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966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6]
合肥市高三年级2007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doc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年级2007年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荣膺 彪柄 随遇而安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B.僵绳 演绎 养虎遗患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C.款识 文身 雍荣华贵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D.殒落 凑合 声名雀起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2.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房地产市场泡沫主要是一种信息泡沫,这是由开发商及其代言人 制造的,其目的
是误导消费者,拉高房价,牟取暴利。
②市场竞争,其核心是人才的竞争。于是一些企业和部门为人才而不择手段地挖对手的
,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③汪曾祺主要从事文学创作,偶尔也写些评论, 总的说来,他天生就是一个作家,
很难算是一个纯粹的学者。
A.刻意 墙角 但/而 B.蓄意 墙脚 但/而
C.刻意 墙脚 不过/也 D.蓄意 墙角 不过/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人登上黄山光明顶放眼远眺,起伏的群山座座相连,鳞次栉比,绵延不绝,一直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天际之中。
B.展厅里的一尊雕像,想象空间丰富,魅力无穷,使人更加感到人物的存在,引来众多观众驻足观赏,评头论足。
C.董方卓在比利时联赛中,经过近三年的艰苦修炼,终于修成正果,登堂人室,成为跻身“红魔”队列的第一个中国球员。
D.目前,我国从事信息安全开发和销售的正规企业已超过一万家,但其产品的质量鱼目混珠,人们对此充满了担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要造就一批大师,政治家能做的最有价值的贡献,是创造海纳百川的人文环境,确立鼓励追求真理的社会机制。
B.校庆请柬的封套上古色古香地印着各类青铜器图案,图案上除了铭文之外,还有全身铠甲、手举盾牌的秦军武士。
C.要想尽快实现西部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就要千方百计大幅度提高学校的师资水平和教学条件。
D.人逢盛世喜收藏,当今艺术品收藏门类众多,但是我国的传统收藏习惯,仍以古玩、字画、钱币和陶瓷居多。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环境问题研究本身就是环境演化的研究,而环境演化在研究未来的时候更需要认识现在
和过去。环境问题需要我们综合地把地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然而对地球系统的研究,我们知道的比我们需要知道的要少得多。我们在地球科学中把现在或者说最近这一个时代看作环境问题的时代,作为一个单独的有其特殊含义和内容的地质时代来研究,那就是“人类世”。“人类世”是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的新的视角,也是从地球环境科学和人文科学中寻求自然科学走向和实践的新的途径。
环境问题现在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几十年来,环境科学的
浏览完整试题
研究在空间范畴表现为从治理三废扩大到保护区域环境,而今到考虑全球性的全球变化的研究;在时间范畴表现为对现代物理化学生物过程进行分析,进而企图对人类和这个星球的未来有所预见,同时也大大地提高了人们对环境演化及其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驱动的现实意义的认识。
地球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时间和空间纬度上都是无比
精确的,事实告诉我们人类活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现在我们需要从新的视角来考察今天的地球系统,也就是“人类世”。地质研究表明,自18晚期开始,南极冰层捕获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甲烷出现全球性的增高,这和英国工业革命的时期正好吻合。地质学家认为,“人类世’’概括的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地质变化,它的主要特点是,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加剧,人类成为影响环境演化的重要力量。 之所以提出“人类世’’这个名词和概念,是希望我们国家有更多的人能够对它进行研究,特别是从科学与人文的视角,更加深入地研究“人类世”。“人类世”是地质学上的名词,我们说250万年以来到10万年,这叫做“更新世”;10万年以来是“更新世”的晚期;到了1万年,我们叫做“全新世”。而现在提出来的“人类世”,就是从1万年里边,我们再提出来一个新的地质时期。我们需要研究“人类世”,是因为我们国家的土地、历史、人民更有条件为科学作出更大的贡献,解决我们的环境问题,达到科学地发展。
“人类世’’这个概念的提出,可能是地质学上又一次飞跃。大家知道板块构造学说提
出,是地质学的一次自然科学史的革命,而为解读自然科学问题提出的“人类世”,将可能是地质学的一次自然人文科学史的革命。
5.下列关于“人类世”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类世”是把一个地质时代看作环境问题来研究的地球科学。
B.“人类世”是从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中寻求自然科学走向和实践的新途径。
C.“人类世”的重要特征是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加剧,成为影响环境演化的主要力量。
D.“人类世”是地质学上的名词,是“更新世”(“全新世”之后的一个新的地质时期。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环境问题需要我们对地球进行综合系统的研究,需要认识现在和过去的地球环境。
B.在时间和空间纬度上,非常复杂的地球环境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无比精确的。
C.在空间范畴环境科学的研究已考虑到全球变化,提高了对人的驱动现实意义的认识。
D.板块构造学说是地质学上的一次革命,“人类世”的提出或许是地质学上又一次飞跃。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地球环境不仅需要多种自然科学的通力合作,而且需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
B.提出并深入研究“人类世”,将有利于解决科学发展问题,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C.人类活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对此进行研究有助于解决环境恶化问题。
D.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就可以保障全球经济的正常运行以及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郑浑字文公,河南开封人也。浑兄泰,与荀攸等谋诛董卓,为扬州刺史,卒。浑将泰小子袤避难淮南,袁术宾礼甚厚。浑知术必败。时华歆为豫章太守,素与秦善,浑乃渡江投歆。太祖闻其笃行,召为掾,复迁邵陵令。天下未定,民皆剽轻,不念产殖;其生子无以相活,率皆不单。浑所在夺其渔猎之具,课使耕桑,又兼开稻田,重去子之法。民初畏罪,后稍丰给,无不举赡;所胄男女,多以郑为字。辟为丞相掾属,迁左冯翊。时梁兴等略吏民五千余家为寇钞,诸县不能御,寄治郡下。议者悉以为当移就险,浑曰:
“兴等破散,窜在山阻。虽有随者,率胁从耳。今当广开降路,宣喻恩信。而保险自守,此示弱也。”乃聚敛吏民治城郭。遂发民逐贼,明赏罚,与要誓,其所得获,十以七赏。百姓大悦,皆愿捕贼,多得妇女、财物。贼之失妻子者,皆还求降。浑责其得他妇女,然后还其妻子,于是转相寇盗,党与离散。又遣吏民有恩信者.分布山谷告喻.出者相继.乃使诸县长吏务还太治以安集之。兴等惧,将余众聚都城。太祖使夏侯渊就助郡击之。浑率吏民前登,斩兴及其支党,前后归附四千余家,由是山贼皆平,民安产业。转为上党太守。
太祖征汉中,以浑为京兆尹。浑以百姓新集,为制移居之法,使兼复者与单轻者相伍,温信者与孤老为比,勤稼穑,明禁令,以发奸者。由是民安于农,而盗贼止息。及大军入汉中,运转军粮为最。又遣民田汉中。无逃亡者。太祖益嘉之。
文帝即位,迁阳平、沛郡二太守。郡界下湿,患水涝,百姓饥乏。浑于萧、相二县界,兴陂遏,开稻田。郡人皆以为不便,浑曰:“地势洿下,宜溉灌,终有鱼稻经久之利,此丰民之本也。”遂躬率吏民,兴立功夫,一冬间皆成。比年大收,民赖其利,刻石颂之,号曰郑陂。转为山阳、魏郡太守,其治放此。又以郡下百姓,苦乏树木,乃课树榆为篱,并益树五果;榆皆成藩,五果丰实。明帝闻之,下诏称述,布告天下。迁将作大匠。浑清素在公,妻子不免于饥寒。及卒,以子崇为郎中。
(选自《三国志•魏书•郑浑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皆不举 举:生养
B.以为当移就险 就:前往、到。
C.温信者与孤老为比 比:比照。
D.又遣民田汉中 田:耕种。
9.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说明郑浑行政“恩威并重”“以农为本”的一组是
①浑所在夺其渔猎之具 ②所胄男女,多以郑为字
③其所得获,十以七赏 ④勤稼穑,明禁令
⑤兴陂遏,开稻田 ⑥由是民安于农,而盗贼止息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④⑥ D.②③⑤
展开余下试题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人郑浑带侄子郑袤避难于袁术处,受到优待,但他察觉出袁术心术不正,还是弃之而去,显现出敏锐的政治眼光。
B.魏太祖曹操听说郑浑行为笃诚,就召请他为掾吏,经过实际考验后又加以提拔,反映出曹操首重品德的人才观。
C.针对迁郡衙于险要处来避贼寇的言论,郑浑分析弊端,临危不乱,聚集官民积极御寇,表现出指挥的才能。
D.郑浑处乱世而清廉,质朴无华,一心在公,以至于他的妻儿时常不免要挨饥受寒,凸显了清官公而忘私的品格。
11.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浑所在夺其渔猎之具,课使耕桑,又兼开稻田,重去子之法。 (4分)
(2)又遣吏民有恩信者,分布山谷告喻,出者相继,乃使诸县长吏各还本治以安集之。(6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感遇十二首①(之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②。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①此诗为诗人遭谗贬谪后所作。 ②尔:如此,即代表“葳蕤”和“皎洁”。
(1)简析“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试从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分析“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中的“自”的妙处。
13.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5分)
(1)昔闻洞庭水,——。——,——。亲朋无一字,——。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
(2)①羁鸟恋旧林,——。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②——,——,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王勃《滕王阁序》)
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秋天的音乐
冯骥才
火车一出山海关,我便戴上耳机听起这秋天的音乐,整个身心立刻就进入秋天才有的一种异样温暖甜醉的感觉里。
我把脸颊贴在窗玻璃上,挺凉,带着享受的渴望往车窗外望去,秋天的大自然展开一片辉煌灿烂的景象。阳光像钢琴明亮的音色洒在这收割过的田野上,整个大地像生过婴儿的母亲,幸福地舒展在开阔的晴空下,从麦茬里裸露出浓厚的红褐色是大地母亲健壮的肤色;所有树林都在炎夏的竞争中把自己的精力膨胀到头,此刻自在自如地伸展它优美的枝条;所有金色的叶子都是它的果实,一任秋风翻动,煌煌夸耀着秋天的富有。真正的富有感,是属于创造者的;真正的创造者,才有这种潇洒而悠然的风度。一只鸟儿随着一个轻扬的小提琴旋律腾空飞起,它把我引向无穷纯净的天空。任何情绪一入天空便化作一片博大的安寂。这愈看愈大的天空有如伟大哲人恢宏的头颅,白云是他的思想。有时风云交汇,会闪出一道智慧的灵光,响起一句警示世人的哲理。此时,哲人也累了,沉浸在秋天的松弛里。它高远,平和,神秘无限。大大小小、松松散散的云彩是他思想的片断,而片断才是最美的,无论思想还是情感……这千形万状精美的片断伴同空灵的音响,在我眼前流过,还在阳光里洁白耀眼。那乘着小提琴旋律的鸟儿一直钻向云天,愈高愈小,最后变成一个极小的黑点儿,忽然“噗”地扎入一个巨大、蓬松、发亮的云团……
接下去的温情和弦,带来一片疏淡的田园风景。秋天消解了大地的绿,用它中性的调子,把一切色泽调匀。和谐又高贵,平稳又舒畅,只有收获过了的秋天才能这样静谧安详。几座闪闪发光的麦秸垛,一缕银蓝色半透明的炊烟,这儿一棵那儿一棵怡然自得站在平原上的树,这儿一只那儿一只慢吞吞吃草的杂色的牛。在弦乐的烘托中,我心底渐渐浮起一张又静又美的脸。我曾经用吻像画家用笔那样勾勒过这张脸:轮廓、眉毛、眼睛、嘴唇……这样的勾画异常奇妙,无形却深刻地记住。你嘴角的小涡、颤动的睫毛、鼓脑门和尖俏下巴上那极小而光洁的平面。近景从眼前疾掠而过,远景跟着我缓缓向前,大地像唱片慢慢旋转,耳朵里不绝地响着这曲人间牧歌。
一株垂死的老树一点点走进这巨大唱片的中间来。它的根像唱针,在大自然深处划出一
支忧伤的曲调。心中的光线和风景的光线一同转暗,即使一湾河水强烈的反光,也清冷,也刺目,也凄凉。一切阴影都化为行将垂暮秋天的愁绪;萧疏的万物失去往日共荣的激情,各自挽着生命的孤单;篱笆后一朵迟开的小葵花,像你告别时在人群中的最后一次招手,跟着被轰隆隆前奔的列车甩到后边……春的萌动、颤栗、骚乱,夏的喧闹、蓬勃、繁华,全都消匿而去,无可挽回。不管它曾经怎样辉煌,怎样骄傲,怎样光芒四射,怎样自豪地挥霍自己的精力与才华,毕竟过往不复。人生是一次性的,生命以时间为载体,这就决定人类以死亡为结局的必然悲剧。谁能把昨天和前天追回来,哪怕再经受一次痛苦的诀别也是幸福,还有那做过许多傻事的童年,年轻的母亲和初恋的梦,都与这老了的秋天去之遥远了。一种浓重的忧伤混同音乐漫无边际地散开,渲染着满目风光。我忽然想喊,想叫这列车停住,倒回去!
突然,一条大道纵向冲出去,黄昏中它闪闪发光.如同一支号角嘹亮吹响,声音唤来一大片拔地而起的森林,像一支金灿灿的铜管乐队,奏着庄严的乐曲走进视野。来不及分清这是音乐还是画面变换的缘故,心境陡然一变,刚刚的忧愁一扫而光。当浓林深处一棵棵依然葱绿的幼树晃过,我忽然醒悟,秋天的凋谢全是假相!
在寒飙来临之前秋天把生命掩藏起来,把绿意埋在地下,在冬日的雪被下积蓄与浓缩,等待下一个春天里,再一次加倍地挥洒与铺张!远远山坡上,坟茔,在夕照里像一堆火,神奇又神秘,它那里是埋葬的一具尸体或一个孤魂?既然每个生命都在创造了另一个生命后离去,什么叫做死亡?死亡,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转换,旋律的变化,画面的更迭吗?那么世间还有什么比死亡更庄严、更神圣、更迷人!为了再生而奉献自己的伟大的死亡啊……
秋天的音乐已如圣殿的声音,这壮美崇高的轰响,把我全部身心都裹住、都净化了。我惊奇地感觉自己像玻璃一样透明。
14.本文描写了秋景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4分)
答:(1)——; (2)——;
(3)——; (4)——。
15.根据你的理解,分析划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6分)
答:——
16.结合原文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8分)
(1)作者为什么说“秋天的凋谢全是假相”? ,
答:——
(2)文中描写秋景把音乐的弦律作为背景,用意是什么?
答:——
17.在对秋景的描写中,文章主要传达了作者的哪些感受? (4分)
答:——
六、(15分)
18.根据下面提供的情景,分别写一段得体的话,每段25字左右。 (4分)
(1)情景一:假如你在全市读书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回到学校报告好消息,向正在伏案工作的语文老师说:“ ”
展开余下试题
(2)情景二:假如你在全市读书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领奖后对未获得名次而沮丧不已的同桌说“ ”
19.善于思考的人能从各种客观事物中获得人生的启迪,例如:
[灯泡]因为有一颗火热的心,才给别人送去光明。
请以“雨伞,,(‘短尺’’为对象,各写一句25字左右的话,借物喻理,表达一种人生的感悟。
(4分)
(1)雨伞:一
(2)短尺:一
20。把“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的后两句扩展成一段不少于80字的文字。 (7分)
要求:①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②合乎原诗意境。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花儿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鸟儿为什么不会歌唱了呢?笼子里的生活让它失去了往日的自由,因此鸟儿不会歌唱了。
请以“爱的方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提供的材料可用可不用,但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得抄袭。
合肥市2006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 D 2. B 3。 C 4. A
二、(9分,每小题3分)
5. B 6, C 7. D
三、(9分,每小题3分)
8。 C 9。 B 10。 A
四、(23分)
11。(10分)
{1)(4分)郑浑所到之处就收缴民众手中捕鱼、打猎的器具,并严加督查,让他们耕田采桑,同时让他们开垦稻田,对遗弃婴儿的人依法从重惩罚。
(2)(6分)又派遣官吏、百姓中有恩威信誉的人,分别到山谷中去通告晓喻(身陷贼中
的人归降)c出来归降的人络绎不绝,郑浑就让所属各县的官吏各自回到本县的治所去安抚召集百姓。
12.(8分){1)兰逢春而葳蕤,桂遇秋而皎洁,这是它们的本性,而并非为了博得美人的折取欣赏。诗人以此比喻贤人君子的洁身自好,只是尽他的本分而已。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求人知的情感。
(2)从内容上,“自”指出了兰桂各自适应佳节的特性,表明了兰桂各自荣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质。结构上,为结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打下了伏笔。
13.(5分)
(1)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老病有孤舟 凭轩涕泗流
(2)池鱼思故渊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宁移白首之心 不坠青云之志
五、(22分)
14,(4分)(1)辉煌灿烂 (2)静谧安详 (3)萧疏凄凉 (4)壮美崇高
15。(6分)①渲染秋天里生命的美好和庄严;②和凋谢秋天的景色形成对比;③为下文对生命和死亡的讴歌作铺垫。
16.(8分)(1)表明死亡只是表面的,死亡只是生命的转换,生命无穷尽;体现了“我”肯定为再生而奉献自己的观点。
(2)作为行文的一条线索;营造一种奇妙独特的氛围;将视觉与听觉沟通,赋予秋景一种更为灵动的气质。
17.(4分)作者由音乐和景物的变换,对生命和死亡的感悟和认识也不断深刻、前进。作者感受到死亡中蕴含着生命的意义,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死亡和生命。
六、(15分)
18,(4分)(1)情景一可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和对老师感谢之意;
(2)情景二可表达出自己的谦虚和对同学的安慰鼓励之意。
19。(4分)示例:(1)雨伞:总是用潮湿的身躯,彰显出自身的价值。
(2)短尺:有限的身材,却量出无限的长度。
20.(7分)(略) 缺比喻扣1分,缺夸张扣1分。
七、(60分)
21.(60分)参考2006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18.22.254.171)"
上一篇:
2007年漳州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
下一篇:
岩门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合肥市高三”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