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模拟卷

阅读:929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9]
200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岩门中学200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 积累运用(共40分)
1. 写字就如做人,必须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去演绎属于自己的人生。请将下面的字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2分)
有思想的人,才真正是力量无边的人。
2. 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6分)
高原、长天、大漠、落日,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走进我们的心灵;虎啸、猿啼、蝉噪、鸟鸣,融入了世人的情感,诠释着离合悲欢;飞流、清涧、惊涛、骇浪,用生命涤荡着尘埃,用高歌憧憬着未来。这美丽的天籁,恰似一曲莫可名壮、令人陶醉的交响,需要我们用心聆听,用心感悟。
我们记得春天里燕子呢喃,知道花马上就要开放。我们记得夏日里百草园中的蟋蟀,让我们回味金色童年。我们记得秋天里硕果累累的农庄,让我们品味生活的甘甜。我们记得冬天里皑皑的雪山,在艰难的跋涉中期待着春天。
一个人,静静地,欣赏四时美景。不管是花香满楼,也不管是风雨弥漫,不管是落日辉应,也不管是冰雪封冻,保有一颗宁静的心,与自然融合,就能聆听花开的声音。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喧嚣( xiāo)   诠释( quán )   骇浪( hè )
B.涤荡( dí)      天籁( lài )     聆听( lín )
C.皑皑( kǎi )     猿啼( tí)      弥漫( mí)
D.蝉噪( zào )     憧憬( chōng )  跋涉( bá )
(2)下面是从文段中选出的词语,其中两个含有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离合悲欢  莫可名壮  硕果累累
落日辉应  花香满楼  燕子呢喃
改正的词语:                                                            
(3)根据文段提供的信息,给下面这副对联补充下联。(2分)
上联:高原、长天、大漠,用宽阔的胸怀盛放。
下联:                                                                       
3. 古诗文默写。(10分)
(1) 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3)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


浏览完整试题(5) 漫天飞雪的冬天,才会思念春天的绿意盈盈;七月流火的夏日,才会思念冬天的白雪皑皑。思念,有时充满遗憾。剪不断,理还乱,是思念;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是思念;           ,           ,是思念;             ,                  ,是思念。
4. 仿照下面的句子,另选两样事物,写一组句子。(3分)
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
                                                                    
5. 口语交际。(4分)
某地拟建一条高速公路,一棵千年古柏正处于高速公路的必经之处,须砍伐。各界人士闻讯后纷纷上书有关部门,要求修改设计方案。请根据人物身份,拟写一句话,说明他们反对砍伐的理由。
历史学家说:                                                      
                                                                     
美学家说:                                                             
                                                                          
6. 名著阅读。(6分)
读《老人与海》我们认识了一位“硬汉子”             (人名);读《                》,我们与小主人公一起去体验“海盗”生活;读《        》能使人们认识天上灵霄宝殿,地下阎罗城、水中龙王宫的神魔世界;读《红楼梦》我们了解了“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               (人名)的独特个性。
7. 综合性学习。(9分)
请你参加下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2005年10月17日文坛巨匠巴金静静地走了。他101年的生命历程,穿越了整个二十世纪,是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使命的见证者。他留下的丰厚的文学作品引领着我们步入文学的殿堂,去感受文学的魅力。
(1) 实验中学九(6)班要举办一次专题纪念活动,同学们都积极筹备,参与。请你为这次活动确定一个主题。
                                                                         
(2) 围绕你所确定的主题,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
                                                                             
                                                                                
                                                                          
(3) 巴金一生以“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作为自己的创作原则,请你对此发表一段简要的即席演讲。
                                                                     
                                                                           
                                                                             


展开余下试题二、 阅读理解(50分)
(一)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1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齐大饥,黔教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教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8.请用“/”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2分)
(1)今 为 所 识 穷 乏 者 得 我 而 为 之
(2)黔 敖 为  食 于 路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乞人不屑也                                                              
(2)以待饥者而食之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10.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11.[甲][乙]两段文字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联系生活谈谈你读后的感受。(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孔乙己那脱不下的长衫
刘云龙
①中学课里鲁迅先生的文章,让我认识了那位在咸亨酒店里以几粒茴香豆下酒的孔乙己。且莫言他的潦倒和窘迫,留在我记忆里的是他那似乎永远也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无疑是旧知识分子的一个典型代表。透过他那破旧的长衫,我们窥见的是那个时代的无奈与守旧,是那种既不愿意承认窘境又执意恪守“清高”的心态。这,不得不让我寄予极大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
②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虽不见了孔乙己的长衫,但类似的人却远没有绝迹。虽说一些人不再身着那灰布长衫,但在他们名牌服饰的里面还固执地罩着那件脱不下的无形的“长衫”。
③很显然,这“长衫”存在于人们的意识深处。它禁锢了思维方式的变化,妨碍了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解放,使一些人的视野不能开阔,目光流于短浅。在现实生活中,何曾不见这“长衫”一如影子似的制约和束缚着我们?我们这个时代倡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而在一些人眼里,这只是一句书面的口号、一些文字材料上的“添加剂”。这些人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处处为自己考虑,不愿放弃既得利益,把解放思想当作装点门面的饰物。
④毕竟我们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必须迅即脱下那陈旧的“长衫”,做一个健步如飞的先行者,做一个敢为天下先的弄潮儿。遗憾的是,那些“长衫者”对瞬息万变一日千里的形势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沉浸于往日的陈规陋习之中,甚至连承认那件长衫存在的勇气都没有。只要我们认真搜寻和思索一下周围的人和事,就不难发现,这该死的“长衫”还继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仍然存在着那不死的身影。我们到底是以此为荣,还是以此为辱?
⑤孔乙己的时代早已消逝。往昔渐去渐远,思想常虑常新。只要触及关于思想关于观念的问题,我便会很自然地想到孔乙己那件灰布长衫。这互不关联的东西所纸上谈兵发的思考,一直萦系于心。可以断言,彻底脱下“长衫”之日,便是时代时步之时。
12.从全文看,当今社会中的一些身穿“长衫”的人指的是什么?(2分)
                                                                         


展开余下试题13.孔乙己不愿脱下那破旧的长衫是因为他穷困潦倒而又执意“清高”,而当今社会,有些人不愿脱下那无形“长衫”的原因又是什么?(依据第③节内容用精练的语言回答)(3分)
                                                                            
                                                                           
                                                                            
14.作者对穿着长衫的孔乙己的态度是复杂的:“同情和怜悯”,“其间夹杂些许困惑”。而对当今社会上的“长衫者”,作者的态度又是什么?(依据第④节内容归纳出两个字来)(3分)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7年中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