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950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0]
楚才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卷
楚才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综合测试卷
一、 基础题(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注音全对的是( )
A.拓印(tuò) 竦然(sǒnɡ) 蹙缩(cù) 板滞(zhì)
B.驯熟(xún) 搭讪(shàn) 包扎(zhā) 拗开(ǎo)
C.咀嚼(jǔ) 间或(jiàn) 执拗(ào) 褴褛(lán)
D.蹩脚(bié) 踌躇(chóu) 瘐毙(yǔ) 肩胛(jiā)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拖踏 奇葩 贫窭 冒然行事
B、赔嫁 寒怆 惫懒 一张一驰
C、寒暄 援例 服贴 奄奄一息
D、狼籍 商贾 搭讪 逆情背理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 根据观察的结果,凡吝啬鬼,野心家,所有执著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总特别 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
②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 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
③想到自己不久就要一个人在世界上了,欧也妮便跟父亲格外 ,把这感情的最后一环握得更紧。
④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 了的,向上提着。
A、贯注 穿着 亲近 提住 B、贯注 系着 接近 捏住
C、关注 系着 亲近 提住 D、关注 穿着 接近 捏住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在困难面前,不必畏首畏尾,在名人面前,也不必自惭形秽。
B、老父亲病情日渐加重,李强夫妇无可奈何,惟有面面相觑。
C、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的一份报告,似乎为美国打击伊拉克、从而推翻萨达姆政权找到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D、班长在班级集体活动中的角色就是跑龙套的,要处处做到身先士卒,做出表率。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稻子收好了,麦垅种完了,公粮余粮卖掉了,口粮柴草分到了,乘这个空当,出门活动活动,赚几个活钱买零碎。
B、优秀的现代小说,入情入理而又生动逼真地提供了一幅幅精彩的生活画面,引导读者认识社会和体验人生的导师。
C、要提高现代文阅读的准确率,考生平时应多读例文、精做习题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D、莫泊桑的文学成就有短篇小说巨匠的美称,他的创作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他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显示出他社会风俗画家的才能。
6、对文学常识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我们学过的《药》、《祝福》、《孔乙己》、《故乡》等都选自这本集子
B、《陈情表》的“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请谢贺;《祭十二郎文》是一篇祭文;《赤壁赋》的“赋”是一种讲究辞采、体物铺陈的文体。。
浏览完整试题
C、高晓声是新时期卓有成就的作家,代表作有《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开创豪放词派,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在《赤壁赋》中以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阅读题(30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一)解读印度洋大地震
新华社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2004年12月26日上午发生强烈地震,这次地震引发了海啸灾难,波及了印度洋沿岸的7个亚洲国家和1个非洲国家,造成十几万人丧生。为什么这次地震震级如此之强、灾难波及面如此之广、并造成如此巨大的人员伤亡?就这些问题,各国地震专家分别做出解读。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晓东认为,这次地震是一次发生在板块边缘的逆冲型地震。苏门答腊以北地区位于印度板块边缘,板块边缘的一个长距离破裂带通过长时间积累,蓄积了巨大能量,最后这些能量集中释放出来,这就是此次大地震的直接原因。张晓东介绍说,此次地震中断层移动导致断层间产生一个空洞,当海水填充这个空洞时产生出巨大的海水波动。这种波动从深海传至浅海时,海浪陡然升到十几米高,并以每秒200米的速度传播,形成海啸。
英国地质调查局的地质学家戴维•布思将此次地震引发海啸的过程比喻为在海底划动着一支巨大的桨。“一个巨大的水柱在移动,我们说的是数十亿吨水的一个大水柱。这是一种异常巨大的扰动。”布思说,“这一水柱以每小时800公里的速度移动,并很快从震中传递到斯里兰卡,造成那里惨重的人员伤亡。”
美国地质学家布鲁斯•普雷斯格雷夫解释此次大海啸的原因时说:“此类发生在浅海的大地震能使整个海底因此摇摆震动……就像你在搅动浴缸中的水,地震引起的波涌能波及整个大洋。”美国地质调查局已经根据震级将此次地震列为有纪录以来的第五大地震。
虽然此次地震震级很高,并使周边地区都有震感,但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的主要是此次地震引发的海啸。此次灾难造成的绝大多数人员伤亡都与海啸有关。对此,美国地质调查局信息中心的专家韦弗利•帕森指出,如果以前在印度洋建立了海啸预警机制,如果能居安思危给人们提供防护教育,这场灾害也许不会夺去这么多人的生命。目前,在印度洋沿岸,竟然没有一个海啸预警中心。帕森认为,这显然是因为印度洋很少出现海啸,使印度洋沿岸国家减低了防范意识,致使“这次海啸袭击的许多地方的居民根本没有任何海啸知识”。
意大利国家地质研究所主管恩佐•博斯基在接受意大利国家电台采访时说,这场地震“让整个地球都在振动”,颤动之强,甚至扰乱了地球磁场。
7、对于张晓东的观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次地震是一次发生在印度板块边缘的逆冲型地震。
B、这次地震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印度板块边缘的一个长距离破裂带长时间蓄积的能量集中释放出来的结果。
C、这次地震导致印度板块边缘的破裂带扩大,当海水填充这个破裂带时产生出巨大的海水波动。
D、这次地震导致海浪陡然升高达十几米,并以快达每秒200米的速度传播,形成海啸。
8、关于印度洋海啸形成原因的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英国的地质学家戴维•布思认为地震使海底形成了巨大的水柱,象一只巨大的桨,以每小时800公里的速度迅速推进,造成大量伤亡。
B、美国地质学家布鲁斯•普雷斯格雷夫则认为这种浅海地震造成了海底的整个震动,引起了波涌波及了整个大洋而造成了海啸。
C、中国张晓东研究员认为是海水倒流入地震断层的空洞内而产生了巨大的海水波动迅速传至浅海,导致海浪陡然升高并迅速传播,形成海啸。
D、意大利国家地质研究所主管恩佐•博斯基则认为这场地震颤动很强,甚至扰乱了地球磁场,因而引起了海潮的突然涨高形成海啸。
9、下列关于印度洋大地震的阐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这次地震发生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波及了印度洋沿岸的7个亚洲国家和1个非洲国家,造成十几万人丧生。
B、美国地质调查局已经根据此次地震造成的巨大危害将此次地震列为有纪录以来的第五大地震。
C、此次地震震级很高,并使周边地区都有震感,“让整个地球都在振动”。
D、美国地质调查局信息中心的专家鲁斯•普雷斯格雷夫指出,如果以前在印度洋建立了地震预警机制,这场灾害也许不会夺去这么多人的生命。
10、根据文中所提供的信息,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各国地震专家普遍认为地震和海啸的关系紧密,发生地震后就一定有发生海啸的危险。
B、按照韦弗利•帕森的说法,这次印度洋海啸之所以夺去很多人的生命,主要是由于人们缺少防护意识而导致的。
C、经过这次海啸,加强海啸知识教育和建立海啸预警机制对于印度洋沿岸国家来讲变得十分必要。
D、中国的张晓东研究员推测的海啸形成原理要比另外几个科学家的推测更科学更严密一些。
(二)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比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为“中华”。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11、本文第一段说明了黄河的几个特点,下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
A、说明黄河流程漫长 B、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C、说明黄河流域广大 D、说明黄河气势雄伟
12、对“中华”这个名称的由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
B、因为黄帝后裔自称“华”(或“夏” )
C、因为华族发展到整个中国
D、因为华族聚居于被认为是四方之中的中原地区
(三)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13.文中对康大叔的描写,运用了哪些手法?
14.从这两段描写中可以看出康大叔有什么性格特征?
15.华老栓面对人血馒头“还踌躇着”,说明他有什么性格特征?
(四)
汝去年书去:“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为忧也。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汝之书,六月十七日也;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耿兰之报无月日。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如耿兰之报,不知当言月日?东野与吾书,乃闯使者,使者妄称以应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
16.下列词语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比得软脚病 比:近来。 B.如耿兰之报 如:如果
C.往往而剧 剧:(疼痛)剧烈。 D.东野与吾书 与:给。
17.对“以”字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竟以此殒其生 (2)汝殁以六月二日
(3)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4)使者妄称以应之
A.(1) (2)同,(3) (4)同。 B.(1) (3)同,(2) (4)同
C.(1) (4)同,(2) (3)同。 D.(1) (2) (3) (4)各小同•
18.从分句间关系看,“其竟以此其殒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其复句关系是( )。
A.选择关系 B.因果关系 C.转折关系 D.假设关系
19.对这段文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文字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分开,分为前、后两层,前面讲死因,后面讲死期。
B.这段文字纠缠于琐碎小事,写“俗情俗事”,是《祭十二郎文》“味免俗韵”的表现,这削弱了文章感人、动人的力量。
C.文中“东野与吾书”的“东野”即孟郊,字东野,唐朝著名诗人。“推敲”一词就是由他的诗句“僧敲月下门”演化赢来的。
D.询问死者,只是徒然,可是作者情小自禁地相问于九泉之下的十二郎,这是责备自己的疏忽,是对亲人的深情所致。
20.翻译下列语句(每题2分,共4分)
(1)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抑别有疾而至斯乎?
(2)其然乎?其不然乎?
三、诗歌鉴赏
2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写了我国哪一个传统节令?(2分)
(2)最后一句中的“落”字能否改为“在”字?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四、语言题
22、按要求填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题,每题2分)。(4分)
(1)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 。
(2)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苏轼《赤壁赋》)
(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苏轼《赤壁赋》
23.仿照下面语句,另写一个句式基本相同的句子。(3分)
激励,是吹向我们心海的风,它能鼓足我们理想之舟的风帆,推动我们更快地驶向成功的彼岸。
——————————————————————————————————————
五、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1990年10月,以美国科学家为首的“人类基因计划”启动,开始对人类基因进行解码工作。在中、英、日、德、法等国科学家的合作下,1999年工2月,国际人类基因小组宣布,他们完整地破译出了人体第22对染色体的遗传密码。这是人类在科学史上的重大突破。在总结成功经验时,他们都将之归功于不带偏见的科学合作。
是的,合作,不仅仅科研领域需要,在其他领域也需要,国家间需要合作,个人与个人之间同样需要合作,团体间更需要合作。
关于“合作”,你有什么感受、经历或见闻?请以“合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除诗歌、戏剧外);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700字。
高二试题答案
一、1.D解析:A.拓tà印;B.驯xùn熟;C.执拗niù。
2、C(A“踏”应为“沓”,“冒”应为“贸”;B“赔”应为“陪”,“怆”应为“伧”,“驰”应为“弛”;C“贴”应为“帖”D“籍”应为“藉”,
3、B(“贯注”是“精神、精力集中”;“系着”比之“穿着”要显得随意,可见女主人公此时已经不大注重穿着打扮,是一个纯粹的家庭主妇了;“接近”更恰当,因为它更能表现出老葛朗台和他女儿之间实际上并无真正的亲情可言;“捏着”比“提着”更具力度,也可见鲁迅先生对这些看客的讽刺与鞭挞)
4、D(A选项“自惭形秽”过去指因为容貌不如别人而惭愧,现在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惭愧,符合语境;B“面面相觑”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不说话;C中“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本为贬义,此处褒用,合理;D“跑龙套”本指在戏剧中扮演随从或兵卒的角色,但作为惯用语,一般是用来比喻在工作中做一些不负主要责任的杂事、小事,不合语境。)
5、A(B“引导”前缺谓语“成为”,或去掉“的导师”;C项句式杂糅。
D“文学成就”有“……的美称”,搭配不当)
6、A(A中《呐喊》作为鲁迅的小说集,包含《一件小事》《 狂人日记》《鸭的喜剧》《端午节》《故乡》、《孔乙己》《 药》《阿Q正传》《兔和猫》《社戏》《风波》《头发的故事》《明天》《白光》等14篇小说,第一版还包括《不周山》,《祝福》则收录在《彷徨》中)
7、C(“这次地震导致印度板块边缘的破裂带扩大”不当,应为“这次地震断层移动导致断层间产生一个空洞,当海水填充这个空洞时产生出巨大的海水波动”。)
展开余下试题
8、D(意大利的恩佐•博斯基只是在强调地震的强度,并未提及海啸的成因。)
9、C(A项:这次地震发生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但“波及了印度洋沿岸的7个亚洲国家和1个非洲国家,造成十几万人丧生”的后果的是地震引发的海啸;B项:美国地质调查局是根据此次地震的震级将此次地震列为有纪录以来的第五大地震;)
10、C(A项:“发生地震后就有发生海啸的危险”不正确;B项:按照韦弗利•帕森的说法,人们缺少防护意识是这次印度洋海啸夺去很多人的生命的部分原因;D项:过于主观,没有根据。)
11B
12D
13.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行动描写。
14.康大叔凶狠残暴。
15.华老栓胆小善良。
16 B
17 D
18 A
19 B
20.(1)难道竟然仅仅因为这种病而丧了你的命吗?还是由于有别的疾病而导致这样的不幸呢?
(2)是这样呢,还是不是这样呢?
21.(1)中秋节。(2分) (2)“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4分)
22.(1)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五尺应门之童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4)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3.激励,是洒向久旱原野上的春雨,它能给雨干渴的种子以无声的滋润,从而给原野带来花红叶绿的无限生机。
五、略
高二试题答案
一、1.D解析:A.拓tà印;B.驯xùn熟;C.执拗niù。
2、C(A“踏”应为“沓”,“冒”应为“贸”;B“赔”应为“陪”,“怆”应为“伧”,“驰”应为“弛”;C“贴”应为“帖”D“籍”应为“藉”,
3、B(“贯注”是“精神、精力集中”;“系着”比之“穿着”要显得随意,可见女主人公此时已经不大注重穿着打扮,是一个纯粹的家庭主妇了;“接近”更恰当,因为它更能表现出老葛朗台和他女儿之间实际上并无真正的亲情可言;“捏着”比“提着”更具力度,也可见鲁迅先生对这些看客的讽刺与鞭挞)
4、D(A选项“自惭形秽”过去指因为容貌不如别人而惭愧,现在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惭愧,符合语境;B“面面相觑”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不说话;C中“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本为贬义,此处褒用,合理;D“跑龙套”本指在戏剧中扮演随从或兵卒的角色,但作为惯用语,一般是用来比喻在工作中做一些不负主要责任的杂事、小事,不合语境。)
5、A(B“引导”前缺谓语“成为”,或去掉“的导师”;C项句式杂糅。
D“文学成就”有“……的美称”,搭配不当)
6、A(A中《呐喊》作为鲁迅的小说集,包含《一件小事》《 狂人日记》《鸭的喜剧》《端午节》《故乡》、《孔乙己》《 药》《阿Q正传》《兔和猫》《社戏》《风波》《头发的故事》《明天》《白光》等14篇小说,第一版还包括《不周山》,《祝福》则收录在《彷徨》中)
7、C(“这次地震导致印度板块边缘的破裂带扩大”不当,应为“这次地震断层移动导致断层间产生一个空洞,当海水填充这个空洞时产生出巨大的海水波动”。)
8、D(意大利的恩佐•博斯基只是在强调地震的强度,并未提及海啸的成因。)
9、C(A项:这次地震发生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但“波及了印度洋沿岸的7个亚洲国家和1个非洲国家,造成十几万人丧生”的后果的是地震引发的海啸;B项:美国地质调查局是根据此次地震的震级将此次地震列为有纪录以来的第五大地震;)
10、C(A项:“发生地震后就有发生海啸的危险”不正确;B项:按照韦弗利•帕森的说法,人们缺少防护意识是这次印度洋海啸夺去很多人的生命的部分原因;D项:过于主观,没有根据。)
11B
12D
13.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行动描写。
14.康大叔凶狠残暴。
15.华老栓胆小善良。
16 B
17 D
18 A
19 B
20.(1)难道竟然仅仅因为这种病而丧了你的命吗?还是由于有别的疾病而导致这样的不幸呢?
(2)是这样呢,还是不是这样呢?
21.(1)中秋节。(2分) (2)“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4分)
22.(1)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五尺应门之童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4)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3.激励,是洒向久旱原野上的春雨,它能给雨干渴的种子以无声的滋润,从而给原野带来花红叶绿的无限生机。
五、略
高二试题答案
一、1.D解析:A.拓tà印;B.驯xùn熟;C.执拗niù。
2、C(A“踏”应为“沓”,“冒”应为“贸”;B“赔”应为“陪”,“怆”应为“伧”,“驰”应为“弛”;C“贴”应为“帖”D“籍”应为“藉”,
3、B(“贯注”是“精神、精力集中”;“系着”比之“穿着”要显得随意,可见女主人公此时已经不大注重穿着打扮,是一个纯粹的家庭主妇了;“接近”更恰当,因为它更能表现出老葛朗台和他女儿之间实际上并无真正的亲情可言;“捏着”比“提着”更具力度,也可见鲁迅先生对这些看客的讽刺与鞭挞)
4、D(A选项“自惭形秽”过去指因为容貌不如别人而惭愧,现在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惭愧,符合语境;B“面面相觑”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不说话;C中“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本为贬义,此处褒用,合理;D“跑龙套”本指在戏剧中扮演随从或兵卒的角色,但作为惯用语,一般是用来比喻在工作中做一些不负主要责任的杂事、小事,不合语境。)
5、A(B“引导”前缺谓语
上一篇:
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
下一篇:
语文课外名著知识点归纳及例题(适用广东07年中考考纲)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楚才中学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