中互惠互利,“书籍之路”则从根本上影响中日文明进程,
   D。“丝绸之路”已成定论,被国际上广泛接受;“书籍之路”则是作者提出的新见解。
 6.下列不属于“日本公私珍藏唐代典籍颇富”的原因的—项是
A.日本官方重视从中国求书,遣唐使求书多寡甚至影响到仕途升降。
   B.唐朝统治者对遣唐使持欢迎和鼓励态度,为其多得文书宝物提供了方便。
   C.日本与中国隔海相邻,这有利于日本使者通过各种途径泛海求书。
   D.遭唐使携归书籍具有强大的再生机能,经过阐释、翻译而深入人心。
 7.根据文中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日本列岛的先民早就开始养蚕植桑,生产丝绸,可见“丝绸之路”四通八达,无处不至。
   B.对日本文化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既不是丝绸也不是陶瓷,而是当时传到日本的书籍。
   C.“丝绸之路”和“书籍之路”的区别不限于地理特征,而应该是根植于更深的文明内核。
   D..“书籍之路”在中日两国之间呈往返环流之状,从而使大量汉文典籍得以保全和延续.
三、扣分,每小题3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赵忭字阅道,衢州西安人。进士及第,通判泗州。濠守给士卒廪赐不如法,声欲变,守惧,日未入,辄闭门不出。转运使檄忭摄治之,忭至,从容如平时,州以无事。
   知益州。蜀地远民弱,吏肆为不法。忭以身帅之,蜀风为变.穷城小邑,民或生而不识使者,忭行部无不至,父老喜相慰,奸吏竦服。知虔州。度素难治,忭御之严而不苛,召戒诸县令,使人自为治;令皆喜,争尽力,狱以屡空。岭外仕者死,多无以为归,忭造舟百艘,移告诸郡曰:“仕宦之家,有不能归者,皆于我手出。”于是至者相继,悉授以舟,并给其道里费。召为度支副使,进河北都转运使,有诏募义勇,过期不能办,官吏当坐者八百余人。忭被旨督之,奏言:“河朔频岁丰,故应募者少,请宽其罪;以俟农隙”从之。坐者获免。而募亦随足:知成都,以宽为治。忭向使蜀日,有聚为妖祀者,治以峻法。及是,复有此狱,皆谓不免。忭察其无他,曰:“是特酒食过耳。”刑首恶而释余人,蜀民大悦。会荣湮除转运使,英索谓湮曰:“忭为成都,中和之政也。“神宗立,召知谏院。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来几,擢参知政事。忭感顾知遇;期政有未协者,必密启闻,帝手诏褒答。
   以大学士复知成都,因乞以便宜从事;既至蜀;治益尚宽。剑州民私作僧度牒,或以为谋逆告,忭不畀狱吏,以意决之,悉从轻比。谤者谓其纵逆党,朝廷取具狱阅之,皆与法合;茂州夷剽境上,惧讨乞降,乃缚奴将杀之,取血以受盟。忭使易用牲,曾欢呼听命。
  忭长厚清修,人不见其喜愠。日所为事,入夜必衣冠以告于天,不可告,则不敢为也。平生不治资业,施德茕贫;盖不可胜数。其为政,善因俗施没。猛宽不同;尤为世所称道。宰相韩琦尝称忭真世人标表;盖以为不可及云。
   (《宋史)卷三百一十六列传第七十五赵忭)
   [注]畀(bi):交给。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运使檄忭摄治之           治,惩治
 B.及是,复有此狱,皆谓不兔       狱,案件
 C.忭不畀狱吏,以意决之,悉从轻比    比:量刑
 D.忭使易用牲,皆欢呼听命        易:替换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令皆喜,争尽力,狱以屡空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因乞以便宜从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谤者谓其纵逆党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D。朝廷取具狱阅之,皆与法合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赵忭为官尽职。他任知州,巡视属县无处不到,偏远之地的百姓互相告慰,为之感动,他任参知政事,能够密奏皇上,指出朝政的不当之处。


展开余下试题B.赵忭为人仁厚。他广泛资助客死岭南的官凤归葬故乡;他制止了蛮夷都族杀人取血为盟的做法,他不置家产,常常施恩救助弧弱贫穷之人。
C.赵忭作为政宽容,对未能按期完成召募乡兵任务的官员,他主张宽限至农闲之时;使众多官员得到赦免,对聚众非法祭祀妖邪的百姓,他只是处罚了少数为首的人.
D.赵忭深受皇上和宰相的赏识。英宗称赞池能实行中庸和谐的政策;神宗称赞他琴鹤相伴,有隐者之风;韩琦称赞他真正是世人的表率,无人能及。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取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忭察其无他,曰:“是特酒食过耳。”
译文:
(2)日所为事,入夜必衣冠以告于天,,不可告,则不敢为也。
译文
(3)其为政,善因俗施没。猛宽不同;尤为世所称道。
译文:
12.请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葛溪驿
[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漏:漏壶,古时计时器。
(1)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诗人心情烦乱。诗人为什么心“乱”?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4分)
答:
(2)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请略加分析,(4分)
答: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5)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6)        ,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五.(22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惜别樱桃园
童道明
    为了挽救一座即将拍卖的樱桃园,女主人从巴黎回到俄罗斯故乡。一个商人建议她把樱桃园改造成别墅出租。女主人不听, 樱桃园易主。新的主人正是那个提建议的商人。樱桃园原先的女主人落了几滴眼泪,走了,落幕前,观众听到“从远处隐稳传来砍伐树木的斧声”……这就是契诃夫的《樱桃园》。
   从《樱桃园》这部戏可以生发出种种不同的题旨来。在贵族阶级行将入木的20世纪初,由此可以反思到“贵族阶级的没落”;在阶级斗争如火如茶的十月革命后,由此可以导引出“阶级斗争的火花”;而在阶级观点逐渐让位给人类意识的上世纪中后叶,则有越来越多的人从“樱桃园的消失”中,发现了“人类的困惑”。
 “困惑”在哪?美丽的“樱桃园”终究敌不过实用的“别墅楼”,几幢有物质经济效益的别墅楼的出现,要伴随一座有精神家园意味的樱桃园的毁灭。“困惑”在趋新与怀旧的两难选择,“困惑”在情感与理智的永恒冲突,“困惑”在按历史法则注定要让位给“别墅楼”的“樱桃园”毕竟也值得几分眷恋,“困惑”在让人听了心颤的“砍伐树木的斧声”;同时还可以听作“时代前进的脚步声”……
   《樱桃园》里包裹的那颗俄罗斯因惑的灵魂,像是升腾到了天空,它的呼唤在各种肤色的人的心灵中激起了共鸣。其中自然也包括我们黑头发黄皮肤的龙的传人。
   五十年末,旅欧华人作家凌叔华重游日本京都银阁寺,发观“当年池上那树斜卧的粉色山茶不见了。猩红的天竹也不在水边照影了……清脆的鸟声也听不到了”。而在寺庙山门旁边“却多了一个卖票窗口了”。告别已经成为营业性旅游点的银阁寺,凌叔华女士在她的散文《重游日本》里写下了自己的“心灵困惑”;“我惘惘的走出了庙门,大有契诃夫的《樱桃园》女主人的心境。有一天这锦镜池内会不会填上了洋灰,作为公共游泳池呢?我不由得一路问自己。”
   有《樱桃园》女主人心境的,并不非得是女性,也并不非得熟悉契诃夫的剧本。五十年代中期,当北京的老牌楼、老城墙在新马路不断拓展的同时不断消失与萎缩的时候,最有契诃夫《樱桃园》女主人心境的北京市民,我想一定是梁思成先生了。
   时代在快速地按着历史的法则前进,跟着时汽前进的我们.不得不与一些旧的但也美丽的事物告别。在这日新月异的世纪之初,我们好像每天都在迎接新的“别墅楼”拔地而起,同时也每天都在目睹“樱桃园”就地消失。我们好像每天都能隐隐听到令我们忧喜参半,令我们心潮澎湃、也令我们心灵怅惘的“砍伐树木的斧声” 。我们无法逆“历史潮流”,保留一座座注定要消失的“樱桃园”。’但我们可以把消失了的、消失着的、将要消失的“樱桃园”,保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只要它确确实实值得我们记忆。大到巍峨的北京城墙,小到被曹禺写进们《北京人》的发出“孜妞妞、孜妞妞”声响的曾为“北平独有的单轮小水车”。
   谢谢契诃夫。他让我们知道,哪怕是朦朦胧拢地知道,为什么跨入新世纪门槛的我们,心中会有这种甜蜜与苦涩同在的复杂感受;他启发我们进入21世纪的人,和复杂的、冷冰冰的电脑打交道的现代人,要懂得多情善感,要懂得在复杂的、热乎乎的满情世界中徜徉,要懂得惜别“樱桃园”。
14.(1)本文中“樱桃园”喻指什么?《2)樱桃园女主人的“心境”是怎样的?(4分)
答:
1l文中写凌叔华和梁思成,用意是什么?,并具体说说写这两个人手法有什么不同。(4分)
答:
16.(1)文中画线句中的“忧喜参半”指的是什么?(2)文章反复提到“砍伐树木的斧声”有什么作用?(8分)
答;
17.请概括本文的主旨,并说说作者是怎样逐层表达文章主旨的。(6分)
答:
六、(15分)
18.请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0字。(5分)  
   从去年12月初开始.互联网上出现了一种“熊猫烧香”病毒.短短两个月内,被该病毒感染的个人用户高达几百万,受害企业用户达上千家,直接和间接损失无法估量。那只卡通“熊猫”在大“烧”了网络一通后,又变种为“金猪报喜”,危害指数再度升级。   
   在全国各地有关警方的协作下,此案很快告破,六名嫌犯被抓获。主犯李俊归案后后悔不已,在看守所内写出了杀毒程序软件,经试验,该程序能在几分钟内彻底杀灭“熊猫烧香”病毒。公安部门正组织专家对其进行鉴定,预计一周内可在互联网上公布,供网民免费下载。
答:
19.下面是某家长收到的学校通知.有多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4分)
   兹定于本周五(24日)下午召开高三年级家长会①。请您11:00到学校阶梯教室聆听校长报告②,随后分班听取期中考试情况汇报③,并与科任老师碰碰头④.望你百忙之中莅临指导⑤.
序号 修改





20。仿照下前画线句子的格式,运用对偶和引用的修辞手法,在横线上续写一段话:(6分)
   列车行至安徽,有这样一段广播稿:    
   各位旅客:从沃土千里的淮北平原到群山连绵的皖南山区,风光秀美,历史悠久。黄山松奇绝天下,采石矶雄踞大江。曹操父子诗兴盎然,徽州商人叱咤风云。.前人曾感叹:“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现在.你已经随着列车进人了安徽大地。•


展开余下试题  接下来,前方到达的是六朝古都南京,这里山川形胜,人文荟萃。     ,      。     , 
       。        :“        ,        。”……现在,你已经随着列车进入了南京。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位企业家曾问别人,怎样让石头漂在水上,在大家冥思苦想之际,他告诉大家,有了速度就能做到。
美国土著人有个习惯,每逢外出,走两天,就要停下来休整一段时间。用他们的话说,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
有学者主张,提了多年的发展战略“又快又好”,应改为“又好又快”,这引发了各方的思考。
  请以“快与好”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目拟。④不得抄袭。
南京市2007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10题,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B C D A A A D
 一、
  1.C(shān  qiè  zhuó  A.kàn  lǒng  ní/nì  B.zhēng/zhènq  suì  yìng  D.dī pín/bīn  méng)  .
   2.D(A.“气宇轩昂”多形容人的外表、风度。B.“铩羽而归”比喻遭受失败或不得志、沮丧失意地回来.C.“忍俊不禁”与“笑了出来”重复)    
  3. B(A陈述对象不—致,应将“在”放存句首。C.”问题成为领域”主谓搭配当.D.不合逻辑,海
   啸,火山爆发和地霞不属于极端天气状况)
二、(12分;每小题3分)
   4:B(A项只谈日本来中国购书,C项只谈“佚书回归”中国,D项认为书籍之路只存在于隋唐时期,皆有片面性)
   5.C(“书籍之路”从根本上影响的只是日本文明进程,对中国的文明进程并无根本影响)
   6.D(本项内容谈的只是遣唐使携归书籍在日本的影响,应视为“珍藏唐代典籍颇富”的结果)
   7,A(据文章,“丝绸之路四通八达,无处不至”是好事者添枝加叶的结果)
三、(9分,每小均3分)
 8.A(治理、管理。“摄治”意思是代为治理)
 9.A(介词,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B。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介词,表示方式,可译为“通过”.C.第三人称代词,作小主语,译为“他”;副词,表示反诘语气,可译为“难道”。D。介词,相当于“跟”,“同”;连词,表示并列,可译为“和”“跟”“同”)
 10.D(结合语境中的“匹马入蜀”“为政简易”,可推知“以一琴一鹤自随”意思是指行装简单,所以与隐者之风无关。“一琴一鹤”后成为成语,喻为官清廉)
第Ⅱ卷
四、(23分)
 1l.(9分)
   (1) 赵忭察清并无其他原田,说:“这只是钦酒过度罢了”(3分,其中“无他”1分,“特”1分;
   “酒食过耳”1分,“酒食”不译为偏义复词亦可)
   (2)白天所做的事情,到了夜里他一定穿戴好衣冠把它向上天禀告,如果不可明告,就不敢去做.(3分)其中”日所为事”1分;“衣冠”1分,应译为动词,“不可告,则不敢为也”1分。意   思对即可)   
 (3)他处理政务,善于依据当地民风民俗来处置,严厉和宽容各不相同.这尤其被当时的人所称赞(3分.其中“因俗施设”1分,“俗”也可译为“当地情况”,“猛宽”1分,”循”不可译为“凶猛”之类的贬义词;“为……所称道“1分)
12。(8分)
 (1)答案要点:1.身在病中。2.思念故乡。3.感慨时世,(或感时伤世、忧时、忧国忧民)4.漂泊天涯。(或独宿驿馆)5.秋景凄凉.答出其中四点即可.每点1分)
 (2)答案要点:1.直接抒情.二,三两联直接抒发夜宿所感,2.借景抒情,首联描写葛溪驿的环境,营造氛围,尾联以黄叶鸣蝉衬托自己的心境(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13.(6分,每空1分,错l字则该句不得分)
   (1)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2)无边落木萧萧下(3)只是当时已惘然  (4)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6)穷则独善其身
14。(1)“樱桃园”喻不断消失的、具有精神家园意味的那些事物(2分,“消失”“精神家园”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心境”是伤感(答成“惘惘地”“惆怅、眷念、依依不舍”亦可2分)
15.说明樱桃园女主人的心境是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心态、共同面对的困惑(如答“罗斯困惑灵魂的呼唤在各种肤色的人中引起了共鸣,也包括我们中国人”亦可)(2分)手法是前详后略。前者具体描写了凌叔华重游银阁寺的心境,后者只是概括提及(2分,说详略得当1分)
16.
(1)忧的是“砍伐树木的斧声”中樱桃园被砍掉了。(2分)喜的是斧声又代表了“时代的脚步声”(2分,意思对即可)
(2)强化了作者甜蜜与苦涩并存的复杂感受(2分),警醒读者正视樱桃园消失的困惑(2分,意思对即可)
17.主旨:现代人在社会进步中要懂得珍惜精神家园.(2分,“社会进步”1分,“珍惜”1分,意思对即可)文章首先由介绍《樱桃园》的剧情入手,引出“人类的困惑”这个话题;然后以凌叔华和梁思成为例,揭示这种困惑的普遍性;接着揭示“樱桃园”情绪的时代意义;最后呼应标题。升华主题。(4分,每层一分)
18.“熊猫烧香”病毒危害巨大,制作者李俊归案后为表示悔过,编制了杀毒程序。(5分,其中“熊猫烧香”1分,“危害巨大”1分,“制作者李俊归案”1分,“悔过”1分,“编制了杀毒程序”1分。)
19.②句不得体,“聆听”多用于自谦。可改为“请家长于11:00到学校阶梯教室听校长做报告”
④句不得体,“碰碰头”是口语与语境不合。可改为“并与科任老师交流”
⑤句不得体,“莅临指导”多用于对贵宾的敬语。可改为“请您届时光临”或“请您准时与会”。(4分,改正一句得1分,改正两句得3分,改正三句得4分)
20.示例:紫金山松柏苍翠.玄武湖波光荡漾。东吴大帝指点江山.中山国父经纬天地。诗人曾感慨:“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评分标准;两处对偶,—处引用,每处2分,每一处又分为内容和形式,各1分。内容要切合自然风光及人文特点,形式应符合对偶和引用的要求) (218.9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7.3.14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